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三章 中蘇戰火再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一三章 中蘇戰火再起

日本和英美荷等國在亞太地區大打出手,中國也只是充當看客而已。他們打生打死與中國沒有一分錢關係。

儘管中國和日本宣戰了,但對中國來說,這宣戰是一回事兒,開戰又是另一回事兒。

反正中國是不打算提前和英美一起加入到給日本放血的行動中了。要給日本人放血,還是只有和人本苦大仇深的中國自己親手實施才有味道,和英美一起,總感覺有些彆扭。

對當下的中國來說蘇聯才是頭號大敵。

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領土面積(在不計算海外殖民地、海外領地的情況下),也就意味著蘇聯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蘇聯也是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幾個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也就意味著蘇聯擁有充足的後備兵員;在一戰前後至蘇聯成立後最初兩三年之間出生的蘇聯人大多都都被蘇聯政/府送到了學校進行強制教育,這就為蘇聯變相提供了高素質的兵員;蘇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在世界上都排的上號的工業實力,也就意味著蘇聯軍隊擁有數量多、質量好、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再加上蘇聯自身創立的蘇聯版社/會/主/義體制在面對外敵入侵時所能展現相互來的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動員能力。

有了這麼多優勢,再加上蘇聯的動員能力,蘇聯真的動員起來了,其強大的實力足以讓世界上所有國家感到頭疼。

同時,歷史上的北極熊——沙俄也是讓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都感到頭疼的存在,現在這頭北極星還染上了紅/色,那就更不好對付了。

中國方面打算在東北的部隊休整完畢,彈藥、油料、食品的物資補充到位後,扯著遠東蘇軍主力已經消失,遠東蘇軍戰鬥力大幅下降的機會拿下伊爾庫茨克,隨後沿著西伯利亞鐵路向西打。

目前,中國陸空軍主力集結於東北、華北地區,一方面是防備日本,另一方面是用來打老毛子。日本為了爭取早日奪下澳大利亞,不得不將朝鮮半島的軍隊南調。因此防備朝鮮日軍的中國復興軍部隊的壓力要小很多,將防備日軍的部隊抽調部分北上是完全可以的。

再說了,遠東蘇軍在主力被殲的情況下,僅靠那些緊急徵召起來的部隊,是守不住伊爾庫茨克的。這樣穩賺不賠的事情不做那不可惜了。

對日作戰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朝鮮半島,還要考慮到中日雙方海軍的力量對比。

就算中國復興軍攻佔了朝鮮半島全境,但也只是獲得了一個攻擊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而且朝鮮半島被日本人統治了近五十年,朝鮮半島上的大多數朝鮮人也早已視自己為日本人。這樣一來中國就不得不考慮朝鮮半島上的朝鮮人扯後腿。

就算中國空軍透過大規模戰略轟炸成功打擊了日本的工業,但日本仍然有反抗的餘地;而且,空中打擊對油料和彈藥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東北能否就地提供這麼大的油料和彈藥都是問題;可別忘了空中打擊還會造成飛機和飛行員的損失。

李斌可沒忘記後世的二戰中英美兩國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所得到的經驗教訓。

雖然中國復興軍海軍會擁有大量新式戰艦,但這些戰艦的建造是要花費時間和金錢的,建好了還是要人員上艦訓練的。就算一艘戰艦形成了戰鬥力,那也需要和其他戰艦一起聯合訓練。說到底還是要花時間呀!

因此,中國復興軍海軍在沒有形成足夠的作戰實力前是不可能主動和日本海軍主力較量的。

總的來說,中國和日本大打出手,最終便宜的是英美,這可不是李斌希望看到的。

因此,中國復興軍海軍還是等吧!

既然決定了老毛子是中國復興軍接下來的頭號打擊物件,那麼中國方面也不用客氣了。

根據空中偵察、密碼破譯、抓俘虜得來的情報,中國方面肯定目前駐守在伊爾庫茨克的遠東蘇軍還沒能恢復元氣。

fzd—12(十二)z戰鬥偵查機擁有的高速和高升限,讓蘇軍的戰鬥機只有望空興嘆的份兒。而fzd—12(十二)z戰鬥偵查機在加裝了新研製出來的高空光學照相機後更是如虎添翼。往往只要帶著這種新研製出來的高空光學照相機執行偵察任務,以往要飛到八千米的高度才能偵查得到目標,現在在一萬米的高度就能做到了,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fzd—12(十二)z戰鬥偵查機的安全偵察飛行高度。

最初的空中偵察任務是由肉眼來完成的,後來望遠鏡發明且大量普及後,空中偵察的效果更好了。

可是這樣的空中偵察也有弊端——當執行空中偵察任務的己方飛機被擊落後,己方難以獲得執行空中偵察任務的飛機偵察到的情報。這就讓己方不得不再次派出飛機執行空中偵察任務。

由此人們想到了讓偵察的飛機具有“記憶力”,承擔這一職責的就是攝像機。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飛機上的成員全死了,但只要照相機內的膠捲沒有受損並回到己方手上,那麼己方還是能夠獲得想要的資訊。

當時的攝像機儘管成像不怎麼樣,而且還是只能展現黑白兩/色,但能將鏡頭前的東西全都拍攝下來,等回到己方控制區後,能讓己方那些高明的照片分析專家分析出攝像機拍攝到的物體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途。總比讓人去記憶好得多。要知道大多數人的記憶力都一般,那種過目不忘的人真的是少得可憐,這些人由於數量稀少,死一個都夠人心疼的。

後世的二戰中英美的空中偵察就是用這種手段發現了德國秘密進行的噴氣式飛機研究。更是以此為依據對確定了德國秘密修建的v—1(一)**的發射基地位置,從而對其進行了大規模高強度的轟炸。弄得德國v—1(一)**的原定發射日期不得不往後推。

西聯時期的西聯軍空中偵察最初也是這樣的;後來,高像素的彩色照相機出現後,西聯軍的空中偵察有了質的提高。至少洗出來的照片有了/色/彩,對提高分辨度幫助很大。以往要靠經驗才能斷定的目標,現在能夠直接斷定,這無疑大大提高了辨別效率。

西聯軍偵察機以前使用的高空彩/色/照相機,在五千米以上高空的解析度不怎麼好,後來的改進版本雖然大幅提高了解析度,但也只能在八千米以下高度使用。現在的這款能夠在一萬米高度上使用,對偵察機飛行員們來說實在是一個好裝備。

當下的飛機能夠飛到一萬米的不多,而能夠在一萬米以上高度持續飛行的就更少了。而且西聯軍的偵察機向來都是由速度快、升限高的飛機改裝而來的。只要敵方不是故意埋伏,己方飛行員也沒犯錯,己方偵察機被打下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密電破譯一直都是西聯軍的拿手好戲,現在的中國復興軍也不例外。透過破譯遠東蘇軍的密電,中國知道了遠東蘇軍還在那裡緩慢恢復中。

現在的遠東蘇軍暫時以原伊爾庫茨克守軍的蘇軍最高指揮官為首。自從遠東蘇軍主力覆滅後,殘存的遠東蘇軍就陷入了恐慌中。好在原伊爾庫茨克守軍的蘇軍最高指揮官及時站了出來,將這些驚魂不定的殘兵敗將組織起來,用以抗擊中國/軍隊的進攻。

朱加什維利在得知遠東蘇軍主力覆滅後,十分震怒,當時就想要將遠東蘇軍的將領們全都逮捕下獄,但問題是朱加什維利也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可能原定修正三個月的中國/軍隊只休整一個月就打過來了,那時候遠東就真的想守都守不住了,與其這樣倒不如讓遠東蘇軍原先的那些人戴罪立功。

也正是因為這樣,遠東蘇軍在經歷了最初的恐慌後安靜了下來,開始積極準備防備中國/軍隊的進攻。

為了抗擊中國/軍隊即將到來的進攻,遠東蘇軍將部隊大量集中於貝加爾湖以西地區,其中伊爾庫茨克是重中之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吸取了赤塔攻防教訓的遠東蘇軍開始在伊爾庫茨克大量修築防禦工事,特別是防空用的防空工事。

為了加強防空力量,遠東的蘇聯兵工廠大量生產各種中小口徑高炮和相應的彈藥,而且這些中小口徑高炮在必要時還可以平射打坦克和步兵。實在是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為了加強防禦和反擊能力,遠東的蘇聯兵工廠大量生產地雷、波波莎衝鋒槍、sks—41(四一)半自動步槍、手榴彈、七十六點二毫米野戰炮和相應的彈藥。

蘇軍的七十六點二毫米野戰炮原先是用來為己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但蘇軍發現其反坦克效果很好,因此也讓其參與到反坦克的作戰鍾來。雖說其在野戰中面對中國坦克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如果在巷戰中,衝著中國坦克諸如發動機這些薄弱打黑槍,還是能有戰果的。

遠東蘇軍收縮到貝加爾湖以西地帶方便了中國偵察兵的滲透,中國的偵察兵大多都是由運輸機傘降或者直升機機降到蘇軍後方進行偵查任務。偵查的結果真的不錯,至少抓了很多舌頭。

蘇軍不是沒想過派部隊將中國偵察兵剿滅,但往往是興高采烈地去,灰頭土臉的回。

要不是為了保證中國復興軍制式槍械的秘密不致於洩露,偵察兵們也不用拿著蘇制武器作戰了。

什麼?你問偵察兵手中的蘇制武器怎麼來的?

拜託!難道你不知道有戰場繳獲一說嗎?

偵察兵手中的蘇制武器都是先前中國復興軍從戰場上繳獲得來的。現在偵察兵要用,不給他們難道還留在倉庫裡下崽嗎?

對佔領了蘇聯遠東地區的中國復興軍來說,只要部隊休整完畢,物資及時足量到達前線,中國復興軍就可以對遠東蘇軍發起致命攻擊。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復興軍最終在一九四二年的五月一日這一天對遠東蘇軍發起了進攻。

由於蘇軍先前已經放棄了烏蘭烏德,因此中國復興軍的出發地點也改在了烏蘭烏德以西的貝加爾湖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