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二章——北極熊的咆哮(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二章——北極熊的咆哮(2)

彼得大帝出生於1672年的5月30日,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諾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一位英俊的男人,從流傳下來的畫像中,我們依然可以一睹其風采。

彼得同俄羅斯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一樣,也是在幼時即位,只不過相比起伊凡,彼得要好得多,畢竟在1682年即位時,就已經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了,知道點東西,而伊凡雷帝才三歲就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皇冠。在彼得等位時,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跟他並立為沙皇,這就比較有趣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要是在咱們中國出現倆皇帝,這倆人不最終死一個,這事就不算完,你看歷史上有哪個稱帝失敗的人有好下場的,西漢王莽,死了吧,東漢袁術,也死了吧。而且就在跟我們不同的歐洲國家,出現共管的情況也是因為這倆人結婚了,比如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和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又比如英國“光榮革命”之後迎接瑪麗和威廉共同管理英國,還真沒怎麼出現過兄弟姐妹一起管理國家的。可是現在,就出現這種情況了,這是由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公主決定的。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外國人的名字,外國人對待自己的名字就不能仔細認真點,把自己的名字當回事,一講到西班牙,那就是一群伊莎貝拉、費迪南,再來到與之相鄰的法國就是一群弗朗索瓦、路易、波旁,到了英國就是一堆伊麗莎白、維多利亞,到荷蘭就是威廉,到奧地利就是查理、卡爾,到了俄羅斯就是索菲亞(帶有拜占庭血統)、伊凡。而且相同人名出現之後,歐洲人對待的方式相當簡單粗暴,第一個出現的就是一世,第二個就是二世,以此類推,推著推著就推到十幾世甚至二十幾世,比如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都已經推到十六了。這就給我查閱資料造成了點麻煩:這個伊凡三世是誰?那個維多利亞女王又是誰?這怎麼又出現了一個路易?!天啊,又是查理?!!真切希望歐洲人能像咱們中國一樣起名字,這樣以後再看就明白輕鬆多了。

因為在彼得之前的上一位沙皇是費爾多,是彼得的哥哥,自幼體弱多病,是個病秧子,但是他的情況還是好的,最起碼比他的兩個哥哥要好,他的兩個哥哥都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從而讓費爾多繼承了國家。但是最終他也沒能撐上多久,年僅二十一歲就駕鶴西歸。現在沙皇的位置又空出來來了,這個位置又成了各個野心家爭奪的焦點。

在沙皇費爾多統治時期,索菲亞公主所在的家族把持著政權,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年費爾多就去了,為了不讓自己手裡的權力被別人奪了去,索菲亞站了出來,她準備讓自己的親弟弟伊凡去做在這個位置上。雖然她想得挺不錯,自己所在的家族大權在握,而且自己的親弟弟伊凡又是彼得的哥哥,這更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啊,無論是勢力,還是說繼承傳統,似乎伊凡成沙皇這件事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但是,多少事就是壞在了這個但是身上,但是伊凡這個苦命孩子比較痴鈍,說白了就是傻,一個國家怎麼能讓一個傻子當國王呢,要是真讓一個傻子當了國王,這個國家不還得廢了。於是在一些主教的建議下,當時年僅十歲的彼得成了新沙皇。這個決定可惹惱了索菲亞,你們做決定做得挺high阿,這是完全那我當空氣阿,真忘了在俄國到底誰說了算阿。而且,她擔心彼得即位後,彼得母親的家族回取代自己家族的位置,為了保住自己和家族的權勢,索菲亞把心一橫,直接唆使射擊軍發動了叛亂。果然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在射擊軍的槍口下,反抗者屈服了,索菲亞如願以償地把伊凡推上了沙皇的寶座,這就造成了兩兄弟同為沙皇的奇景。雖然這樣的結果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只有一個沙皇,但是能把伊凡推上去也不錯,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己成為了攝政,這權力的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在這簡單說一下發動叛亂的射擊軍。射擊軍是由俄國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所設,是一支使用火繩槍的部隊。射擊軍設立之後為俄羅斯的榮耀與土地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是一支精銳的部隊。但是如同很多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部隊最終墮落一般,射擊軍最終淪為了二線部隊。雖然射擊軍墮落了,但是它的影響力卻絲毫不減,因為它負責著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防務,也就是整個國家的心臟都在它的槍口之下,就如同羅馬帝國時期掌控羅馬的將軍,甚至可以明碼標價賣出皇帝的位子。這也是為何索菲亞會唆使他們發動叛亂的原因。

在索菲亞當上攝政之後,她越看越覺得彼得特別礙眼,可是吧又不能弄死他,乾脆就讓他滾蛋吧,眼不見心不煩,於是就把彼得和他的母親流放到了皇村。

之後的時間裡,索菲亞當著她的女攝政,而彼得則在慢慢地長大。彼得的少年時代似乎並沒有受到這種被放逐的生活的影響,不像伊凡雷帝那樣因環境產生了冷酷無情多疑的性格,少年彼得興趣廣泛,熱情好動,經常與附近的外國僑民往來,從中學習到了西歐先進的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但是對彼得影響最大的,並不是這些知識,而是那些見聞,這些外國僑民,就像是一扇扇窗,讓年少的彼得得以瞥見外面的世界,大海的壯闊與雄渾,新大陸的風險與危機,歐洲大陸的波雲詭譎,英國處死國王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些給彼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歐文化在彼得的心靈深處悄悄地紮下了根,給年少的彼得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對彼得之後的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彼得除了跟外國僑民看眼界之外,他最喜歡的還是軍事遊戲,為此,他專門成立了一支“少年軍”,這“少年軍”的成員都是和彼得年齡相仿的少年,他把他們編為兩支軍團,分別是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和謝苗諾夫斯基兵團。他用正規軍的標準來訓練這兩支少年兵團,並且時常組織演戲進行對抗。在旁人看來,這就是彼得在玩小孩子過家家,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些“娃娃兵”,最終幫助彼得平息了叛亂,徹底坐穩了沙皇的位置。

時間就在彼得增長見聞、訓練“少年軍”和索菲亞獨攬大權中慢慢流過,彼得和索菲亞雖然是相看兩厭,但是也算是相安無事,這種狀態持續了七年。但是到了1689年,彼得解決了人生大事之後,兩者間的矛盾迅速激化,變得水火不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為按照傳統,如果沙皇年級太小的話,是可以有攝政的,但是沙皇結婚之後就代表著沙皇成年了,就可以親政了,既然沙皇可以親政了,那之前的攝政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消失了,但是索菲亞完全沒有讓位的意思,反而公然在官方檔案中用上了“公主陛下或大公”的尊號,這*裸的就是想要奪權阿,這是打算破一個記錄阿,記錄就叫做“俄羅斯第一位女沙皇”。這就是彼得打死也不能接受的了,之前我還小、條件不足我也就忍了,你攝政就攝政吧,結果現在好不容易輪到我了,你還不想給我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1689年7月8日舉行的宗教典禮上,索菲亞決定給彼得一個下馬威,她挑釁地參加了一個只有男人才可以參加的教徒遊行,結果你參加就參加吧,混在隊伍中間讓別人看不見,沒準彼得一世就捏著鼻子忍了,但是她還唯恐天下不知,手捧著十字架和聖像,趾高氣揚地走在了遊行隊伍的前面。這可就不能忍了,彼得看了之後怒不可遏,當即騎馬離開,拂袖而去。

此後不久,兩者再次公開反目,這次衝突是由歡迎戈裡津從克里米亞遠征歸來的慶祝慶典所引起的。其實這次遠征並不成功,但是索菲亞為了籠絡手握兵權的戈裡津,決定大戰旗鼓地嘉獎。但是彼得心裡跟明鏡似的,可不好糊弄,你們不是這樣搞嗎,那好,那我不參加了,自己自己愛怎麼玩就怎麼玩。索菲亞對彼得的這種行為怒不可遏,認為這是對她的直接挑釁,直接打臉阿。自此之後,雙方的關係已完全破裂,衝突一觸即發。

不久,索菲亞得到了密報,說彼得已經武裝好了兩個軍團,準備向莫斯科進攻。她緊急召見了射擊軍總監沙克洛維蒂,商量計劃。沙克洛維蒂回去之後召集射擊軍指揮官召開秘密會議,宣佈了攻打彼得所在的皇村,並且抓捕彼得及其軍官、謀臣的計劃。現在,似乎1682年的那一幕又將重演,索菲亞將在射擊軍的支援下掌控大權。可是,就在行動的最後關頭,一些軍官動搖了,他們給彼得報了信,將整個計劃和盤托出。彼得聽了之後立馬就跑了。第二天,倒戈的軍官率領著軍隊趕了過來,他的親信也籌建了一支僱傭軍,再加上他的兩支“少年軍團”,彼得的實力大增,同樣大增的還有彼得的信心。手握重兵的彼得派人給莫斯科的軍官發出命令,要他們不得擅自行動,否則一律處死。射擊軍不願冒險同支援彼得的軍隊作戰,拋棄了索菲亞,索菲亞從此退出了俄羅斯政治舞臺,從此,彼得大帝開始擺脫索菲亞的掣肘,開始了自己傳奇的執政生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