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夏六月朔日,末時三刻。

蒙古國前杭愛省,杭愛山的東南麓,翁金河上游源頭,十八萬大軍對峙著。九姓鐵勒各部,派出十二勇士,陣前四百米左右,公認的安全距離,開始了作死挑釁。

然而俗話說的好,咬人的狗不叫喚,叫喚的狗不咬人。在武康的眼裡,他們色厲內荏,是不自信的表現。同時也印證猜測,鐵勒兵戰心不堅,就是遊行示威,各部落互不統屬。

不過話說回來,別人上門欺負,必須還以顏色。武康挽三石弓,搭破甲木羽箭,欲射殺挑釁者。卻被仁貴阻擋,讓其坐鎮中軍,指揮本次戰役。老薛率領親衛隊,包括婺營和薛營,共計六百精騎,負責查漏補缺。

武康接令收弓,調動婺營親衛,並交代楚神客,聽從老薛指揮。轉馬返回中軍,忽聽雷霆咆哮,立刻調轉馬頭。十二鐵勒勇士,一人中箭墜馬,戰馬原地打轉。

還沒反應過來,又是震天吶喊,前後不到十秒,又有敵騎墜馬。其餘鐵勒騎士,嚇的膽戰心驚。不理同伴生死,不管戰馬金貴,立刻調轉馬頭,狂奔迴歸本陣。

不到半分鐘,三箭射三勇,老薛好樣的。主帥如此勇武,衛士振臂高揮,士氣瞬間爆棚。蝴蝶效應發威,此消彼長之下,敵陣鴉雀無聲。十二個挑釁勇士,是各部的佼佼者,瞬間被秒殺三個,簡直太傷士氣。

薛仁貴收長弓,拔出方天畫戟,用望遠鏡觀瞧。武康啞然失笑,快速迴歸中軍,來到圓陣中心。此刻信心爆棚,剛才的小插曲,再添兩成勝算,心有八成把握。

跟隨蘇定方出征,都是聽令行事,從沒部署指揮過。老薛夠意思,給了指揮權,頗有些緊張。沒有羽扇綸巾,也不嬉皮笑臉,只是衷心希望,檣櫓灰飛煙滅。

大概半刻左右,主帥傳來命令,即刻開始進攻。老薛也很仁義,送回了望遠鏡,可以如虎添翼。武康看漏壺,吩咐秦長史:“右虞侯軍,右廂前軍,左廂左軍,前弩出擊。擂響戰鼓,浮箭半寸,中軍息鼓。”

秦長史立刻排程,三個中軍傳令兵,騎毛驢通知外圍。沿著圓形駐隊,延伸六排通訊,連線六廂方陣,酷似太陽光芒。排內每隔三丈,站著個傳令兵,類似籬笆站樁。

首位傳令兵,跑步傳軍令,再迴歸原位。二位通知三位,如此依次傳遞,就像擊鼓傳花。軍令傳給廂軍,廂軍內部傳遞,衛士整裝待發,靜等進攻擂鼓。

專業傳令兵,跑速必須快,有體力耐力,口才必須好。吐字要清晰,若傳錯軍令,被軍法斬首。傳令兵的腳下,畫方形區域。除了傳遞軍令,必須呆在圈裡,否則也會砍頭。

進攻戰鼓擂響,三廂弩隊出擊,其餘按兵不動。冷兵器的戰爭,不像影視劇裡,將軍大喊衝鴨,士兵拎著刀槍,嗷嗷衝鋒陷陣。那純粹瞎胡鬧,若是那種套路,本軍灰飛煙滅。

各個不同兵種,如何排兵佈陣,如何攻守兼備。什麼時候進攻,哪種方式進攻,都是有講究的。總體上來說,弩隊先出擊,因為射程最遠,可以先發制人。

根據弩種射程,伏遠弩隊在前,擘張弩隊在後,接著是角弓弩,最後是單弓弩。龐大的絞車弩,由於太過笨重,操作過於複雜,只適合攻城,不適合野戰。

伏遠也是重弩,底部安裝車輪,每弩配六個兵。兩個強壯衛士,背兩囊竹弩箭,拉縴拖動伏遠。兩衛士轉盤拉弦,一衛士負責上箭,一衛士負責發射。

弩隊步步推進,武康收望遠鏡,扭頭看向漏壺,視線鎖定浮箭。所謂的漏壺,是計時工具,類似於鐘錶。三級樓梯結構,放著四個銅壺。壺底開水孔,上壺中的水,滴入下壺內。

最下面的銅壺,內有輕木浮塊,上面固定箭桿。銅壺蓋開小孔,箭桿穿孔而出,被稱之為浮箭。上面標記刻度,壺內水位上升,浮箭隨之上升,以此確定時間。

成語銅壺滴漏,就是說這物件。武康表示無奈,能搞出望遠鏡,卻搞不出手錶,只能湊合著用。隨著水位上升,浮箭湧出半寸,長史傳遞軍令,鼓聲戛然而止。

武康直立馬鐙,架望遠鏡觀瞧。對面的鐵勒兵,陣前架起盾牆,沒有出擊跡象。四百五十米處,伏遠弩有射程,竹箭頃刻齊射。巨大動能加持,四尺長的弩箭,殺傷力相當大。

盾牆剎那破裂,敵陣傳來哀嚎,敵陣重穩盾牆,依舊沒有出擊。武康呵呵冷笑,這群縮頭烏龜,你們繼續熬吧。等打破了龜殼,你們必須出擊。

縴夫拖伏遠弩,邊移動邊射擊,距離逐漸拉近。威力雖然很大,卻因上膛繁瑣,是以射速很慢。三百四十米處,擘張弩發射,進入三百米射程,角弓弩發射。

弓箭沒有射程,鐵勒缺少重弩,反擊沒有威脅。武康竊以為,如此被動挨打,堅持不了多久。決定再次加餐,於是發號施令:“傳令前陣三廂,弓手即刻進攻,浮箭半寸息鼓。”

軍令傳戰鼓響,隊正發號

施令,箭隊整體推進,跟在弩隊之後,保持陣型不亂。二百五十米處,單弓弩手射擊,四大勁弩齊射,弩箭如牆推進。

衛士訓練有素,沒有絲毫錯亂,若敢輕舉妄動,隊副陌刀砍頭。盾牆七零八落,大批敵兵中弩,血腥哀嚎瀰漫。到了這個地步,不能被動挨打,敵軍終於出擊。

一時山呼海嘯,人群如同潮水,大地開始顫抖。唐軍久經戰陣,不用武康指揮,弩隊原地射擊。拉弩的兩弩手,架起長條方盾,格擋敵軍流矢。雙方不斷拉近,距離百米之內,弓哨拋射木箭。

三箭確定角度,哨副打出角規,箭手按照角度,仰天拋射木箭。所有遠端武器,進入射擊狀態,弩箭橫衝直撞,弓箭滿天飛雨,叮咬步兵鐵盾。無數鐵勒步兵,死在衝鋒途中。

美如畫的場景,藝術般的殺戮,武康心花怒放。百步到二十步,敵軍每進一步,都要付出生命。望遠鏡給趙聲,取下羊皮酒袋,連灌三口美酒。

袖子抹嘴唇,淡淡傳軍令:“傳令前陣三廂,奇兵跳蕩進攻,騎兵原地不動。中軍和後陣三廂,保持陣型不亂,前推六十步。再次擂響戰鼓,浮箭半寸息鼓。”

軍令傳戰鼓響,全軍整體前行,到達目標位置,鼓聲戛然而止。武康開啟算袋,拿出解結錐,解開頭盔結,狠狠撓鬢角。搖頭晃腦片刻,重新戴上金盔,繼續注視戰局。

吶喊震耳發聵,敵軍迎著箭雨,踩著袍澤屍體,發起亡命衝鋒。戰意挺濃的嘛,武康眉頭微蹙,難道估計有誤。深思熟慮之後,覺的影響不大。縱觀敵我氣勢,我有絕對信心,消磨鐵勒銳氣。

距離四十米時,武康再傳軍令:“傳令前陣三廂,馬槊兵在前,陌刀兵隨後,跳蕩兵協助。前陣三廂駐隊,左營原地待命,右營收容傷兵。後方三廂軍,跟隨中軍動,前推二十步,浮箭半寸息鼓。”

敵我相距三十米,弓弩沒了射程,射手火速收手。或拽陌刀棒,或拔長橫刀,快速變隊形,排四列縱隊。奇兵開始衝鋒,沿著佇列縫隙,眨眼衝入前線。手持丈四馬槊,搭建密集槍林,迎擊敵方槍陣。

陌刀隊伍突進,跳蕩穿插其中,長短兵器配合。肉搏戰已經開始,弓弩手不能閒著,提陌刀棒或橫刀,跟在跳蕩之後,重新加入戰團。中軍戰鼓齊名,未參戰的衛士,無不搖旗吶喊,給袍澤們助威。

中軍左營駐隊,戰場後方遊弋,手裡拎著匕首。發現敵方傷兵,補刀送其解脫,發現我方傷員,抱著跑到後面,交給收容分隊。隊員根據傷情,確定搶救措施。

若受傷不重,騎在驢背上,隊員牽韁繩,送其回軍營。倘若受重傷,抬上救護車,就是兩頭驢,中間捆擔架。兩名收容隊員,各自牽著韁繩,送駐地傷兵營。

戰局穩居上風,救援有條不紊,武康心滿意足。這批家驢不錯,成功晉升戰驢,只是莫名喜感:馬大哥馱騎兵,嗷嗷往前衝;驢二哥馱傷員,噠噠往後退。

軍營裡的戰驢,其實作用很大。首先運送輜重,它們任勞任怨,其次預防丟馬。每次放牧時,戰馬居中間,毛驢圍外圈。預防戰馬走失,阻止百姓偷馬。這個鬼主意,李靖想到的,確實很有效。

唐軍對於傷兵,也是十分重視,軍法明確規定:不管戰場負傷,還是行軍染病,只要袍澤活著,你就不能丟棄。哪怕奄奄一息,也要不離不棄,否則人頭落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戰場的最前線,馬槊互相刺殺,既野蠻又可愛。等到短兵相接,槊陣失去距離,陌刀閃亮登場。兩米長的陌刀,可以刺挑劈削。跳蕩從旁協助,鐵盾格擋傷害,橫刀伺機殺敵。

唐軍主戰武器,是槍槊和橫刀,傳說中的陌刀,只是槊的補充。槊陣陷入泥潭,兩米長的陌刀,憑藉攻擊範圍,開始發揮威力。其實說白了,是砍步兵的,不能克騎兵。

能剋制騎兵的,只有槍林槊陣。絕大部分陌刀,左右監門衛使用,鎮守京城各城門。類似方天畫戟,可稱之為禮器。戰場上的陌刀,部分用於督戰,部分用於殺敵。

神乎其神的陌刀,被神化的過分了。最簡單的證據:唐律疏議規定,民間私藏弩槊,判處徒刑一年。允許私有弓刀,其中就包括陌刀。若它威力巨大,朝廷早就禁止。至於如牆推進,人馬俱碎,誇大其詞罷了。

大概兩刻鐘後,傳令兵匆匆報,左廂左軍求援。武康趕緊觀察,原來遭遇回紇,怪不得傷亡大。鐵勒九姓中,回紇部最強,也久經戰陣。參與唐滅薛延陀,參與唐滅突厥,戰鬥力很不錯。

回紇是主心骨,如果擊潰他們,勝利的天平,會傾斜大唐。打定主意,發號施令:“傳令中朗將楚環,給我穩住陣腳,否則軍法處置。中軍駐隊支援,傳令左廂後軍,右翼支援左軍。”

軍令很快傳遞,左廂後軍推進,依次開進戰場。武康凝望左前,不禁皺起眉頭,左翼依舊不樂觀。於是再次增援,派出後陣駐隊,命令左虞侯軍出擊。

戰鬥如火如荼,時間

悄然離去,左翼終於穩住。不禁長舒口氣,眼中閃過狠戾。左翼的回紇部,關係整個戰局,必須重點打擊。斟酌片刻,下達軍令:“左廂左軍,左廂後軍,騎兵出擊,用騰擊戰術。”

大兵團作戰,軍陣的騎兵,不能輕易動用。只有我方步兵,幹不過對方時,戰局不利之時,騎兵才能出擊。騎兵收到命令,隊正一馬當先,不是向前衝鋒,而是側邊繞行。

方形的騎兵陣,全部向左分散,想組合半月陣,再轉吧橫蛇陣。隆隆馬蹄轟鳴,兩千廂軍騎兵,左翼衝向敵陣。騎士著鎖子甲,左臂套著圓盾,手持丈四馬槊,速度風馳電掣。

武康腳踩馬鐙,身體直立馬背,用竹筒望遠鏡,密切觀察戰局。果然不出所料,騎兵出動不久,回紇騎兵動了。他們繞步右翼,阻擊兩廂騎兵,保護步兵方陣。

隱身的薛仁貴,此刻終於行動,六百精騎斜插,咬住回紇馬隊。武康啞然失笑,老薛有兩下子,估計早把回紇部,當做重點打擊物件。此舉甚合我意,你能牽制敵騎,我便如虎添翼。

左廂兩千騎兵,不理回紇敵騎,堅決執行命令。速度提到最快,雙手緊握馬槊,剎那撞入敵陣。鐵蹄踩踏步兵,馬槊串糖葫蘆,畫面蔚為壯觀。

馬槊抽離肉體,帶出道道血箭,留下無數屍體。敵方的步兵陣,很快抵消慣性,騎兵調轉馬頭,馭馬跑離兵陣。跑出足夠距離,再次調轉馬頭,再次衝撞敵陣。

靠速度刺殺,打完了就跑,然後再去打。如此週而復始,跳躍翻騰攻擊,就是騰擊戰術。其最主要作用,牽制敵方步兵,為我軍的步兵,提供喘息之機。

步兵也不閒著,立刻行動起來,衛士重新列陣。等陣型調整好,再次發起攻擊。到了這個時候,騎兵退到外圍,充當吃瓜群眾,同時休息戰馬。步騎兵種相結合,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終擊潰敵軍。

然而左廂騎兵,沒能得到休息,接老薛的命令,絞殺回紇騎兵。老薛一馬當先,手中方天畫戟,如入無人之境,盡情的收割敵騎。當官的不怕死,當兵的敢拼命,騎兵士氣如虹,很快佔據上風。

感覺大局已定,武康調轉竹筒,觀察右翼戰局。右翼進展順利,我陣層層推動,敵陣連連敗退。忽然間發現,鐵勒騎兵出動,我軍快速調整,橫槊向外,架起槍林。

不禁笑逐顏開,士兵如此精銳,此戰不能取勝,我難辭其咎呀。鐵勒騎兵出擊,就是黔驢技窮。武康作出應對:右虞侯軍,右廂前軍,右廂右軍,騎兵出擊,攔截敵騎。

同時傳下軍令,右廂右軍進攻,中軍推進十步。剛到指定地點,楚神客闖來到,彙報左翼軍情:“回紇騎兵敗退,步兵正在捱打,已有潰敗徵兆。薛將軍有令,中軍投入戰鬥,徹底打垮鐵勒人。”

武康翻起白眼,撲街的薛仁貴,比乃翁更激進。最多再等三刻,鐵勒肯定潰敗,何必急於一時。此次全軍出擊,也能達到效果,也會徒增傷亡。

決定嚴詞拒絕,只是話到嘴邊,又無奈的嚥下。我是副總管,他是正總管,還是給面子吧。李淳風的批言,這次我要脫險,還要靠他幫忙。想到這裡,果斷下令,全軍出擊。

中軍穩步推進,還是相同套路,弩手先打頭陣。弓弩遠端消耗,等到失去射程,奇兵跳蕩出擊,騎兵原地待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層層推進。與兩翼會師,結成長蛇陣,數十萬人鏖戰開始。

武康猜的不錯,鐵勒傷亡激增,還不到兩刻鐘,思結部首先潰敗。有敵兵轉身逃跑,被督戰當場砍死,然而並沒卵用,更多的人逃跑,他們砍不過來。

大軍團的鏖戰,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有人領頭,不堪重負的戰友,就會有樣學樣。如果後排督戰隊,不能穩住局面,潰敗水到渠成。流星劃天際,兵敗如山倒,鐵勒大潰敗。

武康傳軍令:“中軍騎兵左營,試探性的追擊,邊追邊觀察,不要窮追猛打。傳令所有步兵,繼續維持陣型。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妄動,否則殺無赦。”

左營騎兵出擊,武康全神貫注,觀察潰軍狀況。不到一刻鍾,鐵勒陣型混亂。士兵丟棄旌旗,如沒頭蒼蠅,到處擁擠踩踏。種種情況表明,對方不是詐敗,而是大潰敗。

武康仰天大笑,慢慢拔千牛刀,扯最大嗓門喊:“中軍騎兵,隨我追擊,牧羊戰術,不求殺敵。所有步兵穩步推進,無論到了何時,陣型都不能亂。”

鬥驄健步如飛,武康一馬當先,帶領騎追擊。此時的步兵,依舊不能亂動,必須維持陣型。若騎兵中埋伏,往後方敗退時,有陣型的步兵,才能夠抵禦伏兵。

所謂牧羊戰術,即客串牧羊犬,包圍驅趕羊群。不追求殺敵數,趕著他們逃跑,等到筋疲力盡,就會舉手投降。鐵勒潰兵外圍,武康策馬狂奔,笑意越來越濃。十五萬鐵勒人,能俘虜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