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章 遇水幾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章 遇水幾何

魚鉤,漁網,這兩樣東西,李孟羲這麼久根本就沒見過。

要說魚網或許能用麻線給編幾副出來,反正那一車半生麻都已經絞成了線,麻線非常之充裕。

再說織漁網的難度,應該不至於義軍萬把人,找不到一個會織網的人。

李孟羲沒有捕魚經驗,他不知河面這麼寬,水也應該比較深,用網捕魚有用沒得。

因為生活技能的欠缺,李孟羲很多時候在瞭解某些事物的時候很麻煩。

好在,他有一點自知之明,既然不太懂,就不去不懂裝懂,於是李孟羲問一旁跟著的王林,問這河上用大網撒一網魚,能不能網起幾條魚來。

王林稍緊韁繩,把馬緩了稍緩,王林遲疑了片刻,“或許能網到魚。”王林說到。

王林沒怎麼捕過魚,因此回答的有些遲疑。

再怎麼沒捕過魚,王林也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對在古代技術條件下的如何捕魚比李孟羲更有發言權。

這河流條件既然能捕魚,哪怕一網下去,只網到一條巴掌大的小魚呢,可巴掌大的小魚,也是魚不是。

反正現在軍中人力處於一個被極度浪費的狀態,反正都是閒著,還不如到河上捕點魚,補充一點蛋白質不說,還能節省一點軍糧。

往小了說,就算一天只網到一條小魚,要是臉皮厚一點,去把小魚要過來,去了鱗,放在火上烤一烤,就能讓弟弟多吃兩口肉不是。

而要是魚獲良好,遇到水淺魚多的小河,一網下去幾十條又肥又大的魚,一天下去,魚獲千把八斤,按照能量單位來換算,肉類可提供的熱量數倍於澱粉,千把八斤魚,等於兩倍重量的糧食。

兩千斤糧食,怎麼也算巨量了。

思路擴充套件到此處,李孟羲突然想到,網又不是太重,是否可以把漁網當做常備物品,每一個百人隊,或者每兩個百人隊,配備一副漁網呢。

好處有三,一是,行軍途中,指不定什麼時候就遇見河流水潭之類的地方,管他有魚沒魚,紮營之後打他兩網,沒魚就當飯後活動了,

有魚就等於能加餐了,魚多等於全營改善生活了。

其二,魚網算的上求生工具。若有一日,糧草被敵軍焚燬,我軍狼狽潰逃,逃了幾日,士兵餓的頭暈眼花的腹中空空。要是突然逃到一無名小河處,若無網,只能忘水興嘆。

若是軍中有配備一定數量的漁網,哪怕絕大多數漁網已經遺落了,哪怕只剩一張網了。

有這一張網,就可以網魚了,再怎麼找也算是在山窮水盡之時,突然就有了補充軍糧的手段。

運氣好,要正是河魚氾濫的時節,說不定一張網網上個半天,網的魚就夠一眾殘兵敗將飽食一頓,恢復體力,恢復了一定戰力。

既然戰力恢復了一部分,那說不定就有了設伏圍殺追兵,甚至反敗為勝的可能。

而要是真的運氣不好,士兵們都快餓的走不動了,好不容易遇到一條河,辛辛苦苦下網網魚,可是網了半天,只有大魚小魚兩三只。

網不到多少魚,軍糧依然急缺,所以此時,漁網沒多大用了嗎?

並不。

雖然,區區一張網,網到的魚杯水車薪,解不了燃眉之急。

但,既然能捕到魚,就讓士兵們有了求生的希望。

曹操有望梅止渴之法,山窮水盡之時,有網有水,又怎麼不能望水而止飢?

更何況,曹操之梅,遠不可見,我軍之魚,近在網中。

孰優孰劣?

其三,軍中配備一定比例的漁網,還可以用來捉呂布。

何為捉呂布?

在看武俠片的時候,經常有高手被一群嘍囉暗算,嘍囉們拿著漁網從牆上跳下,把漁網照頭朝高手頭上網,頓時,高手被漁網纏身,越掙扎纏的越緊,然後卑鄙無恥的嘍囉們趁高手被纏住的這一會兒,又是撒石灰,又是用弓箭射,還有槍戳,趁機背後敲悶棍,等等等等。

不一會兒,一個高手,就被一群武力值低下的雜兵給折騰死了,死的慘不忍睹的。

武俠片,怎麼也算的上是中武的世界觀吧,那些高手們一跳幾丈高,一掌打穿

牆,武力值好像比呂布還猛。

既然高手都會被漁網暗算,就是不知,以呂布之勇,用漁網,石灰,強弩,再加悶棍,能不能把呂布給放挺。

當想到呂布被漁網放挺的畫面,李孟羲臉上浮現了陰險的笑意,然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劉備和關羽找來時,剛好見李孟羲臨淵朗笑,笑得豪氣雲幹。

劉備和關羽二人心有靈犀的相視一眼,面上皆露笑意。

李孟羲正陷入腦補之中,腦補的很開心,突然他就感覺有人在叫自己。

李孟羲從中迴轉過來,轉頭一看,噫,劉備關羽他二人,何時來了?

“孟羲,見你臨淵朗笑,想必,是又生奇謀。”劉備笑問。

一旁,關羽更是一臉笑意。

李孟羲正色,回到,“剛生奇謀,兩位便來,正好,我等何不於此細談?”

本是隨口一問,本以為李孟羲少年心性,站在大河一旁朗笑一陣不用原由,少年人就當恣意縱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卻不想,當真奇謀。

以劉備關羽兩人對李孟羲的理解,李孟羲為人謙和,少有傲氣,即然他親說有奇謀頓生,必非一般。

劉備關羽兩人大為驚奇,皆下馬欲問究竟。

“我所想之謀,在於一個【漁】字。

且問兩位,兩位從涿郡起兵起來,行軍已近兩月,這倆月之久,遇水幾何?遇溪幾何?遇潭幾何?遇淵幾何?”

劉備關羽皆皺眉。

“自行軍以來,遇水有時,或有三日一遇,或有五日、十日一遇,未曾留心,未記詳數如何。”

繼而,關羽又答,“每紮營,必有斥候四下尋水,我大軍只走主路,雖未遇水,然斥候見水,怎止三四十回?”

“嗯。”李孟羲點了點頭。

“不知兩位,可否親手撒網捕魚?”

“有過。”

“某亦然。”

“一網可有魚獲多少?”

“魚獲春秋不等,水域不等,一網又魚或多或少,難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