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7章 市場的定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7章 市場的定位

雖然美國的R-22直升機雖然在國際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也不是沒有缺點。

首先在外形設計上,R-22直升機跟美國的肌肉車一樣,從上到下都充滿了肌肉,而且還有一股朋克風味道,這種美學設計在美國人看來或許沒有什麼,甚至覺得它很漂亮,但放到美國以外的歐洲和南美洲,特別是亞洲地區,很多人就不認同這樣的設計風格,因此R-22直升機在北美市場賣得還不錯外,一旦出了北美市場,R-22的銷售只能算一般。

相比之下,蚊子直升機在外觀上就比R-22好了很多,蚊子直升機的總設計師,是前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設計師。

歐洲直升機公司對直升機的設計特點是,外形簡約、時尚、典雅,還不失科幻與科技感,這種設計風格非常符合現代人主流的審美觀,因此歐洲直升機公司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直升機中的勞斯萊斯”的美譽。

就像人們提起汽車時,首先想到的是德國的邁巴赫,英國的勞斯萊斯幻影一樣,人們提起直升機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美國的西科斯基公司,也不是貝爾直升機公司,大家一提到直升機就先想到就是歐洲直升機公司生產的直升機,像什麼EC-130、EC-135、EC-145、101灰背隼等這些經典的直升機,由此可見,歐洲直升機公司在直升機的外形設計上有多麼的成功。

作為前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設計師在設計蚊子直升機時,自然而然的會把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設計理念還有設計風格,帶入蚊子直升機的設計當中,所以蚊子直升機雖然出生在加拿大,但渾身上下都充滿一股歐洲的典雅。

如果在雙座版蚊子直升機的基礎上,設計一種針對初級直升機駕駛員的培訓飛機,人們在看到R-22和蚊子這兩種在功能上相近,但設計風格又完全不同的直升機時,價格又是差不多的情況下,人們肯定會選擇德瑪吉的蚊子直升機,這就叫外觀競爭。

所謂的外觀競爭,就是指在產品的質量、效能和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人們首先會選擇外觀上看起來會更加漂亮的產品,甚至有時候人們為了一個漂亮的設計願意多付錢。

像蘋果的愛瘋手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八、九十年代的索尼生產的隨身聽也是這種情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R-22的第二個缺點是,與蚊子直升機相比,R-22的技術含量不高,雖然兩種直升機在體積大小上都相差不大,可蚊子直升機採用的是無軸承旋翼,結構簡單、可靠、重量輕,維護保養也簡單方便,能為客戶省下不少錢,加上無軸承旋翼具有自潤滑的功能,因此客戶在使用時,可以很長時間不用去管它,不去保養它,也不需擔心直升機會出什麼問題。

而相比之下,R-22直升機就不一樣了,它的旋翼採用的還是傳統的鉸鏈,體大笨重結構復雜不說,可靠性也不高,你得經常性得保養和檢查才行,否則時間長了就很容出問題,而且維修起來也非常的麻煩,滿地的機油搞得髒兮兮地,讓人非常的不爽。

李怡炫選擇雙座版蚊子直升機與R-22打擂臺外,還有另外一種考慮,那就是德瑪吉的未來在哪裡?也就是說德瑪吉生產的直升機未來的市場定位在哪裡,你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有人肯定就會說了,且,既然主角是時空穿越者,市場定位還不好辦,把歷史上的經典直升機山寨出來不就完了,至於企業文化嗎,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管它幹什麼,隨便從後世的企業中摘一個不就完了?

不是這樣子的,搞企業沒這麼簡單,一家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僅靠山寨歷史上的經典直升機是發展不下去的,企業文化必須跟企業的市場定位緊密相連。

在21世紀,國際民用直升機市場主要被三個國家地區所瓜分,他們分別是美國、歐洲和南美的巴西。

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瓜分了國際直升機市場的高、中、低三個市場。

首先我們來說歐洲,這裡首要代表是歐洲直升機公司,它成立於1992年,由法國宇航和戴姆勒-克萊斯勒宇航兩家公司的直升機事業部合併而成,後來又吸收了英、意、西班牙幾個國家的直升機公司。

直升機不同於固定翼飛機,它的市場相對於小眾,因此在直升機的設計上,除了專用的武裝直升機外,所有的直升機在設計時都遵循通用化原則,也就是說直升機既要滿足民用又要滿足軍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收回直升機昂貴的研發成本。

像法國的海豚直升機就是典型的例子,海豚直升機在民用市場被大量的使用,改進一下裝上武器載荷,就是一架輕/型/武/裝/直/升/機,比如中國的武直9,就是從海豚直升機的基礎上直接改的。

還有法國的小羚羊直升機也是一種軍民兩用直升機,蚊子直升機跟更不用說了,21世紀很多的非洲地方軍閥和不發達國家的政府,因為買不起價格昂貴的武裝直升機,甚至連輕/型/直/升/機都買不起,於是就大量對單人版和雙人版,以及四人版的蚊子直升機進行改裝。

把機槍夾在兩邊,就當武裝直升機來用了,有的乾脆把RPG綁在蚊子直升機上,一邊一個打坦克都沒問題,特別是四人座蚊子直升機根的非洲窮國家的最愛。

四人座蚊子直升機國際售價還不到7萬美元,可它上面用的動力包,是用一臺航模級的渦軸發動機的改進過來的,發動機功率高達160KW,因此它的動力是非常的強勁,說是只能裝四個人,其實擠一擠裝五個人都沒問題。

他們怎麼改造呢,把四人蚊子直升機的後座給取消掉,然後省下來的空間和重量用來裝武器彈藥,兩邊加上武器掛架,可以裝7.62口徑的通用機槍,可以裝RPG火箭筒,連陶氏反坦克也能裝在上面,更有甚者把單兵肩扛式放空導彈都裝在了上面,變成了一架空戰武裝直升機,各種改裝之奇葩讓人拍案叫絕。

當然相比正規的軍用武裝直升機來說,蚊子直升機的載荷很低,裝不了多少武器,但四人版蚊子直升機,由於後面少坐了兩個人,因此它的武器載荷量相對就要大一點,再加上它不到7萬美元的價格,因此它很受非洲小國家的歡迎。

這就是直升機的特殊性,說是民用,整吧整吧就能當軍用。

可是這又跟直升機的市場佔有率又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有很大的關係。

歐洲直升機公司是多國聯合成立的,直升機在設計時,既要滿足民用市場,又要滿足軍事需求,那麼問題就來了,各個國家的國防需求都不相同,國防預算也不同,因此對直升機的軍事要求也就不一樣,這就讓歐洲直升機公司在設計直升機時變得很為難。

就像人們吃飯一樣,有的愛吃鹹的,有的愛吃甜的,有的愛吃辣的,重口難調。要想達成一致,大家就得坐下來互相商量和妥協,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可這樣一來就會增加直升機的研發成本,最後直升機的價格也會變得很高。

另外,由於是多國聯合研製,光是各個國家的協調也是件很複雜的事情。

一架直升機需要很多的廠家給你配套,既然是多國聯合研製,那麼飛機的各項子系統和零配件肯定是幾個國家的廠商來分攤,那麼這就導致另外一個現象,各個廠家為了在直升機中佔有最大的利潤份額,會把相關的裝置和零配件的價格提到最高,這樣一來在直升機的銷售中,他就可以分得其中最大的利潤份額。

可是你聰明別人也不傻,你提高價格,別的廠家也提高價格,都把子系統和零配件的價格提到最高,最後導致整架飛機的價格是居高不下,這就是多國聯合研製的弊端。

看起來一架飛機研製費用由幾個國家分攤,每個國家只需出很少一筆資金,但實際上整個的採購成本高得出奇,像歐洲的颱風戰機就是典型例子,一架颱風戰機的價格都堪比F-22了,但它的綜合作戰效能能跟F-22比嗎?

其實不光是歐洲直升機公司,就連空中客車也存在這個問題,要知道空中客車的製造成本是非常高的,就是因為下面的子系統供應商和零配件供應商都把自己提供配件價格提到了最高,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四國要對空中客車進行補貼的原因。

如果不補貼,它賣得過波音公司嗎,技術效能都差不多,價格又奇貴無比,航空公司傻了才去購買空客,因此歐洲各國必須要對空客進行財政補貼,空客飛機的價格才能降得下來,飛機才能賣得出去,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批評歐洲對空客的補貼政策真正原因,因為美國知道,一旦歐洲停止了對空客的財政補貼,空客只有破產一條路,也就是說美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搞垮空客,好達到自己徹底壟斷國際幹線客機市場的目的。

空客能得到補貼,可歐洲直升機就沒有這麼好的事了,因為歐直公司裡面有美國人的股份(克萊斯勒),對它進行補貼,等於連美國人都補貼了,歐洲人傻了才會這麼做?

因此歐洲直升機公司在國際直升機市場的定位上,就只能走高階和頂級的市場,特別是中東的石油國家,他們是歐洲直升機最大的客戶,他們有錢、土豪,買直升機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並不是因為歐洲的直升機技術比美國更加先進,而是因為他們的直升機成本太高,才不得不如此。

正是歐洲的直升機價格太高,為了讓那些土豪們心甘情願的為此掏錢,因此歐洲直升機公司才在直升機的外觀上肯下工夫,最後得了個“直升機中的勞斯萊斯”的稱號,不如此誰願意為這麼貴的直升機賣單。

美國和巴西就不一樣了,美國直升機不像歐洲是多國聯合搞,他們自己就能搞定,因此美國的直升機成本能控制下來,而且他們也不輕易與其它國家和其它公司進行聯合研製,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聯合研製直升機的成本根本就控制不住。

北美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直升機市場,除了有錢的富豪外,最主要的消費人群是那些中小富豪以上的那部分人群,因此美國的直升機市場定位基本上是定位於中高階,而這一市場也是利潤最大的市場。

要知道,最賺錢的不是最頂層消費群,因為這一層的消費者雖然不差錢,可他們人數太少;也不是最頂層的消費群,因為他們人數雖多,但他們太窮消費不起,只有那不高不低的中間階層才是消費的主力,美國就是盯準了這一市場,所以他們的直升機才會賣得這麼好,利潤才這麼豐厚,這遠不是歐洲直升機公司能比的。

最後剩下的就是巴西生產的直升機了,別看巴西有個巴航是支線客機市場霸主之一,但他們在民用直升機領域是一點都不差。

巴航直升機公司其實是翻譯上的誤解,它的全稱叫做南美直升機公司,這也是一家多國聯合的公司,跟歐洲直升機公司的多國強強聯合不同,這是一家弱弱聯合的公司。

這家公司成立於90年代末期,是由巴航工業公司下屬的直升機部門與阿根廷和智利三家聯合組成。

他們成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抵禦美國對南美直升機航空市場的侵襲,但這三個國家的工業基礎又非常的薄弱,因此只能聯合起來抱團取暖才能生存。

這三個國家的航空實力完全不一樣,智利的航空工業公司類似於中國的中航技,是個二道販子,所謂的航空工業完全是個空殼,所以這三家當中他的實力屬於零,是打醬油的存在。

剩下就只有阿根廷和巴西了,阿根廷的航空工業,只是一個組裝工廠,沒有自己是設計團隊,沒有飛機實驗室,實力弱的不能在弱。

巴航其實也是一家組裝工廠,但他比阿根廷要好那麼一點點,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和飛機實驗室,甚至連超音速風洞都有,因此巴西的實力最強。

正是由於三個廠家之間實力懸殊,在合作當中,巴航很快就取得了領導權,說是三國聯合研製,實際上是巴航一個人說了算,股份佔有率也最大,另外兩家完全是打醬油的角色,充其量從巴航外邊一點零配件來生產。

由於巴航是絕對的老大,因此南美直升機公司的總部也在巴西,而且南美直升機公司的總部大樓是緊挨著巴航的總部大樓,工廠也在巴西境內,後來阿根廷把自己的航空公司併入了巴航,因此南美直升機公司有兩座工廠,一座工廠在巴西,一座工廠在阿根廷,至於智利航空……哎,完全就成了巴航的飛機銷售公司,不過巴西政府為了照顧智利的感情,於是就把飛機的航空維護交給了他,因此他的日子也過得不錯。

南美直升機公司成立之初,巴航就知道相比於歐美,他們的技術實力最弱,要想在國際直升機市場佔有一席地,就不能與歐美拼什麼技術,還要儘可能的避免與他們直接競爭,因為發動機得依靠歐美,因此思來想去,他們決定利用南美低人工的成本優勢,佔領中低端市場。

他們先佔領南美的中低端直升機市場,接著在佔領中美洲的直升機市場,然後又是東南亞、南亞、非洲國家的直升機市場,最後成功打入歐美發達國家的中低端直升機市場。

中低端直升機雖然單價利潤不高,但靠著數量和多品種、多系列,賺得是一點不比歐美的直升機公司少。

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直升機的市場現狀,從這個現狀來看,李怡炫就不得不自問,德瑪吉未來的市場定位在哪裡?是高階市場、還是低端市場,或者是與美國直接競爭中端市場?

如果你找不到你未來的位置在哪裡,未來面對李怡炫的就是被市場給無情的淘汰,哪怕他搞出歷史上再多的經典直升機也沒用,你沒有一個明確的市場目標,就很容易到處樹敵,一個不好會引得歐美聯合起來絞殺你,到時候李怡炫只能捲鋪蓋回他的21世紀。

他們為什麼要絞殺你?很簡單啦,經典直升機有很多,但不管飛機的大小和綜合性能,總體上是分為高、中、低三類,你市場定位不清,什麼飛機都去山寨,這裡面有高階直升機,有中端直升機,也有低端直升機,就跟汽車一樣,高檔的有邁巴赫、勞斯萊斯和卡迪拉克,也有像福克斯、福特蒙迪歐、馬自達這樣的中端車,也有像大眾甲殼蟲、高爾夫、吉列、比亞迪、雪佛蘭這樣的大眾低端車。

如果你沒有清晰的市場定位,山寨中端直升機,就會與美國直升機公司直接競爭,山寨高檔直升機,就會與歐洲直升機公司競爭。

處處爭、處處樹敵,背後又沒有國家的支援,最後引得別人聯合起來絞殺你,你不死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