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五章——德意志帝國的建立(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五章——德意志帝國的建立(5)

奧匈帝國的建立,不僅標誌著奧地利帝國資產階級改革運動的完成,而且也標誌著德意志歷史的終結。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俾斯麥統一德國後的歷史,稱作德國史。

現在,普魯士已經擊敗了德意志地區內的競爭對手奧地利,而且已經將北德意志納入到了自己的管轄範圍,現在要做的,就死如何將南德意志的各邦也納入自己的麾下。如果想要達成這一點話,就不得不和法國一較高下了。

因為當時統治法國的是皇帝拿破崙三世,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戰神拿破崙的侄子。這個法國皇帝堅持認為,南德意志地區是法國的利益範圍,他甚至還因為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獲勝而對柏林提出了“補償要求”,要求取得萊茵河左岸直到美因茨的廣大地區;或者讓法國兼併盧森堡大公國和比利時。在1868年時,他還這麼說過:只有俾斯麥尊重現狀,我才能保證和平,如果他把南德意志諸邦拉進了北德意志聯邦,那我們的(即法國)大炮就會自動發射。雖然拿破崙三世這話說得很硬,但是法國實際上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與之相反的是,於法國的戰爭是俾斯麥心中主要考慮的問題。俾斯麥認定,德意志的統一事業,現在只是實現了一部分,南德諸邦依舊遊離於聯邦之外,它們之所以遊離,就是受到了法國的阻礙。在1867年時,俾斯麥曾經這麼說過:與法國的戰爭肯定會到來,法國皇帝顯然要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鑑於法國的態度,我認為我們的民族榮譽感迫使我們進行戰爭。為了爭取南德意志諸邦的民族情感認同,俾斯麥故意將拿破崙三世的意圖通知了南德意志諸邦,從而讓南德意志諸邦有一種對法國發自內心的恐懼,並且激發他們的民族情感。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打一場漂亮的普法戰爭,就可以順水推舟,推動南德意志諸邦加入被德意志聯邦。

法國的拿破崙三世和俾斯麥同樣在準備戰爭,但是俾斯麥的場景要比拿破崙三世有利得多。首先,德意志諸邦的民族運動蓬勃發展,這些民族主義者肯定是向著俾斯麥的。其次,在1868年,俾斯麥和同俄國簽訂了一項互助條約,規定了兩國中的任何一國在戰爭中受到兩個強敵的威脅,互助立即生效。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普魯士的後顧之憂,而且保證了普魯士的對手將只會有一個強敵——法國。對於戰爭準備更為充分的俾斯麥來說,他現在欠缺的就是一個與法國決裂的最適宜的藉口,最好這個藉口給人這樣一種印象,發動侵略戰爭的不是普魯士,而是法國。

時間沒讓俾斯麥等多久,很快就送過來了一個藉口,那就是普魯士的霍亨索倫親王利奧波德親王競爭西班牙王位一事。在1868年,西班牙女王被推翻,可是推翻之後人們還是需要另外一個國王,在挑選王位繼承人的時候,候選人中有一位是屬於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並且受到家族族長、當時普魯士國王的威廉的管轄。其實,是俾斯麥有意將利奧波德親王推上候選人的寶座,就是為了能夠挑起法國同北德意志聯邦的衝突。

當法國知道這件事之後,那是非常生氣啊,合著俾斯麥你是想給我來一個前後夾擊是吧?是可忍孰不可忍?!法國表示如果普魯士不能放棄這種想法的話,那麼兩國很可能就要到戰場上見見真章了。普魯士國王最終妥協了。在1870年7月13日,法國大使帶著法國政府的新指令,來到普魯士國王的療養地,科布倫茨東郊的埃姆斯溫泉,希望求見威廉,轉達拿破崙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證,將來不要求這種已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但這種無禮的態度,令威廉一世感到驚愕。之後威廉就把和法國大使交談的內容,從埃姆斯向柏林發出一份急電給俾斯麥。

在接到國王急電之前的俾斯麥是非常失落的,因為國王的會談的過程使俾斯麥的感情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因為他的全部計謀和計劃已經全部破產了。但是,他正在家裡喝悶酒,陪著她喝的是同為德意志統一三傑的老毛奇和羅恩,他已經向他的老夥計們說道他已經準備辭職了。就在這個時候,國王的急電過來了,那是非常開心,因為終於有開戰的藉口了,他在向參謀總長毛奇是否有對法國戰爭的全勝把握並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之後,接下來,俾斯麥就將國王威廉的電文給公佈了,只不過在公佈的時候,稍稍做了點修改,他刪去電文中"還可在柏林從長計議"一句,在結尾部分加上了這樣的刺激法國的話:“國王陛下以後拒絕接見法國大使,並命令值日副官轉告法國大使,陛下再也沒有什麼好談的了。”

俾斯麥在公佈電文之後,還覺得不過癮,又通告了所有的駐普魯士的使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埃姆斯密電,被人們稱為“德國歷史上最富有戲劇性和最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點之一”。當埃姆斯密電傳到法國巴黎之後,輿論一片譁然,拿破崙三世怒不可遏,在1870年7月19日,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

俾斯麥成功了,他成功造成了他所期望的衛國戰爭。拿破崙三世吹噓說:這只是到柏林的一次“軍事散步”,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所哦面對的並不只是一個普魯士,而是一個德意志民族,南德意志諸邦也加入到了這次對法戰爭,所有的德意志諸邦都為民族的統一事業而團結起來。

雖然拿破崙三世非常有自信,但是他的自信很顯然是毫無根據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普魯士軍隊是休兵力最強大的軍隊。北德意志聯邦軍隊(包括德國南部諸邦軍隊)的兵力戰時可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69萬餘人)。而且,早在1868—1869年之交的冬季,普軍參謀總長老毛奇將軍就已擬定戰爭計劃,毛奇預料,法軍會首先發起進攻,而且進攻方向一定選擇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

雖然普魯士有著兵力優勢,但是並不能說法軍就沒有戰勝的可能,法軍在當時實行常備兵制度,部隊久經戰陣,各級的指揮官經驗都非常豐富,並且基本上把法國周邊能打的都給打了一個遍,打遍了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

在1870年7月19日,法國宣戰,但是在之前的幾天,法國就已經開始了戰爭動員,很多熱衷於戰爭的法國人都支援這場戰爭。法軍中,以當兵打仗為飯碗的職業軍人和經驗豐富的退役軍人佔到了相當高的比例,當時一致認為法軍是無人能敵,不可戰勝的。

但是,由於法國介入了太多的殖民戰爭,導致軍隊很多都牽制在了殖民地,結果等到7月底的時候,法軍才在邊境集結了大約22萬人。

雖然法軍人數較少,但是拿破崙三世還是給自己的部隊制定了一個進攻計劃,計劃集中兵力先發制人,迅速穿過邊界,向德意志名城法蘭克福突進,進而切斷南北德意志的聯絡,以武力迫使南德意志諸邦保持中立,進而全力擊敗普魯士。

與此同時,普軍也在進行自己的戰爭動員,普軍的計劃與之前制定的計劃差不多,仍是集中優勢兵力,將攻擊矛頭放在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力圖將法軍主力消滅在普法邊境或者退一步將其趕到法國北方,繼而為攻佔巴黎掃清障礙。普軍動員計劃非常周密,在鐵路強有力的運輸下,同樣是到了7月底,普軍已經在邊境集結了47萬人,大炮1584門。

雙方經過十多天的戰爭動員,在基本完成之後,戰爭就開始變得殘酷起來。在1870年8月2日,三個師的法軍開始發起進攻,但是均被普軍擊退。在8月4日,普軍轉入了反攻,跨過了法國邊境。當天,普軍的人海讓法軍知道了什麼叫做人海戰術,腓特烈王子率領的第三軍團以10倍之眾,向當面的法軍發動了進攻,法軍慘敗,損失了五分之一的部隊。在8月6日,普法兩軍在沃爾特再戰,雖然法軍重騎兵勇猛衝鋒,但是依然敵不住普軍的人數有數,當時普軍有13萬人,而法軍只有4萬人。就在同一天,慘烈的大戰也在別處展開,屬於法軍巴贊軍團的第二軍被普軍第一軍團以壓倒性的人數優勢給擊退,敞開了進入洛林的大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此之後,雙方有一個短暫的間歇期,普軍主力並沒有完全展開,從而並沒有趁勝追擊,而法軍的主力也沒有遭受到不能承受的慘重打擊,仍有一戰之力。但是,面對人數優勢的普軍,如果法軍在堅持進攻的想法,就未免有些太過於幻想了,現在應該做的,是有計劃地向戰區縱深撤退,補充兵員,調整部署,待機與普軍決戰。

但是,法軍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和普軍硬磕,這既有著法國國情的影響,也有著指揮官的因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