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九章——海上馬車伕的崛起(6)頂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九章——海上馬車伕的崛起(6)頂峰

荷蘭是一個商業國家,是正經生意人,幹的就是倒騰貨運的事,在地理大發現之後,強大的西班牙帝國成為了荷蘭最主要的貿易物件,因為西班牙在手裡有了新大陸之後,完全不差錢。可是在荷蘭和西班牙鬧掰之後,這個昔日的貿易夥伴對荷蘭人關閉了大門:西班牙國王下令,禁止任何荷蘭的商船駛入西班牙的港口。這就是在*裸地打貿易戰了,畢竟當時的西班牙佔據著大片新大陸,是最早的世界性大帝國,港口遍及世界各地,一旦這些港口不再向荷蘭人開放,荷蘭商船就會失去大批的補給點和商品集散地;而且西班牙有著新大陸源源不斷輸血,貨物豐富,市場廣闊,一旦失去這個市場,失去豐富了貨物來源,以商業立國的荷蘭很可能就此衰落下去,如果荷蘭找不到辦法解決而又不想衰落的話,那就只能乖乖地向西班牙低頭。西班牙國王這是打算用不流血的經濟手段來達到用流血的戰爭手段沒有達到的目的,這一手釜底抽薪玩得十分漂亮,但是荷蘭人很快就找到了應對的辦法。

荷蘭人的選擇就是自己去開闢到達美洲和東方的航線,你不是不賣給我東西了嗎,那我就自己去找。荷蘭人從精明的中間商變成了遠洋航行的鬥士,開始組建探險船隊去開闢新的生命線。可是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沒錢。這個問題對於富庶的荷蘭來說貌似是最不可能出現的問題,似乎荷蘭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別著急,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遠洋航行需要一支能夠在變幻莫測的海洋中航行的船隊,這可能有人說荷蘭不是“海上馬車伕”嗎,海運那麼發達,不可能連湊個船隊都湊不出來吧。到不是說荷蘭的船少,荷蘭的商船巔峰時期1萬多艘,但是荷蘭的商船不適合遠洋航行,這和遠洋航行所要面臨的環境有關。首先,遠洋航行中的第一大難題就是氣候,沒準上午還豔陽高照,下午就狂風大雨了,而且那時候又沒有現在的氣象預警,做不了提前防範。在這種情況下,遠洋航行的船你得夠大,要是不夠大風浪稍微大一點,你這船就得翻了,這就得刷一批,船不夠大的淘汰。第二,為了抵抗海上的惡劣環境,不至於隨隨便便就翻了,海船除了大小的要求外,對形狀還有要求,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海船圖片或者看一下海船的模型,就會發現船的中部通常為矩形,因為這種結構能夠使船在左右搖擺中更快的恢復過來,而荷蘭的商船,大家知道那是一個“圓肚子”。就算第二條中圓和方差不多,不叫個事,那最後這點就是荷蘭商船的死穴了,當時的海面上威脅船隊的,除了老天爺,可還有海盜阿,現在新聞裡邊海盜還經常刷刷存在感呢,就更別說當時那種情況下了。可是荷蘭人為了降低成本,沒在船上安大炮,如果遇上海盜那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了。而且荷蘭商船還不夠結實,遇到大風大浪之後很可能撐不過就去海底一遊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第二,你這是開闢航線,不可能運氣好到一起就成功吧,在你探索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船隊的損失你得補齊吧,要不然沒準開闢著開闢著,船就沒了。

第三,你開闢航線之後,你總得買東西吧,買貨物的錢你得提前準備出來吧。

第四,你這生意不是只做一次吧,你得在當地留有一個辦事處吧。

第五,你得有自己的海軍力量保護你的航線吧。

這還只是開闢了一條航線,你總不可能只和一個人做生意吧,你為了和更多的人做生意是不是得開闢更多的航線,準備更多的錢,留更多的辦事處吧。而且別忘了,荷蘭剛在自己家裡和西班牙打了一仗,破罐子破碗摔了一地,不是當初的時候了,這時候的荷蘭真的是在為錢發愁。不過做生意的腦子就是好使,他們很快就想出了對策: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了。

這家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為了融資,它向全體荷蘭國民承諾,你只要把你的錢投資到公司來,公司就給你股份,等到將來公司盈利,將按照股份來進行分紅,你投資的越多,你所佔的股份就越大,將來的分紅就越多。採用這種方式荷蘭東印度公司籌集到了在今天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資金,再想想當時荷蘭的人口,你就可以體會到當時荷蘭人的富庶。

這些投資最後都獲得了千百倍的回報,但是在公司創立之初,誰都不能確定到底會不會賺錢,沒準自己投的錢沒過幾天就打了水漂,但是為什麼成千上萬的荷蘭人仍舊願意將自己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充滿風險的活動中呢?

一方面,是對財富的渴望,畢竟如果成功了就是一本萬利,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荷蘭政府也是公司的股東之一。政府將一些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摺合成現金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就大大增加了東印度公司的許可權和信譽。這些權利甚至包括可以協商簽訂條約,可以發動戰爭,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個公司,不如說是一個領土未定的國家。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西班牙的船隊出發了,作為荷蘭的老對頭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一種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挑戰者,畢竟西班牙就是靠著探險起家的,在當時人家才是權威。但是荷蘭作為海外探險俱樂部的新玩家,卻表現出了強大的力量,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裡,每年都派出50支船隊,這個數量是領跑海外探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總和。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功運轉起來,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前十年這整整十年中,公司沒有向股東分過哪怕一毛錢的紅利。這倒不是說公司準備吃幹抹淨不認賬,畢竟政府還是股東之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投資者希望把賺來的錢在投進去,讓錢生錢,另一個則是不用分紅我也可以把手裡的股份變成錢,因為荷蘭於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透過股票交易所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像不像今天的股市?只不過股票沒那麼多,只有一種而已。

炒過股的,或是瞭解股票的應該知道在股票市場中,資本的流通是相當快的,在當時,資本就是金屬貨幣。當荷蘭出現股票交易所之後,荷蘭境內貨幣的流通就以空前的速度運轉起來,流通規模也越來越大,大額的現金保管和運輸都在安全上和成本上成了阻礙發展的一大因素。畢竟現在還有那麼多搶劫的,運鈔車上還配著穿防彈衣、拿散彈槍的“保安”呢。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銀行應運而生,在1609年,阿姆斯特丹銀行正式開門營業。銀行出現之後,人們手裡的錢就可以存到銀行裡,讓銀行代為保管,萬一需要用錢了,也可以到銀行貸款,大額的支付款也可以讓銀行來代勞,所以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出現,在穩定荷蘭經濟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在當時叫做“想象中的貨幣”,信貸信貸,就是用自己的信用來貸款。

為了保證銀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透過立法規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銀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個看上去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當荷蘭正在和西班牙的軍隊浴血廝殺時,西班牙手中的白銀仍可以從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金庫裡流進流出,荷蘭的銀行可以合法的貸款給自己國家的敵人。這在現象是不可想象的,要是現在爆發衝突,你還想從對方的銀行裡貸款?!人家不把你的資產給你沒收就已經不錯了。

荷蘭人是天生的商人,他們簡直是為了商業而生的,透過將銀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以及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有限責任公司有機結合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多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商船遊弋在世界大洋之上。在東亞,壟斷著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東南亞,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非洲,從老牌航海國家葡萄牙的手中奪去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紐西蘭。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德遜河河口,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在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紐約。

馬克思曾這樣評價道:1648年的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正是在這一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們決定新建一座市政廳,這新的市政廳整整用去了八年的時間和超過70噸的黃金!

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載著荷蘭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收英國議會邀請去做他們的國王的,這就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是英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那英國是如何發展的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