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帝國大業(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三章 帝國大業(二)

農民黨中的個別議員走得更遠,甚至借題引申,又開始討論工農業投入的問題,隱隱把矛頭轉向政府對農業行盤錄政策以貼補工業和城市。

他們提出,中華作為農業國的傳統源遠流長,又是人口眾多,工商業發展固然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農本”實在出自國情。現在國土失大擴張,又是人口繁盛,正應大力發展農業。

議員粱耀輝則獨闢蹊徑:“……觀世界各國,行保護關稅,尤其是於工業製造品行保護關稅實乃普遍。歐洲強國製造品平均關稅約二成,南美國家大多四成到七成,英屬殖民地約一成半到兩成半,實乃以保護xing關稅以保護本國工商發展。反觀農業方面,以小麥為例,儘管歐洲強國為保護本國農業設定二成五的關稅,紐西蘭的關稅為百分之三,美國為零,阿根廷為零,哥倫比亞為兩成,bo斯為零……此關稅水準,於我帝國農產品出口大大有利,更遑論我茶葉出口……(以上關稅水準皆史實)”

“農業者,利於維護國民樸實無華,忠君愛國之xin漢派農民議員向懷宇大聲疾呼“工商業固然可以強國於一時,然人心之崩壞則未可輕估。我中華若以工商為本,舍農本而逐末,勢必國體崩壞,聖人之學不傳……”

部分老成持重的議員卻想得更深一些:這整個提案,肯定是首先獲得了皇帝和大佬們的認可。現在國會這麼一鼓譟,搞不好就落了中樞政府,尤其是皇帝本人的面子。現在皇帝的聲望已經是如日中天,更加上控制了輿論,可以鼓譟民意,真要和國會對壘恐怕國會就是威望掃地。

這個時候,一些老成議員也起來合稀泥。

復興黨骨幹曾志友言辭懇切:咒…此稅收水準,的確令鄉紳寒心,甚至還要超過戰爭期間之特別稅收水準。現在一邊是帝國開疆闢土,另一邊卻是以重稅盤錄鄉紳以鄉紳收益微薄之田土補償農民,是否有失帝國皇道大義。仁義者,我帝國立國之本……不過,鄙人是支援解決農民田土不足的,只是節奏上頭還請政府和各位議員斟酌。

以鄙人之見,先以五東收益之百分之一徵收是否可以?”

執政聯盟中康有為統一黨的楊旭也不迭地打圓場:“……諸位兄臺,帝國之田土稅徵收如此之巨,說到底還是帝國要興經濟建設,廣教育而國用不足……國家但有需要,債券發下來無論多低的利率,士紳必當報效,這是不消說的。可這稅實在重了一些。何故建築物之物業稅按百分之一徵收,田土獨獨按照年產的兩成,更何況農業公司有如此大的優惠。鄉紳世代耕讀傳家一向遵紀守法忠君愛國以我之見,曾議員之所提為上策,在下再加一點:如果確實要徵收五年收益之百分之四,那其中百分之三可否不以稅收,而以強制購買國家債券替代?

如此則兩相合宜……”

唐紹儀靜靜地看著下面的吵吵嚷嚷,眼看著一個厲行改革的土地政策,被這些議員們一步步推向了和稀泥的四不像,心中禁不住想起了之前皇帝正式批准自己出任總理大臣之前對自己講過的話:“……這世界上的率情,固然少不得公議,但於此時作為帝國中樞首腦,很多東西要堅持原則,不能盲目從眾。在社會的轉型期,尤其是帝國經歷這樣幾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又是列強爭雄之大爭之世,中樞首腦要看得遠,有擔當。雖然你按理是議會執政聯盟推選,但對現在這些議員,要尊重,要傾聽但萬萬不可失了自己的原則”

眼看著會場裡的秩序有些混亂,眾議院議長譚人鳳敲響木錘:“……………,肅靜,肅靜……下面請內閣方面發言。”

唐紹儀對著農業部長李清文示意了一下,輕咳一聲開了。:“諸位議員,以上問題都很重要,內閣也都有考慮。此田土稅率,並非有意盤錄鄉紳,更非故意錄削鄉村以補城市。至於農本之說,此事嗣後可另議。內閣在此問題上的看法並不複雜:我中華要走出千百年的治亂迴圈就不能再重複千百年的收租經營。歐美農業,無非兩條道路:一個是德國和美國式的農場經營,以產業化組織大農場運作:一個是法國式的自耕農,或者說小農場佔主體。“以當前論美國農場平均面積為五十五公頃,英國為二十六公頃德國為十四公頃,法國不到十公頃,法國有二百萬以上的農戶土地面積不到一公頃。這樣分散的土地狀況,阻礙了法國農業的發展,以舊曰到舊品年為例,法國農業產量僅僅增加了1岔,而德國增加了碟。目前法國農業生產效率比英國低一半,比荷蘭低四成……”,

“今美國農業冠絕全球,以機械化耕作節約人力,將人口用於工商文化事業,遂有今日之寰宇第一工商強國。帝國因農業人口眾多,主地狀況複雜,自然不可全盤仿效美國的大農場體制,但於適宜機槭化之土地,當以企業化運作之農場為主,於南方水網山地則當以自耕農為主,配合農會以農村信用合作社對分散的農戶加以互助組織……”

“擬議之田土物業稅,只限於每戶五十畝以上之土地,而且僅限傳統租佃方式之農業。若農戶自行耕作,五十畝之土地已經是人力之極限,也足以衣食無憂。而五十畝以上,以收租過活,聽任農戶自行種植,一方面是無益於社會責產力之提升,另一方面也徒增租佃矛盾,有違帝國普惠萬民之皇道大義………”

“帝國於鄉紳階層,絕非過河拆橋,而是以政策引導其更有效地運營資本。今日帝國工商業發展之速,工商獲利之雄厚已經舉世矚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無此等工商,何談國戰之勝…

此等田土物業稅固然削弱了土地租佃所得,然並非強迫鄉紳失去土地。鄉紳可將此等土地轉賣佃戶,或以政府限定之價格等級賣與政府所設立之土地公司。所獲之資金,可以股份制合股經營工業,可運營商貿,可入帝國墾殖公司之商股,可購各公司之債券股票,也可合資組建銀行,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帝國將興股票交易所,皇室產業以及各工商大家均將上市招股,此等產業獲利豐厚,增長迅速,遠勝於土地運營。鄉紳為帝國先進之分子,修橋補路,救災施捨,捐款辦學造福鄉梓,此等善舉千古不可磨滅。然自古以來,鄉紳資金猥集於土地,尤有不良及一般鄉紳,遇有豐年則囤積糧食,遇災年則高價出售,放高利貸,低價入手土地,視為天理人情。更加官商勾結上下其手,官紳之家田土累積,小農乃至富農紛紛破產為佃戶,如此迴圈,田土兼併,富者金玉滿堂,貧者無立錐之地。一遇天災則舉國sāo然,陳勝吳廣之流揭竿而起,再加均貧富之口號,則天下大亂,士紳與貧民屍骨交疊,荒野不可勝數。”

“既如此,何妨行此善政以無痛之自由方式分散田土?”唐紹儀說道“政府並非強迫鄉紳分田,只是以稅收引導。鄉紳願意繼續收佃,依然可行,不願收佃,可將資金轉投他業。目下城市教育興盛1醫學昌明,商業繁華,鄉紳多於縣城省城購置住宅,將子女送入城市就讀,往返於城市與鄉村。既如此,何妨索xing移居城市,投資入股,乃至開辦實業………”

“今工商大興百業興旺,無處不是機會。

”唐紹儀環視全場“我帝國之士紳階層,願意繼續經營農業,且佃戶願意加入,可改租佃為農業公司。佃戶以其租種權力和生產力入股,鄉紳以其土地和知識入股,鄉紳為董事長,外聘或以本家子弟為經理,仿農場體制,給與農民保底工資,收益比例,以現代科技和管理方式運營產業,購買良種,肥料,行科學之耕作,購買或租貨農機,並可持續擴大運營規模,如此豈不勝過靠年景賺些不勞而獲之租佃收益……………”

臺下的議員們聽著,思考著。

不少農家出身的半弟自然知道事情沒這麼簡單。看著地租裡國家的稅收只佔六成半,但大家都明白,這稅是強制的,不但年成好要收,年成不好甚至蝕了本也要收。如果真遇到三五年的旱澇,國家不甄免稅收,搞不好一個大地主就要破家。

可話說回來,政府的態度已經明朗,更可怕的是,這背後肯定是皇帝的意思。以這一位目前的威望和實力,更別說手下那麼多普通農戶出身的軍官和士兵,家裡的田土多則六七畝,少則兩三畝,很多人還都是要租種一部分乃至全部,聽到如此政策定然是喜出望外,鄉紳要是硬ting,有些事情恐怕就難說了。想一想戰前北京那次兵變,現在軍隊的威望形象又是如日中天,不少人也是一頭冷汗。,

換個角度,把資本拿去投資工商實業,以及入股股份公司做墾殖,甚至運營銀行,也不失為一條捷徑。早聞歐美股市火爆,美國多有大亨於股市暴富,現在帝國要開股市,說不得也是個大機會。

事實上,經過了三十年的工商業發展,國家的鄉紳階層也早不是前清時候滿腦子租佃的守舊分子。正所謂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工商業出息如何,鄉紳們並非熟視無睹,甚至大部分人已經參與到了工商運營之中,幾乎全部人都在銀行有存款,有買債券吃息。運營田土,一個是習慣,另一個也是求個穩妥,畢竟這歷朝歷代大王變幻,一道亂世鄉紳都要在本鄉結寨自保,土地卻是傳家的上策。

可現在看來,這帝國國運,不說千年,三五百年怕是有了。文治武功,俱是千年未有之盛,更得上下合宜,貧苦之工農也安居樂業,溫飽無憂。國土之廣,軍力之強,教化之普及更是華夏肇建以來之登峰造極,連普通泥tui子的子弟張口閉口也是忠勇仁義禮智信之帝國七德。國家民族。

另一方面,世事變換之快,社會發展之日新月異,也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早先諸多山西票號,未能及時轉入現代銀行業者盡皆覆沒:傳統牙行,也被帝國新起的貿易公司和政府事業單位衝得七零八落:傳統的人牙子更是被現代勞務公司徹底消滅,經營高利貸的,除了作為會黨被清理剿滅,被依法取締,si下運營的也被遍及帝國各地的銀行,典當行衝得潰不成軍。

現在輪到鄉紳了嗎?

早先安排好的執政聯盟骨幹議員也開始了反攻,從民婁大義講到經濟發展,還有傾訴農民生活不易的。

退役的前國防軍少將肖子明眼含熱淚:“我的小老鄉趙守德,大家都說他獨自掩護連隊撤離,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榮獲一等白虎是當之無愧,歌頌他是英雄,可誰知道他的兄長只能靠租種五畝薄田過活,父親病重,戰前又得到訊息,母親纏綿病榻趙守德求死,固然是為國捐軀,可以自己的一條命換得八百元的撫恤金,也是重要原因。有了這些錢,家裡可以買地,蓋房,父母可以治病……多少農家子弟,明明可以活下來卻要求死,為的還不是家裡能多些田土,改善下父兄的生活……”

到了這個時候,不少之前反對的議員也坐不住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再不及時轉變態度,恐怕這民族國家的大義砸下來,自己就是聲名狼藉,未來議員的地位,無論是皇帝推薦還是民選,恐怕都要打個問號。

唐紹儀在眾議院議長示意之下,又對農民黨的意見做了答覆,指出帝國工商大發展需要眾多專業和非專業的人力,而帝國成立了勞動部,在戰時透過了社會保障的強制規定,嗣後還要正式立法,都會提高一切勞工的收入。

他做了明確的測算:未來成年男xing基層勞工的月最低稅前收入不會低於三華元,女xing不會低於兩華元,這個工資水平還免所得稅。如此測算,即使按照最低工資,一個兩口之家扣除社會保障支出,也有每個月四塊七毛五的出息,一年就是五十七華元,而事實上目前的平均水平,一個兩口之家即使都只是最底層的勞工,也有一年八十華元。如果按照農民黨二十畝的測算,一戶農戶種植水稻,即使按照二等水田計算,不過一百二十華元的收益,扣除種子肥料牲畜的飼料,不過五六十的華元,遇到災荒還要蝕本。

更何況進入工商企業,僱主和政府還要貼補社會保障費用,未來醫療和養老都有保障,更有政府的公租房可低價租住,有自來水,將來還有電燈暖氣,城裡的教育條件也好,成人有補習班,有夜校,孩子可以上託兒所,可以入學,何樂而不為?

漆戶二十畝地,看似惠及更多農民,實際則是把農民牢牢束縛在狹小的土地,或者說,束縛在貧困上。“唐紹儀的話一出口,很多農民黨議員都是臉上變sè“如此則農民留戀鄉土,又無法擺脫貧困,也無力購買工商產品。工商業缺乏勞力,發展緩慢,而生產的產品也缺乏廣闊的市場,只能在國外接受重稅盤錄,與歐美本地產品壓價競爭,這樣工人收入也難以提升,國內市場更加蕭條,也就是惡xing迴圈。

“如此道路,長此以往,城鄉割裂,貧富割裂,工商農業發展都是緩慢無比。”唐紹儀看著農民黨的席位“這就是諸位所求的結果?”

唐紹儀話鋒一轉,又開始講述五十畝地帶來的效應:勞動力利用得更為充分,農民有更多餘力購買商品,對自然災害有更強的承受力,生活也更加舒適,1小康之家以後是跑不了的。而多餘的農村勞力,在政府的宣傳,經濟效益的帶動下可以進入農墾公司,利用農業機械獲得更多收益,旱澇保收,可以進入城市入廠做工,還有勞動保障,如此工農業形成良xing迴圈,國內市場逐步擴大,百業興旺。

“二十畝還是五十畝,抑或全然不干涉,關係到國家走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唐紹儀總結道“我帝國倡導上下相宜,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不行殺雞取卵,涸澤而漁之策。強行贖買之策,容易經地方胥吏上下其手敲骨榨髓,也不符合帝國憲法之精神,故而也不可取。以財稅,以宣傳,以教育,以輿論,建廣泛之小康階層,庶幾可保帝國底層之基礎,而構建工商業長盛不衰之根基。”

話說到這裡,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了。

復興黨的骨幹議員,軍隊退役議員紛紛起來表態支援,執政黨聯盟的一些其他議員也逐漸看清了形勢紛紛站隊,農民黨和部分鄉紳代表明顯被孤立,再看著大勢所趨,最終也只好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