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

“此次大明地方經濟發展研討會,將對所有意見設立評級制度,優秀者!晉升官職!極為優秀者!晉官職且調任京師!”

“臣..遵旨。”

周應秋沒有反駁朱由檢說什麼不符合吏部選用官員的慣例。

畢竟自從眼前的陛下登基以來,做的事情有幾個是和朝廷慣例扯得上關係的?更何況朱由檢不僅一次的對所有的官員強調過。

對於大明發展有益處的慣例應當被留下來接著使用,對大明發展沒有益處只有弊端的慣例應當一個不剩的全部掃入垃圾桶中。

會議首日,朱由檢義不容辭的出席了會議。

當然由於各地官員並未一次性全部到齊,所以會議中只是聽取了離京師比較近的一些州縣官員的意見。

其中不乏有對朝廷政策持鼓吹態度的,也有一些表示無法理解的。

但說到底還是一句話,就是哭窮。

不管朝廷政策更新的頻率有多快,不管朱由檢做出了多少事情,但很多事情上面都是從各個地方抽了銀子。

這就讓地方官員很難受。

原本可以在稅收之中大肆為地方截留一些款項的官員們一下都成為了沒了鉗子的螃蟹,眼睜睜的看著銀子從眼前不斷的流過。

可就是一點也動不了,一分也和自己沒什麼關係。

對此朱由檢只能冷冽一笑,讓地方有錢並不代表讓地方官員更有錢,地方上有的錢也不可能全部拿來讓其躺在賬本上等飯吃。

這邊地方經濟發展會議的參會官員以為能夠每天都見到陛下,在聖上面前多諫言幾句,加官進爵還不近在眼前。

然而卻沒料到,朱由檢只參加了第一天的會議便開起了各個地方的小型會議,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地方官員被召見至宮內單獨面聖。

而每當有人問起,今天聖上和你聊了些什麼的時候。

這些官員也只是嘿嘿一笑,並不多說。

如此畫面讓那些還沒有等到朱由檢召見的官員內心猶如小貓撓心一般焦急難耐,而隨著時間的逐步向後推進。

越來越多的官員面色紅潤,當然也不缺乏有些官員進去和出來面色並無差別。

隨著會議的不斷推進,一份涵蓋冶金鍊鋼、造船開海、西學教育、礦山開發、地皮買賣的宏大發展規劃不斷的被充實,被完善。

而朱由檢的東暖閣被官員們一致認為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有著後世經驗的朱由檢在面對無論什麼地方的官員時,都能直白的依照後世的經驗結合當前大明的發展實際,指出其未來應當在哪方面的產業上多下功夫。

而畢自嚴這邊,也依照朱由檢的吩咐。

緊鑼密鼓的編制更新一版的《大明稅收繳納指導手冊》,只因為眼下的大明皇家稅務局隨著規模的逐步擴大。

所涵蓋的稅種也是越來越多,在接下來的地方經濟發展當中也要按照朱由檢的指示,不僅要聽從皇家和朝廷的垂直管理,更重要的是也同樣要想辦法參與到地方的建設之中。

所以一定的稅收自主權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畢自嚴想要在各個地方中畫出取捨的同時,依照不同的稅收制度區分來讓民間資本向更加偏僻的地方流動。

而大明工商局更是忙碌,所謂的地方經濟說白了就是要鼓勵地方積極的將民間的資本發揮好,大明皇家銀行遍佈州縣的分支機構將會為每個地方提供合理的資金擔保。

朱由檢已經準備,將儘快的將新式的大明帝國銀幣推出市場,未來不僅要對貨幣的統一進行管制,更重要的是要讓所有的大明百姓將眼光不僅僅侷限在國內。

要透過各種手段鼓勵大明百姓出海。

海外物產之豐厚,海上貿易獲利之頗豐。

足以讓大明百姓忘記故土難離這樣的陳舊觀念,當然這樣的事情一時半會也急不得。

畢竟總得等到第一批肯相信朱由檢,相信朝廷的人肯耗費家財造船出海,成為大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才能夠有較大的起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專業知識方面,各大學院的學生們不僅僅要在學堂之內學習朱由檢從華夏圖書館內抽取到的後世書籍。

更重要的是走向民間,將“勤學善思,學以致用”的皇訓作為準則,不斷的擴寬自己的眼界,在大明國的軍事方面已經有了基礎的保障時。

就要轉變畫風,將一部分的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

在會議期間,各地的官員也和朱由檢談到了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大明皇家鑄幣廠的設立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京師這一個地方。

很多區域性的發展中心城市完全也可以進行設立分廠,來降低鑄幣成本,畢竟也不能是銀子就要全部按時批次打包送回京師吧。

這一來一回的朱由檢還賺個毛線啊。

於是大明皇家鑄幣廠的福建分廠、湖廣分廠、陝西分廠、四川分廠、雲南分廠、河南分廠、江西分廠的規劃被朱由檢批准。

並且向畢自嚴強調,工廠選址要有足夠的面積,荒地、山地等偏僻地方完全可以被利用起來,而選址的時候也同樣要考慮交通成本。

鑄幣是一個精細活,其中雖然有著可觀的利潤,但在目前的朱由檢看來,這其中的利潤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浪費不就是從自己兜裡往外掏錢?

這可不行。

會議整整持續了一個月!

而《大明月報》也在這一個月期間積累了足夠的素材,等待著最終朱由檢的拍案定稿,將大明朝廷到底做了哪些,將來要做哪些都宣揚出去。

會議最終選在了宮外,選在了大明皇家稅務局的一間空置廠房內,環境說不上好,但憑藉著工匠們夜以繼日的改造。

也算提供了一個合格的會議場地。

“朕看著臺下的諸位愛卿,朕的心裡很不是滋味,諸位愛卿也可以環視一下周圍的各位同僚,不同地方來的官員區別在朕眼裡真的很大,這一點朕也算說的淺薄,也算以貌取人。”

所有的官員環顧而視..不少官員頓時有些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