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2章 諸葛亮殺人飾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2章 諸葛亮殺人飾過

儘管諸葛亮為街亭設下了幾道防線,但是還是因為馬謖自高自大,不聽助手王平的建議,最終丟失了街亭。

馬謖兵敗回來,諸葛亮還是先將他關押起來,先封眾人的口,讓大家都對馬謖失街亭的事淡忘了一點之後,再放他出來,這樣就免他一死的。

但是,姜維很快的來向諸葛亮彙報說,魏延現在在軍中到處散佈說,丞相諸葛亮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以前,關羽曾立過軍令狀說他若放過曹操的,願意被斬殺。後來關羽真的放走曹操,諸葛亮軍師還是不敢殺關羽的。現在馬謖也立軍令狀,又打敗了仗,丟失了咽喉重地街亭,害得是蜀軍北伐全功盡廢。其罪該死的。然而丞相卻因為馬謖是他的心腹人,就要免馬謖一死。什麼軍令狀?全是放屁!我們以後就儘可能先立軍令狀去爭取機會打頭陣仗,勝了就立大功,輸了就仿照馬謖要求免死。軍中的很多將領都在議論此事,看來以後丞相的威信就要大大的下降了。

諸葛亮聽了此話,就懂得魏延這樣散佈謠言,就是想逼他殺死馬謖。魏延逼諸葛亮殺死馬謖的目的,就是使諸葛亮少個幫手,少個參謀,使得諸葛亮今後有更多的失誤,多打敗仗,這樣諸葛亮才挨撤職,他魏延才有望接替諸葛亮當大將軍的。他魏延今後更容易的跟諸葛亮做對抗。

諸葛亮原想把馬謖當作一支槍跟魏延鬥爭,想不到今天,魏延卻把馬謖當成了一支箭,射向他來了。他是怎樣擋得住魏延射來的飛箭呢?

就在諸葛亮沉思的時候,姜維問諸葛亮,為什麼魏延這樣跟丞相作對的呢?

諸葛亮沒有把他早先跟魏延鬧過的矛盾講給姜維聽,而是說:“先帝在世的時候,曾經有意的想培養魏延做我的接班人。因此先帝就任命魏延當漢中太守。後來先帝塴駕時,魏國興五路兵來犯境,為了抗敵,我就派馬超去漢中接替魏延當漢中太守。魏延就對認為我奪剝了他的兵權,就開始很起我來了。再後來,我又提拔馬謖上來當我的軍事參謀,魏延有人為我想要馬謖來當接班人了,又多恨我一層。再後來,我又宣佈你伯約做我的接班人,那樣,魏延更恨我的了。今天魏延之所以這樣起勁的反對我,更多的是恨我指定你伯約做我的接班人。”

就是諸葛亮這一番話兒,使得姜維在心裡恨起魏延,並恨之入骨,直至後來諸葛亮死了,姜維跟魏延火拼起來。

姜維當時表態說:“魏延這樣的嫉妒我,我一定跟他魏延沒完沒了。丞相,你別怕他魏延,姜維一定幫丞相除掉他魏延!”

諸葛亮打發姜維走了,他就開始沉思問題。諸葛亮懂得,姜維講這樣的話,其實就是想慫恿他諸葛亮要殺掉馬謖,他姜維就少了一個個競爭的對手。這就像他以前慫恿劉備殺劉封的一樣。

但是,就是姜維這樣的一句話,諸葛亮懂得了姜維願意當他的一支槍了。姜維這支槍比馬謖那支槍更鋒利,更有殺傷力。諸葛亮就覺得他有了新槍,那麼舊搶就可以丟棄的了。

諸葛亮想到底他怎樣處理馬謖的呢?他在蜀國裡是獨權專攬,給馬謖放生一條路,也行!但是魏延正在煽動部下對他不信任的言論,如果部下以後對他不信任了,他就是難做到軍令如山那樣的威嚴了。要消除魏延的煽動言論,諸葛亮只能忍愛殺馬謖。也就世界馬謖的頭來樹立他的威信了。

諸葛亮見到姜維已經再次表態要死心踏地的跟了他。他諸葛亮雖然今後沒有了馬謖,但是姜維又來代替馬謖做他的心腹人。姜維做他的心腹人,是勝過馬謖做他的心腹好幾陪的呀。再說以後他還想叫姜維教他的兒子武藝。可是姜維後來當了諸葛瞻的功夫師傅,他想他如果把自已的功夫都傳授給了諸葛瞻,以後諸葛瞻就可能跟他爭奪權力了。於是他就沒有把全套功夫教給諸葛瞻,所以,諸葛瞻武藝不夠高強,才被鄧艾斬下馬來。

馬謖的為人,諸葛亮是懂得很清楚的。馬謖被劉備從荊州帶到四川,僅當過綿竹、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從未參與過軍事,更沒有領兵作戰的實踐。應該說,這是偏才,只具備宏觀的戰略知識,體察不到軍事活動的細微之處,更沒有親臨戰事的心理鍛鍊。

諸葛亮南征時,馬謖對南中形勢分析得十分精闢, 馬謖說:“南蠻的人原來就是憑著他居住在偏遠又險惡的環境,早就不服中國對他的統治,老早就想反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中國即使今天將他打敗了,明天他又必定要反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丞相帶軍隊到此必定取得勝利,但是丞相一帶兵回去北伐用兵了,孟獲知道國內空虛了,他又很快的反了。”

諸葛亮就問馬謖說:“照你這樣所說,我們又該怎樣做才好的呢?”

馬謖說:“兵書上講:‘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所以我還是請丞相以服其心才行。”

諸葛亮聽了馬謖這番話,心裡不由咯噔一下,啊,馬謖原來在軍事理論上卻有如此高水平的呀。於是,諸葛亮才破格提拔馬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諸葛亮之所以讓馬謖去守街亭,出了沒有人自報去守街亭之外,更是諸葛亮想讓馬謖立一次大功,以後好越級提拔馬謖的,因為如果馬謖任前敵總指揮成功,自然會取代魏延等人在軍隊的地位,成為自己的“鐵哥們兒”。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馬謖由於沒有實戰的經驗,而丟失了街亭。丟失了街亭,使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遭到了極大的損失。

諸葛亮心裡罵道,MD,想不到馬謖卻是書呆子、飯桶,守不住街亭,導致我老哥子北伐的軍隊全線潰敗,不單損了很多的兵馬,連剛剛奪得三個郡,又被魏軍收回去。連我老哥子也差點兒被司馬懿捉去。我老哥子狼狽到這樣的程度,全是你馬謖丟失了街亭造成的。

他諸葛亮失街亭兵敗折軍馬,被魏延所散佈不信任的言論,還是小事;還有大事的事令得諸葛亮頭痛的呢,那就是他是如何面對大眾,如何向朝廷交代的呢?因為他興師“北伐”前朝野都不贊同,只是他大權在握,所以能獨斷專行。諸葛亮出師之前,曾在《出師表》裡說過:“如果北伐不勝的話,那就治老臣的罪。”這就是似於立了軍令狀的了。這樣的言論,這樣的表態,史官可要記下來的呀。人全是靠功過是非才能留名於世,諸葛亮他想的要功和是留於世的;不能讓過與非寫在他的身上。如今他失敗了,就是他身上的過與非的了。他必須把過與非推給別人才行。當然這個別人就是馬謖。《出師表》的軍令狀要兌現嗎?當然不能!這次失敗了,他還要繼續當丞相,還要繼續北伐的。

為了他能夠繼續北伐,將北伐進行到底,他必須把責任全推給馬謖,把馬謖當做替罪羊羔。他只有斬了馬謖,才能洗清自己的一切過與非,才能在軍中保持威信,才能封住眾人的口。

儘管在開斬馬謖前,有很多人要替馬謖求情免死,但是諸葛亮還是狠心斬了馬謖。

後人有詩云;

丟失街亭誰之過?

責任應是歸諸葛。

長官嫁罪給部下,

天下冤案有幾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