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七五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七五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一)

戰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迫使敵人投降或者徹底摧毀敵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

當然,這句話有些過於絕對了,有些手段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使用的。

比如說,核生化武器那都是絕對禁止使用的,特別是大國之間的戰爭更是禁止使用。一旦使用,那距離地球某末日也不遠了。

無論是黑死病,還是西班牙流感,又或者是天花,都是足以造成大量人員死亡的生物武器。

一戰期間,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交戰雙方都大量使用化學武器。

可由於化學武器的傷害實在太過嚴重,戰後的交戰雙方都明令禁止交戰中不能使用化學武器。

偏偏日本在中國,義大利在阿比西尼亞(即後世的衣索比亞)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這時候的所謂國際社會全成了睜眼瞎。

說到底,這還是先進國對落後國的表面施捨。

說得再明白點,就是先進國可以隨意使用化學武器,而落後國不能使用化學武器,哪怕是落後國之間相互使用都不可以。

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在後世被稱為窮人的核武器,那殺傷力是十分巨大的,一個弄不好就會讓先進國損失慘重,所以先進國才會不遺餘力地阻止落後國獲得化學武器、生物武器,更不要說讓落後國投入實戰了。

中國一直都被列強認為是落後國,自然不能擁有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更談不上使用了。

要是使用了,不但要面臨列強的口水,還會面臨被迫交出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困境。

因此,張孝準現在只能使用常規武器。

當然了,要是有人不開眼使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中國一定會讓他後悔到想死。

西伯利亞地區的氣候實在是太糟糕了,特別是冬季,足以凍死人。要是將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城市全都摧毀了,中國/軍隊到哪裡去尋找過冬的地方,總不可能所有人全都住帳篷吧?到時候沒有人被凍死凍傷,都要感謝老天爺保佑。

因此,庫爾圖克的戰例是不可取的,至少不是完全可以取的。

為了不在大冬天裡被凍成人形冰棒,至少不能將西伯利亞鐵路沿線城市全打成廢墟,不然冬天不好過啊!

控制戰鬥的激烈程度就成為了必然。

民國二十一年(西曆一九四二年)十月一日,中國遠東戰區的部隊經過短暫休整後,再次對遠東蘇軍發動了進攻。

考慮到庫爾圖克距離伊爾庫茨克的距離和西伯利亞寒冬季節的到來,中國遠東戰區的部隊不得不加把勁了。

不想當人形冰棒就要努力。

於是乎中國遠東戰區隸屬的空軍部隊大舉出動,對伊爾庫茨克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高強度的高空轟炸,甚至不惜為此使用精確制導炸彈打擊那些高價值目標。

而中國遠東戰區的地面部隊也在以正常速度靠近伊爾庫茨克,打頭的還是四一式步兵戰車。

說起四一式步兵戰車,所有的中國/軍人都是又愛又恨。

愛它是因為它的防禦力強,幾乎可以無視蘇軍所有反坦克炮火(僅指正面裝甲無視),主炮威力也強,幾乎可以擊穿所有蘇軍坦克、自行火炮的正面裝甲;恨它是因為其速度實在是太慢(相對於其他中國復興軍裝備的裝甲車輛來說),和烏龜有得一比,另外重量也重,稍不注意道路條件就會被陷住,動彈不得。

而對日軍和蘇軍來說又對其恨得半死,巴不得這東西永遠從戰場上消失。

日軍、蘇軍不是沒想過將這該死的重型坦克給轟成碎片,但他們的努力所能取得的成果實在是太低了。

往往是用遠端重炮實施不間斷打擊才做到了,而換來的卻是少量四一式步兵戰車被擊毀,自己的重炮卻被中國/軍隊的炮兵和航空兵擊毀。

剩餘的幾例戰果是蘇軍航空兵部隊發動自殺式襲擊和蘇軍地雷取得的。

於是乎,披掛了反應裝甲的四一式步兵戰車緩慢且堅定地走在日漸僵硬的西伯利亞大地上,緩慢地向著伊爾庫茨克而去。

此時的遠東蘇軍,那日子也不好過。

近一年來,遠東蘇軍不斷的損兵折將,要不是布柳赫爾打下了可觀的底子,遠東蘇軍的老本早就沒了。

現在的遠東蘇軍就在那裡吃老本。

布柳赫爾還在時就訓練的士兵大多都被補充進部隊了,那時期生產的裝備也被大量下發,這才導致如今遠東蘇軍的規模沒有大規模降低,反而有所增長。可明眼人都知道,現在的遠東蘇軍再也不是以前那支遠東蘇軍了。老兵的損失不是開玩笑的,新兵也不是能完全媲美老兵的。

再加上現在遠東蘇軍的指揮官也換成了與布柳赫爾同為蘇聯五大元帥之一的鐵木辛哥,遠東蘇軍究竟能發揮出多少戰鬥力還真的是未知數。

遠東蘇軍的最高指揮官以前是布柳赫爾,後來布柳赫爾身死,崔可夫被趕鴨子上架,一場敗仗就讓崔可夫丟官了,被送回莫斯科受審。

為了挽救遠東局勢,朱加什維利派遣了與布柳赫爾同為蘇聯五大元帥之一的鐵木辛哥來指揮。

朱加什維利知道遠東蘇軍因為距離歐洲實在是太遠了,和莫斯科有些離心,要是派個不夠分量的人來,沒準兒還指揮不了這群驕兵悍將。

這樣一來也就只有與布柳赫爾同為蘇聯五大元帥之一的人才能勝任。

當初蘇聯建立之後首次授銜的五位元帥中,已經有三位身死,只剩下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兩人。

前者出身騎兵,擅長騎兵作戰,不適合現代化戰爭;後者又是政工幹部,軍事指揮造詣也有,但實在是讓人感到擔心。

沒辦法,只好接著選,這一選就選中了鐵木辛哥。

論資歷,鐵木辛哥也是蘇聯老紅軍了,而且是蘇聯立國後第二批獲得元帥軍銜的人,再加上鐵木辛哥在歐洲和德國人打得不錯,又是自己的嫡系,實在是最理想的人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於是乎,鐵木辛哥就被調到了伊爾庫茨克,指揮遠東蘇軍。

朱加什維利給鐵木辛哥的命令是,一定要將中國人打回去。

鐵木辛哥新官上任,打算燒起三把火。結果無情的直接將鐵木辛哥的想法澆滅了。

遠東蘇軍在人員的質量、裝備的數量與質量、後勤補給、軍心等方面均比不上中國遠東戰區的部隊,可能唯一的優勢就是對地形的熟悉上了。連原本有利的人數優勢也被中國遠東戰區的裝備優勢抵消掉了。

這叫鐵木辛哥怎麼打?難道主動去送人頭嗎?

鐵木辛哥不得不給朱加什維利發去了一封長長的電報,將遠東蘇軍的困境如實告知,希望朱加什維利給點支援,特別是糧食。

遠東地區的自然條件限制了農作物的生長,但也總比長不了好。布柳赫爾時期,遠東地區就在那裡儘可能開墾荒地,增加糧食產量,但收效卻不是很大。現在最重要的產糧區——阿穆爾河(即黑龍江)下游一帶已經丟失,剩下的幾個主要產糧區也處於中國/軍隊的兵鋒之下,沒準兒哪天就丟了。

沒了糧食,還怎麼打仗?!

朱加什維利考慮到當下的實際情況,將一批原本用於歐洲方向的糧食交給了鐵木辛哥,並告訴鐵木辛哥,短時間裡不要找他要糧食。

鐵木辛哥也知道朱加什維利的難處,蘇聯在歐洲部分的領土不斷丟失,自然是保證不了糧食產量了,當即保證在明年入冬之前不會找他要糧食。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解決了糧食問題,鐵木辛哥趁機對部隊展開大訓練。

鐵木辛哥不指望這些士兵能和以前的老兵比,但至少也要抵擋中國人的進攻步伐,至少不能讓他們在冬天裡前進,如有可能還要發動反擊。

鐵木辛哥原打算讓部隊繼續練兵,直到大雪淹沒大地。

鐵木辛哥相信,只要撐到冬季到來,反擊的時刻就到了。

可現在這情況表明,中國軍隊好像壓根就沒打算給他時間來練兵、調整部署、加固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