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七章——終章:二戰(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七章——終章:二戰(2)

德國陸軍總部在策劃對波蘭的進攻時,計劃使用42個師的正規部隊,一共包括24個步兵師,3個山地師,6個裝甲師,4個輕型師,4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除此之外,還有16個新成立的師,並且在動員之後始能編成,預定在第二波到第四波之間發動進攻。這些部隊當然不能算是第一流的部隊。為了保證進攻的勝利,號稱希特勒近衛師的黨衛軍師和一兩個加強黨衛軍團也都奉命參加了戰役。而德軍在西線,僅僅只留下了11個正規師,還有一些大約相當於一個師的要塞部隊(後來被改編為第72步兵師),除此之外,還有35個新編師,作為第二線到第四線的部隊。在進攻的東線,集中了德軍所有的機械化部隊,在東線,德軍完全滅有裝甲和摩托化部隊。所以,在東線上,雖然總兵力也達到了46個師,但是能打的沒幾個,其中只有四分之三的部隊是適合於戰鬥條件的。在德國的內部,還有一個“天降奇兵”,那就是第22步兵師,這個師曾經接受過空降師的訓練與裝備,留在德國境內由陸軍總部直接指揮,用作“救火隊員”。德國空軍的主力也是用在了波蘭方面,共分為兩個集團軍,而在西線,只留下一個嬌弱的第3集團軍。

像這樣的兵力分配,德國所冒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因為在事前,根本沒有一個人能想到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讓這個東歐大國從地圖上抹去,波蘭戰役這麼短的時間就結束了,那是驚呆了周圍的吃瓜群眾。在那個時候,德國的統帥部對現實認得是非常清的。當時,德國統帥部已經知道法國陸軍的實力在90個師左右。實際上,在1939年秋天裡,法國在3個星期之內,一共編成108個師的兵力。其中包括57個步兵師,5個騎兵師,1個裝甲師以及45個預備師,此外還有強大的坦克和炮兵部隊的支援。雖然法國有很多的預備師,但是法國的預備師都是由已經受過充分訓練的預備兵員所組成的,而德國的新部隊卻大部分都是由新兵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所組成的。

但是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兵力十分有限。英國在歐洲的遠征軍只有4個師的部隊,甚至等到了宣戰一個月之後,才抵達了歐洲大陸。

德軍統帥部的戰役計劃,是要充分利用德國和波蘭之劍那綿延的邊境線,在攻勢開始的時候,就能包括儘可能多的部隊。所以,德軍的部署是在側面分成兩個距離非常遠的集團,而德國—波蘭的中央地帶——奧德—華爾塔盆地幾乎是門戶洞開的。說實話,看到德軍的部署,我是想起了在解放戰爭中,蔣介石所發起的重點進攻,局勢就和現在是一樣的,雙拳出擊,而中央門戶洞開。

德國的北部集團軍群,總司令是博克上將。下轄兩個集團軍,一共包括5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一共指揮著9個正規步兵師,8個新動員的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騎兵旅,一共21個師。第3集團軍部署在東普魯士,而第4集團軍則部署在波美拉尼亞,從部署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集團軍群的主要任務,那就是切斷波蘭走廊,然後向南推進,從背面攻擊維斯瓦河上的波蘭守軍。

南部及團軍群,司令是倫德斯泰特上將,總參謀長則是大名鼎鼎的曼斯坦因。相比於北部集團軍群,這個集團軍群的兵力比較強大,包括3個集團軍群,一共8個步兵軍和4個裝甲軍,共計15個正規步兵師,3個山地師,8個新編師,4個輕型師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共計36個師的龐大部隊。南部集團軍群的任務是擊敗在維斯瓦河大河灣中和格里西亞的敵軍之後,用強大的摩托化部隊向華沙挺近,在儘可能快的奪得維斯瓦河的渡口之後,與北部集團軍合作,一同毀滅剩餘的殘軍。

而作為德軍對手的波蘭軍隊,在平時有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1個山地旅以及2個摩托化(裝甲)旅。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團的國界守備隊,一大堆的自衛隊營以及海軍部隊。雖然波蘭軍隊的數量非常可觀,但是它的兵器卻大部分都是一戰中的舊貨,空軍的飛機雖然也有1000架左右,但是也達不到二戰時的水準。雖然經過德國統帥部的估算,波蘭軍隊在戰時還可以增加一倍,但是無沒有必須的裝備是一個疑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沿著東普魯士—拉柳—維斯瓦一線的前面,在蘇華爾基和羅門查之間有一個戰鬥集團,有2個師和2個旅,在拉華有莫德林集團軍,共4個師和2個騎兵旅,在波蘭走廊地帶中還有波莫爾慈集團軍,共5個師和1個騎兵旅。而面對著德國邊界的,則分成了三個集團軍,分別是維綸附近的羅茲集團軍,兵力4個師和2個騎兵旅。波茲南的波茲南集團軍,工4個師和2個騎兵旅,在克拉克夫的克拉克夫集團軍,共兵力6個是和1個騎兵旅,在後方,還有一個普魯士集團軍,總兵力6個師和1個騎兵旅。

波蘭軍隊的這麼佈陣,我們就可以看出波蘭部隊高層的想法,那就是絕不失去一寸土地,寸土必爭,禦敵國門之外。但是如果是交戰雙方較弱的一方擺出這個造型的話,那基本上會敗得一塌塗地,波蘭在戰略上的困難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他的兵力是出於劣勢的,另一方面,邊界的形狀,使得德國可以從兩面同時發動進攻,。當時波蘭的總人口也只有3500萬人,而作為國家民族主體的波蘭人只有2200萬,其餘的都是日耳曼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猶太人等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在波蘭國內,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壓迫。

而波蘭除了依賴那兩個不靠譜的盟友,完全不考慮自己守著兩個跟自己非常不對的強大的鄰居,不想著怎麼自保,甚至大多數時間還在夢想著走出國門,去高侵略擴張。

在德國的進攻開始之後,波蘭開始尋求自己盟友的幫助,作為法軍總司令的甘末林將軍曾在1939年的9月10日給波蘭回過一封信,信中說道:在東北地區,我們正規師的半數以上都已經開始行動。自從我們跨過邊境之後,德軍既開始作激烈的抵抗,儘管我們已經有了一點進展,但是我們卻被陷在了靜態戰爭中,而敵人對於防禦有著良好的準備。同時我們還缺乏必要的炮兵,……從開始起,就有空中戰爭與地面的作戰相配合,而我們也知道有相當一部分德國空軍是正在與我們懟抗。所以我是已經履行了我事先所提出的諾言,在法國動員第一天後的14天,開始用我的全力發動攻勢,我可能做更多的事情。

雖然甘末林將軍說的這麼好聽,事實上究竟是不是這麼一回事,之前我們也提到過了。

德軍優勢空軍的狂轟濫炸為先導,以裝備精良的強大部隊為繼續的德軍很快即突破了蘇軍的防線。德軍突破波軍防線後,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蘭腹地突進。龍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團軍群以賴歇瑙的第10集團軍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集團軍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維茲的第8集團軍掩護下,從西面和西南面向維斯瓦河中游挺進;包克的北路集團軍群以克*的第4集團軍為主力,向東直插“波蘭走廊”,另以屈希勒爾的第3集團軍從東普魯士向南直撲華沙及華沙後方的布格河。

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大進軍。在這場大進軍中,德國裝甲兵創始人古德裡安成功地實踐了他的裝甲兵理論,率領第19裝甲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第19裝甲軍隸屬北路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轄有1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和1個步兵師。它既是第4集團軍的中路,又是集團軍的攻擊前鋒。開戰後,古德裡安率部迅速突破波蘭邊境防線,1939年9月1日晚渡過布拉希河,9月3日推進至維斯瓦河一線,完成了對“波蘭走廊”地區波軍波莫爾慈集團軍的合圍。

有說法聲稱在圍殲波軍的作戰中,被圍的波軍顯然還不瞭解坦克的效能,以為坦克的裝甲不過是些用錫板做成的偽裝物,是用來嚇唬人的。於是波蘭騎兵蜂擁而上,用他們的手中的馬刀和長矛向德軍的坦克發起猛攻。德軍見狀大吃一驚,但很快就清醒過來,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機槍向波軍掃射,用履帶碾壓波軍。波蘭人想象中的戰場決鬥化成了一場實力懸殊的屠殺。然而經考證,騎兵對陣坦克只是德軍的欺騙宣傳。古德裡安戰後在其回憶錄中描述道:“到1939年9月3日,我們對敵人已經形成了合圍之勢——當前的敵軍都被包圍在希維茲以北和格勞頓茲以西的森林地區裡面。波蘭的騎兵,因為不懂得我們坦克的效能,結果遭到了極大的損失。有一個波蘭炮兵團正向維斯托拉方向行動,途中為我們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殲滅,只有兩門炮有過發射的機會。波蘭的步兵也死傷慘重。他們一部分架橋縱列在撤退中被捕獲,其餘全被殲滅。”

至1939年9月4日,波軍“波莫瑞”集團軍的3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全部被殲滅,而古德裡安指揮的4個師一共只死亡150人,傷700人。第二天,希特勒來到第19裝甲軍視察,古德裡安在向希特勒談論這次作戰的主要經驗時說:“波蘭人的勇敢和堅強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驚的。但在這次戰役中我們的損失之所以會這樣小,完全是因為我們的坦克發揮了高度威力的緣故。”古德裡安對於坦克叢集的結論,給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