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八章——終章:二戰(2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八章——終章:二戰(23)

雖然在波蘭戰役之前,德國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且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重新崛起,還和蘇聯進行了經濟合作,但是無論是德國的希特勒還是蘇聯的斯大林,都清楚地認識到,在歐洲大陸上,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強大的國家,早晚都會有一場血戰,為了贏得這場戰爭,德軍著名的總參謀部制定了同樣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

《巴巴羅薩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整場作戰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計劃為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蘇聯西部領土。“巴巴羅薩”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用歷史上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名字來命名,可見希特勒的野心。

希特勒在1940年12月5日收到了德軍對入侵蘇聯的計劃,並且全部批准,預期在1941年5月開始進行。在12月18日希特勒簽下了“21號指導”,要德軍最高統帥部準備“快速的擊倒蘇聯”,並且制定侵略的預定時間為1941年5月15日。巴巴羅薩計劃假設的是德國國防軍可以在短期間內消滅紅軍道加瓦河和第聶伯河以西的大多數步兵師,事後證明儘管德軍的確消滅了原先在此地區的蘇聯紅軍數量,蘇聯紅軍不斷從後方增援的雄厚兵力導致了這種假設的失敗。

為了準備發起攻擊,希特勒將320萬人調遣至德蘇邊界,多次派遣偵察飛機潛入蘇聯領空勘查,同時也在東線儲備了大量的軍事物資。到了1941年2月德軍已在羅馬尼亞—蘇聯邊界部屬了680,000人。即使進行了如此龐大的準備過程,蘇聯依然沒有預料到德軍的意圖,在戰爭爆發時完全措手不及。這主要是因為斯大林堅信第三帝國不可能在《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條約》簽訂不到兩年內便發起攻擊,他也堅信德國會等到拿下英國後才會開闢新的戰場。儘管蘇聯情報部門已經多次發出戰爭逼近的警告,斯大林依然拒絕改變心意,認為這是英國故意設計要讓蘇聯和德國開戰的假情報。

德國政府也助長了這種騙局,向斯大林透露德軍的調動只是為了遠離英國轟炸機的航程。德國甚至向蘇聯解釋他們故意要讓英國以為他們正準備進攻蘇聯,而事實上他們正在準備進攻蘇聯的軍隊和物資。因此,直到戰爭爆發前斯大林都沒有認真準備應付德軍的可能入侵。應該注意到的是,潛伏德國的共產主義間諜理查德?佐爾格在戰爭爆發前便已向斯大林透露準確的進攻發起日期,但這項情報也沒有獲得重視。德國還在1941年4月發起了一連串佯裝進攻英國的作戰,假裝正在挪威聚集部隊。這些行動配合了大張旗鼓的海軍艦隻聚集、飛行勘測、和演習行動,並且還故意透露虛構的入侵計劃細節。

雖然之前有拿破崙的反面典型,但是也給了德國的總參謀部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最高統帥部認為應該直接攻往莫斯科,而希特勒則認為應該先奪取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地區的豐富資源後才轉向莫斯科。希特勒認為莫斯科是“不重要的”,他認為重點應該在於消滅莫斯科以西的紅軍主力。但由於義大利在希臘的失敗,德軍被迫於1941年4月6日發動巴爾幹戰役,以救援義大利,6月1日,德軍攻佔希臘全境,但巴巴羅薩計劃被迫延遲了一個多月,這導致了德軍未能在俄國嚴寒到來之前佔領莫斯科,最終輸掉了德蘇戰爭。

根據計劃,德軍將進攻的部隊分成了三個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由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下轄恩斯特的第16集團軍,艾裡希的第4裝甲集團軍,格奧爾格的第18集團軍,凱勒的第1航空隊,計劃在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今白俄羅斯)地區佔領或摧毀列寧格勒,總兵力為29個師。

中央集團軍群由博克元帥指揮,下轄克*的第4集團軍,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阿道夫的第9集團軍,以及全能元帥凱塞林指揮的第2航空隊。計劃在16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以東出發,經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進攻莫斯科,總兵力為51個師。

南方集團軍群由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下轄卡爾的第17集團軍,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歐根的第11集團軍,*的第6集團軍,亞歷山大的第4航空隊。計劃在14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攻往人口密集的農業心髒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俄羅斯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豐富的高加索地區,總兵力為63個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廣為人知的,就是德國不宣而戰,入侵了蘇聯,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蘇聯開始了空前慘烈和悲壯的衛國戰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希特勒不進攻蘇聯,蘇德之間的戰爭也會在1個月之後爆發,因為不僅僅是德國有著進攻計劃,蘇聯同樣是如此,那就是“大雷雨計劃”。

有著“紅色沙皇”之稱的斯大林的野心絲毫不次於希特勒,他之所以調集重兵於蘇德邊境,決不是因為他預見到希特勒隨時可能東進,否則的話,他絕不會在德國不宣而戰時顯得手足無措,而是因為他另有趁火打劫的盤算。他覺得希特勒在西線與法英開戰將為蘇聯提供機會。誰都知道,兩線作戰乃兵家之大忌,何況法國、英國絕非西歐弱國,而是實力不俗的大國。按照斯大林的原來估計,希特勒不可能在西線速勝,更大的可能陷於西線泥潭而無力自拔。所以,斯大林一面與希特勒簽訂合謀瓜分波蘭的友好條約,一面積極備戰、囤重兵於蘇德邊境,為的是,一旦希特勒陷入西線泥潭,蘇聯就可以藉機大舉出兵,將希特勒的東歐變成斯大林的東歐,然後再尋找機會佔領西歐。

基於這樣的判斷和目的,即便在希特勒迅速拿下法國並開始進攻英國後,斯大林仍然不相信希特勒會在沒有打敗英國之前就揮師東進。為此,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制定了“西線擴張戰略計劃”,明確決定“6月12日開始進攻”德國,但由於準備不夠,只得推遲;5月15日,透過了7月開始進攻的計劃——紅軍主力在克拉科夫卡託維茲方向發動進攻,切斷德國與巴爾幹半島的聯絡,之後撲向波羅的海沿岸,包圍駐紮在波蘭的德軍。在主攻方向上,蘇聯準備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用152個師對抗德國的100個師。甚至,斯大林在*還決定組建紅軍波蘭師,以備佔領華沙後供閱兵之用。

然而,斯大林萬萬沒有想到,希特勒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狂人,在德英戰爭毫無進展的情況下,他在1941年6月22日突然發動侵蘇戰爭。所以,在蘇德戰爭開始時,毫無心理準備的斯大林才顯得手足無措,足足隱居了一週後才在蘇聯媒體發表講話,進行全國戰爭動員。為此,蘇軍當時的副總參謀長感嘆到:要是進攻希特勒的時間真的是1941年6月12日該多好呀!那樣就比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十天。

這份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完整的戰爭計劃,是在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發表在了著名的《奧地利軍事雜誌》上,從而讓這份計劃浮出水面。因為從當時蘇聯的軍隊佈置來看,蘇聯在前線集中那麼多的部隊,並不是為了防守,而恰恰看起來是一副要進攻的樣子。當時蘇聯的部隊大量集中在邊境線附近,而且集結得過於密集,這樣的佈置,如果德國人真的來進攻的話,部隊根本沒有時間來完全展開,而且不利於之後的防守。因為當時二戰已經爆發了將近兩年了,對於德軍拿手的“閃電戰”,即使蘇聯不知道該如何去破解,最起碼也應該佈置成大縱深的防線,來遲滯德國的進攻勢頭,但是蘇聯沒有。而且據之後所釋出的雙方軍事實力對比來看,無論是哪個版本,德軍都不像斯大林所宣稱的那樣具有非常強大的壓倒性的優勢。在俄國人自己發表的戰前兩軍在邊境地區的力量對比,德國人只在兵力上佔據了優勢,而且還不是壓倒性優勢,德國人僅僅是蘇聯人的1.3倍,除此之外,好像就沒有什麼超過的了,其中德軍火炮的數量,只有蘇軍的70%,飛機的數量不到蘇聯軍隊的一半,只有蘇聯的45%,而德軍在二戰中最引以為傲的裝甲力量的中堅坦克和突擊炮的數量,甚至只有蘇聯部隊的四分之一,僅僅是蘇聯的27%!

但是無論怎麼說,都是希特勒首先動的手,吞噬了千萬生命的蘇德戰場拉開了序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