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6章 大家都賺錢,只有萬城基業在虧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56章 大家都賺錢,只有萬城基業在虧錢

寰宇集團目前的主要營收還是來自他們的電池業務,僅僅電池業務就為他們帶來了4000億元的收入。

憑藉電池業務的收入,寰宇集團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企業,也是全球利潤最高的電池企業。

其實以前全球電池產業沒有這麼誇張,可能全球電池業務加在一起都沒有這麼多,現在表現這麼好,還是得益於需要電池的電子產品大爆發。

而這些對電池需求非常強的電子產品,又大部分出自青龍科技公司,這才導致寰宇集團的電池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

其中又以手持遊戲機和膝上型電腦對電池的需求最旺盛,而且使用的還是價格昂貴的等離子電池,其他諸如音樂播放器、無線耳機等等也是需要高性能電池的支援。

至於他們的磷酸鐵鋰電池和鎳氫電池,不管是銷售收入還是利潤率,都不能和這些高階電池相提並論。

除了電池業務之外,今年10月份他們的貨運汽車也開始上市銷售,憑藉著出色的操控性、省油性和先進設計理念,上市之後就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一個季度的產能為50萬輛,基本上全部銷售一空,其中最大的客戶不是鵷鶵電子商務公司,而是萬城基業。

萬城基業本身就是做建築的,對於公路運輸需求量巨大,比鵷鶵電子商務公司要大得多,之前很多運輸任務大部分是靠租車完成的。

其實他們早就想買車了,但是由於目前國內的運輸車輛並不符合他們的心意,加上他們也知道寰宇集團馬上就能投產高性能運輸汽車,乾脆就等一等。

等到寰宇集團的運輸車輛下線後,他們直接就訂購了15萬臺,本來還要訂購更多,奈何適合他們的運輸車輛產量有限。

而鵷鶵電子商務公司則是訂購了10萬輛貨物運輸車輛,不過這個訂單是按需生產的,因為車輛很多要在國外使用,必須要符合各國的標準。

剩下的25萬才被市場消化,所以市場上竟然呈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對於貨運的需求量非常高。

而國內的運輸汽車製造又比較落後,產能也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很多時候購買不到滿意的運輸汽車。

可以說寰宇集團的貨車上市,大大緩解了市場對貨運汽車的需求,不過他們也不會再進行大幅擴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國的貨運車輛需求大概在2500萬輛左右,就算是按照平均使用年限10年計算,每年能夠消化的貨運車輛大概在250萬輛左右。

他們現在年產量已經是200萬輛,再增加的話,要麼就是其他貨運汽車生產企業倒閉,要麼就是自己的貨運車輛賣不出去。

可能將來能消化更多的產能,但是這一兩年內,可能無法得到擴充,必須要確定他們當前的產能能否被市場所消化才行。

他們的客運車輛在12月份才下線,生產出來的5萬輛客車全部被市場所消化,不過他們也沒有打算繼續擴大產能。

在他們看來年產100萬輛已經非常大了,同樣需要確認市場是否能完全消化,如果不能的話,還要想著如何出口,反正不能砸在自己手裡。

至於他們的特種車輛和乘用車輛,目前還沒有下線,乘用車輛會在春節後下線,特種車輛還要往後排。

雖然這些車輛型號不同價格不同,便宜的只需要十幾萬元,貴的卻要上百萬元,別看僅僅55萬銷量,卻給他們帶來了2700億元的營收。

剩下的就是摩托車業務,去年給他們帶來了300億元的營收,算是中規中矩,畢竟現在這個行業在國內是群雄逐鹿,讓他們不得不擴充套件海外市場。

前年還需要他借錢的寰宇集團,去年卻創造了7000億元的營收,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大幅盈利。

由於掌控者全產業鏈和技術,導致他們的淨利潤率比同行要高得多,產品能夠賣出高價,生產成本卻可以降低到極致。

所以他們的整體淨利潤率為20%,實現淨利潤額1400億元左右,這點淨利潤葉子書還看不上,沒打算讓他們上繳利潤。

實際上他們的淨利潤不止這麼點,主要原因是去年他們的投資規模非常大,建設生產基地、擴充套件海外銷售渠道、建設4S店等等,都是需要花錢。

新東方教育集團去年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實現了全年營收2000億元,主要業務還是來自海外市場,國內營收可以忽略不計。

由於主要營收都是來自線上業務,讓他們的淨利潤率同樣非常高,達到了60%,實現營收1200億元。

去年只是開始,他們如果在全球營銷做得好的話,今年的營收翻倍都是有可能的,不過他也不強求,反正不虧損就行。

去年賺了這麼多錢,今年俞敏洪應該會建設自己的總部了,就算是想要建設職業學校,他們的資金也是足夠的。

可就算如此,他們手裡的錢好像還是有點多,雖然他要求儲備一定資金,但是也沒有必要儲備這麼多,那就有點浪費。

於是他要求拿出一些資金出來支援國內的義務教育,之前只有太極集團在做,去年的捐助資金已經突破了100億元。

他準備讓新東方教育集團也拿出100億元支援國內義務教育,不過不是直接捐錢,而是準備採購一批教育終端捐給貧困家庭。

按照每個終端700元計算,可以購買1420多萬臺裝置,可以幫助上千萬學生用上智慧教育服務。

這麼做既能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又能推廣自己的智慧教育平臺,還能給青龍科技公司帶來收益,屬於三贏的局面。

至於尋找貧困學生,其實很簡單,只需要藉助太極集團的資料就可以,他們每年做的助學慈善事業,都是會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基本資訊。

每年還會定期回訪,看看助學效果如何,雖然不能保證全部都是真實的,但是可靠性還是非常高的,他們做這個算是相當用心了。

當然,他們肯定不會自己去做,而是將捐助的產品交給“希望工程”,由太極集團幫忙監督執行,他們也會關注相關資料。

剩下資金的一半,他要求繼續投入到教育當中,除了現有的職業教育,和馬上就要招生的高等教育之外,還要為義務教育準備資金。

萬城基業今年會有一部分建築會建設完成,配套的學校、幼兒園等設施也會基本同步建成,到時候這些學校的經營會轉給新東方教育集團。

萬城基業不可能無償捐贈,這些固定資產需要新東方教育集團花錢買下來,然後還要購買設施和教師招聘等,花的錢不少。

由於他們義務教育業務還沒有開展,所以就沒法進行非營利性經營,政府短期內是不可能進行補貼。

就算是轉變為非營利性經營,限於目前的政策,也沒法從政府手裡獲得資金支援,現在沒有普惠教育的說法。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經營的義務教育業務,還是以營利機構存在,因為是不是營利機構,對他們影響並不大。

如果未來有合適的政策支援,他們才會轉變經營資質,不過當前他們經營這些業務,也不求賺錢,能夠維持運營就可以,甚至還有可能往裡面貼點錢。

至於他們如何分配,葉子書就不管了,他們最瞭解實際情況,由他們進行詳細分配更加合理。

同時他也批示新東方教育集團,今後要控制一下淨利潤率,不要弄得這麼高,在經營的過程中可以做好資金使用安排。

他們和其他企業性質不同,沒有必要等到年尾看他是否要拿走利潤,全部自用,追求淨利潤率沒有任何意義,每年只留下儲備資金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萬城基業的年報,他們的年報也顯得有點繁雜,主要是亂七八糟的業務非常多,只要詳細一些,就顯得有點臃腫。

他直接看重要的資料,細枝末節他懶得理會,反正這些年報都是由智慧管理系統生成的,資料肯定不會作假。

不出所料,去年他們處於虧損狀態,去年萬城基業一共獲得了上萬億元的投資,由於他們除了鋼鐵不是自己冶煉的外,基本上都是全產業鏈經營。

導致他們房地產業務花的錢,大部分還是被他們旗下的產業鏈給賺去了,不過這些產業鏈賺錢後也是要繳稅的。

如果去除房地產業務,單獨計算後面產業鏈的業務,營收一共是1萬億元,其中8000億元來自萬城基業房地產業務和國內房地產企業。

主要還是來自萬城基業房地產業務,至於其他房地產企業為他們貢獻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計,要知道去年其他房地產投資也才不到200億元。

現在萬城基業可以說是國內房地產市場投資的絕對主力,佔據房地產投資規模的98%左右,可見他在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力度。

剩下的2000億元主要來自海外收入,其中日本的貢獻就有1000億元的營收,主要購買的就是他們的防震裝置。

要知道普通防震裝置一套國內售價上百萬元,出口價格就更貴了,需要兩百萬元以上。去年他們竟然訂購了1萬多套,對這方面的需求非常強勁。

對於他們這些地震多發國家來說,防震裝置簡直就是他們的福音,哪怕貴一點他們也是願意購買的,因為他們能在其他地方將成本省下來。

他們願意花這麼多錢購買這麼多防震裝置,肯定是進行了防震實驗,確認萬城基業的這套裝置真實有效。

未來日本將會是這種裝置的主要出口市場,他們也有能力購買這種裝置,如果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哪怕是多地震地區,也不太可能購買這種裝置。

剩下的1000億元業務就比較繁雜,不過主要是出口他們旗下的先進建築材料為主,也包括其他國家購買的防震裝置。

看上去整體上實現了盈虧平衡,其實還要算生產成本和繳稅成本,以及房地產業務用工成本等等。

實際上他們淨虧損6000億元,整體體系只留下了4000億元的收入,這4000億元也變成了整個產業鏈的資產,手裡存留的現金所剩無幾。

其他雜七雜八的業務他就懶得說了,例如中華小當家、絕味食品、星妙水產等等,這些收入還入不得他的法眼,瞭解下情況就行了。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