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八章——終章:二戰(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八章——終章:二戰(3)

德軍那令人咋舌的進攻,使得還依照一戰模式進行作戰的波蘭軍隊完全不知所措,跟不上德軍的節奏,用一個不恰當的笑話:一隻烏龜打劫了一隻蝸牛,警察再問蝸牛情況的時候,蝸牛說道:記不清了,當時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對啊,這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波蘭軍隊還停留在戰前輕騎兵前出偵察敵情,然後重騎兵衝鋒,步兵大部隊緩慢展開,交戰雙方在塹壕中互相傷害的緩慢模式,這不但是當時波蘭人的心理,也是當時絕大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但是德軍的“閃電戰”確實是閃瞎了那一群人的眼睛,波蘭人用自己當材料,讓全世界都見識了一把史詩級大片:閃電戰。德軍的行動那是驚掉了一群圍觀吃瓜群眾的下巴,讓大家一下子就覺得戰爭形式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樣子,就好像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所發動的海灣戰爭,也是重新整理了戰爭的模式。

在當時,英國這個作為發明了在二戰以及後來各國軍隊中必不可少的、被稱為陸地之王的坦克的國家,雖然英國陸軍並沒有如同德國一般認識到坦克的重要意義,但是在英國也是有著坦克戰的專家,一個是軍事理論家富勒,他是裝甲戰理論的開創者,他的軍事著作《裝甲戰》

和他的軍事理論給了德國裝甲兵締造者古德裡安非常大的啟發,所以,江湖上人送美譽:裝甲兵之父。另一個則是富勒的好朋友,同時也對富勒推崇備至的哈特,這個哈特也是英國的戰略家和軍事理論家。這位哈特就曾經這樣評價波蘭軍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波軍首腦)的思想落後了80年。”

因為波蘭軍隊不想失去任何一點東西,而且思想又停留在一戰,而且對於自己國家的軍隊實力充滿了過度的迷之自信,所以,才會選擇這種“御敵於國門之外”的兵力部署,結果想不到的是,這種兵力部署卻正好對了德國人的胃口,德國人就想著首戰即決戰,在邊境地帶就將波蘭軍隊的主力毀滅。這種戰爭的結果不言而喻,波軍在德軍高速度大縱深的推進下不是被殲滅就是被分割包圍,成為留在德軍後面的孤軍,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雖然在西線陳兵百萬,卻按兵不動,宣而不戰。英國軍事史家富勒寫道:“當波蘭正被消滅之時,西線也正發生了一場令人驚奇的衝突。它很快就被稱為‘奇怪的戰爭’,而更好的名稱是‘靜坐戰’。”

在9月6日的時候,戰爭其實就已經結束了,波軍總司令斯密格萊.利茲元帥下令所有部隊撤至維斯瓦河以東,組成維斯瓦河——桑河防線。波蘭政府當日倉惶撤離華沙遷往盧布林。正如馮伏爾曼上校對希特勒彙報的那樣:“剩下來的只不過是打一隻兔子,從軍事角度看,戰爭已經結束。”

到了1939年9月7日的時候,倫德斯泰特上將所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已經重創了波軍“羅茲”和“克拉科夫”兩集團軍,佔領了波蘭工業中心羅茲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團軍的前鋒霍普納的第16裝甲軍於1939年9月8日進抵華沙南郊,從南面切斷了波軍“波茲南”集團軍退路。雖然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不如南方集團軍群,但是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波莫爾慈集團軍被全殲,而“莫德林”集團軍也被德軍重創,波蘭走廊重新回到了德國人手中。在這之後,強渡維斯瓦河,奪佔了從北面掩護通往華沙道路上的陣地。

1939年9月8日,北路集團軍群所屬屈希勒爾的第3集團軍和克*的第4集團軍從北和西北向華沙總方向實施突擊,1939年9月11日,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渡過納雷夫河,開始向華沙後方的布格河迅速推進。1939年9月14日,南路集團軍群所屬賴歇瑙的第10集團軍和布拉斯科維茲的第8集團軍在維斯瓦河以西一舉合圍從波茲南和羅茲地區撤退的波軍,佔領了波蘭中部地區,使華沙處於半被合圍的狀態。

至1939年9月15日,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包圍了布列斯特,其第3裝甲師和第2摩托化師繼續向南推進,以便與南路集團軍群的右翼李斯特的第14集團軍完成最後的縱深合圍。與此同時,第14集團軍的前鋒克萊斯特的第22裝甲軍,包圍了科沃夫之後繼續北進,1939年9月16日在符活達瓦地區與北路集團軍群會師,合圍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與維斯瓦河三角地帶的波軍。1939年9月17日,德軍在完成華沙的合圍後,限令華沙當局於12小時內投降。而波蘭政府和波軍統帥部已於1939年9月16日越過邊界逃往羅馬尼亞。

之前已經說到,德國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且對兩國之間的地盤做了分配,當然,這種分配肯定是沒有這些被分割國家參與了,他們肯定也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他們就是蛋糕而已。在波蘭戰役爆發之後,蘇聯也是抱著看戲的角度,也是抱著爆米花、嗑著瓜子,完全不著急,雖然蘇聯和德國已經有了對波蘭領土的分割協定,但是蘇聯卻沒想著這麼快著急就插手,因為在蘇聯人看來,德國和波蘭怎麼也得打一會吧,波蘭就是再是軟柿子,德國就是真的是重生了,也不可能打這麼快,畢竟當時德國在希特勒上臺之前,是在蘇聯進行研究和演練的。可是這回蘇聯人算是看走眼了,因為德國不是重生了,而是轉職了,轉職成高達了,9月7日,也就是戰爭爆發的第七天,波蘭政府就已經從華沙跑了,在一個星期之後,德國的前鋒就已經衝到了華沙城下。德國人動作太快了,使得蘇聯人開始不淡定了,這得趕緊過去啊,要不然萬一德國人把地盤都佔了,那可怎麼辦。但是蘇聯一時之間竟然找不到一個像樣的藉口,因為在之前蘇聯和波蘭之間也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後來,波蘭政府和統帥部的出逃給了蘇聯人一個藉口,蘇聯終於找到了一個“體面”的出兵藉口。蘇聯政府宣稱:由於波蘭政府不復存在,因此蘇波互不侵犯條約不再有效。“為了保護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少數民族的利益”

蘇聯決定進駐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地區。1939年9月17日凌晨,蘇聯白俄羅斯方面軍和烏克蘭方面軍分別在科瓦廖夫大將和鐵木辛哥大將的率領下,越過波蘭東部邊界向西推進。1939年9月18日,德蘇兩國軍隊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會師。

當時,波蘭的軍隊已經被徹底擊潰,部隊的建制已經被打破,成規模、有組織的抵抗已經消失了,只有零星的城市和要塞還在抵抗,其中,最激烈的就是波蘭的首都——華沙希特勒希望趕緊佔領華沙,命令德軍必須在1939年9月底之前拿下華沙。

當時,奉命攻佔該城的是德軍第八集團軍,德軍知道這是塊硬骨頭,如果硬攻和守城部隊打巷戰的話,那麼傷亡將非常巨大,而且也會造成波蘭華沙城平通平民的重大傷亡。所以,第八集團軍決定,在供給方面只限於大致沿著圓環式的鐵路線,對華沙城建立一條嚴密而連續的封鎖線,然後再利用炮擊和轟炸的手段,來迫使華沙城投降。

如果這個手段還不能產生效果的話,那麼德軍將繼續圍困,直到糧食和水源匱乏,連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持的時候,守城的波蘭軍民自然也就該投降了。在9月25日,德軍開始向外圍要塞、據點和重要的補給中心發動炮擊,同時,為了達到預定的圍城線,局部性的攻擊也開始了。在9月26日,德國的空軍也開始光顧華沙城,但是飛機扔下的並不是*,而是一捆捆的宣傳單,警告華沙城即將被轟炸,並要求華沙城投降。但是波蘭軍隊決定誓死抵抗。既然華沙城不投降,那麼德軍就開始了轟炸。

雖然波蘭守軍很硬氣,但是在被轟炸了一天之後,波蘭守軍扛不住了。9月27日,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倫德斯泰特上將正和曼斯坦因視察曼斯坦因的老部隊第18師,這時突然傳來了波蘭守軍表示願意投降的訊息,在這之後,德軍的炮擊也就停止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9月28日,華沙守軍司令向德第8集團軍司令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正式簽署了投降書。投降書上規定,對於波蘭的平民人口和受傷的士兵,應該立即給予救濟,並對已經表現的非常英勇的敵軍儘量維持其軍人的榮譽。軍官被允許保留軍刀,士兵在完成了其必要的處理之後,即可以獲得自由。

依照波蘭人的報告,在華沙投降的官兵共12萬人,當投降書簽字之後,波蘭的主將說道:“輪子是會轉動的。”他的話總算是靈驗了,但是其祖國的命運卻又並不是他所能預料的。在華沙投降之後,其餘地區的波蘭軍隊也紛紛放棄了抵抗,1939年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939年10月2日,進行抵抗的最後一個城市格丁尼亞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一個戰役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

此戰,波軍死亡66300人,傷133700人,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聯紅軍俘虜21.7萬人(含投降數),10萬人逃至鄰國。德軍死亡10600人,傷30300人,失蹤3400餘人。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地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德國武裝力量對波蘭的軍事行動說明,預先組建的陸軍和空軍集團出其不意的實施密集突擊,有著顯著的作用。在戰爭過程中,坦克和空軍顯示了巨大的力量,為了突破敵軍防禦,首次使用了快速重兵集團——坦克軍、坦克師和摩托化師,與航空兵密切協同作戰。出現了以快速重兵集團在防禦縱深對敵人實施迂迴和合圍的機動條件。

關於這場基本上沒有懸念的戰爭,後來的史學家都冠以“閃電戰”的成功範例。德國人成功的運用了這一戰法,使得空地協同第一次以強大的突擊力量的形式出現在戰場上,為後來的一系列軍事變革提供了教科書式的範例。只是,歷史上對於德國佔領波蘭的過程的描述,往往傾向於德國人的成功,在這裡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波蘭的軍隊做出了英勇的抵抗。與此同時,作為波蘭的盟友,英法靜坐在西線的“奇怪戰爭”,最終導致了後來法國的潰敗。究其根本,是因為他們的戰術思想已經遠遠的落後於德國人,士兵的頑強抵抗並不能改變上至軍隊高層下至普通軍官的思想僵化,這一點在隨後的法國戰役中也有所體現,只是德國人取得的巨大戰果震驚了世界,當時的人們已經無暇去追求其深層次的原因。或者說,大規模的潰敗掩蓋了區域性的頑強抵抗。德國軍隊以先進的戰術理念迅速擊潰了歐洲所謂的“軍事強國”。人類的歷史因此被改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