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89.掃平一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89.掃平一切

扶桑進入全民教育的年代,代價當然是相當巨大的。

首先,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對於財政方面的要求非常高。看看後世世界各國在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就不難看出這是多麼大的一個坑了。但是沒辦法,為了徹底改變扶桑人的歷史和文化,必須使用這種強制的手段進行扭轉,曹巖不可能讓扶桑留著自己的文化和傳統,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培養出一個野心家來,重新推翻華夏對其的統治。最複雜,但也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徹底斬斷扶桑的文化傳承,讓其所有的古代文化全部淪喪,進行新式的華夏式教育,從下一代扶桑人開始,他們將會以華夏人自居。最多百年之後,世間就再無哪怕一個扶桑人,有的只是華夏扶桑省的人,到時候就算真的有野心家,那也只能是華夏的野心家,而不再是扶桑的野心家。

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要讓扶桑人變成華夏人呢?直接讓他們永遠當扶桑人,並且永遠當華夏人的附庸不就好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而事實絕對沒有這麼簡單,再說了,扶桑人體內本就有華夏人的血脈,而且華夏民族,本就是個包容性、同化性極強的,多種族雜交的聚合體,所以如果是真正的心向華夏,將扶桑人改造成華夏人也沒什麼不好。對於這一點,曹巖還是有把握的,即便他做不成,一代一代做下去,最後也能成功將扶桑徹底抹除。

至於說他能在這個世界待多久,到底能不能看到扶桑徹底泯滅的那一天,那就不好說了,反正想到就去做,自己開心愉快就足以。

除了財政方面的巨大壓力以外,後勤方面也有很大的壓力。

因為扶桑的成年男性已經全都被強行充軍,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婦孺,原本半大小子也能幫忙種地幹活,現在被強行參與義務教育,結果就是已經佔領的地方,農田的耕作出現了人手不足的情況。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如果糧食不夠,那可是會直接威脅到統治的,所以要保證扶桑國內不出亂子,這些老弱婦孺們不跳起來反抗,說到底還是要讓她們吃飽肚子。好在梁山如今已經開始著手士兵退伍的工作。

對梁山功勞比較大的士兵,可以主動申請退伍;年齡大的,會強制退伍;還有就是那些受了重傷的,沒有傷及性命,卻已經沒能力繼續作戰的,也在退伍的行列。退伍時,根據各自情況不同,曹巖決定給他們非配面積不等的土地。按照功勞大小,傷勢嚴重與否,還有年齡高低等等,拿出一個評分標準來,然後再根據各自評分的不同,給這些士兵分配適量的土地。

扶桑是個小小的島國,但面積再怎麼小,分一些土地還是夠的。

總之,壓力是巨大的,但必須要堅持做下去,全民教育反倒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行,無論如何,也要將扶桑的本土文化徹底泯滅,要讓華夏的光輝徹底照耀這片土地。

……

這一年的春節是在扶桑過的。

曹巖已經直接住進了扶桑的皇宮,雖然和中原的皇宮比起來差了不知道多少倍,但終究是皇宮,比一般的房子要好很多。

扶桑人當然也是過春節的,畢竟漢文化博大精深,一直影響著周邊國家。作為鄰國,扶桑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漢文化,引進了華夏的各個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

漢代以前,扶桑向華夏學習主要採取“請進來”的方式,透過從赴日華夏人人那裡得到先進的技術文明。漢代以後,扶桑開始派人到華夏主動學習先進文化。到了唐朝,扶桑學習華夏的熱潮逐漸高漲。當時的華夏擁有遼闊的疆土,國力鼎盛,在科學技術、文化等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成為古代國際關係的中心,呈現出萬邦來朝的局面。出於對大唐先進文化的仰慕和渴求,為了求的推動本民族發展的科學技術和治國經驗,扶桑曾在唐朝時期一次次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及僧人被通稱為遣唐使,數量和頻繁程度可謂空前絕後,達到歷史頂峰。

這些遣唐使回國之後,帶回大量唐朝的文化典籍、科學技術,對扶桑的政治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遣唐使還得到扶桑朝廷的重用,進入權利中樞,極大地推動了扶桑的封建改革。

從7世紀末期開始,扶桑就使用華夏的曆法,引進了華夏所有的扶桑。當然,春節也不例外,在華夏農曆大年三十的時候,扶桑人的過年習慣和華夏差不多。

但是明治維新開始後,扶桑廢除了春節。

在19世紀中期的亞洲,扶桑處於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時代。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的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扶桑,也不允許國外的扶桑人回國,甚至禁止製造適於遠洋航行的船隻。

但是,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資本主義的萌芽出現了,衝擊了封建自然經濟,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商人們感覺到舊有制度嚴重制約著他們的發展,於是開始呼籲改革政治體制,與藩地諸侯、武士、基層農民形成“倒幕派”聯盟。經過一系列戰爭,在明治天皇的統帥下,扶桑人民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隨後,明治天皇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在這些措施中,其中一條就是廢除了春節。

明治維新前,官吏領取的是按月發放的“月俸”,但陰曆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閏月,要按十三個月發放。當時,明治新政權面臨著近代化的建設,需要鉅額資金,國庫空虛。於是,明治政府於農曆1872年11月9日釋出了“改歷詔書”,決定廢太陰曆,頒行太陽曆,以即將到來的12月3日作為1873年1月1日,從此諸祭典等舊曆月日一律按照新曆的相應日期施行。改歷的結果是為政府省下兩個月的財政支出,對政府來說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財政困難。

至此,扶桑開始使用太陽曆,新年從華夏的春節改成了新歷年的元旦,開始不過春節了,元旦即為新年。說實話,取消春節居然因為這樣一個原因,說起來,還真是夠搞笑的。

不過現在畢竟還不是幕府時期,所以此時的扶桑還保留著過春節的習俗,曹巖也放鬆下來,和下面的人一起過了一個開心的節日。

真的很開心,梁山的見過大業眼瞅著就要成功了,無論是曹巖還是下面的人,都感到無比的開心。

不過開心之後,就有新的問題擺在曹巖面前了。

那就是選擇何種政體?

現如今的政治體制,基本上都是君主制,西方國家的情況就不說了,曹巖也不太懂,但再東方,周邊的幾個國家都是君主制無疑。

所謂君主制呢,就是國家元首為世襲君主的政體由單一國家領袖行使名義上或是絕對的政體權力,通常為世襲制,且為終身任期。君主制由君主,包括國王、皇帝、天皇、蘇丹、天子等擔當國家元首。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不受任何約束。君主實行終身制,並且是世襲的。這種政治制度足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古代的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多實行這種專制制度。

據統計,直到後世,依舊有不少國家保留有君主政體:比如說亞洲有馬來西亞、科威特、約旦、阿曼、卡達、巴林、沙烏地阿拉伯、柬埔寨、不丹、日本、泰國、汶萊;歐洲有英國、盧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麥、荷蘭、比利時、摩納哥、安道爾、列支敦斯登;非洲有摩洛哥、賴索托、史瓦濟蘭;大洋洲有湯加等。

但君主制其實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對郡主的素質要求太高了,國家的發展和穩定,就需要有合格的君主即位,否則國家的勢力反倒會倒退。比如說北宋,就是這麼個意思。如果每一代君主都足夠英明,那國家的實力自然是能有所保證的。可偏偏這個事情誰都無法保證,畢竟君主也是人,再選定下一任繼承人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立喜而不立賢”的情況,而這種例子在華夏歷史上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那麼如何能保證改變這種狀況……同時又保證君主的權利和地位不會受到衝擊呢?

其實曹巖覺得,君主立憲制就很不錯。

世界上當然沒有完美的政體,這是肯定的,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其優缺點,但結合當下的情況,如果曹巖直接放棄皇位,那是絕對不可取的。不是他自己舍不捨得的問題,而是他一旦捨棄皇位,下面的人就會立刻打破腦袋。千萬不要以為所有人都不喜歡皇位,事實上,就連曹巖不也喜歡皇位嗎?他現在以梁山總首領的身份力壓群雄,他做皇帝,那是沒問題的,大家都服他。就算以後他有了兒子,有了孫子,下面的人短時間內也不會生出反意。

可如果他主動選擇放棄皇位呢?在他之下,還有誰能壓制群雄?

晁蓋?盧俊義?不行,他們都做不到這一點,別人不說,就說董平這樣的,如果不是曹巖壓著,你看他能服誰?他誰都不服,要麼直接離開,要麼就直接起兵奪權,所以必須有人壓制住下面的這些牛人,放棄皇權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事實上,即便有可能,曹巖也不會放棄皇權。

但話又說回來,單純的皇權確實是很容易滋生各種問題,皇權至高很容易讓一個國家產生權力腐敗,也很容易讓下面出現懶政賴政的情況出現,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不需要討好老百姓,他們只需要討好自己的君主即可,下面的人死活他們是毫不在意的。

這樣一來不就又走上了老路子?

所以曹巖想要稍微嘗試一下新的東西,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君主立憲制上面。

君主,依舊是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但卻會逐漸放下全力,進入“統而不治”的境界,享受超國民待遇,卻不直接對國家的政務指手畫腳,這樣就能保證即便君主素質不行,也不會嚴重危害到國家。君主下面還有政府首腦,政府首腦可以是任何稱呼,這個人的職責就是管理國家,管理政府,因為和君主不同,政府首腦是可以更替的,是可以選舉的,就如同宰相一樣,即便他做的不夠好,甚至可以說是很差,但畢竟在位時間較短,最多只有幾年時間而已,所以最終還是會換上其他人,因為時間短,不至於把一個國家徹底敗壞。

不過同時也又缺點,那就是前任政府首腦的工作,若是在任期內無法完成的話,那麼繼任者,可未必會蕭隨曹規的繼續執行下去,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時候可未見得是好事。

而且如果政府首腦的全力太大,就很有可能產生連任的情況,所以這時候,憲法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憲法裡只要規定政府首腦不得在任超過多少屆,就能從很大程度上避免政府首腦久居高位的情況。這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內容,諸如三權分立等等,總之是挺複雜的,曹巖從入冬之後就開始琢磨這個事情,一直到開春,新的攻勢打響,他還是沒能把這些東西完全捋順。

收服扶桑全境的戰爭終於打響了,扶桑的殘餘分子在九州島和本州島南部的位置做最後的抵抗,但這毫無意義,主要精銳部隊已經在京都之役盡皆折損,剩下的都是些雜牌軍,自然不可能是梁山人馬的對手,這一次都不用曹巖出馬,只靠他手下的將領們,就很輕鬆的徹底擊潰了最後的反抗勢力。

終於,在新葉上枝的時候,扶桑全境已經全部一統。

而曹巖的登基大典也近在咫尺,這段時間吳用等人一直在忙活著登基大典的事情,眼瞅著時間進入了五月份,扶桑境內的已經完全不存在任何反抗勢力後,曹巖的登基大典也終於準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