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收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一章 收心

府大門前,鞠藕有些不捨的回頭。她深深的望著那切的男人,希望在臨別的時候,把他的樣子深深的印在腦海中。只見心上人點點頭,投來一個堅定而又帶著鼓勵的眼神。那個眼神讓女孩感到滿足,感到堅強,她露出一個甜甜的笑容,彷彿在說:“我會一直等你!”

女孩甜蜜的笑容,讓袁世凱得意,因為他今後多了一個瞭解李府內幕的途徑,並且那張佩綸再也不可能得逞。而女孩有些蹣跚的身影,又讓袁世凱心裡有多了些內疚,他深深的嘆了口氣,自語道:“是否有些太……咳~”

就在心情矛盾之時,突然有人在身後輕拍他的肩膀。袁世凱一回頭,只見精神矍鑠的劉銘傳含笑看著他。老頭開心的說道:“哈哈……尉亭,你可想煞老夫了~”

看著這位“俠客”出身的悍將,袁世凱連忙施禮道:“劉叔叔……小侄也想你啊!您這些年過得可好?”

劉銘傳自嘲道:“老夫閒居鄉里,每日讀書種地,老骨頭都變得懶散了。”

袁世凱笑道:“小侄知叔叔是閒不住的人,所以曾向太後推薦叔叔去鎮守臺灣。您……不會怪我吧?”

劉銘傳拍拍袁世凱的肩膀道:“哈哈……難得尉亭還記得有我這麼個老家夥,我怎會怪你!別說讓老夫守一方國土,就是尉亭要出征,帶上老夫當個夫長都行啊!”

劉銘傳武藝高強,他手上的力道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感覺自己的肩膀象被鐵錘砸了幾下,袁世凱忍著痛苦笑道:“以叔叔的領兵之才,若尉亭敢讓您當個夫長,豈不是會引來天下人地公憤?只有尉亭聽您指揮的份……”

上下打量一番袁世凱後。劉銘傳點點頭道:“恩!尉亭果然是長大了!你在殿上語驚四座,如今可是名揚宦海啊!看來你父親在天之靈可以放心了!”

聽到劉銘傳提及那去世已久的袁保慶,袁世凱心下有些感動道:“尉亭一直不敢忘記父親遺志,也不敢忘卻兩位叔叔對尉亭的期望!”

劉銘傳轉言問道:“尉亭,你吳叔叔來信中可對你大大的不滿哦,你們在朝鮮到底生何事?”

聽了劉銘傳的問話,袁世凱頓時知道自己跟吳長慶的矛盾,已經傳到劉銘傳耳中,他“自責”的說道:“咳~都是小侄不對,不該惹吳叔叔生氣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銘傳道:“尉亭你不要介懷。我知道你吳叔叔的脾氣,到時候我勸勸他就沒事了。”

袁世凱答道:“那尉亭就多謝劉叔叔了,對了,您也來見中堂大人?”

聽袁世凱提到李鴻章,劉銘傳面有憂色道:“自法蘭西兵船開始犯我海防,叔叔就知道此番定然是一場惡戰!我欲向朝廷上書,希望能夠重新披掛上陣,可……”說到這裡,劉銘傳壓低聲音道:“可是中堂大人竟然不允!後來幸得尉亭向太後保薦,老夫才有了出戰地一絲希望。這讓老夫十分感激!不料得了聖旨後,中堂大人又給我修書一封。力勸我不要出戰。叔叔左右為難之下,想來向中堂大人進言,讓我去守臺灣!”

袁世凱道:“洋夷寇我邊關,是大清之將都要征戰沙場!叔叔你何必理會旁人阻撓?”

劉銘傳擺擺手打斷道:“尉亭,叔叔的出身你還不知道嗎?若沒有中堂大人允許,我能成行嗎?即便中堂大人應允,還有那左宗棠大力反對呢!而且左宗棠推薦的劉璈在臺灣任職多年,只怕……只怕老夫是最後是……”

袁世凱微微一笑道:“劉叔叔可信得過小侄?”

劉銘傳道:“尉亭這是什麼話?難道叔叔還會懷疑你害我嗎?”

袁世凱附耳道:“若是叔叔信任小侄,那尉亭有一個辦法能讓叔叔去守臺灣!”

劉銘傳驚喜的問道:“尉亭你有什麼辦法?”

想起劉銘傳馬上要去見李鴻章,袁世凱道:“叔叔先去見中堂大人。一會到那邊酒肆找我,我們再好好商議!”

劉銘傳道:“好,我正好要跟你好好聊聊!那尉亭先等等我!”

來到路邊的酒肆,袁世凱要了一間雅座隨意點了幾個酒菜。枯坐席上,回憶起剛才劉銘傳的話,他的心思又開始活絡起來。在朝中。袁世凱有了醇親王為依靠,並且深的慈禧的欣賞,這雖然可以讓他平步青雲,但是一旦自己有個什麼閃失,或者有人大舉參劾,自己馬上就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而反觀李鴻章,之所以在清流彈劾下屹立數十年不倒,除了恭親王與慈禧地支援以外,就是因為他還有不少各地的外援。而且袁世凱目前地第一目標是要造反,那更是少不了掌握地方政權、兵權官員的支援。如今袁世凱手裡雖然沒什麼地方實權,不過要是能夠收攏各地官員人心,那不等同多了許多外援嗎?

袁世凱心中的算盤還未撥

劉銘傳就一臉怒容的挑簾而入,他悶頭不語,只是氣世凱對面一坐,端了酒杯仰脖灌下。看此情況,小狐狸笑問道:“看叔叔這模樣,怕是中堂大人沒款待好吧?”

劉銘傳拍案道:“什麼國家積弱已久?什麼不能奢望一戰?什麼以和避戰方為上策?難道在洋夷面前,我大清就只能卑躬屈膝的討好求和嗎?”

袁世凱試探著說道:“叔叔,此話可萬萬說不得,中堂大人有他自己的考慮……”

劉銘傳斜眼看看袁世凱道:“哼!考慮什麼?考慮如何討老佛爺歡心?讓老佛爺開心的唯一辦法,就是用我大清國土去換洋人的撤軍!”

袁世凱道:“其實議和也是一種辦法……”

劉銘傳道“議和,議和,戰事一起就是議和!自我大清邊關大開以來,議和議丟了多少土地,多少銀子。多少人心與國威?”

給劉銘傳斟上一杯酒,袁世凱做思索狀道:“是啊,有時尉亭倒是挺羨慕左宗棠的。他能在大清地西北邊陲與洋人大戰一番,別說勝得痛快,即便是敗了,那也可以體現我大清不屈服的骨氣!”

劉銘傳再飲一杯,喃喃道:“雖與左宗棠政見不同,不過老夫也敬佩他地為人!老夫真想把這身皮囊埋在沙場之上,可中堂大人……咳~”

袁世凱笑道:“叔叔,還記得方才小侄的話嗎?”

劉銘傳恍然問道:“對了。尉亭你方才說你有辦法讓叔叔出戰!快給我講講!”

袁世凱“為難”地說道:“小侄本來有辦法,只是……只是叔叔這下見了中堂大人,只怕……”

劉銘傳練武出身,沒當官之前是個刀口舔血的“俠客”,從軍後又是個以作戰兇悍聞名的驍將。他對這官場征伐自然沒有多少謀略,加上袁世凱與他地這種叔侄關係,讓他心裡少了許多戒備。聽了袁世凱話中的猶豫,一心報國的劉銘傳急切問道:“尉亭!叔叔一生所願就是為我大清征戰沙場!只要有辦法,叔叔定然全力以赴!”

覺得火候沒夠,袁世凱再展“袁派”演技。他起身望著窗外道:“叔叔可知,尉亭為何要行這人人不齒的外交之途?又為何要推薦叔叔去守臺灣?”

劉銘傳道:“尉亭。外交一途確實對你的仕途毫無好處……我看你還是從軍為好。”

袁世凱淡淡地說道:“叔叔為何也這般執迷於他人之言?尉亭心中坦蕩,一心為只我中華之強盛,即便被人罵為洋奴,被人所不齒,心中此念也決不動搖!只要有利於國家,尉亭可以不介意政見的對立,不介意個人的恩怨,全力施為!”頓了頓,袁世凱面露“緬懷”之色道:“當初在朝鮮,吳叔叔接到中堂大人命令。欲率全軍回國。尉亭看那日本對朝鮮野心勃勃,生怕我軍一走,被其乘虛而入,所以力勸吳叔叔留下部分兵力。不料吳叔叔一心迎合李中堂。尉亭又不願我大清再失屬國,最後……咳~最後鬧得我叔侄二人幾乎反目!尉亭之心只有天地可知,只希望吳叔叔有一天會明白……”

劉銘傳道:“原來其中有如此曲折。不過看尉亭有如此心胸,老夫覺得比能上戰場都高興!來,我們喝酒!”

袁世凱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道:“若叔叔一心為國,尉亭就可以讓叔叔順利接手臺灣防務!”

感受著袁世凱的“真情”,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刀山火海何足懼!”

袁世凱淡淡的道:“叔叔想要赴臺抗敵,那就只能去見左宗棠!”

“什麼?!去見左宗棠?”劉銘傳有些受不了袁氏調戲法,手中酒杯差點掉到地上。

袁世凱一臉鎮靜的道:“如今臺灣守將人選,唯叔叔與那劉璈。劉璈是個什麼貨色叔叔應該清楚,他有什麼斤兩您也知道。若是叔叔不能上任,想那劉璈能守住臺灣否?既然叔叔一心為國,此刻就該全力爭奪鎮守臺灣之職!小侄不才,願意全力支持叔叔!”

劉銘傳道:“那也不用去依附左宗棠吧?”

袁世凱笑道:“哈哈……叔叔看來還是私心太重啊!”

袁世凱的話,讓劉銘傳有些尷尬,又有些生氣,他問道:“尉亭怎能如此說老夫?老夫一心報國,戰死沙場也毫不畏懼!”

袁世凱答道:“那叔叔話中‘依附’二字從何而來?我們同為大清之臣,中華之人,依附者,唯有國家!而且既然為國,個人政見、恩怨怎可阻我報國之心!”

劉銘傳道:“咳~只怕那左宗棠不願見我……”

袁世凱道:“左宗棠雖有私心,但也算是坦蕩之人。他連小侄這樣的人都能接受,何況叔叔?而且小侄曾經將叔叔地保臺方略呈給左宗棠,他看後對您讚不絕口,相信叔叔拳拳報國心定能將他打動!”

袁世凱的話,讓劉銘傳陷入沉思:“容我好好想想……”

話說道這個份上,劉銘傳已經沒了退路。不過悍將心裡知道,若是自己真地去見左宗棠。那麼跟李鴻章的關係就算完了。而一旦左宗棠不真心的接受自己,到時候是兩邊不靠地情況,將來在中國官場可就要孤軍奮戰了。

看著猶豫的劉銘傳,袁世凱知道他心裡在琢磨什麼,於是鄭重的說道:“小侄保證,將來一直會與叔叔同甘共苦!戰時我們並肩作戰,平時我們共享榮華!”

聽了袁世凱的暗示,劉銘傳又看看他那自信並且“真誠”的表情,舉起杯子道:“好!就依尉亭之言,老夫去見見這個文忠公的傳人!”

見劉銘傳答應。袁世凱心中一笑:臺灣就要到手了!

第二天,劉銘傳便隨著袁世凱一起進京,並且在袁世凱的引見下拜會了左宗棠。由於左宗棠一直保持著戒備,所以二人並沒有就如何防禦臺灣交流太多,而會面似乎也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地效果。兩人交談的時候,袁世凱一直坐陪,看著有些不和諧的氣氛,他暗自著急,並不時向劉銘傳使眼色。反觀劉銘傳從頭至尾都是一副其定神閒地樣子,這讓袁世凱摸不著門道。臨別之時。劉銘傳將一個錦緞盒子呈給左宗棠。左宗棠現裡面裝著一顆瑪瑙珠子——當年曾國藩將這顆珠子賞給劉銘傳時,留下一句話:省三(劉銘傳字)一心為國。當受此賞!劉銘傳地良苦用心讓老戰神頓悟,他第二日便進宮面見慈禧。此次左宗棠一改平素成見,向慈禧稱讚劉銘傳的對敵方略,表示臺灣事關重大,一切聽侯朝廷旨派!

沒了左宗棠的阻攔,加上“新寵”袁世凱地大力推薦,慈禧立刻準備下旨,封劉銘傳為臺灣巡撫並督辦一切軍政事務。就在此時,受左宗棠推薦而成為臺灣巡撫候選人的劉璈心生不滿,他下令自己的兒子劉浤在京城四處活動。欲將劉銘傳拉下馬。劉浤在京城花重金蒐羅劉銘傳的各種罪證,當他得悉劉銘傳的養女劉淑婷是太平天國列王任遵書的女兒,便心生奸計,上書軍機大臣翁同龢。欲以此來打擊劉銘傳。當日袁世凱曾經見過翁同龢,不過老先生根本不待見這個白身入仕地縱橫使,對袁世凱推薦的人自然也不是那麼友好。加上翁同龢乃皇師之尊。世代文人,對於亂匪出身地劉銘傳成見更深。於是翁同龢欲進言慈禧,取消劉銘傳的任命。

可惜翁同龢的彈劾還未實施就註定要流產,因為他寫彈章的時候竟然讓徐世昌執筆!在徐世昌送來翁同龢要參劾劉銘傳的情報後,袁世凱馬上啟用專折通道,將自己與劉銘傳的兩份奏章一起呈給慈禧。劉銘傳的摺子中,將自己的出身,以及義女早已“歸順”的情況如實相告,而袁世凱與醇親王則同時表示願意擔保劉銘傳的忠誠。第二天,當翁同龢拿著徐世昌寫地彈章面見慈禧的時候,太后大為不喜,反而將袁世凱的摺子交給翁同龢。老先生看完沉默不語,只得以“匪將領兵,其兵必匪”為由,要求慈禧對袁世凱舉薦的三個“匪將”派出監軍。翁同龢本以為這次袁世凱會因此而記恨自己,反對派出監軍。不料“心胸開闊”地縱橫使大人進言:鎮南關關係大清西南邊陲的安危,理應派出監軍!並且他同時還推薦了深受翁同龢信任的徐世昌,力主讓“中立”地徐世昌擔任鎮南關監軍一職!袁世凱的“君子之腹”,讓老先生對自己“小人之心”感到羞愧,同時也對年輕的縱橫使另眼相看,並且在朝議之後與袁世凱“把手相談”許久!袁世凱的一心為國連政敵都能“化解”,作為他盟友的劉銘傳,心中感動可想而知。接到臺灣巡撫任命後,劉銘傳當即鐵了心要在臺灣紮下根基,也鐵了心要跟袁世凱綁到一起。他思量著,只要經營好臺灣,即便將來袁世凱沒了去處,可以到臺灣與他一起為官。

送走了劉銘傳,袁世凱本想好好準備出使事宜,沒料到徐世昌又一臉苦相的找上門來:“老三,你怎麼給我安排這麼個苦差事?”

袁世凱看看一臉愁容的大哥,打趣道:“大哥,你這可就有些恩將仇報了。你去監軍,官升一級不說,沿途還可以遊歷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若是再帶上嫂子……嘿嘿,說不定明年回來我又多了個侄兒子。”

徐世昌白他一眼道:“胡說些什麼?誰不知道那馮子才最恨朝廷監軍,你心裡打的什麼主意快快說來!”

袁世凱笑道:“帶上我的兩封信,並按照我吩咐的時間交給馮子才。那麼你到了廣西之後,每天可以遊山玩水,或者躲在軍營睡覺,到時候馮子才自然回來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