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時空遙感:穿越春秋改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2章 兵敗羅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2章 兵敗羅國

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某日。

楚國王宮景星臺裡,楚武王和令尹鬥伯比、莫敖屈瑕等高層領導人商議國事。

近幾年打鄧國,滅鄾國,襲鄖國,討絞國,一直忙於戰爭,該是靜下來修心養性,進行國家的經濟建設的時候了,不料屈瑕提及了一件陳年舊事,讓大家又不淡定了。

去年夏天討絞國過彭水時,有一個羅國人藏匿於荊棘叢中窺視楚軍過河,明顯是羅國的探子。

羅國想幹什麼呢?

楚武王感到不可思議,便派卒長去帶著士卒化裝成庶民到羅國一調查,調查的結果讓楚武王嚇了一身冷汗。

當楚武王率大軍討伐絞國的時候,羅國國君羅子頓生歹意,認為楚軍去討伐絞國,國內兵力一定空虛,便想偷襲楚國的國都疆郢。

但羅子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特派大臣伯嘉到彭水偵察楚軍的兵力情況,看疆郢還留下有多少守軍。

伯嘉化裝到了彭水,只見大量楚軍士卒正分批過河,他便躲在附近的荊棘叢中仔細統計楚軍的準確數字。

他一共數了三遍,覺得沒有多少誤差了,才準備離開。不料被楚軍發現了,要不是事先準備有一匹快馬,不然就要被楚軍活捉了。

伯嘉逃脫了楚軍的追趕,終於跑回了羅國。

他向羅子稟報:“稟君上,楚師未傾巢而出也,疆郢尚有大量楚師守衛也。”

羅子想了想,覺得憑自己的軍事實力,還不能一口氣吃下守衛疆郢的楚軍。

他不願打無把握之仗,便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沒有出兵襲擊楚國的國都疆郊郢。

原來羅國還有滅楚的企圖心,比絞國的用心更險惡。

在沈鹿會盟時,那些國君們個個都表示擁護楚武王稱王,願意做楚國的小弟,沒想到竟然都是笑裡藏刀,搞陽奉陰違。

雖然羅國這次也是犯楚未遂,但有這種企圖心就非常危險,一旦遇到適當的時機,他們就會把夢想變成行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楚武王氣得目眥盡裂,採用外交手段顯然是不起作用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武力教訓一這個自不量力的國家。

楚武王將這一重任交給了莫敖屈瑕,由他率領楚國軍隊去討伐羅國。

因為羅國是弱國,強大的楚國想將羅國消滅,應該不成問題。

於是,楚武王令蓫蕆隨軍前往,將這一戰事認真記錄下來。

蓫蕆也想跟著莫敖屈瑕去討伐羅國,可不料季杏的疾病又復發了,這次比上次更嚴重,躺在床榻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連說話也說不清楚了。

可季杏的情緒卻很容易波動,動不動就哭泣。

她聽說蓫蕆要隨軍去討伐羅國,就傷心地哭泣起來。

蓫蕆的心腸也軟,看到季杏可憐巴巴的,他不忍離開了,就向楚武王請了假。

楚武王一直很偏愛蓫蕆,他看蓫蕆難受,沒有辦法,只好讓他留下來,讓芃隨軍去。

按照慣例,軍隊出征要舉行隆重的出發儀式。

這次也不例外,楚武王親自主持了出發儀式。

他們進行了師祭,旗祭,向神靈祈禱、保佑楚國出師大捷,並授指揮大旗給莫敖屈瑕,讓他率領軍隊去討伐羅國。

儀式結束,楚武王回到景星臺。

令尹鬥伯比參加了出征儀式後,並沒有隨楚武王回到景星臺,而是將屈瑕和其軍隊送到了疆郢郊外。

臨別時,鬥伯比還囑咐莫敖屈瑕,要他一定要打敗羅國,我們將在國都郊外搭“棘門”等候你們凱旋。

屈瑕作為楚國最高軍事長官莫敖,曾經歷了夜襲蒲騷和絞國城下之盟等經典勝仗,現在有些自我膨脹,居功自傲,根本沒有把羅國看在眼裡。

他狂妄地說:“滅羅師,易如反掌也!”

所以,屈瑕走在軍中,昂著頭,兩眼視天,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

鬥伯比看屈瑕自以為是,很有些擔憂,回來坐在車上,也憂心重重。

他對駕車的御者說:“嗟,此次莫敖勝難敗易也。我觀其舉趾高之,心神不固矣。”

御者皺著眉頭很替莫敖擔憂,可他又不想說不吉利的話。

回到景星臺,鬥伯比立即向楚武王彙報了自己所看到的,還有想到的。

楚武王聽了鬥伯比的稟報,心裡也擔心起來,可屈瑕現在已經率領軍隊離開了,想提醒他,可來不及了。

鬥伯比擔心莫敖屈瑕這次討伐失利,想讓楚武王再派遣增援部隊。

他請求說:“大王,請為莫敖濟師也。”

看鬥伯比請求增兵,援助莫敖,楚武王感到很為難。

他小聲問:“為何?”

楚武王沒有明白鬥伯比的意思,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

鬥伯比一聽,搖了搖頭,唉聲嘆氣地低頭退下了。

楚武王感覺鬥伯今天的舉止有點奇怪,明知屈瑕已經將可以帶走的軍隊都帶走了,他為何還要自己給屈瑕增兵呢?

回到寢宮,楚武王悶悶不樂。

王后鄧曼見到楚武王滿腹心事,便問:“大王,為何事而不樂也?”

楚武王看了看鄧曼,說出了鬥伯比說的事情,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後徵求她的意見。

鄧曼一直是楚武王的賢內助,關鍵時候給他出了許多好主意,楚國能成為漢東霸主,也有她一半的功勞。

她想了想說:“令尹之言並非指莫敖所率楚師之眾與寡,其言下之意乃為大王當以誠信撫慰小民,以德義訓誡諸官,以刑法而讓莫敖畏懼也。”

楚武王看著鄧曼,聽她的意思是說,自己沒有用制度和紀律約束莫敖屈瑕。

鄧曼瞭解自己的兒子的性格,她對莫敖屈瑕的驕傲自滿而感到擔憂。

她認真地說:“莫敖已自滿於蒲騷之役,將自以為是也,必輕視羅師矣。大王若不濟師,此役危也!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易敗也。”

楚武王明白了,莫敖屈瑕此時太過於驕傲,一定會小視羅國,打仗的時候就容易犯低階之錯。

於是,楚武王立即下旨讓賴國軍隊增援屈瑕。

可賴軍沒有追上屈瑕所率的楚軍。

此時,屈瑕已經率領楚軍到達了鄢水。

可部隊混亂,沒有秩序,有人想給莫敖屈瑕提建議,如何讓如此眾多的軍隊順利過河。

屈瑕現在已經持才傲物,惟我獨尊,誰的話也聽不進去。

於是,他在軍中通告:“凡諫者皆有刑!”

以強權壓制想提建議的人。

過河時,由於缺乏統一指揮和排程,士卒們爭先恐後地搶著渡河,場面十分混亂,不少士卒落水。

渡過河的士卒,也沒有及時進入戰鬥狀態,更沒有設防。

在屈瑕的心裡,楚國用如此龐大的隊伍來打一個小小的羅國,怎麼著也得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滿地找牙。

羅國探子得此情報,趕緊稟報國君羅子。

楚軍兵臨城下,羅子並不像絞國國君絞侯那樣慌張。

因為他早有準備,所以他一直保持淡定。

他的頭腦非常清醒,一面爭得鄧國的暗中支援,讓其不在後面放冷箭;一面請求友好國廬戎國出兵,堵楚軍的退路。

羅國和廬戎國都做好了戰鬥準備。

士卒們也卯足了勁,個個箭在弦上,嚴陣以待,只等楚軍到來。

楚軍最高統帥莫敖屈瑕卻沒有重視這次戰役,總以為打羅國這樣的小國犯不著認真。

部隊進入羅國,也沒有列成戰鬥隊形,一盤散沙地向前推進。

楚軍還沒有靠近羅國國都羅邑,便遭到羅軍的強力阻擊。

兩軍一交手,楚軍才知羅軍的戰鬥力並不弱,並不像想象的那樣一擊即潰。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不用說楚軍啃到難啃的骨頭了。

可莫敖屈瑕沒有啃硬骨頭的心理準備,始料不及,更措手不及。

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此時身後突然傳來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一看旗子才得知是盧戎國的軍隊也跟著起鬨發動了對楚軍的偷襲。

劇情突變,屈瑕大驚失色,顧前顧不到後,顧此失彼,一下子慌了神。

主帥不鎮定,士卒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羅國軍隊和盧戎國軍隊前後夾擊,頗有氣勢,而楚軍卻成無頭蒼蠅,左突右突,沒法抵抗,只得四散奔逃。

莫敖屈瑕被羅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被生擒。

就在這節骨眼上,卒長去帶著士卒衝了過來,將屈瑕救出了重圍,他自己卻被圍上來的羅軍亂刀砍死。

屈瑕帶著殘兵敗將向南逃竄,一直逃到荒谷那個地方才脫離險境。

強大的楚軍被弱小的羅軍打敗,如同陰溝裡翻船,這讓屈瑕難於接受,可這又是事實。

可憐一世英名被這一仗所葬送,他鬱悶啊,悔恨啊!

荒谷裡有一棵歪脖子樹,屈瑕便一個人坐在樹下發呆,他覺得自己愧對楚武王和令尹鬥伯比,更無顏見漢東父老。

夜晚,眾將帥勸他回帳內安歇,他發怒喝退眾人。

第二天早晨,將士們尋找莫敖屈瑕,只見他自縊於那棵歪脖子樹上。

大家見狀,便跪地嚎啕大哭,個個悲痛欲絕。

主帥以死擔責,眾將帥也覺得不好意思回到國都疆郢,便將自己囚禁於冶父那個地方,等待楚武王處罰。

楚武王也是有擔當的人,他考慮再三,也有自責。

他痛苦地說:“我楚師敗於羅師,不穀之罪過也!”

於是,楚武王下旨赦免了眾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