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穿到古代當名士最新章節列表 > 76、第 76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6、第 76 章

天色初亮,貢院外已圍得人山人海, 有舉子親自過來, 有派家人過來, 也有更多是為了第一個抄了名次到舉子家中報喜的報子手。

幾處科考大省的會所都專派了夥計抄捷報, 考生們也就不用一大早來看榜, 都呼朋引伴, 在外頭包了酒樓做文會,或到山寺參禪論道, 裝出個悠閒淡定的名士風範。

宋家三兄弟雖沒在會館裡住著, 可也不用親自去榜下擠著看, 也不必派人——倒不是他們家沒有個識字的書童, 而是……那不是有親師兄在朝廷上班嗎?

大榜都是熬夜填出來的, 到轉到上早朝時基本就能放榜了, 等師兄下朝時就能看見, 到時候抄下他們的名次,叫人送回來, 肯定比滿城跑的報子報得快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哥贊同地說:“正是, 那大榜前人山人海, 若不是半夜便去守著的,如何擠得進去?他桓師哥是個官兒,要上前看榜,人家都得給他讓路,叫他下朝時順便看一看,只怕比咱們派個小廝過去還方便。”

說著又吩咐家人:“多備一封銀子, 桓家人來報喜時給一封,報子來時還得給一封哪。”

宋時挑眉笑道:“大哥放心,我這兒備了一袖子的紅封呢。等桓家來人把咱們哥兒仨的名次都報了,咱們就給三份喜銀,不能少給了人家!”這喜報是自家的大事,又不是哪家結婚逼著他們隨禮,他來報幾個人的就得給幾份!

宋曉、宋昀打從第一場回來便覺著這回恐怕是考不上了,故而只備下他一個人的紅封。但看這弟弟這麼有勁頭,便由著他高興,又吩咐家人:“鞭炮也該拿出來——家裡有的都拿出來吧,不用給後頭省著。反正殿試還在半個月後,過了今天有的是工夫去買!”

家裡有他們兄弟自己買的鞭炮,還有桓凌叫人送來的,足足堆了十來掛,便是三人都中了也足夠放的了。三兄弟親自盯著家人將鞭炮堆在大門裡側,又帶人灑掃庭院、擺設桌椅,等喜報送來便請同巷鄰居吃流水席。

他們天色未明便起來,一直忙到晨光初綻,將近卯初,才把院子裡外安排得井井有條。管事和兩個廚子趁著天色早,趕上毛驢從後門出去,請樂戶來家陪宴,買新鮮的魚肉菜蔬、香糖果品、燒酒黃酒,並到酒樓訂幾桌家裡做不出的工夫菜來招待貴客。

宋家三兄弟就在門房裡坐著,等著桓家報喜的人回來。

——卯時桓凌就要回都察院上值,他家人也就能把訊息帶回來了。

巷子裡的老住戶看著他們這副要請客的模樣,自然都高興能白吃一頓,經過他家時便要進門道一聲喜,他們三個都在門房裡坐等,也就不消叫管事,三人親自出來答謝。

他們兄弟待人都十分客氣,又生得斯文俊雅,那些原以為他們家三個舉人老爺,必定清高不好接近的人都受寵若驚,回到家裡還要議論幾聲:“難怪宋家三個老爺都能中舉,這樣和氣的舉子可不多見了。憑他這樣做人也該有福報,考個進士老爺回去。”

那些原就在京裡有家的人中試後要宴請鄰居,這些外來租房的考生卻都只會宴請同鄉、朋友,哪兒有幾個肯請鄰居的?

一條巷子很快傳遍了宋家要請客的訊息,各家都換了新衣裳,收拾幾包京掛麵、糕餅、雞蛋,往宋家賀喜。也有幾個租住在這些人家的舉子從主人家那裡聽到宋家的訊息,有的也收拾了東西準備中午去吃席,也有的暗笑他們性急:“這麼早就把宴擺上了,萬一喜報不來,可怎麼收場?”

幾位保定舉子過來尋他們,見他家的桌椅從院裡擺到院外,儼然已經備好要應賀中試之喜了,也不禁怪他們兄弟心急。他們跟宋家兄弟有二三十年的交情,說話也不用藏著,直率地說:“哪有這麼早便把桌子擺上的?就擺院子裡,別拿出去也好,不然有個萬一,豈不著人笑話?”

宋大哥養出了個解元弟弟,根本不擔心他會考不上,因此心態佛得很,聽著這話只是含笑把弟弟勾過來給人看:“福建省解元。”

宋二哥也拍著宋時的額頭,得意地說:“這孩子小時領到你家,你還說他頭角崢嶸,將來必成大器呢。”

那位王舉人看著老老時時任兄長擺弄的宋時,倒也想起他小時候頭上扎著兩個小鬏鬏,穿著大紅袍子,搖頭晃腦唸詩的模樣,不禁失笑一聲:“唉,如今真是頭角崢嶸,不是角髻崢嶸了。不過你們做哥哥的得給他壓壓福氣,作了福建解元也不能說一定能中試的……”

他正說著,門外卻有人冷哼了一聲:“福建解元怎麼可能不中試!”

那人卻說的是帶著濃濃福建口音的江南官話,這幾位保定才子竟沒聽懂。宋時卻一聽就聽出來是趙書生的聲音,連忙出去迎門——來的卻不只武平舉子,還有福建各地的,都是在講學大會上認識的熟人,進門便操著一片口音各異的福建式官話與他和宋家人打招呼。

保定舉人們就像誤入鴻臚寺,聽著各國使節學說漢話一般,全然接不上話。

宋時換著南北兩方官話給眾人做了介紹,又對趙書生說:“王先生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只是我輩份大,叫他一聲兄長,單看年紀都該叫叔父的。他說我也是好意,怕我家先把宴席擺出去了,若中不了式要招人恥笑,你們別誤會。”

趙悅書這才明白前因後果,嘆道:“那是我誤會了,我去與他賠個禮。”

無妨,反正他也聽不出來你是在懟他。

宋時笑著說:“諸位賢兄既然來了,便留在這裡用飯吧?你們都在,我家就不用擔心這宴擺得太早,考不中要遭人嘲笑了。”

龍溪謝舉人笑道:“宋解元說笑了,解元若考不中,我們這些人就更考不中了。我們本在城西定了酒樓,想請宋解元到酒樓論詩文,既然府上有客人,我等便回去了。”

論詩文還用去酒樓?他這裡有現成的酒菜、現成的文人,還有現成的翻譯,留下來大家一起等著捷報多好!

他連聲說:“去什麼酒樓!我家有現成的鞭炮堆在這裡,還叫家人請了樂戶來吹打,就咱們這些人都中了也慶祝得過來。等會兒叫個人去福建會館傳話,讓他們把報子手都引到這裡,咱們這鼓樂鞭炮能從早響到中午,多麼喜慶!”

他強把人留了下來,南北雙方的舉子雖說有些語言不通,但有宋時和他帶來的家人翻譯,也足夠磕磕絆絆地對話了。

不過一屋子才子坐在一起,還要對什麼話,紙筆拿出來寫詩就行了!

家裡見備著攢盒、點心、黃酒,院子裡就是擺好的桌椅,眾人按著年資歷排了座位,分南北落座,舉酒吟詩。雖然沒有城外春光景緻、沒有酒座歌樓的紅袖添香,卻有中試的盼頭在眼前,諸人的詩興比尋常賞景飲宴還濃,作的都是思君報國、指點江山之作。

宋時的情緒叫他們調動上來,差點給他們寫出一篇《沁園春·長沙》。

幸好不等他寫出什麼能下文字獄的東西,便有一道清脆馬蹄踏入長巷,最終重重停在他們的小院門前。

隨著唏律律的馬嘶聲,院門外便展露出一匹高大的棕色駿馬,馬上騎手身著青色妝花補子服,胸前一塊白鷳補子——竟是個五品官員來此!

北直隸那些舉子不認得他,都驚訝於此時竟有官員上門來找宋家人;福建舉子認得他,更驚愕於他和宋時的交情竟從福建好到了京裡,一大早便騎著馬來他家找人。

桓凌原以為宋家只有三兄弟在家,驀地見到這麼多人,也錯愕了一下。好在他是官人,這些舉子見了他都要上來行禮,倒給了他反應的時間。

他翻身下馬,笑吟吟地和眾人答禮,道:“本官來此並無別的事,只是早上看了新發的紅榜,要搶在報子手前替師弟報個喜。”

宋大哥宋二哥的眼頓時亮起來,不由自主地往前走了幾步。宋時自然也要往前湊,先說一聲“多謝師兄”,便眼巴巴地看著他的袖子,想趕緊知道自己考多少名。

桓凌從袖中摸出一張對摺的大紅紙箋來,慢條斯理地展開,雙手拿著,卻不肯便給他,而是不徐不疾地念道:“捷報,貴府老爺宋諱時恭應新泰丙子恩科會試中試第一名貢士。”

第……第幾名?

宋時簡直懷疑自己一瞬間耳鳴,聽錯了數字。然而他二哥已經從背後撲上來,又驚又喜,激動得聲音微微嘶啞地問著:“會元?我們時官兒是會元了!”

宋大哥一迭聲地叫家人:“快拿紙來,快抄下喜報給爹孃送信!宋光到關帝廟替你三叔捐五十兩的香火,宋福去把鞭炮點上,還愣著作什麼,去……對,先吹打起來,吹打起來!”

他們一家子歡喜得都有些傻了,桓凌眉梢眼角藏著的笑意漸漸流出來,將手中喜報一折,塞入宋時手中,低聲道:“宋會元,不請報子手喝一杯酒麼?”

“會元”二字叫出來,宋時才驀地回過神來,謝道:“請請請,桓師兄請,我……我真考中會元了?我這就連中兩元了?”

連中兩元啊!離著三元不遠了!萬一他殿試時又運氣爆棚,真中了□□呢?

想不到他一個高考時都沒考到本校狀元的人,現在考出了相當於全國狀元的會元,還敢展望起了真正的狀元!

他暈暈乎乎如在雲裡,親手給桓師兄斟了酒,雙手舉杯請他喝。桓凌接過杯來一飲而盡,又自斟自飲一杯,向眾人亮出杯底,溫聲道:“我是特為報喜而來,待會我和還要回都察院做事,諸位寬坐,報喜之人不久便將次第而來了。”

眾舉子忙謝他的吉言,目送他打馬出了巷子拐入長街,然後各自回座斟酒,齊賀宋時高中會元,也預賀自己中試。福建人最講好意頭,一大清早便送來會元捷報,眾人羨慕之餘,更都覺得今日兆頭好,宋家兄弟租的這小院風水好,出了會元的地方必定能再多出貢士。

果然,過不多久便有報子疾奔而來,一個報的是宋時的會元,一個報的是龍溪謝舉子中了第十二名舉子。

宋時袖子裡裝的紅包有了用武之地,宋家門口堆的爆竹也可以接著放起來了。

這掛鞭炮還沒放完,又是一聲“捷報”響起,這回卻是定興縣唐老爺諱珍上了榜。一掛炮壓著一掛炮,一聲捷報趕著一聲捷報,原本平常的小巷竟被報子手的聲音喝得沸騰起來,想來宋家吃席的鄰居聽著這不斷增添的貢士名單,都有幾分卻步。

好在宋家的流水席依舊是按時擺了上來。雖無珍饈美味,卻也不乏雞鴨豬羊,還有清冽的大麥燒酒。酒香菜香飄過整條巷子,勾得鄰居們忘了院裡有那麼多天上文曲星一樣的進士,和吃別的宴席一樣自然地入了座。

院裡席上的舉子也越來越多。不光本巷租住的舉子都來拜訪,還有些被宋家連綿報喜聲吸引,特來沾喜氣的外地才子。

考生來的越多,找來報喜的也越多,院中喜氣也就越濃。酒宴從中午一直吃到將近宵禁時,那些住在客棧、會館的人才匆匆散去,只留宋氏兄弟一家醉意朦朧地坐在院裡。

宋時再度回覆意識時,天色已經大亮了。他卷在薄棉被裡屈身側臥,腰腹圈出的那道弧線裡恰恰卡了個人。

他昨天被人敬了不知多少酒,醒來時眼睛還不能聚焦,眨了半天眼,才認出坐在身邊的是他那桓小師兄。

他正處於一種平靜淡然,什麼都不想的空靈狀態,認出這個人是師兄而不是自家親哥哥,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不轉眼珠地盯著他說:“師兄起得好早。”

桓師兄俯身看著他,捏了捏他的鼻子說道:“一點也不早,都快到巳初了,是你吃酒吃得太多,睡實了。”

宋時任由他捏著,悶聲應了一聲“哦”,慢慢回想了一下昨天的情況,自以為理智清醒地說:“我會試考了全國狀元了,之前還考了省狀元,然後再考中狀元,我就連中三元,就是全國最狀元的狀元了!”

桓凌從來也沒見過他這麼傻乎乎的模樣,只覺得可愛煞人,忍不住想抱抱他。那隻手順著他光滑的臉頰穿到頸後,託著外側肩膀抱了起來,將他上身靠在自己懷裡。

他也只偷了這一霎的擁抱,沒有沉迷太久,而是拿過衣裳給宋時穿上。宋時半睜著眼任他擺佈,見自己身上穿衣了外衣,便問:“待會兒要出門麼?能去你那射弓踏·弩社嗎?我這輩子還沒碰過踏·弩呢,你讓他們給我試試。”

酒還沒醒,就想試這麼危險的兵器了。

桓凌好笑地握起他的手,從背後環著他,捏著他纖長的手指說:“去什麼射弓踏·弩社,你不是要考狀元麼?看傷了你的手,寫字寫壞了,考官還肯不肯取你。”

他擺弄了一會兒,就把自己拿來的捲紙塞到宋時手裡,笑著說:“哪裡也不帶你去了,趁我休沐,先給我們宋三元押幾道殿試題目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