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章——美利堅的誕生(1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章——美利堅的誕生(12)

英軍新的作戰計劃中,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效忠派”最多的佐治亞州。在1778年年底,英軍開攻克了佐治亞州的首府薩凡納,大陸軍在戰鬥中損失了5000多人。薩凡納的陷落吹響了英軍新一輪進攻的號角,開始在南方發動強大的攻勢。

雖然新生的美國有了很多強援,但是華盛頓還是很清醒,他意識到雖然自己有了法國的援軍,但是英軍的力量還是在自己之上,還是一個敵強我弱的態勢。為此,華盛頓制定了相對應的作戰計劃,首先,面對路上優勢的英軍,大陸軍應該避免與之進行正面決戰,而是應該利用大陸軍熟悉當地情況的條件,揚己之長,攻敵之短,開展遊擊戰爭。同時,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充分利用法國這些國家的力量。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當時在背後一起捅英國刀子的都有誰。首先,法國,法國連陸軍都出了,更別提海軍了,第二個,西班牙,在1778年的時候,西班牙海軍也加入到了北美戰場。荷蘭給了美國700萬英鎊的金幣,而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則派出了俄國軍艦為來往於美國和歐洲之間的“中立國”船隻進行護航,說是護航,其實還是打著消滅英軍船隻的想法。美國海軍有了這麼多的強援之後,大西洋上不在是英國一個人的“後花園”。

面對大陸軍新的作戰計劃,英軍則有些束手無策,就好比一個力大無比的拳擊手,能夠一拳打斷石板的那種等,他的對手確實空氣,讓英軍深感有力沒處使。華盛頓在1779年,把他的注意力從英軍身上轉移開來,將刺刀指向了幫助英國人的易洛魁部落。當初英國為了更快地打敗大陸軍,,特意跟北美大陸的土著進行商討,想著簽訂盟約共同對付美國人。因為在此之前,美國人和北美大陸的土著部落之間的感情不怎麼友好,經常發生拿著刀子、火槍互相串門的情景。最終,有不少易洛魁部落和英軍結盟,共同對付討厭的美國人。在這其中,有6個易洛魁部落響應的最為積極,幹得最為徹底,經常派出部落中的勇士去襲擊美軍的前線堡壘。而且,英國人軍隊中還有很多的印第安戰士,在薩拉託加戰役中,在伯戈因的手底下就有印第安士兵。

打不過英國人還不過你麼!華盛頓派出了大陸軍五分之一的兵力前去教訓教訓這些不識時務的北美土著。在1779年,大陸軍的總人數為27000人左右,也就是有5000多人參與到了這場報復行動當中。再結合北美當地部落的情況,如果一個不落人數上萬那就是最大的部落了,就算部落有著全民皆兵的傳統,一個萬人的部落,除去半數的女人,剩下的男人中再除去老人和孩子,能拿槍打仗的也就3000人左右,而且武器裝備大陸軍還佔優勢。所以,華盛頓的這支5000多人的復仇大軍在當地部落人看來,就是一支不可阻擋的力量。正因為如此,大陸軍大軍到處,部落望風而逃,一路上,大陸軍至少燒燬了40多個易洛魁人的村莊,這些無家可歸的印第安人最終不得不遷徙,離開了他們的家園。

在這場被稱為沙利文遠征的行動中,華盛頓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但同時也影響到了在美國建國之後的政策:美國建國之後,開始有目的的大舉屠殺印第安人。

在1778年9月,華盛頓決定聯合法軍進攻被英國佔領的薩凡納,結果損失慘重。

經過1779年的冬天之後,在1780年,英國再一次展開了進攻,這一次,英軍的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了由大陸軍南方司令林肯鎮守的重鎮查爾斯頓。為了達成目的,英軍總司令克林頓親自率領14000包圍了查爾斯頓,查爾斯頓內由林肯率領的6000名大陸軍。在1780年,大陸軍的總人數不過才21000人左右,刨去被圍的林肯集團,再刨去在各地負責鎮守的部隊,華盛頓當時根本就沒有可以能夠為林肯解圍的力量。最終,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林肯投降了,5000多名大陸軍放下了武器,同時,查爾斯頓的4艘軍艦也成了克林頓的戰利品,本來新生的美國海軍就挺弱小,結果還沒4艘。除此之外,還有300多門大炮和其他的大量武器裝備落到了英國人的手中,這讓本來裝備就缺乏的大陸軍雪上加霜。用大陸軍的盟軍法國的一名炮兵中尉的話來說:“初次看到這支部隊的時候,我震驚……他們沒有制服,多數人衣衫襤褸,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還光著腳。他們的形體各異,在這其中我甚至還看到了不到十四歲的孩子的身影!!!”這就是當時的大陸軍,裝備低劣,軍容不整。

在英軍取得了查爾斯頓圍城戰勝利之後,再接再厲,在1780年的5月29日,英軍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威克斯豪克裡克再敗大陸軍;在同年的8月16日,英軍又在南卡羅來納州卡姆登擊敗了蓋茨將軍率領的大陸軍的南方主力。這一年,英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在氣勢上再一次壓倒了大陸軍。

在連戰連捷之後,克林頓將軍率領主力13000多人回紐約休整,在南方只留下了康沃利斯將軍率領的7000多人的英軍部隊在“效忠派”的配合下,據守、掃蕩南方的廣大地區。看到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為英軍捏一把汗,因為當初的薩拉託加大捷,就是因為伯戈因率領部隊深入敵後,孤立無援,最終被優勢兵力的大陸軍所包圍,最終不得不以投降收尾。現在康沃利斯將軍的處境和當年的伯戈因何其的相似!都是深入敵後,都是兵力單薄,雖然大陸軍人少,但是怎麼也是康沃利斯的3倍!似乎戰機就在眼前,只要調集重兵合圍康沃利斯,就又是另一個薩拉託加大捷!

其實這也只是想想,因為英國人沒那麼傻,薩拉託加血淋淋的現實就在眼前擺著,英國人傷疤還沒好呢,還在疼,那為什麼克林頓將軍還要做出這樣的安排,難道是因為康沃利斯將軍和克林頓將軍之間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結果克林頓想借大陸軍之手除了康沃利斯?好了,腦袋大開的童鞋現在可以把腦洞給堵上了,咱們這是歷史而不是懸疑推理小說,克林頓之所以幹這麼做,是因為他能確保康沃利斯的安全!雖然看起來康沃利斯基本上就是伯戈因的翻版,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不同的,那就是伯戈因深入敵後而且離開了河道,脫離了英國海軍的保護,而康沃利斯將軍就在大西洋沿岸打死就不離遠了,這樣就可以得到英國強大海軍的保護。

為了扭轉局勢,在1780年12月,大陸會議委派格林將軍為南方大陸軍司令,格林將軍分兵兩路,開展游擊戰。在弗吉尼亞州,法國貴族拉菲特率軍牽制阿諾德指揮的英軍。大家看到阿諾德這個名字是不是有些熟悉?對,他就是在薩拉託加戰役中表現異常勇猛的那個軍官,在他的帶領下,大陸軍如同潰堤的洪水,將英軍的陣線沖垮。這位本來是大陸軍中的英雄人物,怎麼站到了美國的對立面開始指揮起英軍攻打大陸軍呢?唉,說來話長。

阿諾德是大陸軍中一名戰功卓著、指揮卓越的軍官,薩拉託加戰役只是他著名戰役中的一個而已。但是就是一個一個人,可能是因為阿諾德脾氣太過於直接,導致蓋茨將軍對他非常的不公平,薩拉託加戰役中,蓋茨將軍在向大陸會議提交的報告中對於阿諾德的功績只字未提。縱然蓋茨將軍非常討厭他,但是華盛頓非常欣賞阿諾德,在他的諸多將領中,阿諾德是最悍勇善戰的。華盛頓在得知阿諾德的左腿因為再次受傷而成為殘疾之後,在1778年5月特意任命他為費城軍區司令,讓他過一段稍微安穩的日子,不用時刻準備著跨上戰馬南征北戰。

費城作為美國的心臟,情形複雜,玉龍混雜。阿諾德軍人出身,習慣了軍隊上那種直來直去的直爽,而且作為戰功卓著的將領,他的作風難免有點驕悍。無法和其他部門很好地合作,導致他經常受到同僚的職責。工作之外的阿諾德,是個非常追求生活享受的一個人,生活奢侈,為了搜斂能夠揮霍的錢財,他開始投機倒把,並且貪汙受賄。他除了生活奢侈之外,他還喜歡上了一個年僅18歲的年輕姑娘,這個姑娘的名字叫做蓋奇,小模樣長得非常俊俏,而且還性感十足,是費城出了名的美女。最終,阿諾德抱得美人歸。不過需要說明一點,阿諾德出生於1741年,但是已經將近40歲了,一個二九年華、風華正茂的小姑娘能夠看上一個已經快要40而且腿上還有點殘疾的大叔,怎麼看都怎麼有點不靠譜。原因無他,蓋奇的父親是個“效忠派”的死硬分子,在英軍佔領費城期間,她的老爸就是英軍的座上客。可見,這位死忠也是夠下血本的,為了把阿諾德拉過來,把自己貌美如花的丫頭都給犧牲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方面,工作不如意,另一方面,奢侈的生活需要大把的銀子,再加上一個心懷鬼胎的老婆吹枕頭風,就是天王老子也扛不住。最終,一代名將就這樣栽在了紙醉金迷、胭脂水粉中,從一個國家的英雄,變成了一個可恥的叛徒,並最終客死他鄉。也正因為如此,在薩拉託加戰役中阿諾德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人們為其樹立的紀念碑只是他那條受傷的腿。

言歸正傳,雖然克林頓將軍覺得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請看下集,一錘定音——約克鎮之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