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長孫家土崩瓦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長孫家土崩瓦解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夏四月丁卯日(二十一日),未時三刻。

武康離開門下省,返回左領左右府,來到長史院交班。沒找到長孫澤,只在院門地板上,找到自己的衣服。不用想也知道,是長孫澤的報復,這貨小肚雞腸。

正七品的長史,作踐六品千牛衛,仗長孫家的勢唄。懶得搭理他,解下千牛刀,就地換衣服。穿黑色保安服,披灰虎頭披風,佩戴三把唐刀。整理千牛服,放長史府臺階,邁步走出衛所。

走出通明門,是寬闊通明街,可直達修真坊。告別眾同僚,走半里左右,遇豪華馬車。許敬宗探出頭,愁眉苦臉的樣子,饅頭臉變包子臉,有氣無力打招呼:“變之賢侄啊,怎麼才出來,快快上車說話。”

看他倒黴德行,定沒理出頭緒,今日就能處理,為何推到明天?李九說找證據,誣告哪有證據?武康也想不明白,李九在賣什麼藥。輕聲嘆氣,眨眼調侃:“下車走路吧,您肥肉太多,先減掉八斤。”

許敬宗翻白眼,唉聲嘆氣下車,兩人並排漫步。他家住普寧坊,與修真坊隔街,兩人倒是順路。路過修祥坊,武康停住腳,望著坊門發呆。當初任婺州刺史,有個年輕和尚,斷言殺身之禍,還說有驚無險,全部得到應驗。

媚娘得知此事,邀和尚入長安,賜法號修緣禪師。並在修祥坊,修建重佛寺,做為他的禪院。去年佛寺竣工,修緣大師搬來,皇后和小晴姊妹,經常來此禮佛。

武康不信佛,每天都路過,從沒拜訪過。此刻不知為何,被某種情緒指引,拜佛慾望很強。見老許滿面愁容,遲疑幾秒說道:“我有種預感,只要去重福寺,就能找到答案,咱們去看看吧。”

說罷走進坊門,老許無可奈何,吩咐僕人等候。來到小重福寺,看起來真寒酸,佔地不到十畝。這哪是佛寺嘛,分明是佛堂,看來媚娘此時,沒有什麼權利。

進寺門去佛堂,見到個小乞丐,蹲西牆邊喝粥。修緣大師行善,救濟貧苦兒童,慈悲為懷嘛。就在此時,對面佛堂裡,跑出個小娘子,約莫五六歲。她到乞丐身旁,遞出手裡橘子,笑容非常純真。

乞丐也不道謝,迫不及待剝皮,狼吞虎嚥吃橘子。小娘子靜靜注視,撲閃著大眼睛,發出清脆笑聲。這時節的橘子,都存在冰窖裡,她是大戶人家出身。

武康駐足觀望,如此和諧場景,卻帶來淡淡憂傷。那是上小學時,同桌的小蘿莉,總給他橘子吃。當時生活拮据,老爹沒承包梨園,根本吃不上水果。

他也像乞丐這樣,吃完橘子果肉,再啃橘子內皮。一層層的啃,直至啃到外皮,酸倒牙才罷休。同桌那小蘿莉,也是這樣注視,發出銀鈴笑聲,不時擠眉弄眼。

當時傻乎乎的,認為她喜歡我,後來才知道,是喜歡捉弄我。她的家境富裕,之所以給橘子吃,是為了欣賞我那,啃橘皮的下作。覺的很可笑,生活充滿惡意,該死的小娘皮。

眼前的小娘子,那欠揍的模樣,估計是同樣心態。橘皮越來越薄,武康哭笑不得,可悲的小乞丐,咱倆同病相憐。忽然靈光乍現,貌似想到什麼,下意識舒展眉心,詭笑爬上鬼臉。

佛堂裡的修緣,忽然瞪大雙眼,直勾勾盯門外。良久後輕嘆息,看向拜佛的婦人,雙手合十道:“貧僧懇請施主,莫再踏入敝寺,劫難天註定,貧僧無能為力。只能告訴你,堂外的施主,與你有孽緣。”

說罷閉上雙眼,繼續阿彌陀佛。婦人臉色微紅,佛前拜了三拜,向他行禮告辭。前腳邁出殿門,身後傳來聲音:轉告堂外施主,多行不義必自斃,敝寺不歡迎他。

婦人頷首離開,見到院裡情景,不禁皺起眉頭。提裙跑到西牆邊,拉起那個小娘子,轉身擋在身後。像護崽的母雞,惡狠狠瞪武康,眼神滿是厭惡和警惕。

武康覺的面熟,腦海快速回憶,然後嗤之以鼻。上官儀的兒媳婦,上官婉兒她媽,真的冤家路窄。沒心情理會她,轉身小聲說:“聖人的心思,我已經猜到,伯父想聽嗎?”

這不廢話嘛,許敬宗急的跳腳,拉他袖子離開。等身影消失,鄭氏舒口氣,蹲小娘子身前,鄭重其事道:“剛才那個男人,是朝廷大奸佞,以後見到他,千萬要躲開。”

小娘子木然點頭,見女兄很緊張,感覺莫名其妙。而在馬車中,武康把玩金葉子,也是莫名其妙。許敬宗急的撓頭,語氣滿是哀求:“變之快說啊,聖人什麼意思,找什麼證據啊?”

武康收起金葉,琢磨片刻說道:“伯父誤解了聖意,不是讓你找證據,是讓你學小乞丐,把橘子皮也吃了。不僅吃果肉,還要啃橘皮,榨取全部價值。”

許敬宗仔細品味,忽然瞪大雙眼,八字鬍不停亂顫。武康點頭,淡淡說道:“聖人撒下網,只撈條大魚,顯然不滿足。他想讓伯父,把更多魚蝦,送進大網裡,然後一網打盡。”

氣氛很快壓抑,兩人同時冒汗,同時抹額頭,同時扯苦笑。許敬宗喟然,喃喃自語道:“終於明白了,聖人在議政殿,提及高陽謀反,不是感慨過去。老夫竊以為,是給出處理意見,參照此案處理。”

武康深以為然,高陽公主謀反,典型的政治沙龍。本來就幾個人,被長孫無忌放大,成為剷除異己的刀。硬生生把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駙馬執失思力等,全部牽涉進來。

而李九的意思,效仿那起案件,無限網羅魚蝦。想到這裡,瞄向老許,陰陽怪氣:“伯父沒能吃透,所以聖人發火,給你一天時間。如果還參不透,那麼等待您的,會是什麼呢?”

許敬宗抹苦笑,抹去額頭汗,反唇相譏道:“難道變之認為,聖人讓你入殿,是為了護衛嗎?他是拉你下水,讓我們共同參悟。如果達不到要求,恐怕明天倒黴的,不僅僅是老夫。”

武康不置可否,已經了然於胸,殺千刀的李九,天下第一腹黑,是在算計我啊。當初獵狐計劃,只是針對無忌,沒想到徹底失控。

不過這樣也好,當初坑我的人,咱算個總賬吧。同時履行承諾,媚娘置身事外,我來揹負罵名。

許敬宗轉憂為喜,包子臉變回饅頭,煞有介事道:“變之先回家,知會楚國夫人,再和我回普寧坊。咱倆共同商定,這張大漁網裡,應該有什麼魚。羅織什麼罪名,如何合情合理,今晚必須確定。”

也只能如此了,武康欣然點頭,倚車廂閉雙眼。惡趣味兒的想,後人若著唐史,《奸臣傳》裡面,必有我的位置。是放老許後面,成為第二奸佞,還是超越老許,成為第一奸佞。

突然笑出聲,政治就是糞坑,除了骯髒糞便,就是蠕動蛆蟲。長孫無忌貪權,李治迫切掌權,而矛盾的解決,必以死亡告終。可以這麼說,長孫無忌的命運,在李治繼位那刻,就已經板上釘釘。

沒武康和許敬宗,有李康和武敬宗,無忌和關隴巨頭,終究難逃一死。李治是罪魁禍首,我們只是棋子,或者是背鍋俠。

我若不執行,他會弄死我,伴君如伴虎嘛。如此安慰自己,不想即將的腥風,心裡好受許多。

翌日辰時三刻,門下省議政殿,武康護衛御前,昂首目不斜視。李九端坐書案,全部宰相都在,個個低眉順眼。許敬宗手持象笏,上面記錄的內容,是最真實的謊言。昨夜絞盡腦汁,奮鬥到三更天,李九會滿意的。

許敬宗稟報:“昨夜刑部大牢,太子洗馬韋季方,對於聯合無忌謀反,已經和盤托出。臣質問韋季方:無忌與國至親,是陛下元舅,受先帝和陛下寵任。長孫家子弟,都在朝中為官,到底多大的恨,為什麼要謀反?”

現場氣氛詭異,李勣悠然閉眼,于志寧痛苦閉眼,白眉不住抖動;其餘低頭看地,彷彿事不關己;李九擺出愕然,眼眶逐漸泛紅;武康心中吐槽,肉戲就要開始。

許敬宗正氣凜然,一本正經胡說八道:“韋季方回答,韓瑗曾對無忌說:柳奭和褚遂良,勸說立梁王為太子。梁王被廢黜,陛下對太尉,已經有疑心,所以貶高履行,去京城外為官。”

短短幾句話,囊括韓瑗柳奭,逝者褚遂良,申國公高履行。他們有共同稱呼,關隴門閥的頭目,長孫無忌的黨羽。柳奭是王皇後舅父,當初王皇後無子,柳奭和無忌等,把劉宮人生的李忠,過繼給王皇後,並冊立為太子。

高履行是無忌堂弟,大概在顯慶元年,廢王立武之後,任益州都督長史。他是個大孝子,父母去世時,曾悲傷絕食,被太宗敦喻。

任長史期間,屢有福民善政,大為人吏所贊。武康不想牽連,無奈老許不答應,很是無可奈何。

李九泫然欲泣,許敬宗繼續:“無忌有了疑心,整日惴惴不安,為尋求自保,躲史館編史。後來族侄長孫祥,也被貶出朝堂,隨後韓瑗獲罪。無忌更加惶恐,日夜與韋季方等,共行謀反大逆。”

倒黴的長孫祥,原是工部尚書,反對廢王立武,被貶荊州長史。武康佩服許敬宗,陳芝麻爛穀子的,都能信口拈來。拋去忠奸不說,老許確實有才,記憶力遠超常人。

本來他想羅織來濟,卻被武康勸阻。立媚娘皇后之前,李九想封她宸妃,被韓瑗來濟阻止。媚娘榮登皇后,要求表彰來濟,稱其忠心耿耿。實則軟刀子殺人,讓李九更厭惡他們,同時分化韓、來組合。

然而可笑的是,這份表彰書,卻救來濟的命。昨天夜裡,武康這樣勸:來濟受媚娘表彰,現在牽涉進來,是打媚娘的臉。我不會同意的,媚娘也不同意,自己看著辦吧。

此刻議政殿內,老許放下象笏,言辭鑿鑿道:“臣查驗辭狀,皆千真萬確,請依法收捕。另外還有證據,去歲咸池走水,燒燬大片園林。上林監長孫澹,在修復園林時,栽種八棵白楊。幸虧變之發現,及時告知老臣,才讓季方招供。”

眾人全部抬頭,視線聚焦武康,一片鴉雀無聲。宰相無不博學,都知道白楊樹,代表什麼意思。長孫澹種白楊,詛咒皇宮是墳墓,不管有心無意,都是謀反大逆,長孫家徹底完了。

武康很想罵娘,該死的許敬宗,為何不顧君子約定,為何拉我下水。而在場的老狐狸,都知道該怎麼辦,許圉師首先發言:“此案證據確鑿,臣請陛下起詔,緝拿相關人犯。”

辛茂將隨即附議,李勣置身事外,于志寧死盯武康。忽

然哭聲再響,李九大聲疾呼:“哪怕元舅謀反,我也絕不能殺。若是殺元舅,天下人如何議論,將來的萬代子孫,又如何議論?”

哭聲撕心裂肺,武康嗤之以鼻,您別當皇帝啦,去唱大戲吧。腹黑心狠的你,表達了兩層意思:首先坐實無忌謀反,其次假慈悲表演,表示要法外開恩,免除無忌死刑,以免被萬民恥笑。

當年高陽謀反,你也是這樣說,長孫無忌不同意。那麼此時此刻,老許也不同意。

不出所料,老許義正辭嚴:“漢文帝的舅舅薄昭,輔佐他繼承大統,可謂勞苦功高。然而薄昭殺鍾毓,文帝邊哭邊派大臣,去他府邸哭活喪,強逼他自殺。”

許敬宗疾呼:“然而時至今日,天下皆以為,漢文帝是明主。無忌辜負兩朝恩,妄圖顛覆社稷,其罪惡與薄昭,不可同日而語。幸虧奸狀自露,黨羽全部招供,陛下還猶豫什麼?”

李九哭聲更響,還是那套說辭,許敬宗繼續勸:“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安危之機,刻不容緩。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若陛下猶豫,臣恐事態惡化,到時悔之晚矣。求陛下降旨,誅殺奸佞無忌。”

說完撲通跪倒,象笏置於地,磕頭砰砰響。許圉師和辛茂將,互相確認眼神,稽首表示附議,只是沒有磕頭。李勣見風使舵,起身來到殿前,也選擇附議。于志寧死氣沉沉,沒有任何表示,死死盯武康。

武康覺的很冤,我說老於先生,那八棵白楊樹,根本無關大局。它只是個藉口,讓李九堵悠悠口,讓案子合法化。您老也明白,沒那八棵白楊,無忌也必死無疑,何必遷怒我呢?

哭聲依舊嘹亮,李九頓足捶胸:“為何苦苦相逼,為何逼我殺舅,我絕不殺元舅。司空李勣立詔,罷元舅太尉,削全部封邑。以揚州大都督,送於黔州安置,按準一品供給。”

所謂的絕不殺,騙小孩子而已,有千百種辦法,逼長孫無忌自殺。鱷魚吃獵物,會流下眼淚,稱為鱷魚淚。李九這孫子,淚比鱷魚更假,讓自己佔據道德高點。

世人皆說媚娘狠,與李九相比,小巫見大巫了。如此謀反大案,被告全程不在,根本不召無忌對質,直接作出判決。可見殺無忌的心,是多麼的強烈。

許敬宗不再磕頭,很是不可思議,正想繼續勸諫,收到武康眼神,略遲疑閉上嘴。李勣起身行禮,來到書案後,提筆起草詔書。許圉師和辛茂將確認,在詔書上簽名。

李九硃筆御批,詔書宣佈生效,再次掩面而泣。武康心知肚明,這是循序漸進,先把罪名坐實,然後痛下殺手。等上三五個月,造成既定事實,就會揚起屠刀。

現在主犯已定,該收拾從犯了,許敬宗再奏:“無忌的謀逆,是褚遂良、柳奭和韓瑗,共同構扇而成。臣請陛下降旨,誅殺亂臣賊子,以正國法君威。”

李九非常滿意,也沒心情再演戲,加快收網程序,傳令宰相立詔:削遂良的官爵,家屬流放愛州,女眷打入掖庭;柳奭和韓瑗,罷職除名;益州長史高履行,貶為洪州都督。

秘書監長孫衝,鴻臚少卿長孫渙,常州刺史長孫濬,長水縣令長孫淹,尚衣直長孫溫,上林監長孫澹,尚衣奉御長孫淨,成州刺史長孫漵,襄州刺史長孫湛,尚衣奉御長孫津,左領左右府長史長孫澤,太常少卿長孫潤等,全部罷職除名。

他是真的狠,無忌的十二子,全部流放嶺南,自生自滅去吧。想到長孫澤,武康暗鄙夷,沒有金剛鑽,別來招惹我。自作聰明小伎倆,換來家族大劫難,真的不值當。

處理完嫡系,接著處理族人,長孫祥流放嶺南,長孫詮流放巂州。記得高陽謀反,李恪臨死前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陷害良善,祖宗有靈,必讓其宗族覆滅。

長孫家分崩離析,吳王的詛咒應驗,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啊。現在只是流放,等屠刀揮起,必血流成河。武康可以篤定,長孫家三代能活,二代們必死無疑。

想到了長孫詮,滿滿的無奈,該來的總會來,新城你挺住啊。媚娘不殺長孫詮,因為我落難時,他萬民書上簽名。現在只能祈禱,李九法外開恩,看在你的薄面,放長孫詮一馬。

此時大局已定,許敬宗咬咬牙,不顧君子協定,再次露出獠牙,扯嗓門疾呼:“臣舉報于志寧,依附無忌黨羽,請陛下明察。”

老於面無表情,一副任憑處置,哀莫大於心死吧。李九早看他不順眼,剛才眾人附議,就你裝聾作啞,明顯不認同嘛。於是再次下旨,罷免他全部官職,收回他的官宅。

于志寧睜開眼,彷彿蒼老許多,蹣跚著離開大殿。武康收回視線,看向許敬宗,投以鄙夷眼神。您老真是奸臣,沒有于志寧,李勣不主政,你就是老大唄。

不過話說回來,其他人死活,和我沒半分關係。只要長孫詮不死,只要新城看得開,只要我的二丫無恙,其他的愛咋咋地。漸漸打定主意,過幾天帶小晴,去看望新城公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