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面與錐尖(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面與錐尖(二)

如之前在考慮旗幟該如何同時兼顧遠近一樣,當時李孟羲想到了能同時兼顧遠近的方法。

現在,李孟羲同樣考慮到了如何讓同一根木杆上同時集合尖底和平底兩種優勢。

前邊旗幟相關也好,現在的火把架也好,都不是太難的問題。

李孟羲能在這些一般人不會去關注的地方得出有所建樹,根本原因只是關注到了,而且鑽研了一番而已。

前邊思考旗幟相關的問題,算是和軍略直接有關,現在思考的火把架平穩與否的問題,是否和軍略有直接關係,誰知道呢。

李孟羲現在還擔心的問題只有一個了,他擔心木刺釘在泥土中,木刺的強度能不能支撐的住。

等魯犁把木架子放倒,李孟羲拿著火把湊近去看,見到木杆的底部,中間一根指甲長的那麼一根短的錐形木刺,還好,木刺尖折了一小點,木刺大體完整,還能撐幾天不會壞。

還能撐幾天不會壞的意思是,木刺會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木刺鑿出來之後不長時間,就會被磨損掉。

看來還是得用釘子,就像登山鞋一樣,底部嵌上釘子,能牢牢地抓住地面。

金屬釘的強度和耐磨性,是任何木頭都比不了的。

木刺容易折斷和磨損,總不能木刺磨損一次,就把木杆鋸一段從新鑿木刺的吧,那豈不是木杆越鋸越短了?

實在不行,就像鞋套那樣,做一些可替換的帶刺的小底座好了,而木杆是平的,這樣,底座磨損一個就換一個。

按李孟羲所想,給木杆做底座並不是太麻煩吧,木匠能做碗,用木頭鑿出一個圓盤應該能行。

可是,雖然能行,這麼做沒必要。

有做底座時間,還不如讓木匠們多做一些木碗呢,儘早讓民夫們全都用上像碗的碗。

什麼叫像碗的碗呢,不管是陶碗還是木碗,甚至石頭碗,只要完整都行。

而缺了角,更有甚者缺了大半的碗,還有裂了竹筒什麼的,這都不像是碗,盛一勺

飯,能撒出去半勺的。

儘管,木刺的耐用性是個問題,但問題放那,沒辦法解決了。

除非日後,有了地盤,有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之後,但是用鑄鐵做火把架子……不行,鑄鐵的高架下雨天會被雷劈的。

反正日後人力物力充足之後,記著把旗杆的底座做的又平又尖就行。

沒有其他問題了,小小的一個木架前後改進了好幾次,改進的地方有十幾處那麼多。

木架子是破木頭做的,改進了十幾次之後,破木頭還依然是破木頭。但是木匠們對破木頭做了如此多的工作,等於是把破做出了諸葛連弩一樣的價值了。

“走魯犁,我們去找劉玄德。”李孟羲抬頭看了一眼火把架,他打了個哈欠說到。

於是,魯犁便和另一個木匠,兩個大人一起舉著架子朝民夫營去了。

而作為一個小孩子,李孟羲小大人一樣的走在前面。

李孟羲走在前邊,步調歡快,他手裡拿著一個火把照路,其實李孟羲不拿火把也行,身後木架高高的火把架上,火把的光把路照的亮堂堂的。

夜裡去找劉玄德棲身的大帳,很不好找,每次紮營因此制宜,每次紮營,劉備的大帳的位置都不一樣,夜裡又黑,又沒有明顯的火光標識物,李孟羲瞪著眼睛認真瞅了一圈,然後看到篝火較集中的地方,那裡應該就是劉備麾下的戰兵們的營地,而劉備的大帳,應就在那其中或附近。

李孟羲向營帳走去,遠遠的,在篝火旁守夜的戰兵們就注意到了火光顯眼的火把架,有什長迎了上來。

“玄德公大帳在哪?”李孟羲問。

什長抬頭看了一眼高高的架子,然後給李孟羲帶路。

到了劉備的帳外,李孟羲站在帳外等候,什長進去叫人。

片刻之後,劉備邊穿衣服,邊走出帳外,一出帳,劉備剛醒睡眼朦朧的,指不定看沒看清呢,立刻就表現出一副興奮的模樣,快步向李孟羲三人走來,“呀!某以為要明日才能做好,

不想今晚就做好了,竟如此神速!”

劉備表現的是如此驚訝,現在可以確定,魯犁跟李孟羲說東西做好了,那會兒李孟羲故意表現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樣,這種下意識的習慣,看出是從哪學會的了吧。

潛移默化,是被劉備影響了,是從劉備這兒學會的。

“玄德公,這便是我木匠營做的火旗。

“且看,此架高兩丈,上可插四把火把,映照東南西北四向。

架頂木板厚半寸,長寬逾一尺半,兼有防雨之用和其他之用。

架下木杆為硬木所制,粗可一掌可握。

此架一人可扶穩,兩個可共舉飛走,若倒伏,一人抱尾,一人抱中,兩人可扶之而起。

如此,立能穩,舉可走,倒可速起,用作旗幟之用,足矣。”

李孟羲像推銷軍火一樣,把普普通通的一個破木頭做的架子,說的有多了不得一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別說,李孟羲這麼一番專業的講解,普普通通的一個架子,再看就變得高大上一點了。

說完,“魯犁。”李孟羲跟魯犁招手,“給玄德公看看,咱這架子,好不好用。”

魯犁此時難得的機靈心領神會,然後,就按之前在木匠營測試那樣,魯犁先是把木架子頓在地上,接著,雙手抱著架子先是左右輕晃,最後抱著狠晃。

木架子上的火把的火焰被晃的亂搖,但火把紋絲不動,火把還是好好的。

此時的魯犁,那麼大一個人,活像一個淘氣的晃棗樹的小孩子一般滑稽。

劉備和李孟羲兩人相視一眼,皆忍俊不禁。

第一步,立可穩,魯犁已經演示完了。

架子頓在地上,一陣亂晃,火把固定的好好的,都不帶動的,更別說掉了。

然後,魯犁認認真真的招呼另一個木匠,兩人一左一右,一同舉起木架,開始繞著劉備中軍大帳前的一小塊空地跑了起來。

魯犁人傻呼呼的……

李孟羲這麼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