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七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七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七)

前面已經說過了,教導師在西聯陸軍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名義上是一個師,實際戰鬥力遠超一個軍,因此教導師通常都被看做軍一級單位。教導師的任務是探索未來陸軍的發展道路,其兵員素質是除鬼影外最高的。一般來說教導師並不承擔任何作戰任務,但只要承擔作戰任務那就是絕對主力,而且那任務的難度可不是一般部隊能夠勝任的。這次教導師被調到前線完全是為了以防萬一的。說得直白點教導師這次十有八/九是來打醬油的。要是真讓教導師上戰場,可能最高興的還要數教導師本身了。沒辦法,誰叫教導是最大的任務是探索未來陸軍發展道路,根本沒什麼上戰場的機會。最近一次上戰場還是當年出兵西北的時候,算起來距今已有差不多二十年了。

“松坡,那你說大老闆肯讓教導師上戰場嗎?”

“你問我,我問誰去?”蔡鍔直接回了一句。也許是知道自己這話很傷人心,蔡鍔補充道:“百里,你我都知道教導師是大老闆的心頭肉,要是教導師因為此次作戰導致巨大傷亡,大老闆雖說不會把我們吃了,但也絕對不會讓我們好過。你說呢?”

“我……”蔣方震還沒來得及說出自己的想法,就被一個通訊參謀硬生生打斷了。“報告,大老闆發來的最新電文。”

蔣方震若無其事地接過電文看了起來,越看越激動,到最後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看著蔣方震怪異的樣子蔡鍔有些迷糊,毫不客氣地拿過電文看了起來。看完電文的蔡鍔終於知道為什麼蔣方震會如此失態了。“百里,這是真的?大老闆真的將這些部隊劃給我們指揮了?”蔡鍔的聲音有些顫抖。

蔡鍔沒辦法不顫抖呀,讓我們看看李斌發來的電文內容是什麼吧。先讓我們看看電文的開頭:“考慮到這次作戰任務極其重要,困難極大。為了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特將下述部隊和武器裝備全權劃歸西聯軍華北前線最高指揮部指揮。”

再讓我們看看電文中有哪些部隊和武器裝備:“第一,之前成功重創日本聯合艦隊的西聯海軍航母特混艦隊全部戰艦及其所屬的所有人員和所有裝備。第二,教導師全部和近衛第五團,已經完成訓練的第七軍一個師。第三,西聯最高指揮部直屬的三架大型運輸機、五十架新研發出來的武裝直升機、一個第二炮兵的獨/立重炮旅,及其相應的人員。”

電文的最後無外乎一些“預祝作戰成功”之類的廢話和署名。我們就不要再計較了。

“大老闆真是大手筆呀!”回過神的蔣方震由衷感嘆道。

“誰說不是呢!”蔡鍔也深有感觸呀。這些武器裝備和部隊無論放到哪兒都會被人搶破頭,更何況現在這些武器裝備和部隊居然都被調到了自己手下。

教導師和近衛第五團就不用說了,那可真真正正是所有西聯陸軍人員都嚮往的地方,都巴不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進去,可是那門檻實在太高,讓太多的人望而卻步。按照那些參加了近衛團選拔,但又沒選進的人的話說就是:“在自己沒有能力進軍屬偵察營前,最好不要奢望進近衛團,至於教導師那就更不要奢望了。”後來則變成了“沒進戰區(或軍區)(注一)司令部直屬的偵察部隊,就不要想進近衛團,至於教導師那就更別想進了。”當然也不排除某些人因為自己在某方面實在太優秀了,被破格錄取。

第七軍早在西聯軍光復江南後就全軍撤退到自己的駐地,開始新的訓練。其實這新訓練說白了就是讓部隊熟悉直升機的/性/能和作戰方式。緊趕慢趕第七軍終於在西聯第三次發動大規模進攻前的關鍵時刻訓練出了一個師的部隊。於是這個師馬上被派到了前線。

說完了陸軍、再來說說海軍。

西聯海軍的航母特混編隊成功重創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讓國人的士氣大漲,引得很多人都想去看看這航母編隊到底是什麼樣子。最幸運也最不幸運的要數杭州的百姓了。因為自從航母編隊成功重創日本聯合艦隊後就撤退到了杭州灣內。杭州灣那地方又不大,只要有心自然就能看得到。對這些人西聯軍一概將其驅離航母。對於西聯軍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了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想看看打敗日本海軍的軍艦到底是怎樣的,沒別的意思。可是西聯軍一句“誰知道你們這些人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想看軍艦又沒多少圖謀的?”就把這些人全給頂回去了。還別說,這話還真的讓那些人沒說的。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一起來看航母編隊的人到底有多少只是真真正正地來看航母編隊的,不是某些勢力派來的探子。於是這些人只好遠遠地看,不敢過分靠近。

知道航母編隊要北上支援,蔡鍔和蔣方震笑得合不攏嘴。剛想到日本人可能會走海路將部隊運上朝鮮半島,或者走海路將部隊經朝鮮半島回國。對於此西聯只能用空軍或者海軍的潛艇部隊來攔截了,但是這樣一來無疑會佔用西聯很大一部分空軍和潛艇力量。好在航母編隊到來了,只要往海上一擺,就能讓日本人不敢明目張膽地從海上將部隊和物資運到大陸上。

蔡鍔和蔣方震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了,張孝準則氣得罵/娘。本來在日本聯合艦隊被重創後張孝準就考慮應該趁機出兵臺灣。相關的作戰計劃張孝準都準備好了,正準備上傳到李斌手上。這倒不是讓李斌指出錯誤,而是向李斌要人要裝備。哪兒知道還沒等自己將作戰計劃發出去,航母編隊的北上調令就來了。張孝準很生氣,稍微有點登陸作戰常識的人都知道,登陸作戰一定要掌握制海權,至於制空權就不在考慮範圍中了(當時世界各國對制空權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只要掌握了制海權,登陸就會成功一大半)。可是現在呢?對制海權有重要影響的航母編隊就這樣北上了,自己手上已經沒有了能夠實時壓制臺灣日軍的力量。雖說沒了航母編隊,張孝準還是有辦法攻下臺灣的,但這代價還是大了點,張孝準可不想拿手下士兵的生命染自己的勳章和軍銜。於是張孝准將一封措辭極為強烈的電文發到了李斌手上。在電文中張孝準一方面質問李斌為什麼要將航母編隊北調,一方面強調航母編隊對光復臺灣的重要作用。反正張孝準的意思就一個,那就是航母編隊決不能北上,一定要留在自己手中用來光復臺灣。對於張孝準的質問,沒放在心上,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封電文。接到電文的張孝準再也不鼓譟了,讓李斌樂了個清靜。

為了這次作戰成功李斌是將壓箱底的寶貝都拿出來了。那四架大型運輸機實際上就是之前在突襲七三一部隊的時候被鬼影使用的五架中的三架,剩下的兩架還是被研究單位要去了。要不是為了保證物資的運輸,五架都得被運回去繼續研究。

武裝直升機是最新產品。早在最原始的直升機研製出來後,有的人就在普通直升機上搭載了一些機槍,想要試試這種新的武器。最終的測試結果被列為了絕密。但真正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由此被提上了研製日程。在研製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想要有一架優秀的武裝直升機就必須有一顆優良的直升機專用心臟,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活塞式飛機使用的活塞式發動機由於功率的限制和螺旋槳在高速飛行時效率下降,只適用於低速飛行,這顯然不是直升機發動機的最佳選擇。直到渦輪軸發動機的研制成功才算解決了這個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渦輪軸發動機(英文:turboshaft),是渦輪發動機的一種,利用燃燒室產生的氣流帶動自由渦輪輸出軸功率,而不是噴氣推力。結構上類似於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但主要區別在於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排出的尾氣還會產生一些殘餘推進力。另外對於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傳動系統的主減速器是整合在發動機上的,而對於渦輪軸發動機,則是分離開的。

西聯最初研製出來的渦輪軸發動機始終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讓這種有極大缺陷的發動機進入部隊服役是不可能的。直到西聯在材料技術、加工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符合要求的渦輪軸發動機才被製造出來。這臺渦輪軸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二百千瓦,靠著這臺發動機新的直升飛機表現出了極為良好的效能,但西聯仍沒有大規模裝備。一是因為這種發動機的功率還是小了點,而是因為渦輪軸發動機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不具備可能性。到了一九三七年渦輪軸發動機終於具備了工業化生產的各種條件,同時新的大功率渦輪軸發動機也終於研製出來了。新的大功率渦輪軸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一千千瓦。由此新的直升機終於誕生了,這就是後來西聯大規模裝備的zty—1型通用直升機,代號黑鷹。

這個黑鷹可不是後世的美軍黑鷹直升機,後世的美軍黑鷹直升機使用兩臺通用電氣的t700-ge-701自由渦輪軸引擎,每個一千五百六十馬力(約合一千一百六十千瓦),這個山寨版黑鷹使用兩臺每臺達到一千千瓦的渦輪軸發動機。

兩者根本就不具備可比性。前者是美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研制成功的新渦輪軸發動機,並且根據越戰的實際情況作了詳細要求;後者則是西聯研究人員自己探索出來的,還沒經受大規模戰爭的考驗。之前光復江南的戰鬥中雖說也使用了小部分山寨版黑鷹直升機,但還沒起到真正的反饋作用。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山寨版黑鷹只是和原本看著一樣而已,在效能上比不上正版,無論是載重量,後勤維修,還是航程都比不上正版。更重要的是山寨版在關於後勤維修方面足以被原版羞愧死。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時間呀!

第二炮兵是西聯的戰略導彈部隊,為了保密和欺騙,西聯特意成立了一支代號也叫第二炮兵的裝備有大口徑攻城重炮的部隊。這支部隊向來以旅為單位作戰。一般來說每個旅下轄六個營,包括兩個輜重營、一個警衛營、一個遠端火箭炮營、一個大口徑重炮營、一個超大口徑攻城重炮營。

火箭炮營包括發射車,火箭彈運輸車,指揮車,前沿觀察車,配備有資訊處理機,通訊機等。該火箭炮營的標準配置包括:兩個炮連,一輛營指捍車,三個前沿觀察哨,兩輛維修車,全營十二門雪崩式三百毫米火箭炮。每個炮連包括:一輛連指揮車,六輛火箭發射車,六輛火箭彈運輸車,全連一次全額攜彈量二百八十八枚火箭彈。

大口徑重炮營包括發射車,炮彈運輸車,指揮車,前沿觀察車,也配備有資訊處理機,通訊機等。一個大口徑重炮營的標準配置包括:兩個炮連,一輛營指捍車,三個前沿觀察哨,兩輛維修車,全營十二門二百零三毫米自行榴彈炮。每個炮連包括:一輛連指揮車,六輛二百零三毫米自行榴彈炮,十輛後勤車輛(用來運輸彈藥、油料、生活物資等必需品),每門炮的彈藥基數為兩個(三百發炮彈)。

超大口徑攻城重炮營包括發射車,炮彈運輸車,指揮車,前沿觀察車,也配備有資訊處理機,通訊機等。一個大口徑重炮營的標準配置包括:六個炮排,一輛營指捍車,六個前沿觀察哨,兩輛維修車,全營六門三百三十毫米口徑攻城重炮。每個炮排包括:一輛排指揮車,一門三百三十毫米口徑攻城重炮,六輛後勤車輛(同樣用來運輸彈藥、油料、生活物資等必需品),每門炮的彈藥基數為一個(一百五十發)。有意思的是這款三百三十毫米口徑攻城重炮並不是為了陸軍開發出來的,而是為了海軍開發出來的。原因在於從德國買回來的那三艘未完工的約克級戰列巡洋艦。

本來西聯是打算江浙三艘戰列巡洋艦建造完工的,再加上一戰期間西聯已經掌握了十四英寸(三百五十六毫米)及其以下口徑的大口徑艦炮及炮彈的製造工藝和技術。建造完成排水量在三萬噸、搭載八至十門十四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或戰列巡洋艦是可行的。為了完成中國第一艘具有真正意義的戰列艦或戰列巡洋艦,北海造船廠的員工和海軍軍艦設計所的設計員們是廢寢忘食,好不容易完成了戰艦的設計工作(裡面有德國人幫忙),甚至十四英寸口徑主炮已經製成了兩門,並成功透過驗收的情況下,建造計劃被李斌否決了,在李斌的強硬命令下這三艘未完工的約克級戰列巡洋艦被改建成了航母。於是戰列艦主炮的製造工作由此陷入停頓,直到為了保密真正的第二炮兵,戰列艦主炮的製造工作才再次啟動。只不過為了利用戰列艦主炮製造期間產生的技術生產陸軍用的攻城炮而已。考慮到中國的道路交通條件和潛在對手的工事防御能力,攻城炮的口徑被定在了三百三十毫米上(約合十三英寸)。這一口徑的火炮發射的炮彈和炮彈中裝填的塑化膠基炸藥足以將對手的防禦工事撕得粉碎。

這種重炮旅的編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能夠滿足前線部隊的所有火力支援需要,但也存在著一定弱點,其中就包括彈藥補給的困難。火炮的種類多了,所需的彈種數量也多,不然就不會出現兩個輜重營了。在實際使用中西聯發現這種配置存在著巨大的問題,於是作了更改。

注一:按照西聯關於軍隊作戰的相關條例,在戰事未爆發前只有軍區,一旦西聯與某方發生大規模戰事,那麼就會成立戰區。

ps:最後知道有的讀者大大對主角擁有極高的科技卻還在那裡小心翼翼十分反感。最後在此表示這一點在書中會做出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