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東羅馬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 文化救國(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 文化救國(三)

時間來到了十月初,在特拉比松政權逐漸穩固的同時,阿來克修斯制定的文化政策也有了顯著效果。

科穆寧(特拉比松)政權建立後,沒有因為流亡的政權而改變這一文化傳統,相反的,面對這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失敗,悠久、榮耀的古典文化給了國民精神的慰藉,阿來克修斯抓住人們這一心理,大力提倡文化救亡,希望從古典文化中得到力量。

東羅馬文化本就上承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其自身文化發展也一直帶有復古的特性,科穆寧政權的文化救國運動更是將復興古典文明推到了最高潮,同時在十字軍東征後,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就給帶有古典色彩而又自成體系的東羅馬文明影響西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科穆寧政權掀起的文化救亡運動,既起到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救亡圖存的作用,有搶救、收集、整理了一批古典文化典籍,並將其傳播開來,對本民族、本地區文化及西方文化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羅馬帝國自古重視對古典文獻和古代圖書的收集和整理,並在各大城市建立國家圖書館,如君士坦丁堡、雅典和亞歷山大等,收藏了許多珍貴文化典籍;由於歷代王朝內戰不斷及外來入侵頻繁,尤其是1204年的十字軍入城後的破壞,使得寶貴的文化遺產遭到滅頂之災。

科穆寧政權建立後,在阿來克修斯及大部分貴族的支援下,許多希臘學者聚集到反對拉丁人統治的政治中心特拉比松,開展搶救古代圖書文物的活動,或遊歷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收集和抄寫古代手抄本,或整理和註釋古代名著,學者們有皇室支援,豐富的學識,希望用文化來救國。

他們不僅翻譯希臘古典作品,還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收集和抄寫古代書籍,大量珍貴的古代手稿因此被很好的儲存及流傳下來,許多學者還擁有豐富的私人藏書。

傳承千年的東羅馬文化被特拉比松繼承,散佚流失的許多珍貴的古典文獻也被最大程度的保留下來。

文化復國政策之所以那麼順利,幾乎無人反對,是因為復興文化本來就不觸碰國內絕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且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反而有利,因此得到了各個階級的認可與支援;另一方面,阿來克修斯不惜花費重金也要收買各地的優秀學者,甚至是異教徒,不論國籍不論身份,因此自然吸引了大量學者前往特拉比松,他們當中也有弄虛作假的,但更多都是貨真價實確實有學問的,有的(學者)研究兵法、有的研究哲學、有的研究宗教,更多的則是研究政治。(在中世紀,正教世界比公教世界要開明得多,要是敢在西歐這麼玩,早就觸犯教會的利益了。)

一時間,特拉比松的文化達到了空前繁榮。一座酒館裡,一群哲學家聚在一起,暢談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學思想;在酒館不遠處的一所公共廣場上,一位文學家康慨激揚地向孩子們講述著貝利撒留將軍遠征阿非利加的傳奇故事,孩子們聽得神情自若;教堂裡,正教教士公開批評公教的無知與腐朽,完全不把海峽對岸的拉丁人放在眼裡,時不時編造幾個正義對抗邪惡的故事,將羅馬教皇描述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綜上所述,阿來克修斯推行的政策對於復興羅馬帝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運動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歷史上,其實是尼西亞帝國率先開展文化救國運動,文化復興的影響更為深遠,東正教的發展、傳播與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都受益於拉斯卡利斯王朝的文化救亡政策。

阿來克修斯這兩個月下來成績如此顯著,自然還離不開軍民團結、勵精圖治的精神力量,作為亡國者的他們,一心強大國家,渴望生存與復國,以無國可倚的他們,必須重建一個家。

(而歷史上,“篡位者”巴列奧略家族重回君士坦丁堡後,帝國往昔的“輝煌”似乎又回來了,軍功貴族重新崛起,宮廷鬥爭又恢復了十字軍入侵前的慘烈;與西方的宗教衝突愈演愈烈,引發了社會混亂;“帝國”名存實亡,政令不出京畿;商業與農牧業在混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發展緩慢。只有文化救亡運動的持續開展,使其成為末代王朝唯一可稱道的政績。)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人才被廣泛接納,逐漸成為了基層階級的中堅力量,當基層官員滿員時,政府又不得不打破常規,允許出身低賤之人入職中等以上的官職,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一些人甚至能入職高級官員。

由於安格洛斯王朝的無能統治,導致當地政府很長時間都處於缺員的狀態,由於腐敗嚴重,很多官員甚至默許了這種趨勢,將編造的情報彙報給中央,大量錢財直接流入貪官手中,到後來,中央也實在發不起錢了,當地政府乾脆當起了“土皇帝”,流入的一針一線都拉入自己的“褲兜”裡。

因此,當科穆寧家族重新統治這片土地後,這些貪官的好日子也到此為止了——起碼在阿來克修斯實際控制的地區確實如此。

科穆寧家族早在一個世紀前便聞名於世,它是羅馬帝國具權威、富有的大家族之一。

自從科穆寧王朝被推翻後,安格洛斯家族腐朽的統治,使得羅馬人越來越懷念曾經那個強大的王朝。

當阿來克修斯在1204年來到特拉比松時,受到了人民熱烈歡迎,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了特拉比松。透過沒收非法土地、資金,使得阿來克修斯在短時間內不缺錢,足夠熬過這幾個月的政府開銷。

科穆寧家族人人皆知,加之安格洛斯家族與科穆寧家族是死敵,阿來克修斯在接下來進攻西小亞細亞時,對那些安格洛斯的走狗不必“客氣”了。

可以這樣理解,阿來克修斯的支持者來源於軍隊、人民和教士,與安格洛斯家族為代表的大貴族勢力成反對派。

當阿來克修斯在特拉比松站穩腳步後,那些在一路支援過他的人,只要是活著來到特拉比松的,都得到了他的重用和獎賞,將沒收的非法土地大片大片地賞賜給他們,以穩固科穆寧家族的統治地位,同時收買人心,擴充勢力。

阿來克修斯的弟弟大衛一邊接受教育,一邊透過訓練城防軍來提升自我能力,最後當阿來克修斯征戰四方時,他還要負責穩固後方。

等時機成熟,阿來克修斯一定會拿異黨開刀。目前特拉比松一帶支援安格洛斯極少,這不難理解。(畢竟這裡是科穆寧的龍興之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西小亞細亞已經爛完了,相比於阿來克修斯的科穆寧政權,拉斯卡利斯的政權幾乎無解。

要知道,該個月永遠比外來入侵難得多。外來入侵還需要小心翼翼嗎?反對者直接拍死,跟自己一點利益都沒有。而改革呢?還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垮臺了。

(米海爾·巴列奧略鎮壓了反對他的拉斯卡利斯貴族,收復君士坦丁堡後他馬上廢黜了約翰四世,開啟了末代王巴列奧略王朝的統治。“重新佔領以前的首都,只不過是前此數十年政治和軍事成功的結果,就像成熟的果實一樣落入他手中的一個獎賞。”米海爾所得到的“獎賞”是拉斯卡利斯王朝所賜,是尼西亞帝國的三代人所賜,早在約翰三世時期就已經包圍了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命懸一線,而巴列奧略只是偷竊了別人的勝利成果罷了。

米海爾奪權代表著貴族階級的重新反撲,他面臨的是一個孱弱的帝國,君士坦丁堡“已經無法修復”,末代王朝的統治也不算高明,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的日子已經離他們遠去。巴列奧略王朝二百餘年,是東羅馬帝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但巴列奧略王朝建立後,宗教政治重回混亂,經濟受到壓制,軍事上一蹶不振,一度被認為是“二等小國”,帝國沒有比尼西亞時期更加強盛,甚至時人已經不承認它是一個“帝國”。

尼西亞帝國近60年的休養生息的經濟發展策略,使其在小亞細亞地區成為經濟強國,甚至是商品交流的中心,但巴列奧略王朝重新入主君士坦丁堡後,經濟發展未見突破,未能重得歷史上帝國對威尼斯等國家的貿易優勢,同時失去了尼西亞時期的優越的貿易地位。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加之國內宗教爭端引起的社會秩序和政治秩序的空前混亂,使巴列奧略王朝註定無法重現拜占庭帝國往日光輝,最終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