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北歐雄獅(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北歐雄獅(3)

古斯塔夫帶著他的軍隊躊躇滿志地登上了德意志的土地,但是現實毫不留情的就給他到了一桶冷水,他以為自己到了之後,那些在天主教軍隊淫威之下敢怒不敢言的人民不應該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不來個夾道歡迎,然後自己帶領著軍隊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列隊進入城市,並以凜然的軍威獲得人們的由衷讚歎。可惜阿,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等他來了之後,別說夾道歡迎,連個人毛都沒有,整個地區報以一種難以言狀的沉默。其實也對,就如同咱們中國內戰期間,彼此之間打了十年,那樑子結得可就大得沒邊了,但是等到小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之後,不照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致對外,一寸山河一寸血。自己家裡的事,我們自己解決都可以,就算家裡人大得再狠也是自家事,但是如果有別人闖到家裡來,那肯定沒說的,先把這外人打跑了再說。

沒有兩世,沒有住處,沒有穩固的後方,四周是冷漠的人民,非暴力不合作,這就是古斯塔夫剛登陸時所面臨的情況。不但民間對古斯塔夫不太友好,而且那些新教貴族們也沒個音,完全沒有救世主來了的感覺阿。其實也不他們,畢竟瑞典之前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家,古斯塔夫也只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指揮官,並沒有指揮過什麼特大戰役,雖然瑞典之前打敗了俄國和波蘭,但是他現在要面對的對手可是聲望如日中天的帝國,面對的是帝國的統帥華倫斯坦,那可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這是聲望問題,如果你帶的人多點好歹還能給人個心理安慰,可是你就帶來了一萬三千人,就這麼點人沒準一戰就沒了。年輕的國家,名不見經傳的統帥,少得可憐的軍隊,人家憑什麼相信你能打贏,憑什麼會把賭注往你身上押?沒道理阿。

就是在這種內無鞏固基地,外無強軍支援的情況下,古斯塔夫最終在登陸地區的堅持了下來,他用自己的勇敢和堅韌在種種困難之中堅持了下來,並且最終等到了機會。

皇帝在接連鎮壓了波西米亞反叛、戰勝了丹麥的干涉之後,準備挾大勝之威,加強中央集權。神聖羅馬帝國咱們之前說過,它只有個虛名,只是個空殼子,那個神羅皇帝也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說話還管用,出了自己的地盤,聽不聽就只能看對方心情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這個機會可以真正的統一整個神羅,使神聖羅馬帝國重歸羅馬的榮耀。他首先就把目標對準了那些帝國內部的新教諸侯,準備先把他們攥到手裡,可這就惹惱了那些新教諸侯們,誰都想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自己呆的原本呆得好好的,現在卻有人想踩在自己頭頂上。皇帝的這一手就把帝國內部的新教諸侯們推到了古斯塔夫那一邊,在1631年,勃蘭登堡和薩克森率先站到古斯塔夫這邊。情勢終於有了轉變,開始變得對古斯塔夫有利起來。

在投靠地新教諸侯的幫助下,古斯塔夫終於有了鞏固的後方,而且有了數量可觀的援軍,使之可以放心大膽地進入到帝國的腹地,而不是只能困在登陸地附近。隨著瑞典與薩克森、勃蘭登堡的結盟,皇帝也開始把目光鎖定在了古斯塔夫的身上,他終於把這個瑞典國王當成了一個強勁的對手,為此他令帝國元帥率領大軍向古斯塔夫開進,古斯塔夫率領瑞典—薩克森聯軍也向著帝國內部前進,雙方最終在萊比錫附近的布萊登費爾德遭遇,大戰一觸即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時,帝國軍隊的統帥並非是大名鼎鼎的戰勝華倫斯坦,他已經因為皇帝的猜忌而失去了對軍隊的統治,接替他位置的是老將蒂利伯爵。帝國軍一方兵力約4萬人,有26門大炮隨軍作戰,而瑞典—薩克森聯軍兵力為4.7萬人左右,火炮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00門!雙方於17日正式擺開陣勢,戰鬥即將爆發。

瑞典—薩克森聯軍擺出了古斯塔夫改良的線式佇列,採用雙線模式,留出了充足的預備隊;騎兵主力配置在了右翼,作為衝擊的主力,進攻的拳頭;戰線中央主要配置了步兵作為戰線的中堅,輔以少量的騎兵部隊;戰線左側則是薩克森盟軍;預備隊佈置在了二線;他將他那龐大的炮兵部隊擺在了整個陣地的前方。帝國軍隊的配置還是當時流行的戰鬥隊形,不過部隊配置和瑞典—薩克森聯軍一樣,也是步兵在中,騎兵兩翼,炮兵在前。

17日清晨,雙方在短兵相接的“正餐”之前,兩邊的炮兵開始了轟鳴,作為“餐前甜點”。在這以前,這大炮也只是個聽個響,當個背景音樂,不過對帝國軍隊來說,這次可就是催命的音符了,尤其是被瑞典炮兵重點照顧的帝國軍左翼騎兵,都被轟傻了,炮彈跟下雨似的就過來了,最讓人絕望的還不是瑞典的炮彈多,畢竟當時大炮的射擊速度不像現在這麼快,炮彈也是實心彈不是現在那種裝*的,現在大炮一開火,轟炸地區的表面就跟月球表面差不多,具體可以參照戰爭題材電影,所以只要不是那麼倒黴被實心彈直接命中就不會有啥事,頂多被氣浪震個跟頭。最絕望的是只能被轟還不能躲,因為如果他們一躲的話就會造成整個戰線的鬆動,從而給對手一可趁之機。可是帝國軍到最後實在受不了了,要再這麼下去非得被活活轟死不可。其實被大炮轟死不了幾個人,但是這種感覺卻是非常讓人絕望的。到最後,這群騎兵們實在受不了了,不待命令就向瑞典軍右翼發起衝鋒,戰鬥開始了。

雖然帝國左翼騎兵發起決死衝鋒,但是古斯塔夫卻將騎兵主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右翼,戰線穩如磐石,巋然不動。帝國統帥蒂利伯爵一看自己的左翼騎兵不聽命令擅自攻擊,氣得是七竅生煙阿,雖然恨不得當下斃了那個擅自做主的混蛋,但是那也得等到戰鬥打完之後,現在最重要的是是奪取戰鬥的勝利,他被迫展開進攻將自己的右翼騎兵也投入了進攻。

在真刀真槍拼殺起來後,瑞典軍隊和薩克森軍隊的區別就體現出來了,薩克森軍隊所在的左翼被帝國軍擊退,整個戰線有被帝國軍迂迴夾擊的風險。古斯塔夫急調二線預備隊增援左翼,穩定住了戰線,並且他將大炮集中轟擊對方陣地,試圖打亂敵方的陣型。戰馬的嘶叫聲,大炮的轟鳴聲,炮彈的呼嘯聲,火槍的射擊聲,士兵的喊殺聲,兵器的交錯聲,刀劍刺入人體的噗嗤聲,臨死的掙扎聲……所有的聲音都彙集在一起,組成了戰爭獨有的交響樂。

在這瞬息萬變的戰場中,古斯塔夫在靜靜地觀察,他在等著那個機會,那個可以一舉致勝的機會。最終他找到了,他騎上了戰馬,望著那些信任自己、追隨自己到異國他鄉征戰的、年輕士兵的臉,望著那些堅毅、鎮定的眼睛,似乎要把這些人的面龐都記在腦子裡,之後他轉過身,率先向敵軍發起了衝鋒。那可是國王,國王都衝鋒了,自己做小兵的還有啥理由不上?那真是跟著國王衝一把,死了也值啊。古斯塔夫的騎兵最終擊潰了帝國軍隊,大獲全勝,整個帝國軍隊損失一萬多人,被俘約3000人,帝國統帥蒂利伯爵也負傷逃遁。而整個瑞典—薩格森聯軍僅僅傷亡了2000多人,在這2000多人裡邊,薩克森人佔了大多數。

這一場戰役下來,使整個歐洲都大為震驚,尤其是新教陣營簡直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如果沒有古斯塔夫的加入,沒有古斯塔夫這場幹淨利落、酣暢淋漓的大勝,帝國內部的新教諸侯將被迫改回天主教,從而皇帝將大大增強自己的權威,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可能向著整個國家只有一個聲音的方向大踏步前進。可是,古斯塔夫來了,並且幹淨利落地打敗了看似不可戰勝的帝國軍隊,這讓整個新教陣營又重新看到了希望,都跳著腳趕著過來表忠心。從剛開始時的門可羅雀到現在差點把門檻兒給踏破了,不知道古斯塔夫心裡作何感想。

這場戰役之後,新教諸侯終於緊緊團結在了古斯塔夫周圍,古斯塔夫也如願以償的成了新教諸侯的救世主,從此之後,古斯塔夫帶領著新教陣營開始了對抗皇帝的鬥爭。這場戰役,改變了歷史的程序,也被稱為“改變世界之戰”。這場戰役之後,古斯塔夫趁勝追擊,在1632年4月強渡了列克河,硬是頂著渡河的劣勢擊敗了與自身實力相當的帝國軍隊,上次幸運跑掉的蒂利伯爵這次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也戰死在了戰場上。列克河戰役之後,古斯塔夫進軍天主教大本營巴伐利亞,此時,似乎沒有誰能夠阻擋古斯塔夫漫步在維也納的大道上了。

但就在這時,他一生中最強悍的敵人出現了,他也將在這裡畫上他波瀾壯闊一生的句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