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八回日攻佔香港菲律賓美轟炸東京名古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八回日攻佔香港菲律賓美轟炸東京名古屋

第六十八回日攻佔香港菲律賓美轟炸東京名古屋

日軍在進攻珍珠港的同時,以同樣的手段,也是不宣而戰,向香港發動突然攻擊。

香港自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後,成為英國在遠東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港英當局對日本持妥協方針,採取所謂的中立政策。加上英國政府和港英當局認為新加坡的戰略地位比香港重要,因而香港雖是英國在遠東的重要基地之一,但防衛力量十分薄弱。198年日軍侵佔廣州後,英國方面出現了放棄或固守香港的不同意見。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不久,港英當局才加緊增兵、設防等措施。到1941年11月,駐港英、印軍隊、加拿大軍隊及香港義勇軍共1.4萬餘人,在陸上沿九龍以北的德林格防線設防。海岸上築有防禦設施,但香港要塞在日軍的制空權、制海權下,實際上是一個孤島。

日軍對香港一直虎視眈眈。1941年11月0日,日本天皇裕仁簽署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絕密命令。在此之前的11月6日,日軍大本營就給中國派遣軍下達命令,要求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以第軍指揮的第8師團為基幹部隊,協同海軍準備攻佔香港,11月底完成作戰準備。

第軍隨之制定作戰計劃,決定與第華遣艦隊協同,自陸上正面突破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在確認南方軍在馬來西亞方面登陸或者空襲之後,開始作戰。攻破九龍半島後,即迅速準備攻擊香港島,攻擊方式以強襲在北岸登陸,逐次擴張戰果;以一部分船舶在香港南方佯動。

日軍用於香港作戰的部隊有第軍第8師團、第51師團第66聯隊,第1炮兵隊,陸軍航空兵第1飛行團一部及飛行第45大隊,第華遣艦隊從海上予以協助。1月日,日軍大本營向中國派遣軍下達攻佔香港命令。1月8日前,日軍已在深圳附近展開,完成進攻準備。

1月8日晨時40分,日本大本營接獲已開始進攻馬來亞之後,分別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第軍司令官酒井隆發出特殊緊急密電“花開矣”。又以普通密電通報了日軍已在馬來亞開始攻擊。酒井隆即下達命令,於1月8日晨4時開始對香港進攻作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晨4時,日軍1架轟炸機轟炸香港啟德機場,摧毀英軍僅有的5架飛機;接著,大批日本飛機對香港軍事要塞和重要交通設施,及水庫進行猛烈轟炸。日海軍從海上封鎖香港,陸軍則從深圳以東進入九龍半島。

英軍由於兵力不足,又疏於防範,日軍進展順利。1月1日,香港當局宣佈放棄九龍半島,退守香港。當天,日軍攻佔九龍半島。隨後,日軍炮兵連續向香港島實施猛烈炮擊,英軍退守香港後重新佈防,與日軍隔海展開炮擊戰。日本海軍也全面出擊,使香港島處於日軍全面封鎖包圍之中。

日軍一面加強猛攻,一面加緊勸降。日軍以名英籍婦女為人質,到港島勸說港督楊慕琦投降,遭到拒絕。18日晚,日軍第8師團個步兵聯隊分三路同時渡海,襲擊成功,攻佔香港東北部。由於日軍佔領黃泥湧水庫,切斷了香港的水源,加上日軍猛烈進攻,1月5日,港督楊慕琦看到英軍繼續抵抗已無意義,且英國政府已事先指示他,迫不得已可權宜行事。於是,楊慕琦便渡海到九龍半島酒店日軍指揮部,向日軍司令官酒井投降。至此,歷時18天的香港保衛戰以英軍投降而結束。

在香港保衛戰期間,中共領導的東江抗日游擊隊,於1月1日沿東江向西,對廣九線,深圳一帶的日軍進行側擊。15日,繼續向西南方向廣九吉布方面集結之日軍襲擊。0日又向西南方向攻擊。還先後營救陷港國際友人及同胞數千人,其中有國民黨駐港代表陳策及其他國民黨要員、英國官員、香港大學教授、新聞記者等。宋慶齡、宋靄齡及平準基金會中方委員陳X甫、美方委員福克斯、英方代表霍柏杷等人,也在香港淪陷前順利離港。

194年月0日,日本政府宣佈香港為日本佔領地,正式設立佔領地總督部,任命磯谷廉介為香港總督。平野茂為副總督。

進攻菲律賓的日軍,按照東條英機的命令向馬尼拉進軍。菲律賓戰役是日本南進的重要戰役之一。日軍在戰爭初期的任務,主要是佔領首都馬尼拉和南部大島棉蘭老的政治中心達沃。馬尼拉是美國在遠東最大的海軍基地。日軍進攻菲律賓的部隊為陸軍第14軍和第5飛行集團,以及海軍以第艦隊為主的菲律賓作戰部隊和第11航空艦隊。陸海軍共擁有500架飛機。

在菲律賓群島,麥克阿瑟上將指揮的美國軍隊有1.9萬人,菲律賓軍隊有11.萬人。後者大多是招來不久的新兵,裝備不全,訓練很差。在美、菲軍隊中,有8000名空軍人員,空軍擁有00多架飛機。此外,美國在菲律賓還駐有一支小艦隊。

1月8日和10日,日本飛機連續對馬尼拉附近的美國空軍基地進行了狂轟濫炸,基本摧毀了麥克阿瑟的空軍。接著,日軍在呂宋北部阿帕裡登陸。此後,又在呂宋西海岸的維甘和東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美軍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麥克阿瑟估計日軍主力將在仁牙因灣登陸,由於美國空軍已損失殆盡,陸軍也減員一半,無法阻擋日軍的攻勢。因此,美菲軍隊便主動撤退到巴丹半島,憑藉科雷吉多爾要塞進行防守,並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雖然這時日軍離首都還有150公里。

194年1月日,日軍進入馬尼拉。

東條的侵略野心很大,但兵員不足,力不從心。就在日軍進入馬尼拉的當天夜裡,東條指令南方軍司令向巴丹半島發動進攻,因兵力不足,損失慘重。東條對巴丹前線進展緩慢大發脾氣,他在發給前線司令部的電報中說,“處處都在奏捷,只有菲律賓除外。”這對本間雅晴司令官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壓力。菲律賓天氣悶熱,氣溫高達華氏95度。這位將軍內心如焚,在巴丹戰役中,他已經傷亡近7000人,還有1萬人患了瘧疾、腳氣和痢疾。兩次要求增援都遭到拒絕。

在美軍方面困難更多,不僅士氣低落,而且糧食已成為頭痛的問題。前線部隊每天的口糧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幾次想透過日本海上封鎖線向巴丹和科雷吉多爾運送給養的努力,都遭到失敗。騎兵的馬已經沒有什麼飼料喂了,溫賴特將軍含著眼淚,下令把所有的軍馬都殺了,包括他自己心愛的良駒約瑟夫.康拉德在內。

到了月中旬,軍內病倒的人多到驚人的程度。巴丹是世界上瘧疾最猖獗的地區之一,而奎寧已幾乎斷了來源。由於飢餓和瘧疾,兵員身體虛弱,僅月份第一個星期,就有500多人患瘧疾住院,醫生們擔心瘧疾即將流行。儘管有人在說一支“一英裡長”的船隊滿載給養和增援部隊正在駛來,但無論是菲律賓部隊還是美國部隊,都傳誦著戰地記者弗蘭克.休利特寫的一首詩:

我們是巴丹的孤零兵,

沒爹沒媽也沒山姆大叔,

無姑姨無叔伯也無兄弟,

病無藥,戰無飛機大炮,

哪有人把我們放在心上來關照。

為了解決戰場僵持的局面,月間,東條向菲律賓前線增派了兩個步兵師團和兩個炮兵團,大舉進攻又重新開始了。就在這時,美國政府為了照顧面子,免得麥克阿瑟將軍當了日軍的俘虜,便命令他把軍隊交給溫賴特中將指揮,他自己到澳大利亞去擔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月11日晚,麥克阿瑟攜夫人和4歲的兒子,乘巴爾克利上尉的魚雷艇偷偷地離開了科雷吉多爾。

在爾後緊張的45小時裡,巴爾克利指揮PT-41艇穿過被日軍控制的海面,於1日天剛亮時,在棉蘭老島北岸靠近臺爾蒙菠蘿罐頭廠附近靠岸登陸。下船時,麥克阿瑟臉色蒼白,眼圈發黑。他對巴爾克利說,他要為他和艇上人員申請銀星章。“你們把我從虎口中救出來,我不會忘記的!”

次日上午,麥克阿瑟的飛機在達爾文港南面0英里的巴切勒拉機場著陸。“好險!”他對著跑道上焦急等待著他的人說:“不過戰爭就是這樣。勝敗生死都只有瞬息之差。”麥克阿瑟抵達目的地後對記者說:“我來了,但是我還要回去!”

東條本來就為巴丹的僵局不高興,得悉麥克阿瑟大膽脫逃後更加不快。他再也不相信,本間沒人支援他也有能力迅速取勝。他不願意自己去向陸軍參謀總長杉山直接談,而是派秘書西浦進去傳達他對巴丹的懸念。

麥克阿瑟臨陣脫逃,在美國軍隊中引起了對他的蔑視,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被老麥把他們拋棄了。

4月日是耶穌受難日的前夕。有意思的是這一天也是日本傳說中第一個皇帝、神武天皇的生日前夕。夜幕降臨時,5萬日軍已經集結待命,準備大舉進攻。在他們後面,150門大炮、榴彈炮和迫擊炮,準備進行這次戰役開始以來最猛烈的炮擊。

在前線的另一邊是7萬8千名餓得發慌的美軍和菲律賓軍,其中只有.7萬人是列為“有戰鬥力”的人員,而這些人中間卻有/4因患過瘧疾身體虛弱。10時,炮擊開始了。在日軍強烈炮火攻擊下,美軍和菲軍亂作一團,紛紛棄陣而逃,有的走小路,有的翻山越嶺,有的則沿著海岸公路跑。到處是混亂,這些筋疲力盡的人是在恐怖的驅使下邁動著腳步。

4月9日,呂宋部隊司令愛德華.金少將率部投降,7萬6千名美國和菲律賓軍人做了日軍的俘虜。科雷吉多爾要塞守到5月6日。7日深夜,美遠東軍司令溫賴特透過馬尼拉電臺,命令菲律賓所有的美、菲軍隊無條件投降,拒絕投降者以逃兵論處。

儘管如此,棉蘭老島的.6萬名軍人只有7000人,主要是美國人向日軍投降。其餘.9萬人拒絕服從命令,帶著武器上山打游擊去了。至此,日本人侵佔了菲律賓所有重要的城鎮和港口。菲律賓人民進入了艱苦的抗戰時期。

雖然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兵力超過日本,但兵力分散,沒有協調一致的戰略計劃,象一個沒有指揮的管弦樂隊,結果被日軍各個擊破。日軍所向披靡,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裡,就侵佔了80萬平方公裡土地,人口達1億5千萬。創造了日本在東方侵略的“奇蹟”。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進行了改組。切斯特.尼米茲接替金梅爾指揮太平洋海軍,這位頭髮斑白但看上去十分精神的將軍,一到艦隊就發現了他最怕發現的東西——悲觀失望的情緒。士氣“低到無可再低”的程度,不少人患上了“恐日症”,他看到珍珠港事件的打擊,已經使幾位高級將領的頭髮都白了。

尼米茲召見了原來的參謀班子,他們中間有幾個人還在遵醫囑吃鎮靜劑。“不會有任何調動,我對各位完全信任”。尼米茲說:“我們挨了一次猛揍,但是我對於最後結果毫無懷疑。當前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抓緊整頓軍隊,修復軍艦,準備反擊。”

正當美國大力進行戰備動員的時候,英國首相丘吉爾匆匆來到美國,他廣泛接觸,到處進行反法西斯鼓動宣傳。他在白宮南陽臺上站在羅斯福旁邊,向聚集在南草坪參加傳統的白宮聖誕樹點燈儀式的萬聽眾發表演講:“讓兒童快樂歡笑地過一夜吧。讓聖誕老人的禮物使他們玩得更高興吧。讓我們這些成年人也盡情地和他們一起享受無限的快樂,然後再重新去面對擺在我們面前的嚴肅的任務和艱難的歲月吧!我們決心要以我們自己的犧牲和勇敢,使得這些孩子不致被人奪去他們的幸福,不致被人剝奪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和安寧的世界上的權利。”

聖誕節過後,丘吉爾又向美國國會發表了講話。他說:“我們並無窺測未來奧妙的天賦,但是我仍然要宣告,我的堅定不移的希望和信念,這就是,在未來的歲月中,英美兩國人民,為了他們本身的安全,也為了所有人的利益,將要莊嚴、正直與和平地並肩前進。”

當天下午,丘吉爾及其隨行人員與美國軍政要員,舉行了“阿卡迪亞”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聯合指揮體制,即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總部設在華盛頓。確定希特勒是主要敵人,認為太平洋戰爭暫時必須是一場固定陣地的戰爭,目前主要是阻止日本人的進攻。為了便於聯合作戰,統一對敵,會議還決定在太平洋地區建立ABDA(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聯軍司令部,由英國韋維爾將軍任總司令。

“阿卡迪亞”會議又繼續了兩週。丘吉爾滿心歡喜地回國了。他對會議上商定的兩國某些武器生產的最後估計數字極其高興:194年生產坦克4.5萬輛、飛機4.萬架。他被這些數字“灌醉了”。

丘吉爾一走,有關“阿卡迪亞”的決議,就被一名日本特務搞到了。一名叫“薩頓”的被革職美軍少校,在法拉格特廣場陸海軍俱樂部裡,從朋友口中套取了這個情報。把他傳遞給了在墨西哥城的間諜頭子和智海軍中佐。薩頓其主子說,美國原先的全力以赴對日作戰的意圖已有極大改變,盟軍將在儘量擋住日本推進的同時,集中力量擊敗希特勒。他甚至知道了擊敗日本的最後計劃的詳細情況:用潛艇群和大型轟炸機協同攻擊,轟炸機從中國起飛轟炸九州,用潛艇把通向日本本土的水路全部切斷。

和智透過兩個途徑把情報送回日本:一個途徑是當地一個德國特務,此人幾乎每天晚上都用密碼向柏林發情報;另一個途徑是用隱形墨水書寫,墨水花了000美元從另一個德國特務那裡買來的。寫好後用普通航空信,寫給中立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日本海軍武官,再轉發東京大本營。

為了提高美國人民的士氣,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羅斯福總統決定,讓太平洋海軍發動一次對日本本土的轟炸行動。為此,尼米茲決心付諸行動。

月初,美軍集中了4個機組人員,在佛羅里達埃格林機場進行訓練,練習在500英尺跑道上駕駛經過改裝的B-5雙引擎轟炸機起飛。擔任指揮的詹姆士.杜立德中校,既是航空學家,又是一個打破幾次飛行記錄的勇敢飛行員。是他第一個以1小時的記錄作橫貫美國的飛行;又是第一次做到了黑夜著陸。

4月1日,最後選定執行這次任務的16個機組,在加利福尼亞阿拉米達航空站登上航母“大黃蜂”號。決定由1架飛機轟炸東京,每架投彈4枚。另外架分別轟炸名古屋、大阪和神戶。

194年4月18日,杜立德第一個起飛,其他15架B-5轟炸機也分別從太平洋上美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起飛。中午1時0分,杜立德到達目標上空,然後飛機一架接一架飛過市空,把炸彈扔了下去。美國飛機按計劃轟炸了日本東京、大坂、橫濱、名古屋。沒有遇到戰鬥機或高射炮的阻止。

返航時,16架美國飛機向西飛行,迫降在中國大陸各地。80名美軍飛行員中名飛行員降落時犧牲、64名被中國軍民救獲、5名飛行員降落在蘇聯遠東地區。8名降落在日軍佔領區,被日軍俘虜。

杜立德等64名飛行員在中國受到熱情接待和救護,許多中國民眾為救護他們付出了生命。杜立德在回國途經重慶時,受到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的熱情接待。

美國轟炸機對日本大城市的轟炸,使日本民心惶恐,社會騷動。東條內閣為安定人心,排除繼續轟炸日本本土的威脅,發動了以摧毀供美國轟炸機使用的浙江衢州等機場為主要目標的浙贛戰役。

日軍攻下馬來亞和菲律賓、香港等地之後,下一個目標十分明顯,就是荷屬東印度群島。那麼,面對日軍接瘋狂進攻,各國將採取哪些應對辦法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