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五章——俄國的蛻變(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五章——俄國的蛻變(8)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在被圍攻以來,就一直沒被聯軍完全包圍過,俄軍基本上是想出來就出來想進去就進去,完全沒有錢鍾書老先生的著作《圍城》裡膾炙人口的名言所描繪的那種情景: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來。

現在聯軍又準備攻城的,但是辦法還是那老一套,那就是用大規模的炮擊開路,靠著海量的炮彈雨生生砸出一條進攻道路來。為了能夠儘快攻克要塞,法軍又從本土派來了大批的生力軍,加上原先的不部隊,現在法軍的人數達到了90000人,但是相較法軍的增兵,英軍則要可憐的多,只剩下11000人還能夠扛槍作戰,其餘的那兩萬多人,基本上不是有傷,就是有病。作為戰爭的引子,奧斯曼也有20000人的部隊來到了前線。為了更好的進攻,當時還有一部分大概1萬多人的僱傭軍。等到撒丁王國對俄國宣戰之後,撒丁王國的15000人也抵達了戰場,此時,是開戰以來聯軍兵力最為雄厚的時候,總兵力達到了16萬多。雖然聯軍的兵力十分龐大,但是對於將要面臨的戰鬥來說,卻依然是非常艱難。雖然聯軍的炮火非常猛烈,但是俄軍的工事依然完備。俄軍的工事裡裡外外分佈了很多層,第一道屏障是由削尖的樹枝構成的柵欄,在柵欄之後,則是一道深深的壕溝,而守衛著壕溝的,則是由樹枝和泥土構成的步兵陣地,在步兵陣地之後,則又是一層由樹木組成的障礙線,而且貫穿整個防禦的陣地的,還有密密麻麻、數不勝數的*和陷阱,聯軍如果想攻擊要塞本身的話,那首先就得先把外圍這層厚厚的保護層給敲掉才行。而且,俄軍不是簡單地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出擊,進攻式防守,經常在夜裡派出夜襲小隊,去殺掉那些毫無戒備的士兵。

要塞守軍甚至出擊,在2月22日佔領了要塞外的馬米隆,並且成了俄軍守衛的前哨陣地,橫亙在法軍的前方,如果法國要進攻要塞,那馬米隆這個釘子是不拔不行的,而且,在攻佔馬米隆之後,也可以作為一個前進基地。

聯軍在做進攻的準備,交戰雙方之間並沒有大的交火,但是一則訊息的傳來,則打破了兩者間的平靜,那就是當初挑起戰爭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了。在尼古拉自殺之後,英軍的統帥打算趁此機會,應該馬上進攻,畢竟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國王死了都是一件大事。但是法軍卻不為所動,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認為除非從各個方向同時展開進攻,才有成功的可能,現在倉促進攻,太過於冒險。英國人見法國人不理這茬,他們也沒法,也不能單獨自己發起進攻,因為英國人的部隊就算都能打仗,也只有法國人的三分之一,根本沒那麼大的力量去獨立攻擊要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經過準備,聯軍覺得準備的可以了,在1855年4月9日開始了圍攻以來第二次大規模炮擊。聯軍有520門大炮參加了這場鋼鐵大合唱,在十天的炮擊中,這些大炮總共向要塞傾瀉了165000發炮彈。而俄軍也不是光捱打不還手的主,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90000發炮彈作為回禮給還了回去。在這十天的炮擊中,俄軍損失了6100人左右,法軍損失了1600人左右,而英軍的損失就小的多,只是傷亡了260人左右。俄軍雖然受到了猛烈的炮擊,但是依然韌性十足,依然在夜裡搶修工事。在進攻期間,法軍僅僅前進了100碼,然後法國皇帝就再也不動了。法軍的謹慎,使得行動再一次流產,而法軍的謹慎,也使得英國有些不滿,兩者在行動方面的分歧,也在困擾著兩者之間的關係。

但是,接下來,法軍換上了以為激進好戰的指揮官,貝利西哀,在他上任不到一個星期,就在5月22日組織了一次殘酷的夜間襲擊。戰鬥的過程異常殘酷,法軍的傷亡十分巨大,但是法軍成功達成了自己的目的,與此同時,他還批准了刻赤遠征軍的計劃,並最終在5月25日,將刻赤納入到了聯軍的控制之下。第二天,聯軍海軍就進入到了亞速海,繳獲了100多門大炮。數千噸糧食的麵粉付之一炬,俄軍的兵工廠、倉庫等後勤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貝利西哀頗有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味,多次拒絕執行皇帝的命令,甚至有一次他還切斷了同皇帝之間的電報聯絡。在6月初的時候,他正在計劃針對馬米隆的攻勢,與此同時,皇帝的禁止行動的命令就放在他的桌子上。

在1855年6月6日,聯軍第三次炮擊開始了,而目標則正是馬米隆。戰鬥進行的比較順利,在9日,法軍已經佔領了馬米隆。俄軍不甘失敗,雖然發動了一次反擊,但是被聯軍給擊退了。戰鬥雖然勝利了,但是貝利西哀怎麼著也得給皇帝陛下一個解釋,如果抗命抗命不遵的罪名一旦坐實了,那基本上可就要腦袋搬家了。時候,貝利西哀堅持聲稱,他是在戰鬥都結束之後才收到的皇帝陛下的命令,這可不是我有意抗命不遵。

在這之後,貝利西哀毫不停留,繼續自己的進攻。

在6月17日,聯軍的第四次炮擊開始了,這次的目標是凸角堡和馬拉科夫要塞。但是,這場行動註定要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在進攻之前,俄軍就已經知道了聯軍的計劃了,並且將計劃瞭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俄軍就能針對聯軍的進攻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在法軍開始進攻後,很快就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出了戰鬥,英軍的下場也沒好到哪去,這場戰鬥下來,法軍是傷亡3100人左右,而英軍的傷亡是法軍的一半,1500人左右。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戰鬥失敗之後,霍亂再一次在軍營中肆虐,而且英軍的統帥拉格倫也病倒了,並且很快就去世了。至此,開戰之時,英法兩軍的最高指揮官現在都已經去天堂了,又可以面對面和咖啡了,但是對於還在現世掙扎的聯軍來說,就不是那麼好玩了,對部隊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但是部隊不能一日無統帥,在7月1日,倫敦派來了一位新的統帥,辛普森,但是這位新統帥,經驗不足,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現在的困難。在聯軍新敗之後,奧斯曼部隊也要撤走了,因為高加索戰場上,奧斯曼帝國方面有些岌岌可危了。雖然拿破崙三世對此十分不滿,但是也只能老老實實地繼續圍城。俄軍打算趁此機會,再為解圍努一把力,但是這次行動除了付出了非常慘重的損失之外,沒有半點效果,而這也是俄軍的最後一次解圍。

束手無策的辛普森,面對著局面而無法改變,自然對局面非常悲觀,這使得倫敦非常不滿,我們把你推上去是希望你能夠力挽狂瀾,贏得榮耀的,而不是讓你過去漲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雨水就開始討論,看誰更適合擔任指揮官。

又是兩個月的漫長對峙,在1855年9月8日的時候,聯軍開始了第四次猛烈的進攻。這次,聯軍準備玩真的了,在40分鐘猛烈炮擊之後,開始進行總攻,而這也是有史以來各部隊校對時間,在同一時間發動進攻。上次進攻的目標馬拉科夫要塞,現在在10分鐘之後,就落到了法國人的手裡,不甘失敗的俄國人隨後發起了反擊,但是被法軍擊退。雖然法國人旗開得勝,但是英國人依然沒能攻下凸角堡。雖然英國人沒能達成目標,但是馬拉科夫要塞的陷落,對於俄國守軍來說,卻是致命的威脅,因為在這裡,聯軍的火炮可以覆蓋整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而一旦讓聯軍掌握了該要塞,那塞瓦斯托波爾的陷落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在俄軍的反擊失敗之後,俄軍似乎也認命了,就在當天夜裡,俄軍有計劃、有目的地破壞了全部的工事之後,帶著炮兵和後勤設施,秩序井然地撤出了為止奮戰了11個月的要塞。

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陷落之後,克里米亞戰場上的戰鬥逐漸減少,聯軍繼續前進。此時,英法兩國出現了矛盾,法國拿破崙三世覺得現在已經打得夠好了,應該見好就收了,別不知足了。但是英國人覺得打得還不夠,還應該繼續打下去。為了能夠繼續打下去,英國對遠征軍進行了大量的補充。在1856年1月,英軍換帥,準備發動新的春季攻勢。英國此時兵強馬壯,但是法軍現在卻被疾病所困擾。

但是英軍的行動還是沒有展開,當時各國基本上都不想打了,主旋律都是期待和平,外交行動取代了軍事行動,在當年2月份,克里米亞戰場達成了停火協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