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回希特勒空襲英倫島丘吉爾巧殲德空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回希特勒空襲英倫島丘吉爾巧殲德空軍

第三十九回希特勒空襲英倫島

丘吉爾巧殲德空軍

法國戰敗,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這是毫無疑問的。此時德國已佔領北起挪威,南至西班牙的全部西歐海岸,使英倫三島陷入三面受敵的困境。今日之英國已今非昔比,敦刻爾克大撤退使其陸軍損失了大量武器裝備,只剩下500門火炮和00輛坦克;空軍僅有100架作戰飛機;海軍失去了與法國艦隊合作的條件。

希特勒在打敗法國之後,對要不要繼續攻打英國猶豫不決。他認為,英國即使被打敗,其殖民地也將落入美國、日本和蘇聯手中,對德國並沒有多大的好處。同時為對付蘇聯,避免出現兩面作戰的局面,也需要拉住英國,誘使英國妥協。於是,希特勒於1940年6、7月間,三番五次向英國提出“和平建議”,但每次都遭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堅決抵制。

7月19日,希特勒向英國發出最後“呼籲”:他“是勝利者的身份講話的”,他看不出有什麼理由一定要把戰爭打下去。想到那些由於戰爭延續下去,而必然會招致的犧牲,他感到痛心。

希特勒演說之後,德國外交代表立即透過美國等國家對英國說,英國唯一的做法,就是承認德國已經到手的東西,因為它對於這一切已經無能為力。

美國參議員基.皮特曼的講話,把任何關於美國會援救英國的希望給粉碎了。他勸告英國政府說:“大不列顛一無準備,而美國所能給予的援助,充其量也不過是延緩這一結局的到來,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美國透過外交渠道傳來了一些暗示:英國如果能夠承認德國是歐洲的主人,那麼,它就可以保證它的帝國以及它在歐洲以外的世界上的地位。

丘吉爾這位英國戰時內閣首相兼國防部長,應該說是0世紀最偉大的戰略家之一。雖然他的政治觀念一直引起爭議,但他對於世界局勢的推斷,往往顯示出其超乎常人的見解。1919年,他是用“防疫圈包圍”蘇聯的支持者;195年擔任財政大臣時,讓英鎊重新升值從而造成英國經濟不景氣。196年,他認為,任何一場歐戰發生時,英國人都應置身局外。

但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使他看到了希特勒的危害。從那時起,要挫敗希特勒的決心,沒有人比他更強烈。他的嘴上總是叼著一支雪茄,每天大早先喝上一杯威士忌酒。從不按時間表有計劃地工作,往往凌晨兩點才睡覺,過三個小時很可能又會把顧問從床上拖起來。丘吉爾在極端逆境中,表現得鎮定而樂觀,這對於他的同胞是莫大的欣慰。能恰到好處地講一些話和做一些姿態,來激勵民眾行動起來,使他們感到自豪。

在國際大局方面,丘吉爾有著特殊的敏感和戰略眼光,從戰爭開始他進入戰時內閣擔任海軍部長時起,就一直保持著與美國總統的特殊關係,甚至特意降低身份來迎合羅斯福總統,這對於他這位高傲的政治家是十分難得的。因為他明白,只有將美國拉到英國這一邊,才能夠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丘吉爾對民眾說:“我能奉獻給你們的,只有熱血、汗水和眼淚。”然而在宣告德軍即將在英國登陸的時候,他說“我們正等著德國人呢!”略停後又接著說:“這海里的魚也在等待。”

丘吉爾不知疲倦,不怕打擊,富於想象,容易衝動,懷著賭徒般的樂趣去冒險,對敵手既有風度又能擊中要害。把英聯邦的安全和利益置於任何其他利益之上。英國民眾欽佩他朝氣蓬勃的精神,剛毅不屈的性格,超乎尋常的膽略,甚至於他的稚氣。應該說丘吉爾出任戰時內閣首相,是受命於危難存亡之秋。

英國政府和人民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使得希特勒不想與之交戰的戰略意圖破滅。不情願地做出與英國進行決戰的決定。7月16日,希特勒下達了關於“海獅”計劃的第16號指令。

德國最高統帥部根據希特勒的指令,擬定了進攻英國的作戰方案。其進攻方案的基本意圖是: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以兩個集團軍約5個師的兵力,在多佛和樸次茅斯之間登陸,然後向西、向北猛烈進攻,包圍倫敦。方案規定8月中旬完成戰役準備。

按照這一方案,德國陸海空三軍開始緊張的準備。部隊向英吉利海峽東岸集結,頻繁地進行登船和上陸演習。然而,德軍負責這次軍事行動的雷德爾海軍上將,很快就意識到風險和進攻條件的不充分。主要是英、德兩國海上力量懸殊太大,英國具有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而德國海軍力量無法與之相比。只有不到英國海軍力量的0%,即使這點兒海軍,在挪威還遭受到沉重打擊。面對英吉利海峽的風高浪急,沒有制海權是難以完成任務的。

橫渡英吉利海峽一切必需的船隻,都需要從德國和被佔領的各國徵用,並集中到英吉利海峽的法國海岸,這些都不是一夜之間能夠辦到的。陸軍則要求海軍第一批運送10萬人連同重裝備及防空武器;在隨後天時間內,接著運送16萬人。海軍方面估計,它的準備工作在9月15日前完成不了,並要求首先必須取得空中的絕對優勢,方能指望成功。否則,除非把登陸地區縮短,不然它無法對運輸船隊提供有效的保護。

德國陸軍總參謀部認識到,海峽最狹窄處的海岸是沼澤地和丘陵,這種地形不適合於坦克行動。因此它希望讓陸軍在一條寬闊的戰線上登陸,以便對英國首都倫敦作出大包圍行動。海軍和陸軍、陸軍和空軍之間的分歧,一開始就給登陸作戰蒙上了陰影。

實際上,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對計劃中的登陸作戰一開始就不感興趣。他認為強大的德國空軍本身就足以使英國屈服。雷德爾海軍上將鑑於所有這些問題都懸而未決,不得不向希特勒建議,把這次行動推遲到10月,或明年,或不定期。

對於登陸英倫三島本來就沒有多大信心的希特勒,是憤怒之下做出登陸作戰的決定。根據各方面反映過來的問題,使得他認識到問題的難度。聽了雷德爾的建議,認為既然渡海登陸作戰的條件尚未成熟,就有了轉變戰略的臺階。就轉變為從空中進行襲擊。

在希特勒的潛意識裡,稱霸世界的戰略必須擊敗蘇聯。蘇聯廣闊的地域和眾多人口,最終必然是德國在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制約力量。儘快轉兵東進,是他的既定方針。而在此之前,必須使英國屈服,時間已經不允許再拖延下去了。此時,戈林空軍司令則拍著胸脯對希特勒吹噓說:“我的戰鬥機將迅速擊敗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我的轟炸機將夷平大不列顛,使英國人喪魂落魄。那時,他們不計較什麼代價也會企求和平了。”

德國統帥部根據希特勒的旨意,重新修訂了“海獅”計劃,主要以德國空軍進行空中進攻,破壞英國的軍事經濟潛力和國家管理體制。迫使英國退出戰爭。

為進行這次空中戰役,德國空軍集中了400架作戰飛機,其中轟炸機為1480架。德國空軍元帥凱塞林指揮的第航空隊和施佩爾勒元帥指揮的第航空隊,為主要突擊力量。施道普夫上將指揮的第5航空隊為次要突擊力量。

面對這場決定英國生死存亡的戰爭,英國舉國上下投入緊張的迎戰準備。早在德軍進攻法國的時候,英國統帥部就預料到,希特勒的空軍可能襲擊英國本土,並且認為,能否贏得空戰的勝利,將決定英國的命運,因而制定了相應的措施。法國戰敗後,以丘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一方面號召英國人民為保衛本國的生存而鬥爭,在全國掀起增加生產支援戰爭的熱潮;另一方面建立起一個由正規航空兵和輔助兵力組成的獨立空軍,並輔以雷達和高射炮火,構成了比較完整的防空體系。

他們還有計劃地疏散製造飛機的工廠,保證了在抗擊德國的空襲中仍能堅持生產,並且產量還在不斷上升。如1940年英國生產的飛機1月為157架,4月為55架,6月增加到440架。

為了對付德國的空襲,英國還成立了以丘吉爾為首的全國防空研究委員會,組織科學家們研究各種先進的防空技術,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果:

他們研究並建立了以雷達為中心的地面、空中偵測和控制系統,並在敵機可能來襲的方向組織警報站網,使之可掌握到75公里之外的飛機,判明敵機的航向和大致高度,克服了過去用眼望耳聽觀測空情的局限性;他們有了一種電子儀器,可以在雷達熒光屏上分辨出敵機和我機。他們設計出飛機的一種電子裝置,使在飛行中的戰機可以隨時自動將其位置報告地面控制站。英國空軍使用了一種高頻率的無線電話,可以使飛行員與地面指揮員直接通話。還改進了飛機的戰鬥性能,將已經比較先進的颶風式和噴火式戰鬥機的螺旋槳改為可變式。由於發明和使用了這些先進技術,當德國飛機飛臨海峽上空時,他們能很快偵知並予以截擊。

英國政府不屈的態度,使得希特勒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了,他要把英倫三島變成一片火海,命令空軍要用飛機和炸彈來讓英國人屈服。他希望“德國空軍對英的偉大空戰”立即開始。1940年8月1日,德國統帥部根據希特勒指令,正式下達了關於加強對英海戰和空戰的總指令,指令的第一條就是“使用所有兵力儘快打垮英國空軍”。

按照這一命令,德國空軍將英國的戰鬥機部隊、機場、地面補給設施、航空工業,以及生產高射炮的工廠,列為首要的攻擊目標。德軍還派出戰鬥機,襲擊英吉利海峽的港口和船隊,以引誘英國戰鬥機出戰。

德國空軍在數量上佔有:1的優勢,當時戈林集結了66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而英國的戰鬥機起初不到700架,轟炸機僅有500架,但英國空軍的飛機效能較德機先進,並擁有1800門高射炮和沿東海岸設立的一系列雷達站、觀察哨等防空措施。尤其重要的是,英國情報部門破譯了德軍的通訊密碼,致使德國的“空中閃電戰”一開始就未湊效。

英國空軍沒有上當,英格蘭東南部戰區司令帕克將軍得到空襲警報後,命令部隊盡量避免與敵戰鬥機單獨交戰。只派遣小部隊保護船隊轉移,或在機場上空巡邏,而把大部分戰鬥機控制起來,專門對付敵轟炸機。

8月10日,德國空軍預定對英國進行全面出擊,然而天公不作美,一連三天作戰地區的天氣不適宜空戰。直到1日,作戰地區上空仍烏雲密佈,細雨綿綿,但戈林再也不能等了,他命令轟炸機傾巢出動。從而拉開了德空軍大規模連續不斷空襲英國本土的序幕。

8月15日,兩國發生第一次大規模空戰,戈林派出了大約1500架德機,實施為消滅英國空軍而策劃的“飛鷹行動”計劃。英國空軍沉著應戰,在雷達配合下猛烈反擊,雙方在長達500海里的戰線上進行了5次大戰,這一天,德國空軍共有75架飛機被擊落,英國損失飛機4架。

德國難以忍受這次挫敗,從8月4日重又開始發動大規模進攻,使戰事進入決定性階段。德軍平均每天出動1000多架飛機,集中破壞英國南部機場和雷達站,幾乎摧毀了南方整個通訊系統,英國損失激增,兩週之內飛機損失近00架,100多名飛行員被打死。德國空軍也損失了800多架飛機。

在一個多月的空戰中,最令德軍飛行員莫名其妙的是,德空軍4/5的炸彈都誤投到曠野裡。甚至每時每刻,英國的戰鬥機總是有規律地使自己處於最有利的位置,這些飛機好像計算好了將和越過英吉利海峽的德機遭遇時間,而從機場起飛。

他們沒有想到是,這是一場在50年後稱作“電子戰”的戰爭開端。當時德國的轟炸機主要靠無線電定向信標導航。對此,英國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稱之為“梅康”的電臺,擷取德軍電臺發出的訊號,加以放大後再從別處傳送出去,因而把德機引入歧途。

之後,這種對抗又有了新的發展。當德軍用一種無線電射束比較準確地把轟炸機導向目標上空時,英國也建立起一批電臺,利用“分裂射束”法,干擾德軍的無線電射束,使德機投擲的炸彈偏離目標15至0公里。當德軍研究出用於導航的“X”裝置、“Y”裝置時,英軍也隨之研究出了干擾和破壞這種裝置的方法。正是由於這種電子戰爭,英國有效減少了德機空襲所造成的損失。德軍主持無線電射束工作的馬蒂尼戰後承認,他沒有及早覺察到一場“調頻率戰爭”已經開始,也低估了英國電子對抗的能力。

英國的頑強抵抗和德軍的巨大損失,使希特勒怒不可遏,他命令空軍對倫敦實施晝夜攻擊,以瓦解英國人的鬥志。德空軍參謀長也命令飛機轟炸倫敦居民區,以“製造大規模的恐怖情緒”。

大規模空襲倫敦的行動於9月7日開始,此時戈林特地給自己拍攝了一些宣傳照片:他站在法國的高山絕壁頂端,多佛爾的白色峭壁在遠處閃閃發光,他的一批批轟炸機正向海峽對岸魚貫飛去。00架以上轟炸機,由600架戰鬥機護航,組成了一支準備迫使英國屈膝投降的航空飛行隊出發了。在這些飛機身後,施圖卡機密集成行,列隊待命。

聲勢浩大的德國空軍機群飛向英倫,並不像要威脅倫敦南面的各重要基地。英國皇家空軍起飛迎擊的戰鬥機看出這一點時,其中一大半已來不及在轟炸機飛臨目標上空之前對它們進行截擊。第一批德機飛臨倫敦泰晤士港、東區、船塢區和伍爾威兵工廠上空,英國個飛行中隊的1個中隊的飛機撲了過去,雙方在廣闊的倫敦上空展開搏鬥。幾架德軍轟炸機被擊落,但未能阻止德轟炸機對倫敦洩下的00噸高爆炸彈。倫敦巨大的延伸區,特別是蜿蜒曲折的泰晤士河邊一帶,地標明顯可見,德機扔下的顆顆炸彈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正當第一批德機以散亂的編隊一路返回的時候,又有三批嚴加掩護的轟炸機逼近倫敦上空。它們連續不斷地向這一再明顯不過的、烈火熊熊的龐大目標飛來,輪番轟炸,歷時近小時。轟炸使泰晤士港油料燃燒得更加熾烈,東區和船塢區騰起的黑煙塵,形成了一片恐怖的煙雲火海。夜晚,烈火還在燃燒,德軍50架轟炸機又進行第三輪轟炸,1小時又1小時,從晚上8時直到第二天凌晨時,成群結隊的轟炸機凶神惡煞地在倫敦上空嚎叫。

第二天下午,擁有00架以上強大護航力量的德轟炸機群又向倫敦逼近。這回英國皇家空軍有了充分準備,當雷達剛剛發出有大量敵機飛越英吉利海峽的警報時,噴火式和旋風式飛行中隊就立即起飛,對敵機預定襲擊的目標加以警戒。不一會兒,德轟炸機在護衛戰鬥機的簇擁下,飛至多佛爾上空,帕克的兩個飛行中隊立即猛撲上去。雙方飛機一對一地追逐緊咬,展開生死搏殺。蔚藍色的晴空佈滿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白色霧化尾跡。

在英國軍民佈下的層層火網面前,德國飛機遭到極大的消耗。有的機群能飛到居民區的飛機連一半都不到。幾乎沒有擊中什麼目標。許多工廠仍在生產,交通也沒有斷絕。德國的空中優勢,在英國的全民防空面前一籌莫展。

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看到,晝間空襲沒能使英國人屈服,便把每一架可呼叫的飛機都投入戰鬥,採取“車輪戰術”,晝夜連續出擊。就是氣象條件不好,不能組織大規模空襲,也仍實行小規模騷擾,以使對方陷於困頓不堪的境地。

英國空軍司令在嚴峻形勢面前,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手中一直保持著一支精銳的預備隊,以應付曠日持久的戰爭。為了補充作戰部隊,英軍辦了許多短訓班,培養了大批新飛行員。由於英軍是在本土作戰,被擊落的飛行員能及時得到救護而重返天空。德軍則不同,被擊落的飛行員,不是落入大海,就是被英方俘獲。

在最緊張時刻,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的“自由法國”,向英軍輸送了00多名優秀飛行員,這對於處境艱難的英國皇家空軍,是十分及時的。

隨著空戰的發展,英國皇家空軍越戰越勇,有時甚至主動出去,深入德軍後方,猛烈轟炸德國海軍在法國港口集結的艦船和港口設施,阻撓德軍對入侵航道的掃雷作業,打亂了德軍的進攻部署,使德國海軍和陸軍從海上大規模入侵的時間一推再推,以致最後不得不取消從海上入侵的計劃。

1940年9月15日,是不列顛空戰最激烈的一天。也是德軍對英國空襲的轉折關頭。這一天,德國空軍集中了最大力量對倫敦進行最瘋狂的空襲。許多德國飛行員在上司的嚴令下,冒死向倫敦的防空火力網裡鑽,一批又一批的德機,像烏雲一般佈滿了倫敦的上空。然而,此時的英國空軍已在戰鬥中得到極大的發展,他們不再以零散中隊投入戰鬥,而是採取大機群編隊,由幾個中隊協同作戰。他們有的對付護航的戰鬥機,有的進攻投彈的轟炸機,將敵機機群隊形打亂,然後分而殲之。

在這一天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首相丘吉爾,在第11戰鬥機大隊司令部的指揮室裡親自督戰。指揮室裡幾十名指揮人員,根據雷達和監視哨的報告,指揮戰鬥機分批進入作戰空域,增派預備隊協調空中和地面火力。這一天,英軍以損失飛機6架的代價,擊落德國飛機56架,從而奠定了英軍反空襲作戰的基礎。

當天晚上,英國皇家空軍出動轟炸機大隊,大規模地襲擊了從布洛涅到安特衛普各港口的船舶。安特衛普遭受的損失尤其嚴重。在英軍的打擊下,希特勒在9月17日決定無限期推遲“海獅”作戰計劃。直到10月1日,才正式宣佈把入侵推遲到第二年春天。雖然這一期間德國空軍對英國的空襲仍在進行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根據戰時及戰後統計,在德國空軍空襲英國期間,英國皇家空軍損失各種飛機915架,德國空軍損失飛機17架。雖然不能說英國取得了空戰的勝利,但穩定了局勢,安定了民心,也使得希特勒知難而退。

但此時英國總體劣勢的現狀一時還難以改觀。為了徹底擺脫這一不利局面,丘吉爾面臨著新的戰略選擇,他十分清楚,最終能否戰勝德國,取決於美國能否參戰。為爭取美國參戰,丘吉爾決定盡一切努力,來達成這一戰略目標。那麼,他將採取那些措施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