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北極熊的咆哮(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章——北極熊的咆哮(4)

彼得一世改革響徹後世,留下了諾大的名頭,但是這項使俄國真正鯉魚躍龍門的改革卻有一個有些搞笑的開頭:它是是從剪鬍子開始的。話說彼得一世回到俄國之後,很多大臣肯定要迎接沙皇的歸來,雖然可能比不上咱中國的皇帝“天子出巡,靜街百里,群民俯首,影者雲集”這麼大的場面,但是一場熱熱鬧鬧的、盛大的part還是有的,就在大臣們真的歡天喜地也好、假的歡天喜地也罷,反正是表現得歡天喜地歡迎彼得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他們絕對想不到的事,彼得二話不說,直接抄起一把剪子就給他們開始了“面部清潔”——把他們的大鬍子給剪了。

當時俄國人的審美貌似跟中國古人差不多,都是喜歡留一個長長的鬍子,並美其名曰“三尺長髯”,並且以之為美。俄國也差不多,也喜歡留一大把長胡子。可能因為環境、基因的影響,中國人的鬍子比較軟,比較細,留長了之後,再有微風一吹,鬍子一瓢,那是相當飄逸阿,就算沒有風,沒事用手一縷鬍子,那也是很逍遙、很翩然、很有高人風範。但是這在咱們中國很有文藝範的鬍子,到了俄羅斯就變味了,本來纖細、柔軟、翩然的鬍子,剎那間就成了粗壯、濃密,根本不是那垂柳狀,完完全全就是灌木叢,大家可以看看俄國人的畫像,凡是有鬍子的,哪一個不是這樣的,跟咱中國一比可能就是“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長著這麼一大把比較“桀驁”的鬍子,對聖火肯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吃飯,咱中國鬍子軟,吃飯的時候一手縷著鬍子就沒事,可是他們那大鬍子就不行了,根本弄不了阿,你吃飯就得小心點,看著別把桌子上的盤盤碗碗給碰灑嘍。

俄國人除了喜歡留大鬍子,還喜歡穿長袖的衣服,這長袖的衣服肯定也會對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什麼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不就是改掉了國內這寬服長袖,改成了緊身窄袖,改革之後的趙國很快就強盛起來。所以說,人是環境之子,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會對一個人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又是人的集合體,生活習慣就會對國家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因為當時俄國人有這樣種種的生活習慣,導致了當時俄國人普遍效率低下。彼得一世也是從這種氛圍長大,從小耳濡目染,可能在心裡還可以接受,畢竟這兒多年都過來了,可是當他到了西歐以後,見到當地人那種辦事風格,那種生活習慣,俗話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彼得看看西歐這邊熱火長天,再看看自己國家暮氣沉沉,是個有點想法的人都受不了阿,結果一回國就把他們的鬍子給剪了,並以此為開端,對整個俄國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改革,這種改革可以說滲透到國家的方方面面,從內而外使整個國家煥發新生。

彼得的改革分為很多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下令廢除了很多陋習,就比如說大鬍子……打算改變俄國人拖沓、散漫的社會生活,為了這項改革不至於流產、半途而廢,只存在於紙面上,他決定發揮領導的模範帶頭作用,先把改革矛頭指向了國家的達官顯貴,先把他們改造好,這些國家的上層人物都已經這樣了,底下人就更沒啥理由不這麼去辦呢,從而使這項改革在全國範圍內滲透了下去,確保了改革落到了實處。

第二,他開始推行重商主義,他認為“對外貿易是俄國吸收西歐文化,發展國內生產力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手段”。看看這話,這是一種多大的醋味和恨鐵不成鋼,就連發展對外貿易都是為了吸收西歐文化改造社會,這究竟有多大的怨念……為此,他鼓勵商人組織商業公司,發展對外貿易。可是俄國的商業公司畢竟還很弱小,跟外國的老牌公司那是沒法比,別的都不說,就拿那一堆東印度公司來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7世紀中葉就已經基本上壟斷了好望角以西的貿易,佔有印度尼西亞,還獨佔著日本的對外貿易。就比如說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那可是取代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巨無霸,就算比起這兩者名氣有些低的法國東印度公司,那也不是俄國的公司可以比的,我還不說那些本來就以商立國的威尼斯和漢薩同盟,俄國商人跟這些外國同行一比那就不僅僅是甩下八條街了,純粹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無法望其項背。很顯然,自己國家這些公司如果去外國跟別人競爭的話肯定會被人打得屁股尿流,就算不是國外,就算在國內,自己這個主戰場,如果公平競爭的話估計都會被打得滿地找牙。那怎麼才能讓這還非常稚嫩的公司能夠度過這一段艱難的創業階段呢,彼得大帝拿出了解決方案:高關稅。關稅就是外國貨物在進入國內的時候所要交的稅,就好像為什麼那些外國進口的名牌車、名牌表、iPhone系列會那麼貴呢,就是因為關稅惹的禍。很顯然,這個關稅肯定會算到商品的成本中去,關稅越高,成本越高,那售價肯定也就越高,當這些外國商品的價格比國內的商品還要高的話,那國內的民眾肯定就會選擇價格比較低的國產貨。透過這樣的手段,彼得大帝幫助弱小的國內商人佔據了國內的市場。

此外,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很顯然彼得深知這一點阿,他大力整治國內交通,興建通商港口,開鑿了維仕尼、沃羅察克運河,把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和涅瓦河互相連通。便利的運輸環境給俄國商業的發展插上了翅膀,使俄國的商業貿易迅速發展起來。

第三,他大力扶持本國工商手工業的發展。想想他曾經親自學習過的地方,荷蘭,17世紀的海上第一強國,海上馬車伕,密集的城鎮,繁盛的工場手工業。英國,荷蘭霸權的接替者,經過國內殘酷的圈地運動和血腥立法,給國內的工場手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再加上以榮光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為代表的都鐸王朝大力推行重商主義,英國的工場手工業也很發達。看看這兩個國家手工工場帶來了巨額利潤,然後在看俄國國內……相信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彼得會大力促進工場手工業發展了。而且彼得發展手工工場也是為了那場殘酷的戰爭,畢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錢可打不了仗。他決定“要在國內發展礦業和創辦有如外國通常開設的那些工業企業”。聽聽這話,當時俄國連手工工場都缺的厲害,要不然不會這樣去命令:只要外國經常有的,你們照著辦就行了。說白了也就是一點,別問我,我也不懂,你們看著別人怎麼幹的你們就怎麼幹。為此,彼得以引進的西歐先進技術力量為指導,對全國範圍內的地下資源、鐵礦、銅礦、銀礦煤炭等進行勘查和開採。在鞏固和擴大原有的廠礦企業的同時,還把政府的一些手工工場轉讓給了私人經營,政府還以提供勞動力和貸款等優惠辦法,獎勵本國或外國商人投資辦廠,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咱們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雖然相隔了三百年,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種有利的環境下,本國商人和外國商人投資建立了一批鍊鐵、鍊鋼。造船、兵工、採煤、製鞋、紡織、鋸木等近代企業,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工場也辦起來了,產品也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了,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賣給誰。彼得採取了和保護本國商業同樣的做法,那就是收高高的稅……為了進一步保護和刺激本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政府還規定凡開辦工場的場主及其親屬均可免服兵役(當時俄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但兵役免了,你們的人頭稅也可以不用交了,還規定工場主有權向貴族領主購買農奴(這個農奴是歐洲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一個社會階層,位於自由農民之下,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可以當成貨物自由買賣)充當工場的勞動力。

彼得為了本國工場的工場,不但有賞,而且還有罰,之前都是彼得給的甜棗,下面就該揮起大棒了。他對定凡是領土擁有地下礦藏,如果刻意加以隱瞞,或者遲遲不開採,如果讓國家知道了,那你的命也就到頭了。正是透過這種蘿蔔加大棒的方式,促進了本國工場的發展,也實際上促進了貴族領主向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轉化。

彼得透過對本國工商業的改革,擴大了國家的財源,發展了國內的經濟,增強了國家的戰爭潛力,為那場命運之戰,奠定了基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