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章.道士講故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章.道士講故事

一清道士講了一陣兒的故事,他就讓諸葛亮去仔細的嗯螞蟻做動。過了一會兒,他就問諸葛亮,這些螞蟻跑來跑去幹什麼的呢?

諸葛亮還順著剛才的思路講,這群螞蟻在行軍去打仗。

一清道士講:“錯了。螞蟻們是在搬它們的蛋。”

“啊,它們為什麼要搬家?”

“因為天快要下雨了。它們就要把家搬到比較高的地方去。

“真的嗎?“

“你望天吧,天上烏雲密佈了,天氣又這麼悶熱,肯定要下大雨了。”

接著一清道士告訴諸葛亮一條諺語;螞蟻搬家,大雨嘩嘩。

師父的話剛落`地,天上就有雨點掉下來了。緊接著,地上颳起了大風,大風裹著雨水從著山口那裡向他們這兒刮來。他們還沒有跑到廟裡,大雨就像傾盆似的向大地倒下來。

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諸葛亮覺得這條諺語講得真靈。它說下雨就下雨。哎喲,天在那麼的高,師父還能看出天的變臉。猜中天就要下雨。這個本領是太神奇了。他很想學會這個本領。就是這個想法,它使諸葛亮愛上了觀察天氣。

可是,當時諸葛亮鬧不清,師父先前是教他是怎樣才能當上大官的呀,為什麼師父又插進來講看天的呢?他把這個問題問了師父說:“師父,你教我學看天又有什麼用?”

師父先問諸葛亮想不想當宰相?

諸葛亮當然講想當的嘍。

一清道士就講了大道理。他講,大凡出將入相者,必須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僅僅知曉就行嗎?不行!要能夠先知先覺,要能夠預見到將要發生的事情,能預見天氣的變化,就等於夠呼風喚雨,利用天氣來排兵佈陣,才打贏敵人的。

你打仗贏了,你才能立功,功立多了,你才一步步地升上當大官,一直升上去當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國宰相。

諸葛亮你想成為一個大將軍的話,必需要懂得看天氣才行。師父教你學看天氣,主要是為你將來著想的。

一清道士雖是一個出家人,可是他卻不愧為一個很有成功的幼兒啟蒙老師。

小諸葛亮就是在學學玩玩的當中,不知不覺的學會了看天氣,這才使得他在後來,才有本領上演“草船借箭”,才有本事為周瑜“借東風”的……

啟蒙先生的一言一行,是往往能給他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決定得他的學生的性格,能左右他的學生的命運。

一清道士對幼兒學生的啟蒙教育是與眾不同的。

他就是在娛樂中來啟蒙小孩子的。請再看下一個片段吧。

就在諸葛亮跑進廟裡來躲雨時,一清道士卻利用兩人獨在一起的時候,看似漫不經心的問了諸葛亮說:“孔明,昨晚,你爹講什麼故事給你聽。”

諸葛亮說:“是蘇秦和張儀的故事。”

他一清道士說:“還有嗎?”

“哦,還有龐涓和孫臏的故事。”

“那你懂得你爹為什麼要講那條故事給你聽呢?”

“那是要叫我向孫臏學習,身殘志不殘,不要灰心,努力學好本領,爭取去做有計謀的軍師。”

“還有別的意思嗎?”

諸葛亮搖頭說:“唔……好像沒有了。”

“還有一層意思的。你再想一想。”

諸葛亮說:“師父呀。你再逼我想,我的腦就要爆炸了。”

“你要想問題,不要怕腦子爆炸。人想問多了,只不過是腦子有點痛,爆炸不了的。人腦生來是用來想東西的,越用腦子才越聰明。這就像刀槍的那樣,長期不用刀槍他就生鏽。你的腦子長期不用你就笨。你再想!”

“我真的想不出來了。”

“人想問題的時候,要專門向人們想不到之處去想,那才能想出新穎來,想出玄機來,才能克敵制勝,才能保全自己。”

一清道士讓諸葛亮再想一會兒,見到諸葛亮的確想不出來了,他才講:“你爹講給你聽的孫臏故事,其中還有一層最重要的意思是,人生在世,要時時處處要防備別人要害自己。”

“師父,別人是指陌生人嗎?”

“不單是陌生人。你看孫臏不是被好朋友龐涓所害的嗎?你知道孫臏是怎樣才被龐涓所害的嗎?”

“因為孫臏輕信龐涓,自動跑來找龐涓,才被砍去雙腿。”

一清道士講解,這個故事另一層意思就是告訴人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提防才行。人活在這個世界裡,你想不受到別人的傷害,就要提防一切的人,這包括你的一切親人。

諸葛亮鬧不清楚師父的話,他問道:“師父,難道家裡的人還要互相慘殺的嗎?”

一清道士講,在特殊的情況下,家人也要互相殘殺的。皇帝為保住他的皇位,他就要殺死想篡奪他皇位的兒子,哥哥為爭要完家財,就要害死同胞弟弟,兒子為功名,也要對父親下毒手。

接著他還給諸葛亮講例子故事。

一清道士給諸葛亮講故事的時候,諸葛亮還很小,但是,師父的話卻讓他刻骨銘心的記在心裡。後來諸葛亮長大了,他時常把他的話那來重溫,覺得師傅講得太有真理的了。因此。他就經常把與他主張不符合的人,慢慢的除掉,不讓他們存在來危及他的職位。有關這些事,後文再細寫出來。

師父給諸葛亮分析講了孫臏的故事的深層含義之後,他又問諸葛亮說:“你爹還講另一個故事是什麼?剛才你講了”

“那就是蘇秦和張儀的故事。”

一清道士又問諸葛亮聽了那個故事又有什麼體會?”

“我爹想透過那個故事告訴我,讀書讀得好的,也能當大官的。”

“回答只答對了一半,另一半你沒有答出來。再想。”

“我是向不出來了。師父,那另一半是啥的?”

“你真是太笨了。虧得你是我的乾兒子,又是縣長的少爺,要不然,我是不會收下這樣笨的人來當我的學生的。”

當時。小有聰明的諸葛亮心裡想,師父你講這樣的話,是心口不一的了。你雖口說不收我做你的學生,其實你心裡還是為了收到我這樣的學生而高興萬分的呢。因為我爹是有銀子的人,他為我交給你的拜師費是比別的學生的多十幾倍。你講不收我這樣的學生,難道銀子咬你的手嗎?

諸葛亮逗他說:“師父,你不教我,我就回家去嘍。”

一清道士馬上說:“你不能回去,你一回去,你爹就要打你得半死不可。你不懂的,就好好聽我講。”

諸葛亮點了點頭,那意思是講,你講吧。

一清道士講那個故事的另一半含義就是要告訴你,你心中的事,或你想做的事,或你

自己心中的奧秘不要輕易告訴別人。要等到你把事情做好了才讓別人知道,只有這樣,你才不怕別人干擾你做事。

接著他又講,蘇秦本來是聰明的人,他搞縱合的策略已經取得成功了。但是,蘇秦又傻了,他卻為了朋友也有個好的前程,就把自己的老底脫出來講給朋友應,並且還告訴朋友是怎樣做了,就能破得自己的縱合的策略。結果呢?張儀根據蘇秦的提示去做了連橫,最後就把蘇秦的縱合的策略打得落花流水,弄得蘇秦身敗名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哦,故事原來含有這一層意思。從那時起,諸葛亮就記住了這樣的一個道理,凡是自己想到的主張不要告訴別人,要保密好,自己成功的經驗也不輕易告訴別人。同時對平時是好朋友要提防他,不要讓他爭奪去自己的功勞。

後人有詩云;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官場處處人詭秘,

事事需防遭暗圖。

諸葛亮的這個想法始終如一的保持到死,所以他沒有把出山前和出山初期的好朋友拉來到他身邊當他的助手,當他的幕僚。他到東吳策劃遊說龐統來投奔劉備,那是劉備交給他的一個任務。後文再細說這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