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烈日初升(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烈日初升(2)

亨利八世為了自己的婚姻生活,毅然決然的就和原配凱瑟琳離婚了,但是惹怒了教皇,被教皇施以絕罰,結果亨利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宣佈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宣告以後英國的宗教領袖就是國王,而且以後教會裡的人員任命就不是羅馬說了算,是國王說了算了,這就是英國宗教改革,英國國教會也因此成立。

但是大家想一想,亨利進行宗教改革的原因難道僅僅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如果是真的為了紅顏的話,大可不必等這幾年,直接在剛開始就不顧教皇反對而結婚不就得了,何必這麼麻煩。既然不僅僅是為紅顏,那究竟還有哪些原因促成亨利的這個決定?

我們知道,宗教改革是由馬丁路德發起,原因是因為當時所發行的“贖罪券”,無論是馬丁路德還是“贖罪券”的最大市場都是德意志地區,德意志地區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王權來對抗教皇的教權,導致教會在該地區勢力極大,羅馬教會的壓榨也最為兇狠,這就讓德意志地區的人民對腐敗、墮落的羅馬教會抱有強烈的憤怒和民族仇恨。但是英國收到的影響就要少得多,也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感覺,而且如果新教思潮傳入英國,可能就會造成信仰分裂和社會動盪,這一點可以參考爆發宗教改革的神聖羅馬帝國,陷入到了對立和流血衝突之中。為了不讓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跟著亂起來,宗教改革之初的亨利對新教可算是深惡痛絕,對待那些異教徒那就是一個子,燒,兩個字,燒燒,三個字,燒燒燒,並且他還曾經親自寫文章罵馬丁路德是異端邪說。亨利的做法獲得了教皇的熱烈歡迎,當時的教皇利奧十世稱讚他為“信仰捍衛者”。教皇和亨利之間可算是惺惺相惜,可到底為什麼使得這兩位朋友加同志反目成仇了呢?

首先,是因為宗教改革的廣泛傳播,使得歐洲的反教皇情緒頗為普遍。可能也是因為這些年羅馬教會的缺德事幹得太多了,原先人們是敢怒不敢言,在有了挑頭的了之後,人群都群起而攻,羅馬教會一時間成了過街的老鼠。當時的英國也是如此,亨利眼見燒的越多,異端就越多,很有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思,於是就在考慮是否改變策略,透過與羅馬教會的決裂來達到鞏固自己的統治的目的。

其二,是覬覦教會龐大的財產,因為亨利沒錢花了。當時的歐洲,是神羅皇帝加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和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的舞臺,而當時的英國還遠飛之後的“日不落帝國”,國力沒法和這兩個國家相比,可是亨利心挺大,覺得自己是號人物,看著查理五世和弗朗西斯一世掰腕子掰的挺過癮,就想跟著摻和。可是這一摻和不要緊,把自己搭進去了,那兩個玩家家大業大,耗得起,就像是兩個身價過億的富豪在對賭,輸個百八十萬不叫個事,可是對於身家千萬的來說,可就有些傷筋動骨了,而英國很不幸,就是那個耗不起的。連綿的戰爭,榨乾了英國的國庫,而進行宗教改革的話,就可以合理合法的將那些教會的財產拿到自己的手裡邊,這是合法搶劫。

第三,是因為國王和羅馬教會之間的矛盾。別看亨利和教皇之間相互支持,互相點贊,其實背地裡不知道都怎麼評價對方的。之間說過,羅馬教會經過發展,對整個天主教世界都有著十分強大的控制力,而且,教皇或者說教會的權威還是凌駕於國王的王權之上的,因為國王只是替上帝放羊,而教會則是上帝的代言人。你國王這個牧羊人能不能放羊需要經過上帝的同意,而上帝比較忙,沒空搭理這些小事,就找了個代言人說這件事你跟他說就行,也就是教會有權決定你這個國王能不能放羊。這一點在國王的加冕典禮上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來,教皇代表上帝進行塗油禮,並給與國王象徵權力的權杖。可是誰願意一天到晚都有個太上皇在那擺著,哪個國王不希望自己腦袋頂上那個討厭的傢伙趕緊消失,結果現在出現了這樣一個機會,亨利怎能不動心?

所以,他自己的婚姻只是一個由頭,就算不因為這件事,也會因為別的事而做出宗教改革的決定。我們分析了原因,現在我們來看看亨利發動的所謂的宗教改革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亨利進行的宗教改革非常簡單,主要就是兩點,一是宣佈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會開始單幹,而是宣佈國王是教會的一把手。雖然亨利還進行了一些一些其他方面的改變,例如改變了一些宗教儀式,把拉丁語換成英語等等,這些都是些皮毛,遠非馬陵路德所發起的宗教改革那樣深刻和廣泛。如果讓我評價亨利的宗教改革的話,我想借用那句評價神聖羅馬帝國的話:這是一場既非宗教、更非改革的宗教改革。

亨利還是日後大名鼎鼎的皇家海軍的實際建立者。當亨利登上王位之後,曾繼承了一支袖珍的海軍:各種船隻總計15艘,只有兩艘排水量500噸以上的戰艦。亨利對此非常不滿,投入巨資擴建普利茅斯皇家船廠,皇家海軍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在亨利執政的38年間,皇家艦隊從15艘擴充到了53艘。

亨利因為自己的婚姻發動了宗教改革,拋棄了至死不渝愛著他的凱瑟琳,而且在離婚之後,還把凱瑟琳移居到一座低等莊園。可能是亨利的所作所為連上帝都看不過去,詛咒了他的婚姻一般,他之後的婚姻狀況可以說是非常糟糕,他在凱瑟琳之後足足換了四個王后,結了五次婚!而且每段婚姻時間都不長,都只有短短的幾年,有的甚至就幾個月,雖然在1543年迎娶的最後一個王后較為賢淑,可是亨利已經沒有時間去體會了,在1547年1月28日,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於亨利,我不想評價其他,就只想問問他:你是否覺得愧對那個始終愛著你的凱瑟琳?如果死後相見的話,你是否還有臉見到他?不知道亨利在臨死前有沒有回憶過這一生,有沒有想起過被他深深傷害過卻致死不悔的傻女人。

亨利死後,繼任者是他的兒子愛德華,愛德華死後是他的姐姐,被冠以血腥的“血腥瑪麗”,血腥瑪麗過後,就是他的最後一個孩子,偉大的伊麗莎白一世。有個有趣的現象,亨利的三個孩子都登上了王位,可是哪一個都沒有留下後代。

接下來的主角,就是這位偉大的伊麗莎白一世,我們就從她的出生說起。

伊麗莎白是亨利和第二個王后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在她成為英國女王之前,曾有一段被迫害的時光,那就是她的姐姐瑪麗在位期間。我們知道瑪麗是亨利和原配凱瑟琳所生,而伊麗莎白則是“小三兒”博林所生,瑪麗對伊麗莎白有意見也是情理之中。而且瑪麗登上王位的方式也比較特殊,她的王位不是別人給她的,而是自己從別人手裡搶過來的。這種局面就使得人心有些不穩了,導致了一場叛變,有人打著擁立伊麗莎白的旗號打過來了,雖然事後伊麗莎白堅稱與己無關,可是依然被在倫敦塔裡關了兩個月。這兩個原因導致這對姐妹之間的隔閡一直很深。

透過兩者之間的關係,瑪麗肯定是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搶過來的王位交到自己妹妹手裡的,但是這不交又沒辦法,因為瑪麗沒孩子,第一順位繼承人就只能是伊麗莎白。1558年,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正式加冕為英國女王。對於她,我們還是從宗教改革說起吧。

在其姐姐瑪麗統治時期,英國一度恢復了天主教,並嚴酷迫害新教徒,燒死異端300多人,被稱為“血腥瑪麗”。伊麗莎白則是個新教徒,雖然曾在姐姐的壓力下被迫改信天主教。在她當上國家一把手之後,就開始著手重立英國國教。伊麗莎白是個很有計劃的人,也是個有耐心的人,她把恢復英國國教的行動分為了三步。首先,伊麗莎白為自己塑造了一個中立者的形象,既不是一個新教者,同樣也不是一個天主教徒,你們兩者的事我兩不相幫。其次,她一點一點地恢復她的姐姐破壞的宗教政策,把宗教政策恢復到她姐姐當家做主之前;最後,伊麗莎白力求使英國國教的信仰綱領要符合當時國內國際的實際需求,結合實際情況,並將愛德華六世在1552年修訂的《祈禱書》加以修改,命令在全國各教會的神職人員中強制執行,任何人不得違犯。

伊麗莎白的宗教改革,使得逃往歐洲大陸的新教徒紛紛回國。她修改了教義,反對羅馬教會對全國的控制,反對教會佔有土地,出售贖罪券,不承認教會有解釋《聖經》的絕對權威,不承認教士溝通神與人的中介作用,認為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準則,教徒能直接和上帝進行溝通,要求用民族語言舉行宗教儀式,簡化形式,並主張教士可以婚娶。伊麗莎白的宗教改革在其父亨利和其弟愛德華的基礎上又走遠了一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