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網文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時間的掌控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時間的掌控者

第七十二章時間的掌控者

“緊張?放輕鬆點,你已經上了兩次臺了,而且這次也不是你的獨奏曲吧。

將你選為搭檔的本來就是那個自稱貝多芬的人自己,這麼短的排練時間,就算是失敗了,也並不是你的責任。

不過,你要是能在這裡證明自己的實力的話,6月份的演出讓你彈你想彈的曲子也可以哦。”

這句話聽起來並不算話裡帶刺,不過李小鷹卻看得出來,劉芸鶴並沒有認同貝多芬,想到這裡,他又有些不安了。

與此同時,主持人也開始了報幕。

由於不能說貝多芬的本名,主持人的介紹中,只說了“這是受學校邀請來到這裡演出的德國來賓路德維希。”

和貝多芬這個姓氏不一樣,路德維希在德國倒是個隨處可見的名字。

而貝多芬本人也並不在意別人如何報幕,他與報幕結束的主持人交錯而過,坐到了鋼琴前。

觀眾們並不是什麼專業的欣賞著,雖然也有音樂的愛好者,不過更多的是學生,住在附近的路人,有的女人甚至帶著兩三歲的孩子。

哪怕演奏已經開始,臺下仍然不時地傳來奇怪的聲音。

不過,李小鷹卻知道,貝多芬並不會在意這些。

沒有記錯的話,貝多芬的第一首作品,絕不是什麼高難度的作品,而是貝多芬在二十多歲創作的一首小步舞曲。

舒緩而美麗,配合上貝多芬那純淨的琴聲,宛如乾涸的土地終於得到了溪流的滋潤了一樣。

這首曲子,別說是專業的鋼琴家,就算是剛剛學習鋼琴的孩子,也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練會。

然而,它卻出現在了這個巨大的舞臺上。

“這個時代的人雖然知道貝多芬,但是知道的曲子也只剩那幾首了。

有很多人認為這個時代的人活得過於浮躁,已經無法欣賞200年前的東西了,不過我的作品,從來就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不過是這幾百年來,作曲者們放棄了追尋那最廣闊的風景,而去追求眼前簡單的景色罷了,使得觀眾也跟著麻木了而已。

就像站在崇山峻嶺上的人如果是個近視眼的話,就無法俯視山下,看到壯麗的風景,習慣於聽著單一旋律組成的流行音樂的聽眾無法理解和聲的美一樣。

這幾百年,作曲家們發現了十二平均律,音樂從單一旋律,到主調音樂,到復調音樂,賦格,變奏,但隨後,又自己捨棄了這些,僅追尋聽覺上的快感。

為了名利,為了更輕鬆地迎合觀眾,為了寫出更多的作品,諸如此類的理由,我也不想深究。

不過我要做的事,僅僅是讓這個時代的聽眾重新回想起自己沒有喪失的那部分聽覺罷了。”

正如貝多芬曾經對李小鷹說得那樣,他的第一首作品很簡單,就算是音痴也能理解的,再簡單不過的音樂。

然而,每個音都是那麼澄澈,每個音都好像是曲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怕這並不是什麼激烈而響亮的曲子,卻也讓所有聽眾不敢發出一聲,打破這幅由音符構成的美麗的畫卷。

沒有什麼高深的技巧,這首曲子,似乎僅僅在告訴世人什麼才是古典音樂這一件事。

僅僅兩分鍾的時間,這首曲子就已經結束了。

而此時,臺下則一片寂靜,原本不少只是來打發時間,或是當個吃瓜群眾的聽眾們,也逐漸開始重視起了這場真正來自近200年前的一場音樂會。

隨後,貝多芬的第二首作品開始了。

同樣,並不是正規的奏鳴曲,而是貝多芬早期的作品G大調隨想回旋曲。

這首作品並沒有被拿去發表,直到貝多芬本人死後才被發現,然而它就好像一篇日記一樣,把18世紀末的某一天,這個命運多舛的大師少有的歡愉的一天記錄了下來。

這首作品,從單一的旋律,變成了主要由左手伴奏,右手演奏主題的主調音樂,又在全曲的結尾,使用了一小段賦格以渲染輕快的氣氛。

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純粹的主調音樂,卻憑著那歡快的迴旋,讓所有聽眾的內心和貝多芬的手一起舞蹈,它就好像在告訴聽眾,所謂古典音樂,也不過是這樣的東西罷了。

和其他任何音樂一樣,貝多芬的音樂,說到底也只是作曲家幻想,或者說是妄想出來的產物。

僅僅在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將眾人帶入那個美麗的世界,然而當音樂結束時,無論再美好的事物也會隨之消散。

和畫卷,小說相比,音樂虛無縹緲,如同鏡花水月一樣,絕不存在什麼永恆。

然而,並非永恆的事物,就是無力的嗎?

像是在回答這個問題一樣,貝多芬的指尖再次跳動起來。

這是他的第21鋼琴奏鳴曲,黎明。

黎明奏鳴曲,並不僅僅是書寫黎明的風景。

黎明意味著一天的開始,意味著陽光重現在這個大地的過程,雖然這個名字並非由貝多芬本人所寫,但這大概就是貫穿全曲的風格。

在將觀眾帶入一個黑暗的世界中,在這裡,起初只有一個如燭火般的光亮,而那燭火則宛如一個鮮活的生命一般,逐漸發展,擴大,直至填滿了整個世界,並迸發出空前美麗的某種東西。

明明只要曲子結束,音樂中的那片景色定會劃歸虛無,但大概所有觀眾都感受到了,這首曲子的確給他們的內心,留下了某種並非會隨時間抹削的東西。

而李小鷹,也在臺下默默地看著貝多芬的身影。

——時間,是一種相對性很強的概念。

——和人的一生相比,音樂是短暫的,和人類的歷史相比,貝多芬的存在是短暫的,和地球的壽命相比,人類的歷史是短暫的,而地球的存在,和宇宙這一概念相比也絕不算長久……

——不過,短暫的事物就無法作用於長久的事物,根本沒有誰這麼說過,真正決定它們影響力的,僅僅是在自己存在的這段時間內,到底做了什麼。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作為音樂家的貝多芬大概是最明白這一點的,不光是在音樂裡,在人生中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