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三章——德意志帝國的建立(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三章——德意志帝國的建立(3)

就在俾斯麥等著時機時,可能是上帝也希望德國統一,一個國際上的變局,為俾斯麥提供了機會,這就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

其實這並不是該問題的第一次爆發,早在1848年革命的時候,就爆發過第一次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當時還爆發了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最終,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分離運動失敗,但是在19世紀60年代再度活躍起來,支援德意志統一的人,都希望能將丹麥統治的這兩個地方,併入到大德意志的版圖。其實,荷爾斯泰因應該歸入大德意志,脫離丹麥的控制,因為荷爾斯泰因大多是德裔,但是石勒蘇益格卻主要是丹麥裔,而且是丹麥國王的采邑。但是,德意志聯邦在這兩地有著很深的政治影響。就在分離運動愈演愈烈,俾斯麥虎視眈眈的時候,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丹麥國王找上帝喝茶去了。

圍繞繼承人是否有這兩地區統治權的問題,德意志聯邦和丹麥是撞在了一起。德意志聯邦派出軍隊,兵進荷爾斯泰因。丹麥選擇了退讓,軍隊開始撤退。在1863年聖誕節的時候,德意志軍隊佔領了荷爾斯泰因,開始與丹麥對峙。對於俾斯麥來說,他需要戰爭,因此他在1864年的1月16日向丹麥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丹麥廢除十一月憲法(這個十一月憲法涉及到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雖然他給出了條件,但是這個條件卻是根本無法完成的,而且時間還那麼短。丹麥估計也認清了德意志的嘴臉,直接給拒絕了。於是,在2月1日,普魯士和奧地利的軍隊踏入了石勒蘇益格,戰爭爆發了。

但是這是一次為期很短的戰爭,在2月1日進入石勒蘇益格,英國就開始進行居中調停。其中站在英國背後的還有法國、俄國和瑞典。經過激烈的爭論,但是卻沒有什麼成果,當年6月25日,負責調停的倫敦會議結束,各國因為各自的利益未能達成一致。而就在倫敦會議結束的前一天,交戰雙方的停火令已經結束了,戰火重燃。丹麥在迪伯爾戰役戰役中大敗虧輸。丹麥位於日德蘭半島上,國土狹小,戰略縱深很小,普奧聯軍趁勝追擊,把丹麥國王趕出了日德蘭半島。戰敗的丹麥國王無奈,只得交出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在1865年8月14日,奧地利和普魯士簽訂了加斯泰因和條約,分管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就是歷史上的普丹戰爭,也叫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也是普魯士三場統一戰爭中的第一場戰爭,俾斯麥跨出了統一德國的第一步。

藉著普丹戰爭的東風,俾斯麥可以放手而為。在1863年10月28日,普魯士議會進行了重新選舉,結果俾斯麥的反對者們獲得了壓倒性多數,新的議會立馬就開始向俾斯麥開炮,下令政府立刻廢除控制言論的緊急新聞法令,而且不能無故徵稅等等。這要是擱在美國,估計政府就得低頭,但是這是普魯士,俾斯麥都懶得看議會一眼,政府該怎麼幹活還怎麼幹活,就好像議會不存在一樣。

普魯士進行大規模的擴軍,步兵由45個步兵團增長到81個,騎兵團從39個增長到48個,炮兵團則翻了一倍,從9個變成了18個。大大增長的戰爭力量,也使得普魯士有力量來挑戰德意志內部的競爭對手——奧地利。

雖然普魯士和奧地利共同戰勝了丹麥,但是在普魯士和奧地利在1865年簽訂條約之後,兩國之間的關係又開始變得劍拔弩張。俾斯麥開始著手進行同奧地利戰爭的準備。

外交上,他要保證歐洲的列強最起碼要保證對普魯士的善意的中立,不能搗亂,因為普魯士的力量不足以同兩個及以上的歐洲列強同時開戰。除此之外,他還利用了當時廣為傳播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在小德意志地區煽動德意志民族運動,他提出用一個普遍、平等、直接選舉產生的德意志代表會來取代德意志聯邦議會,旨在爭取小德意志地區資產階級自由派的支援,因為當初的德意志聯邦是由奧地利主導的,一個德意志議會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小邦的特殊利益。

俾斯麥採取了有意識的挑釁。在1865年4月9日,俾斯麥向聯邦議會提出一項法案,要求按照1849年的選舉法,在普遍、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礎上,選舉召開全德代表會,也就是全德議會,由全德代表會對德意志聯邦進行改革。俾斯麥把一個聯邦改革的新方案分送給德意志各邦政府,要求把奧地利排除在外,同時,普魯士藉口奧地利不遵守加斯泰因協定,將軍隊開進了荷爾斯泰因。

普魯士這一套下來,奧地利果斷不能忍阿,立馬做出了反擊。一方面和法國結成了聯盟,另一方面在德意志聯邦議會上提議對普魯士進行懲罰。在6月11日,奧地利進一步提議,號召聯邦成員國組成聯軍同普魯士作戰,在6月14日,戰爭正式開始。

當時,德意志地區的各邦中等,大多數都支援奧地利,但是在國際方面,卻沒有受到列強的干涉,尤其是關切最大、利益最大的法、俄兩國,因為當時俄國剛剛經過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並且剛剛進行了痛苦的農奴制改革,有心無力,而且俄國還跟奧地利關係不好,自然不來摻和。而作為奧地利盟友的法國,則是因為在當時歐洲看來,奧地利的勝算要大,如果法國參戰的話,很可能是為了普魯士做了嫁衣,而且法國一直以來都想要萊茵河地區的領土對奧地利的削弱對它是有利的,所以它也沒摻和,也就是說,現在奧地利將憑藉自己的力量,同普魯士較量一番,雖然他還有很多德意志的小兄弟,但是在戰爭中,他們的表現確實不咋地。

但是對於普魯士來說,他爭取到了一個盟友,那就是義大利。義大利一直夢想著統一整個義大利,而奧地利對北意的控制則阻擋了義大利的統一,既然普魯士和義大利有著相同的敵人,他們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當普奧戰爭爆發後,出現了三個戰場。南線,即是義大利戰場,由義大利和奧地利的軍隊在交鋒。戰爭剛一開始,就對奧地利有利,說來也有意思,本來義大利擁有一支人數頗多,並且裝備精良的部隊,而且義大利國王也對他的軍隊信心滿滿,命令他的部隊主動向奧地利進攻。結果不打不知道,一打嚇一跳,義大利軍隊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在1866年6月24日發生的第一場會戰中,就被打得基本上失去了戰鬥力。當俾斯麥得知了戰役結果之後,估計都給氣樂了,怎麼就這麼不能打?!但是他也沒法。說來也好玩兒,好像當義大利只要跟德國在一起的時候,那戰鬥力就跟義大利的名吃義大利面產不多了,可要是沒跟德國在一塊,就似乎打得還可以。一戰期間,在血腥殘酷的塹壕戰前面,面對著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部隊,義大利也守住了陣地,反而是俄國被德國打崩了。可是在二戰跟希特勒結夥之後,在法國已經崩潰的時候,墨索里尼想跟著沾點便宜,結果被法軍給打回了本土。之後,為了恢復羅馬帝國的榮光而出兵希臘,結果被希臘打得連爹都不認得了,結果還是德軍三下五除二打下了希臘。後來又是北非,要是沒有隆美爾的非洲軍,意大利人早就被英國人攆下海了。再到後來的東線戰場,義大利軍隊的表現還不如德國的僕從國。到最後,義大利直接就投降了。

扯遠了,在說回來。雖然奧地利取得了勝利,而且義大利已經失去了再戰的能力,但是這時候奧地利卻沒有趁勝追擊,反而是將大部分兵力抽調走了,因為與普魯士的主戰場的形勢已經非常不容樂觀。

在西線,是普魯士與支援奧地利的德意志幫過的戰爭。在開戰後,普軍就對這些邦國進行進攻,在普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各邦部隊節節敗退。在很短的時間內,普魯士就控制了整個被德意志。

在北線,即波西米亞戰場,是普奧兩軍的主戰場,雙方在波西米亞戰場都集結了相當龐大的兵力。其中普軍由三個軍團組成,易北河軍團,約4.6萬人;第一軍團,約9.3萬人,第二軍團,約11.5萬人,總兵力25萬餘人。而與之相對抗的奧地利軍隊的人數也不低,在得到了薩克森軍隊的增援之後,總兵力26萬餘人。奧普兩軍在波西米亞地區開相互開進,並最終在薩多瓦爆發了大戰。在普奧戰爭戰爭中,一場決定性的會戰即將打響。這場戰役,也將決定德意志地區的去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