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連鎖反應(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三章 連鎖反應(上)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話說的是不錯,可現在雖然已經“滅其大軍”,可真要“擒其賊囚,直搗敵巢”,難道要打到聖彼得堡,俘虜沙俄皇室?這想想就不可能嘛。

這些聲音,儘管遭到罵聲一片,但也在不少人心中或明或暗激發了共鳴。

說實在的,仗打到這個份上,不要說國民,就是很多軍政要人看來,也都和做夢一樣。怎麼這就贏了?日本兵敗如山倒,現在已經馴服得如同羔羊,俄國人土崩瓦解,連遠東的統治根基都動搖了。

這……到底是腫麼了?

說到底,雖然鴉片戰爭之後,國勢越發衰微,歐美列強交相進迫,甚至攻破北京,極大地刺激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中國歷朝歷代專制統治累積下來的“勇於內而怯於外”,理學濫觴流毒下來的封閉自大,鴕鳥政策,歐洲文明和思想洶湧衝擊帶來的震撼與油然而生的內心深處的某種恐懼乃至自卑,依然在頑強地發揮作用。

很多中國的官員,教授,記者,議員,甚至部分中高級軍官,雖然嘴裡喊著“打到底”,內心深處卻始終在敲著鼓,也未嘗沒有對一些人旁敲側擊,想要試探一下見好就收的可能性。

在英法美等國的報界,“戰爭即將結束”的聲音也逐漸佔了主流。

在他們看來,中國,這個新崛起的東方國家,面對俄國和日本的進攻,取得了如此的勝利,已經足夠讓他們滿意。這個國家想要的,無非是維護其國體統治,並進一步鞏固在東亞的優勢地位。現在,他們已經達到了目的,如果再繼續下去,一旦遭遇失敗,是否會讓原本完美無瑕的失敗蒙上陰影?

最近,《時代週刊》已經被戲稱為“中國人物周刊”,從鄭宇到許凡,再到江勝,林肅仁,陸振明,林泰曾,劉定一……這些對美國讀者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紛紛經由封面照片變得鮮活起來。

經歷了短暫而不對稱的美西戰爭,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又在喧鬧的商業文化中逐漸淡去的美國人,面對這些跌宕起伏的戰爭故事,對著這些極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如同一個主婦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感嘆著生活的無聊與自己的枯萎,結果突然間發現隔壁搬來了一位美麗超群的單身貴族,頓時陷入了某種不可抑止的熱烈感情。

這個時候,中國方面開放了琉球,旅順和遼東的戰場,接受歐美記者的實地考察採訪。

透過對華軍官兵,日本戰俘,當地居民,中國方面軍政官員的採訪,有關戰爭的資訊一點一滴地匯聚起來。

“……毫無疑問,這些中國軍人,據大部分只是最為樸素和淳樸的農民和市民,他們之所以英勇奮戰,是出於對自己國家的責任,也是為了守護自己家人的安全。在這片東方最為廣袤的土地上,幾十年來,西方強國的堅船利炮給他們帶來了文明之火,卻也帶來了屈辱和災難。在我們的採訪中,他們一方面表現出了對於我們這些人真誠的友善,一方面也時時刻刻流露出了對近代西方文明曾經施加給他們的屈辱所抱有的刻骨銘心的憤恨。”

“……我可以理解他們。對於一個曾經有著幾千年輝煌歷史,自信而驕傲的民族,被野蠻人征服之後,又被另外一些視為落後民族的人用聞所未聞的機器一次又一次羞辱,在自己的領土上成為三等人— 西方人為第一等,通古斯部落人為第二等,這對於任何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來說,都是難以容忍的。”…,

“……說到這個國家,說到自己的軍隊,我很清晰地發現,他們的眼中流露出了自豪。是的,他們為自己身為這樣一個偉大國家的國民而感到自豪,為自己作為這支軍隊的一員,履行了自己保衛祖國的承諾而自豪。”

“……他們對美利堅的態度是熱情的。他們都知道在太平洋的對面有著另一個強大而文明的國家,但說道對美國的瞭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停留在說英語上,停留在他們補給中的美國罐頭,美制狙擊步槍,美國牛皮護膝,再就是貼著美國標籤的帳篷,被服,各種機油。他們很感謝合眾國給與他們的幫助,並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去美國看看。不過,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很謙虛地表示,自己首先要結婚生子,履行傳宗接代的責任,‘父母在,不遠遊’,也許等他們的子女成人,會無牽無掛地去美國遊歷一番。在這方面,很顯然,軍官們更感興趣,這些年輕的現代斯巴達人,對於美利堅文明顯然有著某種好奇。”

“……這支軍隊的上級軍官和下級軍官,似乎有著太多理念上的差異。對很多中下級軍官來說,他們一方面受到軍隊內部政治軍官和教育體制的約束與監督,另一方面卻依然對社會學保持著求知慾。一位校級軍官(請允許我隱去其姓名和軍階)曾經私下對我表示,他認為中國有些像羅馬帝國,而美利堅更像雅典,俄國比較類似波斯,而德國類似馬其頓-希臘。按照他的說法,如果某一天世界陷入類似地中海爭霸的局面,也許中國可以笑到最後。說完這句話,我們哈哈大笑,一起品嚐了我帶來的威士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能夠感受到,這些淳樸的中國軍人,一方面為自己在戰鬥中立下功勳,取得了勝利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許多經歷了旅順,琉球血戰的軍人,談到自己逝去的戰友,就流露出悲傷和愧疚。在他們看來,最為勇敢的人,大部分都已長埋於地下,而自己能夠活下來,很多時候是因為在某個瞬間產生了一種怯懦。他們活下來了,雖然也多次英勇殺敵,但想到可能面對死去戰友的親人,他們的內心就會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煎熬。”

“……很多軍人已經開始想家。這些在政府的號召下投身軍旅的平民,經歷了慘烈的殺戮,收穫了榮耀,卻也更加懷念平和的生活。很多原本野心勃勃的青年人,也開始對戰鬥抱有比較淡然的態度。他們見到了太多生死,殺戮,各種各樣難以描述的殘忍,也正是如此,他們也開始體會到平靜的生活中蘊含著某種更加真實而可貴的東西。”

“……日本軍人,對於自己的遭遇並沒有感到任何的不平。他們表現謙遜,恭謹有禮,很難想像在戰區我們聽到的很多殘酷的故事就出自這些矮小而沉默的日本農民。這些脫下軍裝,放下武器的武士,對於自己曾經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太多隱晦。他們坦承,自己參戰是響應國家的號召,也是為了幫助家庭,幫助日本擺脫貧困。他們需要滿洲的土地,資源,需要中國人的勞力和財富。不過,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現在他們將作為中國人的小夥伴,透過和平合作的方式建設日本。對於這個結果,很多人,包括大部分軍官,都表示出了滿意。”…,

“……一位日本海軍少校坦承,如果換做日本取勝,是斷然不會如此輕易地放過中國的。既然日本和俄國都已經失敗,那日本接受中國的領導,與中國合作,就是最明智,甚至也是唯一的選擇。中國人沒有選擇用武力徹底征服並清洗日本,已經表現出了足夠的善意。現在最重要的是建設新日本。不過,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他依然表示,只要政府一聲令下,他隨時會再次接受徵召,為國而戰。”

與美國記者的著眼點不同,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在中國旅行多年,深入考察中國社會生態的中國通,並沒有僅僅關注軍事方面,而是更敏銳地注視和分析著中國的社會變遷。

“……在中國社會,戰爭的痕跡無處不在。在我看來,中國能夠以如此震撼的方式取得勝利,不僅僅是他們軍事制度上的優越,軍人們的勇猛頑強,軍事藝術上的先進,更是整個社會,以一種遠遠超越了日本和俄國的方式,進行了充分和徹底的動員。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國家,以其高度有效的國家機器,利用無孔不入的基層組織,對文化領域的掌控,把整個國家的相關資源都納入了戰爭的軌道,全部為戰爭服務。這使得這個國家如同一個擴大了無數倍的斯巴達城邦一般,發揮了全部的潛力與其敵國進行對抗。”

“……在中國,與其傳統上的歷史認識不同,這場戰爭不再是一家一姓的王朝戰爭,而是一場嶄新的‘民族戰爭’。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認可俄國和日本是為了佔領中國,重新奴役這個民族,就如同兩百多年前通古斯部落民所做的一樣。這種對過往屈辱的回憶與恐懼,激發了空前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這個國家的絕大部分個體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這場民族抗戰之中。”

“……在中國軍隊內部,總參出身的軍官無疑屬於受到特殊看待的一群精英分子。這些軍官,喜歡稱呼這種體制為‘總體戰’。他們認為,自從英格蘭開創了民族國家的先河,法蘭西又把這種觀念傳遍了整個歐洲,近代戰爭已經從封建領主和王朝的‘家族戰爭’演變成了關係到全民族利益的‘民族戰爭’。面對工業化國家進行‘民族戰爭’的現實,國家的戰敗就意味著民族的沉淪。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只有發揮出國家的全部力量來從事這種戰爭,才可以確保國家和整個民族的安危。這種觀點,讓我耳目一新。可想到本國諸公醉生夢死的狀態,心中又不免多了幾分沉重……”

“……最令我好奇的,是這個國家如何能夠在典型的君主政治之下,讓所有的國民把國家利益與自己和家庭的利益結合起來。他們的統治階層,似乎致力於宣傳一種新的價值觀念,即皇帝是國民的最高代表,皇帝就是國家和民族的化身。一方面,皇帝和國民把治理國家的具體工作委託給政府,另一方面,皇帝和國民又要從上下兩方面監督政府的執行力。立法機關由皇帝和國民共同指定代表,對於政府有非常強有力的約束和監督。雖然在民主的深度,廣度,成熟度,以及很多複雜細節上,這個體制與英帝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和法蘭西還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但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國家,這個以富於辯證思維的東西方混血體制,卻發揮了非常奇妙的作用。”…,

對於這場戰爭,莫里循也同意大部分同行的意見,認為已經到了收官的時候。

“……很顯然,這場東亞主導權的爭奪戰正在走向尾聲。日本已經倒下,俄國損失慘重,中國看似氣勢如虹,實際上也已經負債累累,並且開始面臨越來越多的實際困難。雖然我們無法接觸到前線的實際情況,但後方的謠言很多……雖然報紙上不斷發表樂觀的主戰言論,但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中國人為了爭取更多談判籌碼而釋放的煙幕。以我二十年的政治評論經驗,這場戰爭將在三個月內結束,並且以雙方的妥協告終。至於最後結果?我想大致上,中國最好的結果是恢復到中俄北京條約之前的態勢,俄國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他們的濱海總督區。但坦率地說,這對於中國固然是一個勝利,對於俄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各種各樣的報道中,對於這場戰爭對於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英國報界保持了一貫的矜持與保守,並不急於發表有傾向性的意見。但到了上烏金思克和赤塔要塞陷落的訊息傳來,英國《每日郵報》終於刊登出了另一位一篇文章,引發了英國輿論界的劇烈反響,並被視為英國某些精英的一種試探。

這位名為“莫爾斯?莫連”的作者指出了中國的勝利可能對英帝國利益的巨大衝擊,並且直截了當地把矛頭對準了現任貝爾福內閣。

“……作為一個大英帝國的國民,儘管看到自己的盟友節節勝利,不可避免地會感到自豪。但坦率地說,我開始有些擔心這支東方杜賓犬太過強悍,甚至強大到可能擺脫主人手中的鎖鏈。俄國固然貪婪無厭,但與印度還隔著千山萬水,而中國……恕我直言,透過對吐蕃事變的打擊,他們正在名正言順地加強對吐蕃的控制。他們利用暹羅之前的失策,派出大軍攻入了暹羅國境。這已經開始隱隱威脅到了我們皇冠上的明珠。”

“他們的艦隊,顯然已經超出了一個區域性強國的範疇。無論是造艦水準,噸位,戰術素養,乃至其航空和水下的新兵器,甚至他們在東北亞一系列的海軍基地佈局,都在傳遞著一個訊號:東方的海權即將易手。”

“我知道這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請注意以下事實:在東方,一支四十萬噸位的中國遠洋作戰艦隊,基本上由十年以內艦齡的新艦組成。他們擊敗了同樣噸位的現代化艦隊,並且俘獲了其中的九艘戰艦,這樣他們的總噸位已經超過五十萬噸,其質量則同樣震撼人心:他們擁有的最新型戰艦,已經超越了目前大英帝國服役的一切戰艦,在我們這邊,也許只有船臺上晝夜施工的無畏級會帶來一些驚喜。”

“目前來看,俄國海參崴等一系列東方要塞的陷落不可避免,屆時,這個東方帝國將擁有北到鄂霍茨克海,東到日本和琉球,南到關島菲律賓的廣大海域。他們擁有眾多防禦嚴密,能夠駐泊萬噸巨輪的軍港。他們在南洋和大陸都擁有一系列油田,他們的軍艦採用重油鍋爐,速度快,航程遠,由經驗豐富,組織嚴密的現代斯巴達軍隊駕馭。他們的海軍戰術和組織學習自英格蘭,但現在顯然已經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榮譽和傳統。他們先後擊敗了法國海軍,日本海軍,俄國海軍。就近代的戰績來說,甚至遠遠超過了自特拉法爾加之後缺乏大規模戰爭考驗的皇家海軍。”…,

“在東方,能夠用來維護我們領地的,只有二十多萬噸的遠東艦隊,其艦齡至少有一半在十年以上。儘管大英帝國早整體的噸位,主力艦數量,全球基地等方面依然佔據優勢,但我們的兩強標準,面對中國和美國海軍的快速崛起,已經難以維持。另外,請不要忽視德國,那位雄心勃勃的皇帝,與他那位同樣富有雄心壯志的海軍領袖,正在推動新的艦隊法。”

“在東方,在大西洋彼岸,甚至就在海峽對面,大英帝國已經面臨著三大海軍的圍追堵截。而且更重要的是,大英帝國用以維持兩強標準的工業力早已被美國超越,甚至已經被德國超越。我們更加需要警惕的是,是否還會被中國超越。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展示出了其工業實力,在水平與規模兩個方面都已經達到了非常令人驚嘆的程度。”

“在此,請允許本人遺憾地指出,中國的發展,德國的發展,甚至美國的發展,與大英帝國歷屆政府的自由放任主義密不可分。正是在我們慷慨的開放市場,自由貿易體制之下,這些國家一方面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保護本國工商業,一方面用獎勵出口等政策鼓勵本國企業侵蝕大英帝國的市場。不列顛的善意被他們視為可以利用的愚昧,而他們回報不列顛的則是艦隊法,大白艦隊,還有強大的廣州級戰列艦。”

“是的。在這裡,我無須掩飾我對於目前政府經濟政策的批評。亞當?斯密爵士以自由貿易為指導,帶來了今天的日不落帝國,他的偉大與功勳是無法抹殺的。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帝國的工商業在競爭者紛紛採取的重商主義政策之下,正在面對不對稱的競爭。當他們擁有了足以挑戰不列顛海權的海上力量,這種貿易保護主義,也將越發加強其競爭優勢,並使帝國越來越難以維持自由貿易政策。在一個重商主義崛起的國際環境中,大英帝國單方面秉承的自由貿易政策,正在源源不斷地以帝國自身的血液輸送給競爭對手,並使對方越發強大,而使帝國越發衰弱。”

……

此文一出,倫敦紙貴。

原本沉浸在盟國取勝,沙俄軍隊的軍靴被遠遠阻擋在大英帝國光榮的邊界之外,再次沉湎於日不落榮光之中的英國中上階層,突然發現這場勝利之後,英國在遠東的秩序已經處於更加脆弱和易遭挑戰的狀態。

關於這位之前名不見經傳的“莫爾斯?莫連”,讀者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人認為這毫無疑問是著名的英帝國主義者,因主張貿易保護政策與保守黨內閣首相貝爾福發生激烈爭執的前殖民事務大臣,叛出自由黨自立門戶的自由聯盟黨首腦約瑟夫?張伯倫(另一位更加有名的尼維爾?張伯倫,慕尼黑的那一位,是這位的兒子)的信徒。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由黨改弦更張,準備再次向保守黨內閣發難。更有甚者,認為乾脆是保守黨內部貿易保護主義派對貝爾福首相發出挑戰,甚至有人猜測這位莫連先生就是和約瑟夫?張伯倫惺惺相惜,在保守黨內部組建貿易保護主義聯盟的貿易部政務次官安德魯?博納?勞。

對此,安德魯?博納?勞矢口否認,但依然謹慎地表達了對本文觀點的部分支援,再次提倡“需要認真檢討帝國的貿易政策”。

在這個時候,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一場席捲英國社會的政治暴風,就從這篇文章見報的一刻開始就已經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