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 兩軍對峙燕然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章 兩軍對峙燕然山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夏五月二十七,末時七刻。

鐵勒道大總管,老撲街鄭仁泰,突然間病倒了。並且傳下了軍令,盧山道行軍總管,三道總行軍長史,任前軍正副總管。率領盧山部隊,步騎四萬衛士,出任前軍先鋒。

武康嗅覺靈敏,內心異常篤定,仁泰在冒壞水,在醞釀著陰謀。可他確實病了,臉色蒼白如紙,模樣有氣無力。若是裝模作樣,如此精湛的演技,堪比奧斯卡影帝。

不管怎麼說,軍令如山倒,沒權利拒絕。哥倆很快決定,召開軍事會議。四十折衝都尉,四十折衝長史,共商行軍大計。熬了整個通宵,確定行軍方針,部署行軍路線。

五月二十八辰時,盧山道準時拔營,向天山南麓挺近。楚神客率斥候,頭前刺探敵情,五團騎兵開路,隊伍連綿不絕。人的腳步聲,馬的踢踏聲,驢的歌唱聲,各種噪音交織,演奏最美樂章。

大唐軍隊編制,隊是基層單位,由五個軍火組成。每火十名衛士,配備六匹馱馬,用來運輸裝備。唐軍著甲率高,又是勞師遠徵,步兵徒步行軍,倘若身披戰甲,顯然很不現實。

大量配置馱馬,馱運鎧甲輜重,減輕體力消耗,提高行軍速度,增加機動能力。因為遼東戰役,馱馬大量緊缺,朝廷也很無奈。朝堂經過商議,不能配備耕牛,要留在家耕田,只能配備毛驢。

軍營中也有驢,武康久在軍營,自然不會討厭。每次沙場廝殺,馬哥衝鋒陷陣,驢哥馱運傷兵。一個向前衝,一個往後退,畫面很和諧,感覺很搞笑。

可是這批家驢,首次隨軍出征,表現差強人意。不拉屎就撒尿,時不時的叫喚,同伴也跟著叫。那綿長的叫聲,幾乎捅破雲層,令人頭痛欲裂。武康有種感覺,如果此時開口,肯定發出驢叫。

五月三十辰時,得到斥候彙報,北方九十裡外,發現鐵勒軍營。哥倆經過商議,在翁金河西岸,就地安營紮寨。取出軍用物資,分配鎧甲弩箭,衛士保持警惕。今晚吃好睡好,明天卯時二刻,中央校場點兵。

忙完所有軍務,武康回到軍營,盤膝坐在地鋪。取出蜀錦手帕,擦拭千牛戰刀,手指檢驗刀鋒。隨行的婺營衛,都是百戰老兵,不用耳提面命。吃飽喝足後,盔甲放鋪邊,頭枕環首橫刀,全部和衣而眠。

檢查完裝備,收起千牛刀,拿出全家福。巴掌大的泥人,五個人的容貌,全部惟妙惟肖。自己站在中間,左邊是媚娘,右邊是媳婦。身前兩個小人,是李賢和鬧鬧,還牽著小手,沒羞沒躁的。

洛陽城泥人張,最好的泥人師,手藝巧奪天工。媚娘親自邀請,在道政坊武府,捏造五個泥人。武康尋思著,等班師回朝,請許敬宗出手,寫篇《泥人記》,必不輸《核舟記》。

默默注視許久,直接無視李賢,親吻三個女人,閉上眼心中說:明天列陣出征,不日迎來戰爭,敵我兵力懸殊,肯定是場苦戰。不過話說回來,敵人再強,巋然不懼;坑爹隊友,令人無奈。最愛的妻女,疼我的媚娘,請你們保佑,我能活著回去。

翌日雞鳴時分,聽到起床鑼聲,武康躍然而起。取衣架黃金甲,快速往身上套,同時呶呶咆哮:“起床號令已響,全部起床著甲。趙聲小老弟,做夢娶媳婦嗎,快給乃翁醒來。”

依舊鼾聲如雷,平郎抬腳猛踹,趙聲豁然起身,罵罵咧咧披甲。兩人熟練配合,很快著裝完畢,裝備各種武器。武康腰掛橫刀,開啟算袋檢查:火摺子和礪石,解繩結的錐子,五片金葉子,兩塊熟羊肉。

袋內無缺失,掛在右腰上,酒袋和匕首,掛在後腰上。揹負羊皮箭囊,內有羽箭六十,斜背柘木格弓。平郎跑過來,和趙聲配合,裝備千牛刀。

武康挾著頭盔,鷹眼快速巡視,營內親衛列隊。身穿明光鎧,後背騎士弓,左腰掛橫刀,右腰鐵連枷,左臂捆鉤鑲。所謂的鉤鑲,是圓形鐵盾,上下裝備利鉤。既能格擋攻擊,又能造成攻擊,可謂攻守兼備。

沒有發現紕漏,武康戴上頭盔,帶隊走出營房。校場點將臺上,仁貴挺拔如松,兩人確定眼神,並排立於將臺。衛士源源不斷,跑步校場集合,快速排列隊形。三次點卯鑼畢,折衝依次彙報。

確定沒有疏漏,哥倆確定眼神,正式宣佈行軍。依舊騎兵帶路,斥候探查敵情,距賊軍二十裡,部隊暫停行軍。仁貴沉吟片刻,淡淡吩咐武康:“武副總管,此處結陣。”

武康應諾接令,楚神客打旗語,命令層層傳遞。校尉隊正嘶吼,衛士火速行動,按照之前演習,快速排兵佈陣。腳步夾雜吼聲,戰馬嘶驢叫喚,令人熱血沸騰。

仁貴研究陣型,武康研究武器,老薛用的兵器,傳說中的畫戟。也沒那麼神奇,長矛鑲半月刀,矛戈的結合體。戰戟這種武器,自秦漢以後,已經被淘汰。到了隋唐時期,不是戰場武器,而是宮廷禮器。

戰場上的武器,講究簡單克敵,注重經濟實惠。戰戟消耗的鐵,比槍矛槊更多,鍛造成本更大。春秋戰國時

期,戰戟配合戰車,戰車被騎兵淘汰,戰戟也隨之淘汰。

雖不是主武器,卻是殺人利器,可砍可鉤可削。放眼整個大唐,武將用的兵器,大多是長馬槊。只有兩個奇葩,武康用千牛刀,薛仁貴用畫戟。

想到影視劇,武康淺笑道:“仁貴兄的畫戟,據說來之不易。有次你去絳州,路遇吃人毒蛇,你要為民除害。三丈長的巨蛇,見到你轉身逃。你窮追不捨,追至某個山洞,發現兵書四卷,以及方天畫戟。”

薛仁貴懵逼,很快翻白眼:“哪有這麼邪乎,這杆方天畫戟,是我家傳武器。先祖遺留戟法,我便照著練習。畫戟比馬槊重,我天生力氣大,才能得心應手,也沒什麼兵書。”

武康笑而不語,你在影視劇裡,被吹成了薛神。仁貴突然靠近,小心翼翼的說:“你師從蘇將軍,蘇將軍師從衛公,衛公是大唐軍神。他的很多兵書,被聖人鎖內庫,我等夢寐以求。不知變之賢弟,有沒有得到...”

話語戛然而止,薛仁貴很尷尬,糾結片刻繼續:“變之切莫誤會,我沒覬覦之心。太宗和聖人,管兵書極嚴,衛公的兵書,不讓人翻閱。侯君集拜師衛公,衛公不敢深教,不知蘇將軍...”

武康淺笑:“老師教兵法,向來不保留,我受益頗深。不過很可惜,北擊頡利後,老師被冷藏,人也不在京城,不能繼續學習。他從衛公那裡,學到的並不多,我知道的也不多。”

說到這裡,打定主意,以後媚娘掌權,求賜衛公兵法,到時好好研究。見仁貴很遺憾,湊過去小聲說:“我擺的軍陣,也是恩師教的,據說源出衛公。薛兄仔細看,等擺好以後,請指點一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老薛十分驚愕,立刻瞪大雙眼,全神貫注觀看。隨著時間推移,陣法漸顯雛形,分中軍和六廂。武康從旁指點,老薛不斷點頭,兩人共同討論,全都露出欣慰。

盧山道中軍陣,共有衛士八千,五千六百戰兵,分為百十二隊,每隊有五十人。各兵種擺陣型,有弩手八百人,弓手八百人,騎兵兩千人,跳蕩一千人,奇兵一千人。

四百弩兵方陣:百名伏遠弩兵,頂在軍陣首排,射程四百五十米;百名擘張弩兵,位列弩陣次排,射程三百四十米;百名角弓弩兵,位列弩陣三排,射程三百米;百名單弓弩手,位列弩陣末尾,射程二百五十米。

其後是弓箭陣,射程百米左右。弩手和弓箭手,都佩戴陌刀棒,或者環首橫刀。敵衝至三十米,便會丟棄弓弩,以短兵器迎敵。弓箭隊後方,是騎兵方陣,之後是奇兵陣,以及跳蕩軍陣。

奇兵陣分兩部,前部是槍槊兵,攻擊範圍丈許。後部是戰鋒隊,由陌刀手組成,都是軍中精銳。陌刀全長兩米,是單尖兩刃刀,由刀棒和刀刃組成,可以組合拆卸。

跳蕩是刀盾手,配盾牌和橫刀,身穿輕型盔甲。他們攻擊靈活,使用的短兵器,擅長近身格鬥。奇兵和跳蕩兵,各執長短兵器,戰時互相配合,互相彌補不足。

所有的戰鬥兵,全部佩戴長弓,佩箭矢十五支。幾乎全部著甲,按照精銳等級,確定鎧甲等級。最精銳的衛士,身著明光戰鎧,其餘著鎖子甲、皮甲,最次的是絹甲。

其餘兩千四百人,是中軍駐隊,排列成圓形,護中軍周圍。所謂的駐隊,就是預備隊,若戰事不利,他們投入戰鬥。同時也是輔兵,趕毛驢抬擔架,運送戰略物資,收容救治傷兵。

駐隊排成圓形,能夠儘快支援,六支外圍軍陣。其中左右虞侯,位於中軍兩虞,每軍五千六百人。挑選戰兵三千八,分成七十六隊。有弩手六百人,弓手六百人,馬軍一千人,跳蕩八百人,奇兵八百人。

兩支左廂軍,兩支右廂軍,每軍五千二百人。挑選戰兵三千六,參照中軍陣型,分成七十二隊。有弩手五百人,弓手五百人,馬軍一千人,跳蕩八百人,奇兵八百人。

每隊的隊副,皆手持陌刀,站隊伍後面。他們是督戰,等短兵相接,臨陣脫逃者,畏懼不前者,皆揮刀砍死。倘若發起衝鋒,前排的弓弩手,在步兵衝鋒後,也要提棍跟隨,否則也會被砍。

盧山四萬大軍,分配三萬戰兵,其餘駐紮軍營,負責保護輜重。可以試想一下,戰場熱火朝天,老窩卻被人端。糧食帳篷全沒,那還打個毛兒,直接投降算了。

別小看輜重兵,也有戰鬥力的,雖然沒著戰甲,卻是全副武裝。標配長槍長弓,十五支長羽箭,標配環首橫刀。倘若敵兵劫營,騎上馱馬毛驢,秒變低等騎兵。

軍陣佈置完成,中軍陣居中央,駐隊圓形包圍。左右虞侯軍,右廂前後軍,左廂左右軍,六軍擺成方形,守在中軍周圍。薛仁貴很驚愕,良久小聲說道:“此乃六花軍陣,根據孔明八陣圖,由衛公推衍發明。”

武康也驚愕,豎起拇指點贊:“薛兄好眼力,就是六花陣。恩師告訴我,有五種陣型,分別是方陣,圓陣和曲陣,直陣和銳陣。此五種陣型,有五種變化,共二十五種。此地是草原,地形較平整,圓陣正合適。

薛仁貴感慨:“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各陣營相連。不同的兵種,可相互配合,兵員很是集中,機動能力很強,協調配合順暢。比起常用軍陣,確實更勝一籌,衛公令人敬佩。”

老薛如此吹噓,武康對兵書,慾望更強烈。斟酌片刻,呵呵笑道:“關於軍陣問題,戰後咱們研究。陣型佈置完畢,還請總管下令,保持陣型前進,去會會鐵勒兵。”

命令層層傳遞,到處充斥吆喝,軍陣穩步推進。走出十多裡路,天山若隱若現,隨著距離拉近,敵軍呈現眼前。密集的氈皮帳,黑壓壓的人群,場面異常宏大。

雙方相距三里,仁貴勒令停軍,衛士原地休息,等待軍令下達。杭愛天山南麓,平整的草原上,十五萬鐵勒兵,三萬盧山衛士,已然劍拔弩張。

士兵殺氣騰騰,戰馬踢踏鐵蹄,戰驢嚇的閉嘴。將近二十萬人,即將血腥廝殺。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宏大,氣氛之凝重,言語無法表達。武康久經沙場,也難心如止水,強迫自己鎮定。

緩緩伸左手,接過長竹筒,單目望敵軍。簡易的望遠鏡,效果差強人意,比玩具強不多。媚娘提供水晶,找宮廷珠寶匠,歷時四個多月,終於打造完成,卻是偽劣產品。

手託著望遠鏡,不斷調整角度,觀察敵軍陣型。半刻鐘之後,嘴角輕翹起,兩刻鐘之後,終於扯出笑。仁貴終於忍不住,乾咳幾聲輕責:“我的變之老弟,大戰馬上開啟,還有心情玩竹筒?”

少見多怪了吧,武康遞出竹筒,煞有介事道:“這可是好東西,你也單目望遠,會有意外收穫。如果所料不差,可以以少勝多,打贏這場戰爭,至少六成可能。”

老薛接過竹筒,學著剛才的操作,細端湊在眼前。很快如同觸電,陡然轉過腦袋,滿臉不可思議。不到半分鐘,再次偏過頭,繼續提鏡望遠,不斷調整角度,倒也無師自通。

武康斂起笑,言辭鑿鑿道:“沿途走訪牧民,並請教劉審禮,結合李義府的觀點。鐵勒因何反叛,我已了然於胸。朝廷和都護府,對鐵勒壓迫極重,九姓深受其苦。”

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武康繼續道:“此次鐵勒反叛,因群情激憤,而一時衝動。他們的根本目的,不是與大唐為敵,而是示威行動。奢望藉著叛亂,表達心中不滿。迫使朝廷妥協,減少對其壓迫,獲得更好待遇。”

武康手指敵陣,話語抑揚頓挫:“從鐵勒高層,到普通士兵,沒有廝殺戾氣,卻有僥幸心理。還是那句話,他們不是來打仗,而是遊行示威的。咱們身為將軍,對於軍心士兵,應該十分敏感,薛兄以為然否?”

仁貴依舊望遠,表情明顯放鬆:“何為遊行示威,我理解不透。但我能感覺到,對方士氣低迷,還有畏懼氣息。隊形參差不齊,士兵裝備雜亂。變之說的對,此戰以少勝多,我有六成把握。”

武康啞然失笑,氣勢洶洶的遊行,若遇見防爆軍隊,哪怕沒有鎮壓,也會心驚膽戰。十五萬鐵勒兵,沒有勇氣戰鬥,沒有彪悍戾氣。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烏合之眾。

盧山精銳之師,對付遊行示威,應該不在話下。武康心思電轉,繼續剖析局面:“鐵勒九姓部落,以回紇部為尊。比粟弒兄篡位,在位僅半年多,八姓的高層,不服他的肯定不少。”

薛仁貴讚道:“變之說的對,事實就是如此。敵陣的中央,是回紇士兵,位置最靠前。其餘八姓部落,前後參差不齊,彼此涇渭分明。由此可見,諸部各自為政,互相各不統屬,就是一盤散沙。”

武康深以為然,笑容越發詭異:“對付此種軍隊,需要雷厲風行,集合精銳力量,儘快打掉銳氣。銳氣失則軍心散,軍心散則大潰敗。如果指揮得當,等待鐵勒人的,只有舉手投降。”

突然有了動靜,爆炸咆哮來襲,武康踩鐙站立,右手搭眼凝望。鐵勒人放聲吶喊,十二個騎士離陣。鐵塔般的大漢,胯下高頭大馬,全部光著膀子。右手丈三長矛,左手胡亂晃動,緩緩往這邊靠近。

距離四百多米外,騎士勒住戰馬,胡亂舞著長矛,不停搖頭晃腦,嘴裡呶呶怪叫。鐵勒吶喊更盛,甚至振臂高揮,畫面異常搞笑。這些挑釁的勇士,讓武康更加篤定,他們沒必戰之心。

半刻鐘之後,騎士又靠近步,挑釁動作更大。武康呵呵三聲,無知的鐵勒人,難道不明白,四百米的距離,是三石弓的射程。三石射手鳳毛麟角,可惜你們很倒黴,我軍恰巧有三個。

武康取弓搭箭,深呼吸拉滿月,瞄準中間騎士。就在此時,長箭被握,薛仁貴淺笑:“不回中軍指揮,我率咱臉的親衛,陣前隨機應變。這些人交給我吧,我也是三石射手。”

薛仁貴說完,取弓搭箭拉滿,長箭疾射而出,動作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