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六三章 石原的主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六三章 石原的主意

“納尼?”

眾人齊齊看著他們的裕仁天皇陛下,心裡極度震驚。心裡想的卻是:這天皇陛下莫非是被刺激到了,以至於他的大腦出問題了,才下達如此瘋狂的命令。但轉念一想,他們馬上又否定了這一想法,之前天皇在那霸的聯合艦隊的處理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這可不是腦袋有問題的人才能發出的命令。

“諸君,這次對支那聖戰的勝敗對大日本帝國有極大的影響。贏了,帝國不但完成了征服支那的宏偉目標,更為未來與米國的戰爭提供了更為充足的底氣。要是輸了,不但帝國自明治維新一來的大部分成果丟失一空,連未來與米國開戰都底氣不足。”

其實日本人為什麼把美國叫“米國”這個問題,還要歸功於姜分。一九三四年七月姜分在對廬山軍官訓練團發表的題為“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的演講中說過這麼一番話:“日本為要併吞我們中國,而須先征服俄羅斯,吃下美國,擊破英國,才可這到他的目的,這是他們早已決定的國策。他叫我們中國叫‘支那’,這‘支那’兩字,照日本話是什麼意義呢?就是半死人!可知他眼中就沒有我們中國,所以不稱我們中國為中華民國,而始終叫我們為‘支那’。其次,他叫俄國叫什麼呢?他叫‘露西亞’,露是雨露的露,這個‘露’字,是表示什麼意義呢?他就是自比日本為太陽,將俄國看作是露水,太陽一照到露水,那露水馬上就要乾!由此可見日本的國策,早已決定,他非消滅俄國不可。再看他叫美國叫甚麼呢?我們是叫‘美利堅’,而他日本則叫‘米利堅’,亦叫做米國。米原來是人們一種必需的食糧,他拿這個字來叫美國,意思就是決心要把美國吃下去!”不知道是不是美國人相信了蔣委員長的說法,反正戰後日本與美國簽訂的所有條約中united/states/of/america的日語正式翻譯是“アメリカ(發音為阿米利卡)合眾國”,即不美,也無米。

眾人低頭不語,按照早已制定好的國策,帝國與支那、露西亞、米利堅,三國開戰是不可避免的。明治三十七年到三十八年(一九零四年到一九零五年)的日俄戰爭,雖以帝國的勝利告終,但帝國本身也損失慘重。要不是一戰爆發,帝國可能就該賣褲襠還債了(日俄戰爭期間支援日本的英國購買了大量的日本國債)。日俄戰爭結束後帝國確立了在遠東、西太平洋地區的絕對霸權。隨後帝國根據《田中奏摺》所寫的內容採取了一系列行動。

《田中奏摺》的主要內容有:

一、確立以滿蒙為侵略擴張基地的戰略。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是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

日本由此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進而侵佔了東北三省。後來的長城抗戰、華北事變則是日本為了進一步獲取華北地區的利益而採取的行動。到了盧溝橋事變的時候日本的野心已經膨脹到了極致,想要一舉滅亡中國。只不過反倒成全了西聯的強勢出擊,成了西聯登上舞臺的墊腳石。這可是日本從來沒想到過的。

二、確定以美、蘇為假想敵國。

“然欲以鐵與血主義實保中國東三省,則第三國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動起來而制我,斯時也,我之對美角逐勢不容辭”,“將來欲制支那,必以打擊美國勢力,為先決問題”,“中國為獨立計,不得不與美一戰”,“將來在北滿地方比與蘇俄衝突。”

為了對蘇作戰日本沿著中蘇邊境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其中尤以虎頭要塞最為出名。為了修築這些永久防禦要塞,日本和偽政權透過矇騙和強制抓捕的方式將大量平民,甚至是部分戰俘送到了這個地方。可別認為日本人會好好對待這些勞工。殘酷的勞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強度的體力勞動,使勞工大批死亡,冬季時被直接拋入草甸子,或棄屍於荒野山林,屍體都被野狼撕咬啃噬,其狀慘不忍睹。當某個工事修成後參與修築的勞工會被日軍集體屠殺。除此之外日本關東軍進行了大量的擴編,其兵力、兵器的數量、質量都居整個日本陸軍之冠。日本關東軍由此被譽為皇軍之花。

為了對美作戰日本長期保持鉅額的海軍軍費。《華盛頓海軍條約》雖讓日本的海軍規模受到了限制,但實力足以挑戰整個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而且在《華盛頓海軍條約》日本海軍也沒閒著,積極投入資金開發新武器,新裝備。著名的九三式氧氣魚雷(代號長矛)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三、歪曲歷史,否認中國對滿蒙之主權。

“所謂滿蒙者,依歷史,非支那之領土,亦非支那之特殊區域”,“中國此後如有機會時,必須闡明其滿蒙領土權之真相與世界知道;待有機會時,以得寸進尺方法而進入內外蒙,以新其大陸。”

在日本眼中一個虛弱的、分裂的中國才是最好的中國。因此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日本真的是不遺餘力支援中國的反中/央勢力。最出名的可能還要數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那一群人了。日本人也自知所謂的滿洲國是騙人的把戲。但這把戲對他門有極大的好處呀。於是日本人想盡一切方法,想要將滿州從中國固有領土上分/裂出來。後來日本成功佔領了東三省,得隴望蜀的日本人野心又大了一圈,趁機扶持起了一個蒙/古傀儡——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即德王。這位德王也甘心被日本人利用。在這一時空,九一八事變後德王與日本軍方面連絡,德王與雲王(烏蘭察布盟盟長雲端旺楚克親王)等王公於一九三三年組織內蒙古王公會議,並且向國民政府要求自治。一九三四年四月,經南京國民政府批准,蒙古地方自治政府在烏蘭察布盟百靈廟成立,德王任秘書長,實際主持政務。一九三五年(後世是一九三六年)德王出任察哈爾蒙政會副委員長,二月十日在日本關東軍支援下成立蒙古軍政府任總司令、總裁。十一月二十四日,傅作義調派第三十五軍主力攻克偽蒙古軍第七師駐守的百靈廟,是為“綏遠抗戰”。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很快就控制了華北和內蒙古之間的平綏鐵路,十月十七日佔領包頭。德王、李守信等人投靠日本人,出任偽蒙疆傀儡政權首腦。至此日本人處心積慮地想將東三省和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想法完成了第一步。可現在嘛?嘿嘿,只怕日本人該想想如何從華北甚至是東北撤退吧!

四、提出要盡力擴大日本在滿蒙的權益。

包括鐵路建築權、土地商租權和交通、外貿、金融權,以及在滿蒙的各個部門設日本顧問或教官。

這一條從日本在東北開設了大量的工廠(為了掠奪資源),修築了大量的鐵路(為了掠奪資源,快速調兵遣將),組織起滿洲國/軍(為了鎮壓叛亂),建設了大量學校(為了對在東北的中國人進行奴/化教育)等行動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五、改變滿洲鐵路經營體制,欺騙世界輿論。

“南滿鐵道之一舉一動往往而累及內閣,皆因南滿鐵道之組織雖為半官半民,其實權皆操諸內閣之手,是每每欲發展於滿蒙之時,國際間每不滿南滿鐵道公司為一經濟公司,而竟看作政治的純然機關。”,“故擬南滿鐵道公司根本變更,將南滿鐵道公司之附帶事業中,擇其利多益大事業悉數提出為獨立公司,暗附南滿鐵道公司之勢力而急進滿蒙……為帝國使命而猛進。”

提出時提出了,但實際操作上嘛?說白了就是換湯不換藥,掛羊頭賣狗肉。日本人對南滿鐵道的改變無非就是換了些負責人,增加了多種業務,實際上還是為了日本的侵略服務的,有人曾將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南滿鐵道公司的正式名稱)曾被稱為“日本在中國的東印度公司”。

日本按照《田中奏摺》採取的行動直到西聯出兵前都十分順利,可西聯出兵後就萬事不順了。基本上是做什麼倒黴什麼。

“怎麼都不說話了?”

眾人這才想起來,好像之前天皇陛下曾經說過打日本皇軍要主動動手的話。這次眾人再次沉默下來。之前陸軍在與西聯的交手中損失慘重,這次連海軍也損失慘重。而且損失的還是精銳的老兵。這些老兵的戰鬥力可比才加入軍隊的新兵強得太多了。此時主動出擊的後果到底是怎樣的他們都心裡沒底。

“天皇陛下。”一個聲音響起來了。眾人全都將眼光對準了他。看到這人的臉龐,所有人都齊齊一愣。裕仁想的是:他難道想死嗎?與這人交好的人想的是:不愧為帝國忠臣呀。巴不得這人死去或者滾蛋的人想的是:這人這次是真的要倒黴了。

“石原君,你還有什麼話要說?”裕仁的語氣很冷。

“天皇陛下,臣認為現在不是主動出擊的最好時機。現在帝國根本不應該考慮主動進攻,反而更應該考慮防守甚至撤退。”看到裕仁要發火,石原莞爾連忙道:“聽皇陛下傾聽臣說完。說完後臣任憑陛下處置。”

“號,我就看你怎麼說。”

“謝天皇陛下。”石原莞爾送了口氣,但他也知道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要是把握不住,自己就真的等著剖腹謝罪吧。“天皇陛下,之前西聯的兩次大規模進攻讓帝國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兵器損失了,帝國還可以再生產。可這兵力損失了帝國陸軍的戰鬥力要大打折扣。要知道損失的都是有戰場經驗的老兵呀。想靠新進軍隊服役的三十萬新兵和原有部隊抵擋西聯的進攻,無異於痴人說夢話。”

“不是還有關東軍嗎?”裕仁打斷了石原的話。

“雖然帝國的關東軍也能抽掉出來一部分,但據情報顯示北面的蘇俄軍隊有大規模調動的跡象。臣懷疑蘇俄可能趁機出兵滿洲,奪取帝國在滿洲的工業裝置。”

石原的話不但讓裕仁嚇出一聲冷汗,其餘的人也一樣。唯一沒什麼變化的就只有知道這個情報的人了。在場人都知道滿洲對整個大日本帝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可以說關東軍之所以那麼強大就得益於滿洲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工業。要是蘇俄趁著帝國和支那打得火熱的時候出兵,帝國在支那就真的腹背受敵了。到時候連能不能成功撤退都是問題。

“這個情報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朕。”

馬上有人站出來了,“天皇陛下,這個情報我們也是剛知道。本來準備告訴你的,結果……”這人沒把話說完,但裕仁明白他的意思。這訊息本來應該是我對你說的,但現在石原已經說了,我再對你說也沒用呀。

“那麼石原君,你認為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

“我們也該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