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穿越從龍蛇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一十五章 北周的內憂外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一十五章 北周的內憂外患

長安皇宮。

一襲玄色龍袍的宇文邕矗立在百尺高樓上。俯瞰著夜色下,燈火如星空般繁盛的長安城,一時間但覺心胸開闊,無比愜意。

在他身後,內侍宦官何泉低頭稟報道:“探子飛鷹傳書,在洛陽附近跟丟了普六茹堅夫婦的蹤影……”

“朕知道了……”宇文邕輕應一聲,揮了揮手,眸光微動,似乎並不驚訝。

在他們覆滅北齊之後,邊關告急,吐谷渾又來北周邊境打草谷了,所以,宇文邕只能留下重兵鎮守齊地,隨後他調動邊關精兵才把這些打草谷的胡人趕出了北周。

雖然這些傢伙無法攻城拔寨,但是入侵北周邊疆,燒殺搶奪,劫掠人口,也著實讓他頭疼。

況且,對於吐谷渾他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吐谷渾背後的突厥。

突厥人可不是小小的吐谷渾可以比擬的。

吐谷渾是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誇呂、世伏等吐谷渾王族的全名該是慕容誇呂、慕容世伏。而北周皇族宇文氏的前身,則是鮮卑宇文部。

雖然同屬鮮卑族,但宇文部與慕容部可從不講究什麼同族相親,反倒是血海仇深,兩部族的恩怨糾葛足以上溯到五胡亂華時期,迄今近三百年裡,兩部族之間為了搶地盤而爆發的大大小小的血戰數都數不清。

單單自北周立國以來,與吐谷渾就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邊境烽火從未斷絕。

當然,宇文氏集關中、蜀地的廣大漢、胡人口及文化所立的中央集權大國,其國力自然不是吐谷渾這等西部荒僻遊牧小國所能比擬,因而只要兩國正式交鋒,吐谷渾幾乎就從來沒贏過。

自宇文邕繼位以來,吐谷渾因吃敗仗而向北周遣使進貢,賠禮道歉,請求原諒的次數就高達七八次!

這也是吐谷渾保留了頑固的遊牧民族特性,記吃不記打!

隔三差五的劫掠北周西部邊境,甚至屢屢來了就不想走了,試圖將兩國的國界線從涼州等地向東無限推移。

但是,對於保持了胡人尚武風氣、極具侵略性的北周而言,他們可不會唯唯諾諾,一再忍讓,北周高層大部分都是胡人,眼裡可不揉沙子!

所以,北周每次都將吐谷渾狠狠的打回去,乃至反過來侵吞了吐谷渾的不少土地,擄掠吐谷渾的大批人口。

到了今時今日,北周早已習慣了西邊這頑劣小弟時不時的侵犯,也習慣了時不時的將其教訓一頓,削弱其實力,事實上,他們也時不時撩撥一下吐谷渾,割割韭菜。

但是,突厥可不一樣!

自去歲深冬到今春屢有突厥偏師狼騎侵入北周地界劫掠財帛、人口,只是每每都被北周邊軍勇猛擊潰,並未佔到多少便宜罷了。

自北魏分裂以來,胡人漢化,草原勢力崛起,雙方實力就在不斷發生變化。

現在,突厥雖然內部也亂,一直都鎮壓著內部的鐵勒、龜茲、高昌諸部及外部的吐谷渾、党項、契丹諸部。但他們有明面上的共主,突厥汗國,號稱控弦五十萬,雖然比不上當初的匈奴,但也是草原上最強大的勢力了。

而突厥高層向來視北周、北齊為兩個兒子,錢糧布帛予取予求。但是中原之地被北周與北齊一分為二,雙方共同分擔著防衛突厥的重任。

然而實際上,單論軍事實力,自立國起就保留著胡人好戰善戰風氣的北周、北齊並不是真的懼怕突厥狼騎,而是北周害怕遭到北齊與突厥的聯合進攻,北齊同樣害怕遭到北周與突厥的兩面夾擊。

出於合縱連橫的外交策略,北周、北齊才爭相討好突厥,屢屢與之和親聯盟,以致於突厥愈發猖狂,貪得無厭,北周、北齊其中一國稍有違逆,立時就被突厥聯合另一方狠狠敲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連雄才大略的宇文邕,也不得不迎娶阿史那柔然為皇后,穩固了與突厥的關係,保證了側肋的短暫安全,才敢全力出兵伐齊。

如今北周吞滅了北齊,突厥也就少了一個進貢錢糧布帛的兒子,自然需要在另一個兒子身上補足損失,最好翻倍補足,而又擔心這個兒子膨脹起來不聽話,於是開始舉起大棒,恐嚇威脅,揉捏勒索,無所不用其極!

吐渾谷入侵,就是突厥在背後攛掇,想要試探北周或者想要以此為藉口大戰,重新定義雙方的關係。

最好是能威逼北周,迫使其上貢稱臣!

但在宇文邕看來,如今北周一統北方,國力暴增何止一倍,且再不需要擔心齊國與突厥的聯合進犯,自然就要重新考慮與突厥的外交關係。

就算北周暫時還不能讓突厥俯首稱臣,但也得與突厥平起平坐,以往每年向突厥進貢鉅額錢糧布帛一項應該到此為止,再不受突厥的勒索和掣肘。

面對外敵,宇文邕首先想到的卻是內患。

因此,他此生得罪得最狠,堪稱死敵,且有足夠力量掀翻大周基業的佛門,立時就浮上他心頭,成為他的第一關注物件。

重點監視手握軍權,又與佛門親近的權貴家族,乃是應有之義,而楊堅夫婦,正是其中之一!

至於此次楊堅去洛陽見了什麼人?談了什麼事?

宇文邕自然心中有數,但卻並不意外,也沒有絲毫遭到臣子背叛的憤怒,反而在計劃著怎麼暫且拉攏及安撫親近佛門的權貴。

他很清楚,佛門這等宗教的崇高地位及聲望,本質上在於其處於既隱約統治百姓精神,又在政治及軍事上保持半個局外人的特殊身份優勢,或者說是保護色。

一旦佛門親自下場爭雄逐鹿,有了建立佛國,之類的傾向,即使一時成功了,也會失去這種保護色,惹起各個階層的忌憚,最終難免消泯在王朝更替之中。

梁武帝蕭衍的下場歷歷在目,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重蹈他的覆轍!

所以,佛門親自下場造反,幾乎是不可能的。

若是佛門不親自造反,想要改變國朝對佛門的政策,唯有拉攏及支援手握兵權的權貴家族,選擇佛門代言人改朝換代一途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