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三章——鐵血王國(1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三章——鐵血王國(11)

在1756年1月16日,他和英國簽訂《威斯敏斯特協定》,規定英國和普魯士將共同抗擊入侵德國的外國軍隊,英國和普魯士雙方皆大歡喜,那張臉都笑的和花一樣,普魯士很高興啊,這樣一來,最起碼在俄國打自己的時候,英國會站在自己這一邊,剩下的奧地利就是個戰五渣,打爆他妥妥的;英國也很開心啊,因為英國國王的老家漢諾威就在德國境內,如果自己的老對頭法國打過來的話,普魯士就會頂在前面,自己心愛的漢諾威也就多加了層保險。

雖然這倆人樂呵呵地就把條約給籤了,但顯然這倆貨沒考慮到他們各自小夥伴的感受,他們的小夥伴臉都綠了,這是個什麼情況?!在法國看來,普魯士這是在*裸地賣隊友啊,這個條約完全是衝著自己來的啊!好你個腓特烈,看來相信你的話還不如相信母豬會上樹,上一次戰爭中你那麼個表現居然我還相信你了,,我也真是瞎了我自己的眼!在奧地利和俄國看來,英國這是明目張膽地背叛啊,簽訂這個條約什麼意思?直接就是說普魯士以後我罩著了了唄?!普魯士到底給了你什麼樣的好處讓你把我們倆都拋棄了?!現在的情況就有些尷尬了,無論是普魯士的盟友法國,還是英國的好兄弟奧地利和俄國,都覺得自己被他們信賴的小夥伴拋棄了,背叛了。瑪利亞在得知英國和自己的好表哥簽訂條約之後,馬上就就把英國大使給召過來了,表示英國和“我和我家族永久的敵人”結盟這件事,女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同樣的,法王路易十五大罵腓特烈是騙子,腓特烈表示自己很委屈,自己這個條約是防禦性質的啊,我怎麼敢跟您老人家作對呢。

英國和普魯士這倆人有苦難言啊,自己只不過是想多一個朋友多條路麼,怎麼結果就成這樣了,但是無論這倆貨再怎麼解釋,其他人都不聽了。這個造成的影響還遠未結束,就在人們還在議論英普同盟的時候,另一個更加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百年世仇法國和奧地利居然結成同盟了!!拜託,法國和奧地利接成同盟?!開什麼玩笑,這可不是愚人節,別沒事消遣我們!雖然人們驚掉了一地的下巴,地面上全是玻璃渣子也沒用,因為法國和奧地利真的結盟了!!!

雖然法奧兩國在1756年5月1日簽署了《凡爾賽協定》,法奧形成防禦同盟,但是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有著苗頭了,是奧地利向法國首先丟擲的橄欖枝。因為在瑪利亞看來,雖然法國和普魯士都是自己的敵人,但是兩者比起來,還是普魯士更加讓人覺得看不順眼,本來是靠著奧地利才戴上了王冠,結果到頭來反咬一口,奪走了自己的西里西亞,那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法國在接到奧地利的橄欖枝之後,並沒有當下就接過來,因為在以往的戰爭中,雖然奧地利塊頭比較大,但是那是虛胖,還是普魯士比較能打,自己完全沒必要損失一個能打的而換一個虛胖的。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法國和奧地利肯定走不到一起,但是架不住普魯士自己作,和英國簽了同盟協議。法國一看你這小子居然和我的世仇勾勾搭搭,看來真的是靠不住,於是果斷拋棄了普魯士,和奧地利站到了一起。

法國和奧地利的不可思議的結盟,完全超出人們的預料,人們將之稱為“逆轉同盟”,也有人將之稱為“外交革命”。在這之後,歐洲的主要玩家們重新站隊,法國、奧地利和俄國站在了一起,英國和普魯士佔到了另一方。雙方之間,*味漸濃。

腓特烈在得到西里西亞之後,馬上就覺得這是個燙手的山芋,雖然沒拿到手裡之前,聞著特別想,看起來特別的誘人,但是真的拿到手裡、吃進嘴裡之後,才發現太燙了。只不過這時候想扔出去也晚了,只能忍著了。自己的周圍都是對自己不懷好意的國家,日日夜夜磨刀霍霍、復仇心切的奧地利,把自己稱為打家劫舍的土匪的薩克森,眼饞著自己波美拉尼亞的瑞典,西邊是已經離自己而去的法國。普魯士四戰之地,四面又都是強敵,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如何保住西里西亞,而是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導致出現這種極其惡劣的外部環境的,除了各國之間的利益紛爭之外,還得拜腓特烈的那張嘴所賜。腓特烈的那張嘴,怎麼說呢,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嘴欠,如果是諷刺一下瑪利亞也就算了,畢竟已經撕破臉皮了;再過分一點,也能說說俄國的女沙皇伊麗莎白,畢竟俄國也看普魯士不太順眼;可是腓特烈千不該萬不該,去諷刺法國的蓬帕杜夫人,這主可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心頭肉,而當時法國還和普魯士是盟友關係呢。有的時候我覺得,腓特烈的那張臭嘴,能和他的軍事才能比肩。

腓特烈深知國家的獨立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拳頭打出來的,所謂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唯一的手段就是軍隊。為了儘可能的擴大自己的軍隊,腓特烈無所不用其極,全國75%的稅收都砸在軍隊上了,為了擴大兵源,他甚至將徵兵官員的活動範圍擴充套件到了德意志的其他邦國中,雖然這些邦國不願意,但是看著普魯士的軍隊,那是敢怒不敢言!最終,腓特烈將他手底下的餓軍隊擴充到了15人,翻了將近整整一倍!當時普魯士的總人口還不過450萬。為了讓這支軍隊具備強大的戰鬥力,腓特烈充分發揚了普魯士的優良傳統——嚴格訓練。他甚至將“嚴明軍紀”上升到了軍魂的高度。腓特烈的心血沒有白費,當時的普魯士軍隊是歐洲最好的軍隊,他的騎兵可以在長途奔襲後依舊保持著良好的隊形,在激烈的衝鋒過後,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新整隊,在此發起衝鋒。他的步兵能夠在槍林彈雨面面不改色,即使周圍彈片橫飛,即使身旁的戰友接連倒下,他們依然能夠保持整齊的隊形,不發一槍一彈,堅定地推進。我們的偉大導師恩格斯曾經如此評價腓特烈的軍隊:是當時最好的,其餘所有的歐洲政府都熱心地效仿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士兵之外,腓特烈非常重視本國軍工業的發展,給予了本國軍工企業很多優惠,在官方的扶持下,普魯士的軍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不但生產數量大為增加,而且效能也得到了較大改進。

在腓特烈的努力下,普魯士軍隊的實力再次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並且確立了全民皆兵的國防動員體系。至此,普魯士的軍事傳統深深的扎在了普魯士,從而流傳下來了那樣一句形容普魯士和普魯士軍隊的評價:對其他國家來說,是國家擁有一個軍隊;對普魯士而言,則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腓特烈一方面苦練內功,另一方面他也在密切關注自己的對手們的情況。他向敵國的內部派出了大量的間諜,這些間諜讓腓特烈知道了瑪利亞建立的針對的普魯士的同盟,知道了薩克森倒在了奧地利這一邊。這些情報,讓腓特烈堅信,他們即將對普魯士發動進攻。而且,在沒有得到關於法國的準確情報的基礎上,腓特烈也想當然的相信法國也參加了進來,陰謀進攻普魯士。看到這,大家覺得腓特烈想不想一個被迫害妄想症的患者,整天看這個是陰謀攻擊自己,看那個也是陰謀攻擊自己。雖然奧地利確實有這想法,但是基本上整個歐洲都知道,要說俄國和薩克森也有可能,但是說法國那就真的是冤枉人家了,在法國人看來,那是吃飽了撐的才去打理普魯士呢。

就在腓特烈認定了這幾個國家準備打自己之後,腓特烈淡定不了了,要是真的讓這幾個國家打過來,雖然自己的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是也架不住對面的人海,對面就是那人換,也能拼光了自己的軍隊。為此,他決定先下手為強,趁著他們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各個擊破。在開打之前,腓特烈還不忘給自己的盟友英國通個信,告訴英國奧地利正在練肌肉呢,不但想著收回西里西亞,而且還想著將新教運動也一塊收拾嘍(之所以加個新教,那是因為英國和普魯士都是新教國家)!而且,薩克森這個小國居然還把軍隊從一萬七千人擴充到了四萬人,薩克森為什麼擴充軍隊啊,肯定是要打仗啊,那很顯然就是要打我啊,預計這幫傢伙在1757年春天的時候就要拿我開刀了,我這要是垮了,那英國你的漢諾威可也就危險了。為了我們共同的利益,我想著先下手為強,在他們動員完之前,就把他們各個擊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英國在接到腓特烈傳來的訊息之後,想了想也是那麼回事,也就沒有去勸勸腓特烈,而是說你的行為我們可以理解,那意思就是你去幹吧,哥是你永遠堅強的後盾。

腓特烈在進攻之前,仍不忘進行最後一番努力,《孫子兵法》中有雲: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得不察也。更何況腓特烈將要進行的,是一場怎樣的豪賭!一個不留神,那就是國破家亡的結局,能不能還是不打。他在1756年月,向維也納派出了使者,希望奧地利能給出個不再當年或下一年攻擊普魯士的承諾。奧地利的國務大臣考尼茨直接借給拒絕了,雖然女王的話沒有那麼直接,但是也沒有給出一個承諾。這一下,腓特烈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看法自群人就是想著打我呢,最終下定了先發制人的決心。

成王,敗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