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章——鐵血王國(17)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九章——鐵血王國(17)

科林之戰之後,道恩將軍雖然打了一個勝仗,但是攝於腓特烈的威名,沒敢放手去追,而且在打贏之後,道恩將軍派腓特烈狗急跳牆,輸不起,會帶著所有的人跟自己跟自己玩命,也沒死追。而且,道恩將軍在戰鬥之後表現出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冷靜,如果換成一般人,帶著一支戰力不強的雜牌部隊,硬生生地打敗了不敗戰神腓特烈,在戰鬥結束之後那肯定是滿世界的宣揚,恨不得連路上的螞蟻都知道自己的豐功偉績。我可是打敗了腓特烈的男人!這個腓特烈之前可是一次敗仗都沒有,自己,是自己終結了他的神話!可是道恩將軍沒有洋洋自得,縱然他確實是有著可以洋洋自得的資本。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戰功通告回國,而是依然密切注視著事態的變化,防範腓特烈可能的進攻。只不過這次道恩將軍是想多了,因為腓特烈在戰敗之後,怕遭到道恩將軍和布拉格的洛林親王的兩面夾擊,帶著軍隊就跑了,急急如喪家之犬,惶惶如落網之魚。等到奧地利軍隊在6月20號解除了布拉格之圍之後,道恩將軍這才向維也納宮廷彙報,並且沒有連篇累牘,而是十分簡短的且毫無修飾性。但是,即使語言在平淡無奇,但是這件事情本身已經足夠轟動,完全不需要去任何修飾性的語言去描述。道恩的戰績為他贏得了新的地位——他代替洛林親王成了奧地利軍隊的總指揮。

這邊,道恩將軍憑藉科林之戰的出色表現,登上了人生的高峰,名利雙收,但是對於腓特烈來說,那就只能用禍不單行來形容了。在經歷了科林慘敗之後不久,他的母親在7月2號這一天永遠的離開了腓特烈。在這雙重打擊之下,腓特烈終於達到了他的極限,這個意志堅定的男人崩潰了。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當初趁著瑪利亞立足未穩之際趁人之危,強佔西里西亞的決定是否正確。在此困境之下,腓特烈終於開始正視低頭了,他讓他的姐姐向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送禮,讓蓬巴杜夫人幫著自己說好話,讓法國退出戰爭。雖然現在腓特烈點頭哈腰,但是很顯然這位蓬巴杜夫人的心胸和她的美麗容貌不是成正比,而是有些成反比,對於腓特烈的意向立馬就否決了,現在打不過了,想起我來了,之前說我的呢,諷刺我的時候呢,那時候你不是很神奇麼,現在你接著神氣啊,接著牛啊!眼見這位蓬巴杜夫人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他們要開始請法國的伏爾泰,讓他幫忙在在法國朝政中幫普魯士說兩句好話,但是最終失敗了。原因很簡單,在科林戰役之前,人們還得好好想想,到底要不要參加反普同盟,畢竟腓特烈真是個猛人,無論怎麼打都能贏。可是科林之戰之後,普魯士的力量大為削弱,更主要的是這一戰打出了反普聯盟的信心,腓特烈也是人,不是神,也是可以打敗的!科林之戰的精神作用比它的戰果還要重要的多。科林之戰的勝利大大增強了反普同盟的信心,這勝利已經再向自己招手了,誰還會同這個註定失敗的倒黴蛋籤什麼勞什子的和約阿,不趕緊地衝上去狠狠地撕下一塊肉。

法國的軍隊已經開赴了戰區,只不過最先倒黴的不是普魯士而是英國,法國人首先攻擊了英國的漢諾威——英王的心頭肉。在1757年7月26日,10萬法軍以其絕對的數量優勢擊潰了英國駐守漢諾威的四萬五千名英軍。從此之後,英國軍隊開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儘管英軍騰轉挪移,但是法軍還是在步步逼近,最終,這場貓捉老鼠的遊戲以貓的勝利而結局:在9月8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英軍最終投降,軍隊統帥坎伯蘭公爵簽署了屈辱的投降條約。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瑞典軍隊也來趁火打劫,登陸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繼法國、瑞典之後,俄國也摻和進來,恐落人後:一支10萬人的俄軍在阿普拉克辛元帥的率領下,踏入了東普魯士的土地。在英國盟軍戰敗之後的第四天,也就是7月30日,俄軍擊潰了一支三萬人的普魯士軍隊。自科林戰役6月16日起,至英軍投降的9月8日為止,這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噩耗似乎覺得孤單,開始呼朋引伴,接二連三地就來了。

局勢對普魯士非常不利,戰場上接二連三的失利,敵人數量眾多且裝備精良,士氣高漲,而且敵人的後備可以說是無窮無盡;而反觀自己,敵人的大軍已經踏上了自己國家的土地,軍隊接連戰敗,士氣低落,軍隊數量不足敵人的一半,甚至不足三分之一,後備枯竭。這是一幅多麼讓人絕望的場景!面對這樣的局勢,腓特烈都已經有些絕望了,他的精神都有些崩潰。在8月24日,他在給他姐姐的信中寫道:我看出所有的人只不過是命運之神撥弄的玩偶,他讓一群被輕視的生物,繼續在這裡繁衍,他讓強盜戴上王冠,卻讓哲人鎖上鐐銬,他眼看我們的善行和惡行,戰爭的恐怖和瘟疫橫掃世界,而依然無動於衷,親愛的姐姐,我唯一的庇護所就是死神的懷抱!“我唯一的庇護所就是死神的懷抱!”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腓特烈當時已經是有了死志,或許,他想用死亡來逃避這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很多懦弱的人都用這種方式來獲得解脫,這些人都是膽小鬼,註定一事無成。雖然這條路很懦弱,但是確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也難怪如此誘人,甚至就連腓特烈都差點踏上這條路。不過幸好沒有,要是真要這樣的話,那世界上就會少了一個偉大的統帥,歷史上就少了一份慷慨悲歌。

雖然腓特烈想要自殺,但是他的姐姐用凱撒的例子給腓特烈加油鼓勁兒。所以說,家人真的是我們最後的港灣,是我們心靈中最後的棲居地。在姐姐的鼓勵下,腓特烈重新鼓起了勇氣:至於我,必須在沉船的威脅之下,在遭遇暴風雨之際,思想、生活和死亡,都必須像一位王者。至此,王者腓特烈終歸歐陸,綻放出令人炫目的光芒。

在腓特烈重新振作之際,局勢顯然不會因為一個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情形愈加糜爛。奧軍在道恩將軍的率領下,已經收復了西里西亞大部,並且派出了一支小部隊向柏林方向突擊。據傳言,擊敗了英軍的法軍和登陸了波美拉尼亞的瑞典軍都在向柏林方向挺近。一旦柏林失陷,不但腓特烈的家人會落入敵手,大批的武器彈藥也會轉為敵人的戰力,再加上首都柏林的巨大政治效應,腓特烈一定不能讓柏林有失,他急忙率領軍隊馳援首都。

就在腓特烈在往回跑的勾當,一些相比較而言是“好消息”的訊息傳了過來,一方面,法軍和瑞典軍並沒有移動的跡象,而且奧軍突進柏林的部隊最終證實只是一支人數為3400人的小部隊。這讓腓特烈稍稍松了一口氣,最起碼柏林安全了。就在腓特烈暗舒一口氣的時候,命運之神似乎覺得之前對腓特烈太慘了,看他可憐又給了他點希望:佔領東普魯士的俄軍竟然後退了!這讓腓特烈在大鬆口氣之餘也很納悶,為什麼俄軍說走就走了?因為俄軍統帥阿普拉克辛以為女沙皇病重了,可能不久就要一命嗚呼了,而自動退兵了。

現在的情形稍稍好了一點,現在只需要對付法軍和奧軍就可以了。既然柏林沒事,那自己也就不用再往柏林跑了,還是看看怎麼對付眼下這些人吧。於是,他率領著疲憊的軍隊轉進到安斯巴赫,與法軍和奧地利聯軍針鋒相對。世界戰爭史上,18世紀的經典戰役,也是腓特烈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之一,羅斯巴赫戰役即將打響。

在戰役開始時,法奧聯軍的兵力是腓特烈的兩倍,六萬多人的龐大兵力。在科林之戰之後,反普同盟自信心普遍暴漲,腓特烈似乎成了路人甲,成了人人都可以踩一腳的爛泥巴。法奧聯軍的統帥索拜斯元帥和希爾德堡豪森親王趾高氣揚,他們決定第二天上午發動進攻,從左翼進行迂迴,並打算一擊擊潰腓特烈。

在11月5日的上午11點,聯軍開始拔營起寨,開始按計劃進攻,其中前衛是聯軍騎兵,中央是聯軍步兵,後衛則是法國騎兵。在行軍過程中,聯軍旌旗招展,軍樂飛揚,感覺這不像是在戰場上,即將你死我活,而是在演兵場上,再練習佇列。

聯軍如此大搖大擺地行軍,那真是沒將腓特烈放在眼裡阿。一句網路流行語說得好阿,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會死,既然聯軍作死,那就不能怪腓特烈亮出自己的軍刀了。很多時候,那些流傳千古的經典戰例,既有著統帥本身的才華,但是也離不開對手的絕妙“配合”。古今中外,比比皆是。這一次,法奧聯軍就成了腓特烈的“最佳配角”。(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