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城市密瑪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4章 清明上河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4章 清明上河3

第二天,瀟曉又專門陪同城市密瑪四個人來祭拜包青天。來到昨天看見的包公湖西北岸的包公祠,這裡人山人海。密葉迦感慨萬千:“一個青天包公,讓開封成為嚴律法紀的府地,一個青天包公,成為全體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朝拜的聖神。”瀟曉:“因為這個世界上還一直延續著很多社會邪惡,因為這個世界上還一直延續著很多貪官汙吏,人民期待年年都有個包青天來制住他們,人民期待年年都有個包青天為民除害。”由於人太多,瀟曉建議不要進去了,大家就在包公祠門口行祭拜禮,拜祭完後,瀟曉帶大家繞包公祠一週,這一路上一邊走瀟曉一邊給大家介紹包公:“包公原名叫包拯,出生於公元999年,於106年在位病逝,字希仁,漢族,北宋廬州今合肥人,天聖進士。任職累遷監察御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蹟被後人改編為小說、戲劇,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戶曉,歷久不衰。是中國歷史是上知名度最高的官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市未舒:“他是黎民百姓呼喚清官與盼望治世的精神寄託,他是集中體現秉公執法,一身正氣的精神力量。”城太郎:“他被後人演義成無所不能的超人,代表公平與正義的化身,他的影響力遍及海內外所有華人世界。”密葉迦:“尤其是他出任開封知府時,倒坐南衙,抑強扶弱,鐵面無私,為百姓伸張正義,贏得了一個享譽古今中外、婦孺皆知的美名——包青天。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尊敬與愛戴。”瀟曉:“看來你們對包公還是有所瞭解的。”瑪莎莉:“我們在合肥祭拜過包公。”瀟曉:“合肥是他的家鄉,現在再給你們介紹一下這個包公祠,包公祠坐落在這個開封市中心,碧波盪漾、風景如畫的包公湖西北岸畔,是為紀念他一生憂國憂民、剛正不阿、執法如山、清正廉潔而建的。包公祠是一組典型的仿宋風格的古典建築群,氣勢宏偉,凝重典雅。祠內主要建築有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迴廊、大殿、東西配殿。大殿內,有一個高大的包公銅像,他蟒袍冠帶,正襟危坐,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彷彿要拍案而起,一身凜然正氣。兩旁陳列著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德美政的歷史文物與典籍。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詩、開封府題名紀碑、包公家訓、包公書法手跡、墓誌銘等。”

市未舒:“瀟曉,繼續給我們講講這個剛直不阿的包青天。”瀟曉:“包公是個老憤青,從來都是嫉惡如仇,他斷的案子也是這樣。包拯4歲那年,出任端州的一把手。端州出產的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的時髦雅器,每年還向朝廷進貢。歷年來凡在這裡做一把手官吏,都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徵幾十倍的數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打點關係,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老憤青包拯一上任就高調破除這則執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只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並且表態,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年後,包拯任期滿,被調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不久,45歲的包拯因端硯事件被皇帝賞識,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雖然這個官職沒有多少實權,但從此他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在官場嶄露頭角,包拯確實發出了不少聲音,對國家的內政外交上提出過許多批評意見,比如要求從重處罰販賣私鹽者,反對朝廷以進貢求和西夏,主張強國策略等等。其間,他還代表大宋出使契丹,並與對方使館二把手舌戰並成功贏回大宋面子。這其中,他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變盤剝災民的罪行的事蹟,被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再創作為家喻戶曉的包公戲《陳州放糧》,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護包公、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等等。”

密葉迦:“包公到了晚年還是這樣嫉惡如仇嗎?”瀟曉:“我一開始就給你們講了,包公是在任病逝的,他從來都是憂國憂民,他一生善始善終。公元1056年,58歲的包拯成為開封府尹。按理說,包拯後世之名應是從開封府名揚天下的,事實上,他只在這個職位上坐了一年有餘。但以包拯的個性,不在開封府幹出點名堂不會善罷干休。他一上任就改革訴訟制度,裁撤了門牌司,在當時,平民告狀都得先透過門牌司才能上交案件,時常被小吏訛詐。幾個月後,惠民河漲水,淹了南半城。包拯一調查,原來屢疏不通的原因是達官貴人在河兩岸佔地修豪宅,還堵水築起了水上公園。包拯立即下令將這些花園水榭全部毀去以洩水勢,人患一治,水患自然解除。包拯的這一舉動可謂石破驚天,威名大震。61歲時他被任命為三司使,負責全國經濟工作,他展現出了經濟改革的天賦,比如改科率為和市,即朝廷按照公平價格購買農民要繳的上供物資。免除部分地區折變,即廢除農民將糧食變成現錢納稅的規定等措施。開展經濟工作卓有成效,兩年後,包拯被提拔為樞密副使,相當於主管軍事的副國防部長,至此,包拯才算正式進入了中央執政官的行列,屬於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然而,6歲的包拯已經是風燭殘年,一年後,包拯病逝,首都開封的老百姓莫不悲痛,仁宗皇帝親自到包拯家弔唁,並宣佈停朝一天以示哀悼。當宋仁宗看到包拯家如此儉樸,不禁滿眼含淚,對著包拯靈柩連拜三拜,皇帝拜臣子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沒有的事。”

聽到這裡,城市密瑪組合四人眼含淚水又對著包公祠,再次跪拜三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