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0章 為飛機工廠找地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0章 為飛機工廠找地方

倪文峰在德瑪吉動力系統公司的小會議室已經等候多時了,與他一起的還有一名是機器人設計師保羅.威爾森。

讓李怡炫意外的是德瑪吉航空工業公司的CEO賽弗·達伯沃特也來了。

看到李怡炫一副疑問的表情,賽弗·達伯沃特解釋道:‘“BOSS,航空發動機是跟著飛機走的,有什麼樣的飛機,就有什麼樣的發動機,因此這場會議我必須參與。”

李怡炫點了點頭,認可了賽弗·達伯沃特的說法。

大家坐下來之後,首先發言的還是賽弗·達伯沃特,“BOSS,目前我們公司正在開發的有四種,他們分別是蚊子-1-3型電驅動尾槳單人座直升機;蚊子-2型雙人座入門級教練直升機;蚊子-3型四人座單渦輪軸直升機,以及目前研製進度已經完成了70%的共軸雙旋翼單人座運動型的蜻蜓直升機。這四種飛機會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相續的推出市場,但這四種飛機都屬於直升機,我們要發展齒輪渦扇發動機,就需要開發一種固定翼飛機,不知道BOSS在固定翼飛機方面會做何種打算?”

李怡炫沒有直接回答賽弗·達伯沃特的話,而是問起了那四種直升飛機市場反應如何,“在研的四種飛機目前各獲得了多少訂單?”

賽弗·達伯沃特翻開了他的工作筆記,“除了電驅尾槳的蚊子-1-3型直升機的前景不太明朗之外,其餘三種飛機的市場反響還不錯,蚊子-2型雙人座入門級教練直升機,受到了眾多民間飛行航校的青睞,很多航空學院都給我們下了訂單,目前訂單總數已經超過了五百八十架。蚊子-3目前獲得了將近兩百架的訂單,蜻蜓直升機是三百架。”

這時,倪文峰插話道:“確認訂單有多少?”

“蚊子-2的確認訂單超過了三百五十架,蚊子-3有一百二十架,蜻蜓有兩百架。”

“還不錯,至少成本能夠收回,讓我們把這些專案完成。”倪文峰笑道。

飛機銷售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飛機在概念預想階段時,營銷就要同步進行,因為你製造的飛機是沒有實物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一個假想圖,你在向使用者推銷飛機時,推銷的其實是飛機概念;使用者認可你的慨念,就會向你下單,不認可,單子就沒有;使用者不敢興趣,說明飛機製造商準備研發的飛機沒有市場,這時製造商就要對飛機概念圖進行修改,或者是重新設計,以達到了使用者的需求。

由於不同的使用者,對飛機的各項性能指標的要求也是不盡相同,所以在飛機最早的概念形成階段,飛機製造商就必須與使用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徹底瞭解他們需要什麼樣的飛機,然後把這些資料彙總起來,並提出一攬子的解決方案,接著又交給客戶,又修改,再交給客戶,再修改,一直到使用者完全認可了你的設計方案時,就進入研發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實際的工程開發階段。

與此同時,營銷部門會積極的向使用者推銷,以期拿到足夠的訂單數量,來保證飛機的研發工程的完成。如果獲得了訂單數量太少,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說明這架飛機的市場前景不大,這個時候飛機製造商要嘛對自己的飛機方案重新修改,要嘛讓工程停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初蚊子直升機的研製用了十五年時間,實際上實際的工程開發只用了一年都不到,剩下的十四年幹什麼去了?其實是修改方案去了,他們花了十四年的時間來不斷的修改方案,最後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經典直升機。

R-22和R-44也是這麼走過來的,世界上的所有飛機都是這麼走過來的。提出方案,推到重來,修改;又推到,又重來,又修改;再推到,再重來,再修改,不停的反反覆覆,一直到使用者完全認可,方案完全成熟。這是飛機早期研發過程中,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

但德瑪吉航空公司不同,李怡炫提出的各種飛機方案,都是在另一個時空位面裡,早就經過市場嚴格檢驗過的飛機,因此他的方案提出來時,幾乎沒有遭到使用者的反駁,基本上都是一遍就過,很快的就進入了工程的實質開發階段,拿到飛機訂單數量也是相當的可觀。

“BOSS,我們目前面臨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我們沒有製造這些飛機的工廠。”賽弗·達伯沃特提醒道。

南丫島的規劃的工廠是用來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因為相對於佔地面積巨大的飛機工廠來說,航空發動機工廠的佔地面積要小許多,再加飛機和發動機的研發中心也在南丫島上,因此在南丫島上已經找不出一塊多餘土地用來製造飛機了。

當初在規劃南丫島的時候,就留了一座工廠來製造飛機,但隨著把蚊子直升機交給客戶自行組裝後,這座唯一的飛機組裝廠的生產線也就撤掉了,改成生產直升機的槳葉。

槳葉是直升機最重要的部件,不可能把他取消掉,所以飛機工廠必須另找地方才行。

香港肯定是不行,港英政府拿不出這麼多的土地,必須把目光放到海外。

好在李怡炫早就有了準備,從公文包裡拿出一份資料,遞給對面的賽弗·達伯沃特,說道:“這是加拿大水星飛機公司的資料,它成立於1936年的多倫多,五十年代有過輝煌,1964年破產,水星飛機公司的面積有七平方公里,我想應該足夠你折騰了。”

賽弗·達伯沃特翻了翻資料,“我會親自到加拿大與多倫多政府接觸。”

李怡炫說道:“動作要快,我聽說加拿大宇航公司也看中了那塊地方,準備把他改成支線飛機生產中心。”

賽弗·達伯沃特聽到李怡炫的話後就楞了,“支線飛機!他不是正在搞公務機嗎?同時上馬兩種飛機,他們吃得消嗎?”

當然吃不消,要不怎麼會在八十年被龐巴迪收購了呢?說起來加拿大宇航也是一家老牌的飛機制造公司,不但生產民用飛機,還組裝生產美國的軍用飛機,像加拿大向美國購買的F-16、F/A-18CD和F-111,都是由加拿大宇航公司負責組裝生產。

背靠加國政府,又有美**機的組裝業務,應該說加拿大宇航的日子過得應該不差,可偏偏加拿大宇航是家國有企業,其領導人更是一名政客,更加槽糕的是他還是一名急功近利的政客。

早在兩年前,也就是1975年,加拿大宇航就花費三千萬英鎊的巨資,從有“現代公務機之父”之稱的利特.里爾的手裡購買了寬敞高階公務機的設計方案,這個公務機方案被加拿大宇航稍作修改之後,在1979年就推出了首架原型機,這架原型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挑戰者系列公務機。

如果加拿大宇航一步一步的走,在八十年代也就不會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可偏偏他的領導人是名急功近利的政客,公務機還沒搞出來,就急急忙忙的又去開發支線客機。

要知道挑戰者系列公務機屬於大型高階公務機,無論是研發成本和研發難度,一點都不比小幹線客機低多少,再公務機都還沒有搞成功的情況下,又去開發什麼支線客機,而且還是噴氣式支線客機。

不說別的,光是海量的科研資金,不要說加拿大宇航,哪怕是像麥道、若斯洛普那樣的航空巨頭都承受不起,而這位加拿大宇航的領導人就這樣幹了。

這完全是找死的行為,可這領導人覺得還作死的不夠,1984年,剛剛拿到國際適航證的挑戰者公務機,銷路都還沒有完全開啟情況下,居然又以30億美元的天價,又收購了里爾噴氣公務機公司,公司的資金鏈處於隨時都要斷裂的狀態。

這還不算完,他還大舉進入地產和金融行業,結果87年還是88年的美國“黑色星期一”金融危機,一下就把加拿大宇航公司給打得萬劫不復,最後淪落到被龐巴迪收購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