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章——美利堅的誕生(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章——美利堅的誕生(2)

新大陸的殖民地雖然和母國之間隔著遼闊的大西洋,但是母國發生的大事依然會對遠在大洋彼岸的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在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之後,不僅英國國內分成了國王派和議會派,而且連新大陸的殖民地也分裂成兩個陣營,一個以弗吉尼亞為代表的國王黨和北方支援議會的議會黨。因為當時這些移民還是第一代移民,他們對祖國還有著非常濃厚的情結,他們關心著祖國的一舉一動,在初代移民逐漸老去、死亡之後,新大陸的居民對英國的感情就越來越淡了,在和英國之間的利益爭奪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同祖國之間的感情紐帶最終被現實的利刃給砍斷,最終走上了獨立之路。看到美國和英國之間的關係變遷,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祖國和大陸和我們的寶島臺灣。隨著國民黨敗退隨之撤往寶島臺灣的那些原本的大陸人民,他們對待大陸的感情是很深厚的,雖然蔣介石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丟掉了大陸,但是他在一個中國的立場上毫不動搖,連他的兒子蔣經國、蔣緯國都是一個中國的堅定維護者。但是隨著最初那批人的老去、消逝,在臺灣島上出生的那些人,他們已經忘卻了他們的根,他們將自己身上的炎黃烙印給抹去了,正是這些人,在叫囂著*、臺灣國!民族之根,華夏之魂,不能抹去,中華文明,將永遠生生不息!

雖然新大陸的人民心繫祖國,並且還為了自己支援的一方大打出手。但是英國島上爭奪雙方誰都沒把這些人當回事。雖然這些人現在不把新大陸當回事,但是在百年之後,英國人不得不正視新大陸的力量。

隨著北美經濟的發展,北美殖民地在經濟上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於充當英國的原材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與英國之間的利益衝突愈演愈烈,再加上與英國之間的血脈親情隨著時間而越發稀釋,在利益和情感之間,最終越來越激烈的利益衝突壓倒了越來越淡薄的血脈親情,戰爭就變得無可避免。

雖然英國贏得了七年戰爭的勝利,但是龐大的軍費讓英國的財政不堪重負,為了讓因為戰爭而變癟的錢袋子重新鼓起來,英國決定來個乾坤大挪移,把戰爭的損失轉移到它的殖民地當中,它的北美殖民地首當其衝。

在1765年3月22日,英國議會透過了《印花稅法》,向北美殖民地徵收印花稅。當命令傳到殖民地之後,殖民地人民都接受不了了,憑什麼阿,我們也是大英帝國的子民,憑什麼我們就和本土的那些人不一樣呢?為什麼我們在議會中連代表都沒有的情況下,就要去執行有關我們的法律?!憑什麼?!殖民地人民高舉著“五代表不納稅”的旗幟,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抵抗運動。首先,很多殖民地報紙等依然沒有在沒有貼印花的情況下,殖民地人民開始自發的抵制英國的商品,讓英國的商品在殖民地的銷售量大減。英國議會一看新大陸抵抗這麼激烈,而且還影響了自身的銷售,在1766年3月,英國議會在一場辯論後,最終決定撤銷《印花稅法》,這個法案在基本上沒有實行的情況下,無疾而終。

本來北美殖民地就和英國之間的經濟利益的爭奪就恨激烈了,現在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們一見英國政府把手直接伸向了自己的錢袋子,火一下就上來了,真當老子是泥捏的阿,別忘了,這些移民能活下來的,都是經過自然選擇生存下來的,那些不合格已經被殘酷的大自然自然淘汰了。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們就開始鬧,英國政府一看,呦呵,你們還真是一群暴民阿,之前還真是對你們太過於仁慈了,於是,在1765年,也就是七年戰爭結束後的兩年,英國議會透過了駐營條例,開始向新大陸派遣部隊。英軍在駐北美的部隊的表現就有些參差不齊,其中,駐波士頓的第14團和第29團就把自己當成了“太上皇”,刁難行人,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新大陸的居民本事差點的都自然淘汰了,剩下的都是有能耐的,能夠跟惡劣環境作鬥爭的人怎麼可能是逆來順受,波士頓的居民和駐軍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在5年之間,英軍駐軍和波士頓人之間的衝突不斷,積怨日深,一股反抗的暗流逐漸壯大……

當怨恨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量變就會引發質變。在1770年3月,火山爆發了。

在當年3月5日,3名英軍士兵和當地的一名制繩工人衝突再起,英軍有兵器,人數有多,在衝突過程中,工人勢單力薄,肯定是受了欺負。當這事傳開之後,這位工人的工友們就不幹了,這些人聚集在英國海關,並且向駐守在海關的英國士兵扔雪球,這個扔雪球就相當於我們憤怒的人群在仍臭雞蛋、爛菜葉之類的。

這個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平常,當人是以個體形式的時候,這個人會想很多很多,會瞻前顧後,會儘可能把各個方面都想的面面俱到。可是一旦當這個人在群體之中的時候,這個人的理智、思想、思維等等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想想古希臘城邦的公民演說,想想法國大革命時人們在商討如何處理國王路易十六時,羅伯斯庇爾躍上桌子,大吼道:“路易必須死,因為法國需要生!”說實話,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這個路易十六死不死跟法國之間的關係有沒有這麼大的關係,我只知道地球沒了誰都會轉。但是就是這麼個狗屁不通的邏輯,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參加討論的精英們竟然群起歡呼,對,羅伯斯庇爾說得太對了,路易十六必須死!然後,路易十六就被推上了斷頭臺。再想想集會中被誘導的群眾,可見人群的群體性那是易被煽動的,低智的、衝動的。

到了晚上八點,人群情緒更加激憤,波士頓鐘聲大作,人們手持著棍棒走上街頭,高呼“趕走紅蝦兵”!之所以稱英軍為“紅蝦兵”,是因為英軍身穿紅色的制服,軍服的顏色如同被蒸紅的大蝦,英軍鮮豔的軍服不但讓英軍讓人們眼前一亮,而且英軍也為自己的軍服付出了代價,在之後的布林戰爭中,英軍就為自己的軍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英軍一看波士頓人這是炸窩的節奏,連忙把軍隊掉了過來,準備給這些頭腦過熱的人群的腦袋降降溫,但是即使英軍來了之後,局面非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愈加失控。面對著憤怒的人群,英軍士兵在慌亂中向群眾開了槍。刀槍無眼,在當時這種情況下,當場就有三名群眾被打死,有6人被打傷。其中2人傷勢較重,沒能撐過去,在第二天去見了上帝。

這次流血事件被稱為“波士頓慘案”,這件慘案就像是一枚重磅*,引發了軒然大波。各個殖民地的人民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群情激憤,紛紛起來抗議英軍的駐紮,其他地方的英軍受到了池魚之災。在為死難者送行的時候,有50000人參加了送葬者的行列,而當時的波士頓才僅僅有17000人。波士頓慘案讓英國的北美殖民地和英國本土之間的關係更加僵化,為了彌補兩者之間的關係,平息北美殖民地的民憤,英國政府在慘案發生的第二天就逮捕了製造此次慘案的托馬斯普雷斯頓上尉及其八名屬下拘留起來,而且被迫撤出了波士頓的駐軍。

如果按照我們一般的邏輯來說,接下來肯定會對這些罪魁禍首進行審判,然後肯定會往嚴裡判,往死裡判,然後這些罪魁禍首會得到應有的懲罰,然後人民拍手稱賀,大快人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原先我也是這麼想的,可惜我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開頭肯定是成立了大陪審團,檢察官對普雷斯頓上尉及其8位下屬提起了公訴。這點我猜中了,接下來的,可就讓我大跌眼鏡了。當時,為英軍辯護的律師叫做約翰亞當斯,在這位律師的努力下,最終,這些英軍被宣佈無罪釋放。而這位名叫約翰亞當斯的律師,就是之後的開國元勳之一、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二任總統。

波士頓慘案,讓已經關係就非常緊張的英國本土和新大陸之間的關係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安靜了三年之後,再一次爆發了尖銳的衝突。

在1773年,英國政府為了傾銷東印度公司寄存的茶葉,透過了《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該條例給與了東印度公司一個非常好的條件,使其獲得了在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徵收輕微的茶稅,同時還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這項條例一出,最終引爆了英國和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使兩者徹底的撕裂、分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