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章——美利堅的誕生(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一章——美利堅的誕生(3)

英國政府對於東印度公司的不公平政策肯定對北美大陸的茶商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為東印度公司交的稅非常少,導致價格非常低廉,其茶葉價格是走私茶葉價格的一半,在這項法令頒佈之前,北美大陸的“私茶”佔據了十分之九的市場份額,在法令頒佈之後,因為其便宜的價格打壓了本土的茶葉銷售,從而導致很多的走私茶商和本土茶商感覺這日子沒法過了。在價格戰中,不敵東印度公司,導致美國的茶葉價格被控制,北美生產出來的茶葉大受影響。

但是按理說,這想法令頂天了是讓北美殖民地茶商的腰包變癟,可是對於其他美國人來說卻是一件好事,畢竟茶葉價格變便宜了,可是結果並不是這樣,當時北美殖民地就像是一鍋沸騰的水,民怨沸騰。這是因為在北美殖民地看來,東印度公司帶著深深的英國政府的烙印,看到了茶葉,就想到了東印度公司,想起了東印度公司,就想起了英國政府,想起了英國政府,就想起了英國政府之前對他們的種種不公正待遇,例如打壓北美殖民地經濟阿,在沒有議會代表的情況下透過對北美殖民地的政策法令阿,招人恨的英國駐軍阿等等一股腦的就都回想起來了。這讓北美殖民地人民覺得只要我買了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喝了他們的茶葉,就等於他們還繼續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剝削,也就意味著接受了英國政府對殖民地的各項法令和政策,因為你總不可能只接受對自己有好處了,對自己沒好處的就反對吧,畢竟北美殖民地還是英國的國土。所以,該條例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巨大的憤怒,大西洋沿岸的費城、紐約和查爾斯頓都拒絕卸運茶葉。

在1773年11月,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拔錨前往殖民地,在1773年11月28日的時候,東印度公司的第一艘商船“達特茅斯號”抵達波士頓。在到達波士頓之後,首先停靠英軍的威廉要塞,後來在碼頭卸下了除茶葉以外的其他貨物。到不是他們想著留著茶葉,其實是他們想但是沒人卸……

按理說,沒人卸就沒人卸吧,大不了在拉走不就行了,畢竟在這之前前往紐約和費城的兩艘商船就已經打道回府了。在這之後,這艘商船就一直停靠在碼頭,可能把船停在這並沒有什麼別的意思,但是在北美人民眼裡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在他們眼裡,這是英國*裸的挑釁阿,完全是想讓自己接受英國政府頒佈的《茶稅法》阿。波士頓人民整天看著那艘船就渾身不得勁,一看到這艘船就想起了英國政府,人們的不滿在積累,在這種環境之下,北美民間的激進組織“組織”推波助瀾,決定趁此機會,發起一次向英國政府的示威。經過周密的策劃,在1773年12月16日的晚上,60名“自由之子”成員化裝成印第安人登上了商船,將船上的342箱茶葉全都扔海里去了。波士頓灣的海面上飄滿了破碎的箱子和茶葉,從波士頓的南部一直綿延到多徹斯特灣,還有一部分隨著海浪衝上了海岸。後來,在美國獨立之後,在當時已經被廢棄的碼頭上專門樹立起了一座碑,用來紀念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當波士頓傾茶事件傳到英國之後,英國議會都瘋了,這幫暴民,還真是反了天了!!!其實不僅是殖民地人民看不慣英國政府,而且英國政府也早就看不慣殖民地了,因為在議會看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你是大英帝國的一員,就應該服從大英帝國的領導,接受大英帝國頒佈的法律,而不是挑三揀四,這不行那不可,之前考慮到你們的情緒,我們已經做出了讓步,已經顯示出我們很大的誠意了,你們這些人非但不感恩戴德,反而變本加厲,居然還敢把茶給倒了。他們這麼幹不僅僅倒的是茶葉,連我們大英帝國的臉面都一起給倒掉了,如果不給這些人一點顏色看看,他們還真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

在1774年3月,英國議會作出了相應的針對性法令,例如《波士頓港口法》、《馬薩諸塞政府法》、《司法法》、《駐營法》等。這些法令又被稱為“強制法令”,或者又被稱為“不可容忍法令”。這些法令規定英國駐軍可強行進駐殖民地民宅搜查,取消了馬薩諸塞的自治地位,封閉了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頓港。

這些法令一出,就如同火上澆油,北美殖民地的人民就炸了鍋,抗英風潮愈演愈烈。到了1774年,在北美的各個殖民地,普遍成立了通訊委員會,互通有無。弗吉尼亞議會在傑斐遜的領導下呼籲各殖民地聯合起來共同鬥爭,建議召開由各殖民地代表參加的議會,共同商討“各殖民地的不幸的現狀”。傑斐遜的提議得到了各殖民地的廣泛相應,在1774年9月5日到10月26日,在殖民地費城召開了殖民地聯合會議,被稱為“第一屆大陸會議”,當時,北美13個殖民地中,除了佐治亞殖民地之外,剩下的12個殖民地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總共55名殖民地代表參加了會議。佐治亞殖民地之所以沒有參加大陸會議,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佐治亞的居民裡大多數都是新移民,大部分都和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對英國的感情要比其他殖民地人民深厚的多。另外,當時佐治亞的總督非常受當地人民的歡迎,而這位總督呢,十分忠誠於國王。所以,佐治亞在北美殖民地中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在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之後,佐治亞殖民地是唯一一個真正實行的殖民地,而且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的殖民地,也是在英國軍隊被趕跑之後,還能被重新佔領的殖民地,因為他們的心是向著英國的。

大陸會議圍繞民族獨立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民主派,也就是激進派主張殖民地應該斬斷和英國之間的任何聯絡,與宗主國完全決裂,並立即開始軍事行動,準備用武裝力量保衛獨立。但是保守派認為雖然殖民地和英國本土之間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但是我們的祖先畢竟是從英倫三島漂洋過海而來,我們的身上有著和他們一樣的血脈,什麼問題不能靜下心來好好談一談,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只要我們想解決,我們應該留在大英帝國,那才是我們的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大陸會議期間,各殖民地人民舉行集會,發表宣言,表明對時局的態度。經過激烈的討論,大陸會議最終發表了《權利宣言》,要求英國政府取消對殖民地經濟的各種限制,取消在波士頓傾茶事件之後所頒佈的“不可容忍法令”,重申不經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徵稅,也就是“無代表不納稅”原則;要求殖民地重新實行自治;撤走英國駐軍。在提出要求之後,還不忘威脅一把:如果英國政府不能接受殖民地的正當要求,北美殖民地將在當年的12月1日起發起抵制英貨的運動,並同時禁止將任何商品輸往英國,也就是貿易禁運。《權力宣言》的發表,表明北美殖民地人民已經聯合起來,共同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看到這個《權利宣言》,就讓我想到了英國光榮革命中的那個《權利法案》,雖然北美殖民地已經最好了和英國決裂的準備,但是還是受到了英國非常深的影響,有著英國深刻的烙印、

雖然第一屆大陸會議發表了*味十足的《權利宣言》,但是另一方面又向英王呈遞了《和平祈願書》,表示殖民地仍對英王效忠。從這可以看出,第一屆大陸會議其實是一個民主派和保守派兩者之間妥協的結果,《權利宣言》表明了民主派的要求,《和平祈願書》又展現了保守派對於“一個英國”的共識。

在第一屆大陸會議之後,各殖民地開始進行起義準備,訓練民兵,儲藏軍火。儘管這次大陸會議並沒有明確提出獨立問題,但是卻是殖民地形成自己政權的重要步驟。

就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在緊鑼密鼓地為起義做準備的時候,駐殖民地的英軍也沒閒著,開始四處搜查北美民兵的武器和軍火庫。在1775年4月,英國駐軍總司令蓋奇將軍接到了關於反英秘密組織的軍火庫的相關情報,打算派出軍隊去查繳,並且搜捕愛國者領導人。可是就是這非常機密的軍事行動資訊,被秘密組織“自由之子”探聽到了,連夜飛馬向英軍目的地飛馳而去,通知當地人早做準備。

歷史的河流就要在這變道,和緩的水流將變得狂暴起來,一場橫掃北美的風暴即將來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