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二章 西伯利亞寒流(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二章 西伯利亞寒流(完)

長達三天三夜的炮火準備之後,俄軍陣地已經面目全非。前沿的雷區已經被各種口徑的炮彈來來回回犁了多次,又被燃燒彈洗禮,早已蕩然無存。俄軍防禦陣地的外圍塹壕體系被轟平,內層的胸牆支離破碎,水泥和磚石結構的內層工事千瘡百孔。

華軍白磷燃燒彈點燃的大火,焚燒著木結構,被服,人體,引燃了彈藥殉爆,東一叢西一簇,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硝煙,白磷彈的煙霧,混合著人體烤肉的味道和織物燃燒的嗆人氣味,從北向南猛刮,讓華軍也不得不暫時伏低身子,並且掛上了口罩。在如此嚴寒的天氣下,口鼻呼出的水蒸氣極容易把口罩結成冰凍的硬砣。但面對如此惡劣的戰場情況,也實在顧不了許多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華軍禁衛軍軍人戴著厚厚的雪鏡,由膠皮套緊固在臉頰上,墨鏡鏡片可以弱化雪地的反光,防止雪盲症,還可以遮擋硝煙和風雪。華軍的特等射手,舉著帶四倍瞄準鏡的美製m1903斯普林費爾德步槍狙擊改型,隱秘地墜在部隊中間,從後方密切觀察著前方動靜。

前方的散兵線已經進入了原俄軍塹壕廢墟,並馬不停蹄地開始向內部深入。

這個時候,俄軍隱藏起來的炮群突然開火,對著標定區域,也就是本方外圍陣地開始了猛烈的覆蓋射擊。

訓練有素的華軍禁衛軍迅速臥倒,並尋找隱蔽物,但傷亡已經不可避免。

蔡鍔在後方扶著望遠鏡看著,臉上並無表情波動。

空中的華軍校射氣球和飛艇開始指引遠端炮群打擊新出現的俄軍炮群。

華軍十二寸列車炮昂起頭顱,開始了怒吼。巨大的三o五毫米穿甲彈,高爆彈,把致死的火力傾瀉到俄軍炮群頭上。華軍待命的攻擊飛艇,也立刻啟動引擎,準備自空中進行準確打擊。

華軍禁衛軍就地隱蔽,忍受著俄軍炮群火力的洗禮,一直等到這股隱藏很久,準備在關鍵時刻給與華軍攻擊部隊突然打擊的炮群被基本壓制,才重新展開了行動。很快,前進的攻擊矛頭遭遇到了俄軍殘餘火力點的猛烈攔阻,主要是機槍和四十七毫米速射炮,臼炮。

華軍前鋒立刻就地隱蔽,隨行的輕機槍射手臥倒,找了簡易隱蔽,架好兩腳架開始射擊。老練的禁衛軍擲彈兵在廢墟,矮牆或彈坑裡架起擲彈筒,兩三發就打出夾叉,隨後就是效力射。八十一毫米迫擊炮打出了煙幕彈,遮擋俄軍火力點視線,帶護盾的重機槍已經推了上來,開始猛烈射擊。

在兇猛的火力掩護之下,華軍步兵爆破組三人一組,迅速自斜側面接近俄軍火力點,向裡邊投擲加強手榴彈,並用竹竿把捆牢的炸藥包伸到火力點下面,拉著火繩,眼看差不多,然後趕緊逃開臥倒。

一聲巨響,俄軍火力點磚石亂飛。挺著刺刀的華軍步兵怒吼著衝上去,扔了一輪手榴彈,等硝煙散盡,裡邊只剩下殘肢斷臂。

就這樣,華軍的徐進彈幕在前,步兵跟隨在後。前進的速度總體上並不快,主要是北風呼嘯,滾滾硝煙和猛烈燃燒的濃煙惡化了戰場上的觀測情形,而且也嚴重影響了華軍步兵的視線,很多時候不得不等待濃煙稍微緩和。

俄軍藉著濃煙,利用自己對於要塞地形的熟悉,也利用各條隱秘通道向這裡轉運兵力。很快,華軍就開始遭遇到俄軍的反撲。利用殘破而複雜的地形,俄軍從四面八方向華軍步兵叢集展開了悍不畏死的攻擊,又在中國禁衛軍猛烈的火力之下被撕成碎片。不過,這些俄國軍人的勇猛,地形的複雜,也讓華軍遭受了一些傷亡。但中國禁衛軍並沒有因此產生任何的動搖和恐慌,受傷者沉穩地進行自救,直到周圍的敵軍被肅清,才由衛生兵按照傷勢輕重分別救治。死亡者被放置在某個隱蔽的地方,將由隨後清理戰場的人員負責。重傷者由擔架隊後送到野戰醫院搶救。…,

中國皇家禁衛軍以戰鬥為生,以忠誠,榮譽,犧牲為信條。在這個時代,他們拿著最高的薪水,接受最為完備的保障,退伍後會由禁衛軍軍人安置中心根據服役的年限,戰鬥的情況和軍銜每個月拿到豐厚的退伍金,還將在退伍後進入中華帝國皇家的各個產業。他們彼此情同兄弟,在任何地方都結成一張大網,並且隨時準備接受帝國皇帝的召喚,再次投入戰鬥。

就是這樣一個個最為職業,最為頑強的戰士,組成了一臺臺精密的戰爭機器。

俄軍防禦最嚴密,配備了最多兵力火力的南線防禦體系,在華軍禁衛軍準備充分,效率極高的攻擊下,外殼終於逐漸瓦解破碎,開始露出裡邊的堅固核心。

蔡鍔此刻也已經帶著指揮部向前移動,進入了俄軍要塞區。

他的部隊傷亡不大,而且很快得到了後備補充。這裡華軍的突破,不但調動了俄軍其他方向的火力和兵力,也讓華軍前線指揮部看到了另一個希望。陸振明正是烈火烹油,功名心最切的當口,又在蒙古戈壁打了一連串漂亮的殲滅戰,滿是自信,馬上要求南線的皇家禁衛第四軍投入後續兵力。

實際上,不需要他們提出來,剛剛提拔為戰時上將的軍長黎元洪已經要求各師投入預備隊,並且把軍預備隊第十三師前調。

仗打到這個時候,這支華軍部隊,已經是怎麼打怎麼有,頗有些二戰蘇德戰場前期德軍在東歐平原縱橫馳騁之時的精銳自信。這是基於戰績,也是基於實力。

面對俄軍內層防禦體系,華軍並沒有冒進,而是不斷以火力偵察俄軍火力的射界,查探其薄弱環節,並呼叫重火力進一步進行“弱化”作戰。華軍電話兵已經拉著電話線把前方的團營指揮系統和後方的炮兵指揮部直接對接,以便於呼叫。

在皇家禁衛軍的攻擊方向,每個師團級單位,除了其自身配屬的炮兵分隊之外,都有“對口”的炮兵單位。在蔡鍔的方向上,他可以支配十二門一o五毫米榴彈炮,並有專門的炮兵氣球校射。

俄軍的內層防禦體系,是永久性和半永久性要塞,也是真正的上烏金思克要塞本體,與外面那幾層外圍的彈性防禦圈截然不同。雖然這幾天也飽經華軍重炮轟擊,但仍保留了基本的防禦體系和態勢。

華軍的各個炮群,也開始了輪休,準備為最後的總攻積蓄力量。大炮需要降溫,彈藥需要補充,人也需要休息。

在前方,各個方向上的華軍基本都已經進抵俄軍內層防禦圈外圍,馬不停蹄地開始火力偵察,調配兵力,配置火力,修訂攻擊計劃,步炮協調,土工作業,安置指揮所,觀察所,後方的野戰醫院,醫護站,彈藥等也要前送。

對內層防禦圈的攻擊,準備了三天三夜。

在這兩天兩夜之中,華軍炮群和重型浮空部隊再次猛烈地洗禮了俄軍內層防禦圈。

與外層防禦圈不同,俄軍內層防禦圈除了堅固的地表建築,在地下構築了更加堅固和複雜的坑道體系。這些複雜的坑道,把各個炮臺,陣地,分要塞緊密連接起來,便於俄軍調動兵力。依靠要塞內複雜的運兵通道,規劃嚴密的火力配置,射界分解,以及各處炮兵觀察所的協調指揮,俄軍可以靈活高效地對敵軍的攻擊作出應對。…,

在內層防禦陣地外圍,是深達五米,寬三十米的巨大壕溝。在壕溝內側,是俄軍藉助地勢,在地下以厚達一到兩米的混凝土構建的要塞工事,頂部還有厚達三米的土層。整個堡壘由大門,軍官室、兵舍、彈藥庫、電話室、側防暗堡、外沿坑道、護壘壕、梯形井、暗道、炮陣地、機槍陣地、伙房兼包紮所、暗堡、堡壘後院、木吊橋、散兵壕等設施構成,配備速射炮和臼炮五十多門,重機槍二十餘挺,內裡是上下兩層結構,有複雜的射擊口,而且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個突出部,以構成側射火力點,工事內部的底部是運兵地道。

按照設計,俄軍的堅固工事可以防禦二o三毫米的重炮轟擊。面對如此堅固防禦,華軍不得不採用了海軍穿甲彈。三o五列車炮和二o三重炮被集中起來,在每個方向選擇一個突破口,集中轟擊,並調集了飛艇從空中轟炸。

在南線,蔡鍔的部隊已經被補充了兵員和火力,並配屬了禁衛軍的戰鬥工兵分隊,裝備了大量的爆破器材,師長黃興還把四十四團作為他的預備隊,統一由蔡鍔排程。

反覆的轟擊之下,當面俄軍的幾處防禦工事被破壞。蔡鍔迅速調整了兵力火力,隨即在支援炮火延伸後開始了總攻。

由於俄軍堡壘主要建築在地下,上面又覆蓋了厚厚的土層,因此只有個別幾處遭到十二寸穿甲彈的轟擊導致損壞,總體而言還可以支撐。

按照俄軍的想法,當華軍被迫下到壕溝下面的時候,正好落入俄軍交叉火力的打擊,必定傷亡慘重。而後方的華軍看不到前面壕溝下面的情形,還會繼續前衝,然後就會一個個落入殺戮陷阱。

蔡鍔對俄軍防禦陣地的結構只是有些大致瞭解,也對其戰術意圖進行了揣測,但並不能確定自己的猜測和實際情況到底有多大偏差。但他用兵一向慎重,因此並沒有驅趕部隊一個勁地猛攻,而是步步為營。

面對壕溝,華軍並沒有貿然進入,而是在壕溝上方壓制打擊俄軍火力,觀察情形,並重新調配前沿火力。很快,華軍工兵部隊開始逐步爆破壕溝外壁,一步步炸出了緩坡的進入通道。

幾輛精心保養的寶貝輕戰也被開了上來,掩護著帶護盾的七十五毫米步兵炮抵近射擊,直接打擊俄軍火力點,掩護突擊隊。

華軍禁衛軍的突擊隊主要是近戰步兵和戰鬥工兵,全都帶了加強手榴彈和爆破器材,沿著工兵爆破出來的緩坡,在華軍迫擊炮和步兵炮打出來的巨型煙幕帶掩護下闖入了壕溝。

俄軍雖然視線受到影響,但依然沉穩地展開火力,以機槍和速射炮封鎖華軍通道,讓華軍突擊隊損失慘重。眼看強攻不利,蔡鍔並沒有氣餒,乾脆用了火攻。他集中了團屬一二o重迫擊炮,裝備縱火彈,還調集了大批的汽油桶,由士兵滾送到前面,再推到俄軍炮壘前面。準備差不多之後,華軍的重迫擊炮打出大批的白磷彈,俄軍堡壘頓時被籠罩在恐怖的烈焰之中。趁著俄軍驚慌失措,華軍直接開來了油罐車,在反斜面後面用帆布水龍和水泵直接**燃油。

很快,烈焰順著俄軍射擊孔洶湧而入,並引發了彈藥殉爆。華軍的噴火器也在這一戰隆重登場。這些強壯的禁衛軍士兵在手持鋼板盾牌的士兵掩護下,揹著燃料罐和壓縮空氣罐,手持**管,開始了對俄軍殘餘的兇猛打擊。…,

最終,堡壘整整一個加強營的俄國守軍全軍覆沒,屍骨無存。

華軍的進攻並無停歇,在三個方向上都是晝夜不停,依靠兵力火力的絕對優勢輪番進擊。俄軍要塞就如同洋蔥,外衣被一層一層地剝下,快速地削薄。驚恐萬狀的俄國守軍不斷向指揮部求援,可指揮部已經並無太多預備兵力和火力。

這個歷史悠久的要塞,這個在法國工程師指導下多次加固的侵華基地,在聖彼得堡的報紙上最近被吹噓為“戰爭轉折點”的遠東名城,最終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徹底陷落。

清晨。

全副武裝的中國軍人,排場整齊的方陣,面對原上烏金思克要塞核心,城防司令部。

太陽自東方破曉而出,晨曦中,陽光一寸寸奪回曾經屬於自己的土地。面容嚴肅的禁衛軍士兵戴著白手套,託著方方正正的紅底金龍踏日國旗,走進廣場。

“敬禮”

全體軍人行軍禮。

雄渾的《華夏頌》國歌聲中,國旗緩緩升上旗杆,標誌著自大唐北庭都護府撤銷以來,中國漢人為主的武力第一次恢復對北海(貝加爾湖)地區的控制。

上烏金思克戰役結束。

此戰,中國軍隊陣亡三千八百二十人,傷八千三百五十人,非戰鬥減員累積五千八百人。

俄軍方面,陣亡失蹤一萬八千四百人,傷三萬六千八百人,被俘四萬六千五百人。

在上烏金思克陷落的前一天,赤塔被中國軍隊攻陷。

在赤塔,一直處於戰略防御態勢的原東北方面軍指揮系統打得更加奔放,完全以蠻不講理的態勢,用重炮兵和浮空飛艇摧毀俄軍的主要抵抗。白天,華軍的兇猛火力和勇猛的步兵突擊如同海潮一般往復不止。到了夜間,照明彈把戰場照得通明,華軍就在如同白晝的環境下以兇猛的火力窒息和摧毀俄軍抵抗,並以兇猛的突擊繼續動搖瓦解俄軍的防禦。

在如此兇猛的攻擊之下,俄軍原本對於嚴寒,暴風,要塞的迷信逐漸瓦解。原東北方面軍參謀長,現東鮮卑利亞方面軍參謀長耿一飛提出以打促降,華軍飛艇部隊很快就開始對俄軍進行傳單轟炸,華軍也在前線開始喊話,俄軍的部隊逐漸開始瓦解。

俄國守軍總指揮布魯希洛夫中將眼見抵抗無望,電告伊爾庫茨克方面請求投降卻遭到拒絕。伊爾庫茨克的電報非常明確:堅守到最後一人。

布魯希洛夫親自巡視前線鼓舞士氣,卻被華軍重炮炸傷陷入昏迷。繼任的南線防禦總指揮戈爾斯少將立即召集軍官開會,決定投降。經與華軍接洽之後,俄軍殘部放下了武器。

攻陷上烏金思克和赤塔的訊息,在中國和俄國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反響。

在中國,儘管“勝利”在最近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的審美疲勞,但西伯利亞的嚴寒,俄軍的要塞,依然讓很多關心軍事的國民心懷疑懼。前面的勝利,基本上是在本土內線防禦,而且是野戰殲敵。即使是不太懂軍事的人也知道,在自己家門口以逸待勞,抽冷子包各餃子,這和出境作戰,人生地不熟,還要送上門去打別人設防嚴密的要塞是兩回事。

其實,最近中國內部,很有一些聲音,建議“見好就收”。

日本已經“歸順”,朝鮮也光復了,俄國人被打得丟盔棄甲,上將被俘,眼看著已經是完勝。現在到了嚴冬,前線物資轉運困難,軍人們還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作戰,實在是有些艱難。國家加稅,借款,國民勒緊褲腰帶捐助,購買債券,也該是喘口氣的時候了。

如果一味打下去,弦崩得太緊,一旦有所閃失,到時候反倒是樂極生悲。俄國是什麼國家?那是兩次對抗歐洲霸主,在不利的狀況下戰而勝之的強國。中國固然興盛,可是不是非要你死我活打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