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七章 優等品,中國造(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七章 優等品,中國造(中)

面對如此“人性化”的服飾革命,一向主張自由的歐洲左翼投注了極大的熱情。

法國的羅曼=羅蘭,德國的亨利西=曼,英國的蕭伯納等人紛紛撰文讚揚這一“文化革新”。一向崇拜戰爭和力量的“進步作家”蕭伯納也自然不忘夾帶私貨:“·……戰爭能夠帶來人類的進化,而秩序帶來的是真正的創造和更大的自由,來自東方的服飾文化充分說明了這一

很快,中國幾大時裝品牌的專賣店在巴黎,倫敦和紐約等城市的主要商業大道開門營業。這些裝潢精美,時尚,佈置科學,員工訓練有素,把時代感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富有中國元素的旗艦店,很快就風靡了歐美上流社會,成為名門貴婦和新貴們趨之若鶩的所在。

參考後世品牌專賣店的運營策略,精明的中國商人們推出了“貴賓卡”,“會員打折”,“會員專刊”,“合作商戶折扣”等一系列措施,還和中國的旅行社合作推出“中國遊”之類的附加服務,更是引發了歐美上流社會的消費狂潮。

每天,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幾家中國品牌專賣店都是門庭若市,人流滾滾,甚至還要“排號”。伴隨著這股旋風,中國的專賣店迅速擴充套件,不但很快酒杯稱為“中國街”,並且迅速擴張到了美國各主要城市。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巴黎,紐約,維也納,羅馬,馬德里,柏林,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

作為整個商業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股票交易所已經在華興三年元月正式開業。

吸取了另一時空各國證券市場幾度浮沉的經驗·鄭宇設立的金融監管局類似前世英國的fsa,從一開始就針對了金融業的混業經營。

金融監管局下屬的證券監管委員會為首,組織一批專業人士,按照鄭宇提出的一整套監管框架(其實就是後世各國的一些法律框架)首先提出了證券領域的一整套立法:公司法修訂案·證券法,基金誥,以及一整套專業條例:證券交易條例,證券公司准入條例,保薦人職業操守手冊,保薦人業務流程規範,上市備案流程規範等。

在交易所方面·考慮到中國領土過於廣袤,幾大經濟中心距離過遠,而通訊交通和資訊傳播沒有後市那麼方便,金融監管局最終批准了三個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廣州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

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方面,鄭宇挑選了一些候選人,並讓他們自願參與主席競選。最終,經交易所理事會表決·前皇室投資業務英國負責人張尊友出任第一任交易所主席。由交易所常務委員會提交,理事會表決,透過了《北京證券交易所章程》·《北京證券交易所內控管理條例》,《北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流程規範》,《北京證券交易所資訊披露規範》等一系列檔案。

有了這一整套初具規模的規範體系,鄭宇的底氣也就足了很多。

他完全確信,中國的證券市場,從一開始就將走在世界證券界的前列。畢竟,在這個時代,各國證券交易還處於自由市場發展階段,缺乏有效監管,甚至連資訊披露都缺乏足夠要求。至於政府監管·則更多是三十年代美國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出臺之後的事情了。

在鄭宇的體系中,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不能包括普通平民,而只能由有足夠富餘資金,也就是閒錢的富裕階層,以及機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組成,並且一定要實現資訊的透明化·實現公平,公正,公開。…,

之所以如此謹慎,是在於鄭宇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中國這樣一個權力至上的社會,一旦股市對全社會開放,必將淪為權貴階層和同盟者掠奪平民財富的工具。

他很清楚,平民並不會因為自己沒有太多餘錢就不去參與這種合法的賭博。越是平民,賭性反而越重。他們每天生活在底層,卻並未喪失過希望,經常性地會幻想著自己某一天成為身邊某個“成功人士”,“老爺”,過上無比幸福的生活。

當他們擁有了一定的積蓄,他們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樣的“發財故事”所迷惑,爭先恐後地投入股市這個血腥的屠宰場,帶著希望進入,遍體鱗傷地離開。

在鄭宇看來,股市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更適合富餘階層以閒錢為資本,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而專業性的投資機構,則可以承載包括平民資金在內的財富,利用其專業技能,在專業部門監管下開戰投資活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這個政策框架內,富裕人群可以選擇自己投資,也可以選擇透過購買投資基金的份額,或合夥成立專業投資公司投資。而平民,只能透過購買基金來間接投資於股市。

對於投資基金,鄭宇沒有採取後世美國發展起來,並推廣到全世界的公募基金模式。

在他看來,這是美國式養老金體制下的特殊產物,只適合於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這類成熟市場。這些鬧家,資本主義體制已經非常完善,歷經數百年的經濟和文化沉澱,有一大批久經考驗的老牌藍籌股,尤其是跨國公司,業務模式成熟,管理規範,適合長期投資。

反之,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劇烈轉型的社會中,企業普遍浮躁,缺乏文化積澱,往往急功近利,在某些階段一帆風順獲取暴利,並熱衷於規模擴張,而當經濟週期轉換,或經濟模式和科學技術快速更新換代,這些企業幾乎無一例外會淪入深淵,破產倒閉。

更可怕的是,共同基金管理者本身也缺乏文化積澱和公共責任感,而共同基金“大鍋飯”式的收益模式更讓這些人根本沒有動力去為投資人創造更高收益。

在共同基金模式下,管理者只能提取管理資金規模的百分之一到二作為收入,這也導致了基金經理普遍的不作做和羊群化。道理很簡單:只要隨大流,成績基本就是中游,不會被淘汰·每年都可以舒舒服服過日子。如果特立獨行,自己拋開市場主流玩自己的品種,一旦差錯,就可能成為末流遭到淘汰。

這些因素累加在一起·導致幾乎在所有後起國家,共同基金模式都遭到了失敗。

參考後世經驗,鄭宇引入了兩個策略:

第一條是指數化投資,即透過釋出各種股票指數,由各基金公司釋出指數化產品,也就是被動配置,單純複製指數內的股票組合·以複製股票指數的走勢。這種被動投資基本保證共同基金能夠獲取平均收益,而提成自然也少得可憐:0%,對基金經理等要求也當然很低:會算數就可以。

第二條是收益提成。

除了被動型指數基金,其他基金則採取主動投資策略,也就是自己選擇股票投資標的的基金,一律採取收益分成策略,即基金一個季度一結算,收益的由基金公司提取。但與此同時·鄭宇還規定了基金公司利益提成的一半必須再投資到自己公司的基金裡,甚至基金經理個人獎金收入的一半也要投入到自己管理的基金裡,以最大限度避免基金的冒進:在“牛市”拼命追逐高利潤·獲取高額收入,然後再隨後的熊市中賭性不改,輸掉基金持有人的大部分投入,而自己卻無須賠償任何損…,

有了這個強制規定,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冒進行為將得到一定的遏制,並且實現了他們和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一致性,避免“賺一票走人”的行為。

與此配套,中國金融監管局下屬證券監督委員會也建立了從業人員考試體制,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管理人員測試體制,基金經理牌照體制·保薦人資質認證體制等一整套人員考核,監督,審查和淘汰機制,實行了問責制,並且與調查局和警政部合作,建立了證券金融犯罪聯合調查體制。

不過·儘管金融監管局看似無所不管,但其權力僅限於制定法規,監督法規執行等方面,它沒有權力稽核公司上市申請,也無權決定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交易所等機構的人事安排。它只有根據相關法規條例對涉案和違規人員處以非刑事類處罰的權力,而刑事處罰由法院負責。

不過,中國的《證券法》,參照後世美國的法條,對於證券投資領域的違法制訂了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凡利用內幕資訊牟取證券投資利益的,不但要追回所得,還要處以三倍的罰金,並處以刑事責任。操縱市場的行為,除了沒收所得並處以三倍罰金外,最高可以處以二十年徒刑。

這個刑罰之嚴酷,令原本興致勃勃準備“大顯身手”的劉紫夜也不由得直吐舌頭,甚至打趣鄭宇說“明顯是針對我來的”。

鄭宇卻並不在意。

對劉紫夜,他原本就沒準備讓她負責國內投資。除了替自己監督好整個皇室產業,以便他把精力更多投注於社會,政治,文化等領域,履行皇帝職能外,劉紫夜在投資方面的戰場,其實是海外。

他砧一開始就沒想要讓劉紫夜做一個花瓶,而是實實在在準備讓她一顯身手。

當然,現在劉紫夜,還肩負了一個重要任務:傳宗接代。

這不僅是鄭宇的期待,也是幾乎全體中國國民的期待,以及劉紫夜本人的期待。無論於公於私,哪怕僅僅是出於對於丈夫的愛意,她早就打算早早生兒育女,建立一個完整和美滿的家庭。只有實現了這個目標,她才可能安心地投身於商務領域等她感興趣的方面。

這是後話。

第一批上市的企業,三個交易所一共有六十六家,行業涵蓋了造船,汽車,鋼鐵,煤炭,化工,建築,金融,紡織等各個領域,甚至還包括了兩家房地產開發類公司。整體籌資額,則達到了驚人的六億華元·整個時間跨度達到三個月,每個月每個交易所都有七八家,差不多每週兩家。

鄭宇對上市的安排,是有其通盤考慮的。

一次性推出的上市公司過少·則形不成規模,也缺乏可供挑選的標的,降低了證券交易所的吸引力;一次性推出公司過多,■容易出現問題,而投資額過大,則可能導致民間剩餘資金丕影響發行定價甚至出現認購不足的情況。

而第一批的擬上市公司,雖然只需要在金融監管局備案,由交易所完成形式稽核,但鄭宇依然堅持了精品原則,並透過幕後協調,確保擬上市公司質地優良。

簡單來說,其實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皇室產業控股或參股的優選企業,以及各財閥精挑細選出來的一批門面幾乎肯定能在未來幾年內快速發展。

這證券交易的第一炮,只能打響,絕不能打臭。…,

按照交易所釋出的資訊披露規範各家公司都釋出了詳細的招股檔案,招股說明書,法律意見書,審計報告等樣樣不少,基本上就是後世的那一套歷經百年已經完備的東西。

這些檔案除了給主要的投資機構和超級富豪們免費郵寄外,還以一定價格對其他投資者出售,並置放於各交易所公眾閱覽室供投資者免費閱讀。

藉助如此完備的投資資訊,投資者都可以作出初步判斷。而與後世路演類似的上市路演安排,則更加方便了投資人以互動的方式加深對企業的理解,作出審慎的投資決策。

這個以系統性立法的方式透過三足鼎立的金融監管局,證券交易所和刑事調查機構進行監督,並利用資質認證,高收入和嚴厲的法條迫使證券從業人員自律,以嚴密的資訊披露規範強制上市公司披露資訊的證券市場,甫一推出就成為了歐美金融界密切關注的焦點。

這個時代的歐美證券醜聞層出不窮,而上市公司甚至常年不披露財務報告,某家公司突然股票暴跌,然後很快宣佈破產的事例層出不窮,股市更像是賭場,到處充斥著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

在美國,隨著西奧多=羅斯福把大棒指向壟斷組織,上市公司的醜聞層出不窮,實業大亨和金融大亨,無論是洛克菲勒還是摩根,在底層民眾的眼中誰背上的癩都不比別人少多少。

在英法,蘇維埃俄國革命激發起來的左翼思潮,更引發了輿論界的大動盪,抓住這個時機試圖擴充套件政治力量的左派,紛紛把矛頭指向貪婪無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金融大亨和工商大佬,指責他們操縱市場,蓄意掠奪國民財富。

中國證券市場從一推出,就贏得了各國輿論的讚譽,紛紛稱其為“真正規範,清潔”的證券市場,是“其他國家的典範”。

中國上市公司根據資訊披露要求刊登的招股書,釋出的資訊披露,儘管為了避免“單向透明”,避免其競爭對手藉助披露出來的商業機密損害企業競爭力,對供應商,下游客戶等重要敏感資訊加以隱藏,但終究是開天闢地,前所未有的創舉。

在閱讀了這些檔案之後,在華的歐美各界名流也是怦然心動,紛紛選取證券公司開立股票賬戶,並根據自己的判斷開始購買股票。

當歐美報紙有選擇地刊登了一些中國上市公司的招股檔案之後,閱讀著招股檔案中的行業分析,企業業務狀況,未來規劃,財務報表,目睹這些公司的管理規範,利潤豐厚,發展態勢良好,歐美富裕階層紛紛呼朋喚友,詢問如何投資中國股市。

風險?

別人的招股檔案中靠前的部分就是“風險提示”,這是什麼精神?這是比基督徒還要誠信,一切從保護投資者利益出發的精神,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如果這樣投資還會虧錢,那只能說是自己運氣太差。

投了?

投了。

非常體貼的,中國各大證券公司,尤其是皇室控股的華盛,幾位前皇室產業投資部門業務骨幹合夥設立的威高,慶餘銀行下屬的慶餘,安南李家的隆盛等大券商,在歐美幾個主要城市都設立了海外分部,接受遠端開戶和遠端買賣,以電報和電話接收國內幾個交易所的交易資料,在公司內的交易廳釋出,並可以利用這些遠端通訊工具下單。

作為中國企業形象代表的上市公司,就這樣與歐美商界建立了直接聯絡。倫敦,巴黎和紐約的報紙,開始越來越多地報道中國的股市行情,而這些運作規範,資訊透明的企業,顛覆了歐美各階層對中國企業的傳統印象。

他們開始直觀地感受到了中國商業文化的先進。而其中最關鍵的,在於誠信。

既然中國的公司是如此運作規範,講求誠信,那中國的商品質地如何,自然也無須多說了。很多歐美商界人士,出於心悅誠服,或者也是為了自己投資的中國股票,開始自覺地成為中國商品的推銷者—當然這不包括和自己的事業相競爭的那部分商品。

這是鄭宇佈置的經濟國戰的下一步:讓歐美商界直觀感受到中國企業的誠信,提升中國商界在商業道德和文化領域的形象,從而整體提升中國商品的定位和吸引力。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