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有客咸陽來(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章 有客咸陽來(3)

魏冉一路過宜陽,順洛水東行,先是駐足洛陽,再沿著潁水南下,直抵潁川學院所在的陽翟,與諸士子辯駁,後遊新鄭,等抵達大梁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下旬。在韓國境內停留的一個月,魏冉也深刻瞭解了韓國的風土人情。許多以前不成熟的想法在腦海裡漸漸成行。

對魏冉的到來,魏國給出的待遇既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上大夫段幹崇代表魏王負責接待。身為丞相,如果是趙國的平原君,韓國的張平,齊國的田單來訪,魏國負責接待的一定是丞相信陵君魏無忌。基於這一點的話,魏國的待遇不算高。但考慮到魏冉是秘密訪魏,秦魏兩國的關係實在稱不上友善,段幹崇又是魏王的寵臣,這個待遇又不斷低。

魏冉自然知道段幹崇是負責來試探自己來意的,因此酒過三巡後,不等段幹崇開口,就主動說道:冉此次前來,乃是為秦魏兩國大計而來

段幹崇笑而不語,心裡面卻是震驚老練的魏冉居然主動開口,失去了談話的主動權。在雙方試探的階段,含而不漏,引而不發乃是最高的境界。直抒胸臆是不錯,但卻落在了下風,容易被對方輕視。

出於禮貌,段幹崇微微點頭,身子前傾,正色道:願聽穰侯高論

魏冉先是長嘆了一口氣,故意吊足了段幹崇的胃口後才緩緩說道:冉從咸陽來時,趙王遣使至,意欲遊說我國,想要舉兩國之兵攻打貴國吾王猶疑不決。

聽到魏冉爆出的這個猛料,段幹崇就是一驚。秦國可是跟魏國的河東郡接壤的,這次魏國之所以在大好的形勢下沒有繼續攻略趙地。就是忌憚秦國大舉出兵。如今韓國已經退兵,趙國肯定謀求報復。韓國強大不易攻取,魏國自然成了趙國的首選目標。若是秦國答應了,魏國又要大動干戈,損傷元氣了。即使保住河東,代價必然不菲啊

心裡激盪不已。段幹崇卻是故作鎮定地笑了笑,如果對方真的有意同意趙國的提議,就決計不會和自己說了。想到這一層,段幹崇回道:邯鄲近在咫尺,趙國怕是不敢大動干戈。至於貴國,我想也不會充當趙國的馬前卒吧

魏冉對此不置可否,見沒有嚇到對方,轉而笑道:呵呵,若有河東為賀禮。做一回馬前卒又何如

段幹崇臉色一變,魏冉不等段幹崇出言反駁,就解釋道:韓國剛下巴蜀,又設汝南,正是整飭吏治,安民撫民之時,怕是不會為了貴國大動干戈。齊國新敗,田單因病請辭。國內正是動盪之際,又怎麼會顧及貴國呢趙國自太原西河攻河東。我大秦自內史攻河東,單憑河東數萬兵馬,怎麼擋得住秦趙兩國的攻打呢怕是貴國的援軍尚未過河水黃河,河東已然易主。河東既丟,函谷關又怎可獨存

段幹崇為之默然。確實如魏冉所說,秦趙兩國若是齊心。從南北西三個方向攻打河東,河東兵力必然捉襟見肘,韓國只要稍微一猶豫,河東必然失守。邯鄲近在咫尺不假,但單單憑著魏國的兵力。很難拿下。

不過,對方明顯是在嚇唬自己。段幹崇也不會輕易上當,跟著對方的思路走。稍一沉默,段幹崇輕輕反問道:秦王若真有此意,穰侯又何必來我大梁呢

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魏冉點了點頭,附和道:然也朝中群臣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所以吾王猶疑不決。

那不知穰侯是贊成呢還是反對呢

冉自然是反對。否則,又何必千里迢迢來大梁魏冉笑著回答道。

段幹崇笑問道:敢問穰侯為何反對。

魏冉收起了臉上的笑意,正色道:魏國者,中原之國也都大梁,西望韓國,東臨齊國,北倚趙國,南接楚國。魏國強則可睥睨天下,天下莫不敢視。魏國弱則為人魚肉,天下莫不敢欺。文侯武侯時,武卒橫行中原數十載,擋者披靡,是為強。如今嘛

段幹崇臉色一紅,如今的魏國實力確實不怎麼樣。但有些話心裡知道就好,當面說出的話就是侮辱了,雖然是事實。段幹崇就欲反唇相譏,畢竟河東還是魏國從秦國手裡奪來的呢。秦國連失潁川河東河西南陽漢中巴蜀七郡之地,往些年的威風早就沒了。真要計較起來,還不如魏國呢

魏冉哪裡會給段幹崇開口的機會,擺擺手,繼續說道:如今魏國據有河東,又佔據函谷關這樣的天險之處,雖然不及文侯武侯時,倒也稱呼不上弱。然則

段幹崇臉色剛剛變得好一些,又開始緊張起來。然則,然則,怕是就是然則。段幹崇心裡面將魏冉的親屬問候了一圈,忍著沒有出口,就是想看看魏冉到底想要說什麼話。

然則今天下大勢已然變化六年前,韓國僅有兩郡之地,國力尚不及貴國,如今卻據有八郡之地。韓國之強,已經不下秦趙兩國,遠在貴國之上。上大夫以為然否

見段幹崇點頭承認,魏冉才繼續說道:再說齊國,田單火牛破燕已經有十年之久。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國力恢復漸漲,雖然新敗,但卻瑕不掩瑜,滅魯國,收淮泗之地。貴國若是不謀發展,不用三五年,齊國國力怕是要躍居貴國之上了。上大夫以為然否

段幹崇默然不語,雖然自己不願意承認,但這就是事實。魏國雖然收了河東,但齊國收的土地更多。若是沒有外來的壓力,齊國安心發展的話,等消化了這些果實,國力肯定在魏國之上如果齊王賢明一點的話,如同韓王那般,那魏國乾脆不用活了。夾在韓趙齊三國之間。加上一個大國楚國,魏國表示日子很難過啊

魏冉胸有成竹地繼續分析,往穩妥處說,五年後,除了楚國,韓魏齊三國將均強於貴國。就連楚國,怕也會不弱於貴國。貴國雖然不弱,但鄰國更強。沒有文侯武侯時的國力,貴國以為韓齊兩國還會繼續連橫嗎到時,貴國將步履維艱,這正是冉最擔心的地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家也是如此。經魏冉這麼一說,段幹崇也發現魏國可謂危機四伏。雖然不排除魏冉誇張的成分,但這個傾向卻是正在發生。除非。除非魏國繼續擴張土地,方能止住被吞併蠶食,淪為韓趙齊角力的噩運。

敢問穰侯計將安出段幹崇收起了請示之情,正色問道。對方既然來大梁,就決計不希望魏國被削弱。否則也不會浪費唇舌給自己分析局勢。畢竟趙國韓國齊國的強大絕不符合秦國的利益

魏冉輕輕吐出了兩個字連橫然後不疾不徐地解釋道:魏國東臨齊,西靠韓,河東郡和大梁更是被韓國隔斷。若是和齊國韓國連橫,齊國和韓國只會越來越強大。魏國卻是越來越削弱。畢竟魏國地處中原,韓國也好。齊國也罷,決計不希望一個強大的魏國出現。韓國將函谷關河東郡讓給魏國更是包藏禍心,想要借魏國的力量抵擋秦國,借秦國的力量消耗魏國,韓國好安心攻城略地。這次韓國取巴蜀就是一個明證。

段幹崇略一思量,確實如此。從一開始和韓國連橫。得益最大的就是韓國。魏國為了拿下函谷關,更是被韓國割了兩百裡的土地。如今的形勢就是魏國為山東各國,尤其是身後的韓國守住了進出中原的最快捷的通道函谷關,更是用河東牽制了秦國大量的兵力。韓國呢,先後藉機拿下漢中巴蜀。更是和楚國易地,奪取了兩百裡靠近中原的土地。反過來想一想,如果函谷關在韓國手裡,河東在韓國手裡,面對秦國一波接著一波的反撲,韓國絕對是沒有機會拿下南陽的,更遑論漢中巴蜀

魏冉見段幹崇露出深思的表情,不經意露出得意地笑容,不過被很好地掩飾住了,繼續蠱惑道:如今貴國和趙國已經勢如水火,韓國更是一直將貴國充當馬前卒。齊國燕國不理紛爭,安心發展。遍觀天下,唯有我秦國還有楚國可助貴過一臂之力。

穰侯的意思是讓我們魏國叛韓而和秦國結盟段幹崇終於確定了魏冉的目的,下意識的問道。

然也我秦國困守關中,魏國困守中原,皆需要強援普天之下,再沒有比我們兩國更需要彼此的國家了。魏冉一臉篤定地說道。

段幹崇卻是笑了笑,說道:那趙國何解想要我們歸還平邑馬陵觀澤以和趙國和解,怕是不能啊

段幹崇可是很瞭解魏王的性子,這吃進嘴裡的,想要他吐出來,不是不可能,前提是把他打得吐出來,或者用更大的地盤來換這三座城邑在魏王手裡還沒熱乎呢魏國更是為此損兵折將,白白獻出來的話實在有損國威啊

魏冉卻是擺了擺手,不以為意地說道:若是攻打齊國或者韓國,所得的又何止平邑三座城邑。明日還請上大夫代為引薦魏王,一應事宜悉由冉來談。

段幹崇點頭稱是,反正自己的任務就是套出魏冉的來意。魏冉能不能說服魏王根本不在段幹崇的考慮之中。雙方各自達到了想要的目的,便閒扯起天下各地的風土人情。攀談了一會後,段幹崇就告辭了。王宮裡,魏王可還在等自己的信呢

魏國王宮裡,魏王罕見的沒有縱情聲色,而是和丞相信陵君魏無忌郎中令衛慶中大夫縮高中大夫顏恩國尉辛等一干重臣在等著段幹崇的到來。秦國派遣丞相魏冉秘密訪魏到底是有什麼目的,魏國君臣皆是不知。眼下魏國畢竟執行的是親近韓國齊國的策略,雖然齊國慫包了些,但韓國可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強國。一個處理不當,惹惱了齊國不要緊,惹得韓國不快就得不償失了。

對於魏冉的來意,剛才君臣也討論了一番。不外乎是要挑撥韓魏兩國的關係,或者是為趙國出頭下戰書或者拉攏自己。如今秦趙兩國已經是天下有數的強國,韓魏齊三國的連橫都隱隱落在下風。畢竟連橫的國家越多,關係越是複雜,越難協調。像秦趙兩國這般利益衝突不多的地方,實在是少見。因此君臣都很是懷疑。也很是好奇,秦國到底有什麼目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是苦等了一個半時辰後,段幹崇姍姍來遲,將魏冉的來意轉述一遍後,大殿內頓時陷入一片安靜當中。

魏王有些難以置信的開口道:秦國想要和我們魏國連橫,這倒是少見。寡人本來以為,秦國至多不過是想要拉攏我們,讓我們保持中立,互不侵犯。如今卻是要我們棄韓連秦。諸位愛卿對此事怎麼看

信陵君魏無忌苦澀一笑,說道:王上函谷關河東皆在我們手上,秦國若是要我們中立,還怎麼進入中原和韓國一較高下呢於秦國而言,拉攏我們,與他們秦國連橫,對秦國才是最有利的如此,他們可以借道函谷。直接進入三川之地。

那依照丞相之見,寡人該不該答應呢魏王面色有些猶豫。心裡卻是有了計較。韓國近在咫尺,秦國卻是遠在千里之外。若是答應了秦國,那就是徹底把韓國得罪了。到時候韓國兵發大梁,自己拿什麼來抵抗呢若是不答應的話反而還好,反正和秦國的關係本來就不好,這次得罪了也沒關係。

信陵君不知道魏王的想法。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析道:韓國秦國皆是大國,如今我們已經得罪了趙國,決不能再得罪近在咫尺的韓國。王上可知楚懷王之事當初楚國和齊國合縱抗秦,秦國派張儀行離間之計,以數百裡之地相誘。懷王貪利。斷絕了和齊國的關係,也沒有得到秦國的土地。秦國反而和齊國連橫攻打楚國,楚國喪城失地,元氣大傷

魏王心下一驚,堅定了拒絕秦國的心意。秦國可是出了名的不講信用啊如果自己答應了秦國的提議,韓國一怒之下和趙國連橫一起攻打魏國,秦國反悔了不出兵,加上喜歡佔便宜的齊國,魏國還不是有滅國的危險啊即使不滅國,也要割讓大片的土地才能平息兩國的怒火。得不償失啊得不償失啊

一向和信陵君有些不對付的縮高當即反對道:王上臣以為丞相之言有失偏薄。秦國之所以使出離間之計,乃是因為當時楚國和齊國實力太強,為山東之首,秦國恐懼,才出此下策。可如今形勢已然變化,若是誆騙我們魏國,於秦國沒有絲毫好處。秦人講求利益,怎麼會任由韓趙兩國伐我魏國而坐視不理呢若是果真有此事,臣願以死謝罪。到時請王上割地而聯合韓趙伐秦,以補割地之損失。

見魏王暗暗點頭,縮高趁勢說道:大梁西方者,韓國也今韓國已有八郡之地,人口已有三百萬之眾帶甲之士逾五十萬今日之韓國非數年前之韓國韓國六年而吞六郡之地其志必在一統天下,王上不可不察。臣聽聞,鄰國強則不利於己,鄰國亂則己國強。王上若是不思削弱韓國,大禍恐至也以臣之見,不如暗交秦國,引其兵入三川,如此,秦韓相鬥於三川,潁川上黨南陽三郡必然驚恐,汝南漢中巴蜀四郡之地亦不能安。韓國自顧不暇則我魏國穩如泰山也

大梁東方者,齊國也齊國吞魯,並淮泗之地,猶如數歲之孩童,稍有不察,即可一日數變。為魏國大計,不如伐齊而使其亂。得寸則我之寸,得尺則我之尺。齊國弱則魏國強,豈不是上策然我魏國與韓齊兩國有連橫之約,王上若下令攻打齊國,韓國必然不滿。為王上計,暗交秦國以抗韓,亦為上策也

魏王為之一喜,如果按照中大夫縮高的說法,背離韓國交好秦國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主意。窮則變,變則通。魏國也似乎到了應該改變策略的時候了。畢竟按照現在的策略魏國所得的利益有限,遠不如東西兩側的鄰國。

只要和秦國達成一致,既可以騰出兵力,名正言順的壓制齊國,擴張土地,還拉來秦國這個免費的打手兼保鏢。畢竟眼下齊國正在消化魯國淮泗這片新佔的土地,韓國更是在消化漢中巴蜀區域,全都不願意輕起戰端,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魏國卻是沒有多少要消化的土地,若是等齊韓兩國消化完,魏國就完全成為附庸了。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搏一搏,搏出一個光明的前程來。所謂富貴險中求嘛,一直跟著韓國是安全,但魏國想要成為強國,恢復文侯武侯時期的榮耀,就不得不壓制一下強勢的鄰國。未完待續

:求推薦啊,盜版的不要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