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行營奏對(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二章 行營奏對(二)

最後出場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孫洪便是那最後出場的人。

夜深人靜,蛙蟲齊鳴。孫洪快步走進簡易的木板房,立即跪下行了大禮。

“數月不見,孫先生又瘦了!”世子道。

世子一句簡單的關懷,差點讓孫洪哭鼻子。

四月初,孫洪的妻妾在巡撫衙門口被書生毆打,正好被回家探親的孫洪遇到。他盛怒之下令王二牛殺了人,世子為他出面,保他過關,請羅神醫為其診治療傷,還將她們接到王府避風頭。孫洪對此感恩戴德,從此摒棄了在王府打工掙錢、養家餬口的念頭,轉而一心投靠了朱平槿,要在蜀王府作出一番事業。朱平槿要在川南的嘉定州開啟局面,孫洪便自告奮勇,帶著宣傳隊到嘉定州配合唐默搞宣傳,收投獻。

嘉定州是個很重要的地方,朱平槿在拿下雅州之後,第一時間便盯上了它。

《禹貢》稱:“岷山導江”。大明的地理學家們在《大明一統志》中,確認岷江才是長江正源,所以嘉定州就成了長江第一城。

嘉定州本身是個大碼頭,載重千石的糧船可以暢行無阻。沿江而下,直面半個中國,一路劈波斬浪,順風順水,十幾天內糧船便可直達上海縣。軍事地形學上所謂的必爭之地,正是嘉定州這樣的地方。

除了軍事上的理由,農業上的理由更充分。四川有三個大的衝擊平原,除面積最大、條件最好的成都平原,還有綿州的涪江平原和嘉定州的青衣江、岷江、大渡河平原。這三個平原互相連通,構成了川西平原或者廣義上的成都平原。嘉定州所處的衝擊平原,大致上呈三角形。南北兩個頂點分別是夾江縣和峨眉縣,東南那個頂點是後世的五通橋。在這個三角形平原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兩岸分佈著上好的水田旱田幾百萬畝,是四川重要的傳統農耕區。

在蜀王府土地投獻政策在四川各地遭遇挫折的大背景下,孫洪和唐默在嘉定州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孫洪一到,沒有坐在州城裡當翹腳老闆,吃翹腳牛肉,反而一頭沉到了縣鄉村鎮。

四月到六月,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孫洪和宣傳隊的足跡留在了風景秀麗,號稱“天下秀”的峨眉,留在了因鹽生財、富甲一方、號稱“金犍為”的五通橋,留在了嘉定一州六縣的山山水水。一路風餐露宿,辛苦非常人可知。

據唐默報告,目前嘉定州的投獻已收了近六萬畝。這個成績可了不起!

要知道,這個數字幾乎是邛州、眉州、漢州、簡州、資州等地投獻耕地總數的兩倍。而且如果有張大地圖,就可以看到這六萬畝地星星點點,散落在嘉定州士紳田莊的縫隙之中。

一眼可知,那投獻的收受過程近乎於在士紳的虎口中拔牙!

除了廣泛宣傳王府的土地政策,孫洪還按照朱平槿的秘密指示,在嘉定州各地收買窮苦無依的青年壯丁一千五百人作為護商隊的補充兵源。千名新兵月前已經移交松林山,近兩百人補齊了經過雅州到瀘州的譚思貴第五連以及王競的嘉定州基幹護莊中隊,還有近三百人分別補充雅州和彭山、雙流等縣的基幹護莊隊。

孫洪在嘉定州做出了成績,是朱平槿單獨接見孫洪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孫洪的平民出身。

孫洪在首次奏對中,提出了高舉太祖朱元璋偉大旗幟,證明他在政治上的精明。他沒有功名,出身於寒門,混跡於市井,這在朱平槿手下的高級幹部隊伍中是個異類。所以,朱平槿將孫洪視作一個很重要的平衡力量,刻意拉攏,並且給了他一個許多人包括孫洪自己都可能未意識到的實權——招兵權。目前護商隊近三千士兵,孫洪參與或者親自挑選的士兵達到三分之二。剩下的一千,才是朱平槿和他的小舅子羅景雲親自挑選的。

每個普通士兵,以及從這些士兵中成長起來的士官和軍官,他們對朱平槿的信仰和忠誠,才是朱平槿在軍隊中的根基!

“這些日子孫先生辛苦了!嘉定王莊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孫先生功不可沒!這批嘉定的兵員,素質也不錯!”

朱平槿先對孫洪前期的工作進行了充分肯定,然後沉吟片刻,斟酌後面的話如何表達才能清晰傳遞自己的意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蜀中士紳,對我王府土地投獻之策多有牴觸!大明養士三百年,國家有難,這些人仍是執迷不悟,不肯與本世子同舟共濟,共度時艱!哎,且為之奈何!

本世子也曾憤憤發狠:既然這些士紳如此不知好歹,那本世子不如隨他們便罷!等那些流賊土匪來了,便將他們殺光搶光!可本世子轉念又一想,流賊土匪來了,最傷的不是那些士紳,而是無辜之百姓!本世子現在是瓷器鋪裡捉老鼠——這也碰不得、那也碰不得,進退兩難!”

世子的言外之意並不難懂。關於士紳的問題,孫洪在嘉定的山野中曾經認真思考過。行營裡只有君臣二人,正是直言進諫的好機會。於是孫洪直言道:

“士紳不知好歹,臣在嘉定州,已經深有體會!臣和唐先生在嘉定州收受投獻,每日裡公所附近總有幾十個無賴流氓蟻附騷擾!臣四方打聽,方知那是城裡士紳僱來的,內中竟有進士羅國獻(注一)之家人。他們不敢自己出面,便用了此等下三濫的手段!臣帶著宣傳隊到犍為縣,他們還僱人冒充土匪打劫。好在王二牛警覺,率著護衛殺了幾個,這才把他們嚇跑!”

“爾僚敢如此猖獗!”

朱平槿拍了桌子,動了真氣。

“微臣之所以未敢及時奏報,正是怕世子動了殺心!”孫洪拱手正色道。

“既如此,孫先生可有教我?”

“世子可知漢光武故事否?”

……

孫洪說的漢光武,是指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這個漢光武不僅朱平槿知道,許多四川百姓也知道。在三國時期,四川是蜀國的大本營。

蜀國不過是世人所稱。其實蜀國的真正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蜀漢國祚,乃是繼承東漢;漢昭烈帝劉備做的,乃是東漢的皇帝。蜀國宰相諸葛亮在其名篇《後出師表》中有句名言: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裡的“漢”,也是指劉秀傳下來的東漢。

劉秀原是河南南陽人,西漢皇族遠支,父親劉欽做過縣令。新莽篡漢,劉秀與其兄劉縯(YAN)率南陽宗室起兵,後加入綠林軍,立更始帝劉玄,並在著名的昆陽之戰中大破新莽四十二萬征討大軍,為新莽覆滅立下首功。此後,其兄劉縯被更始帝所殺。劉秀韜光養晦,受命撫兵河北,開啟了他爭霸路上的新征程。

在去河北的路上,摯交鄧禹向劉秀建議:“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之慮,天下不足定也!” 鄧禹的意思,是希望劉秀彰顯自己重興漢室之意,興儒學、崇氣節,積極爭取河北世家大族以及劉姓宗親的支援,省刑宥民,釋放奴婢刑徒,鼓勵耕種,與農民軍和其他割據勢力爭奪民心。

此後,劉秀破銅馬、降赤眉,得隴望蜀,重興漢室天下,鄧禹之議貫穿始終。

“東漢起自豪強,故地方豪強肆意兼併土地,一郡一縣之地十之八九入了豪強私囊,百姓之地不足一二。官府稅賦難收,度田之令難行,各官負債億萬,終有漢末大亂焉。先生重提光武故事,不知意下如何,還請大膽講來。”朱平槿平靜地對孫洪道。

“世子不可一葉障目,不見其餘。”見世子臉上沒有一絲波瀾,孫洪吃了定心丸,說話也大膽起來,“漢光武起兵之初,兵少將寡,兵簡甲陋,因曾騎牛打仗,人稱牛背天子。然數年之後,即祭天稱帝,中興漢室。何也?順時趁勢而已。土地兼併,西漢末年已經蔚然成風,漢光武並非始作俑者。地方豪強其勢已成,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新莽,腐儒書生耳!泯然不知世務,逆勢而動,復古改制,推行井田,天下騷然,不數年身死黃金臺,徒為天下笑柄!

此一正一反,或為世子借鑑矣!”

“先生之意,是讓本世子停止土地投獻否?”朱平槿心裡已經有了些怒氣,“先生難道不知:沒有投獻之策,我護商隊、護莊隊根基頓失,頃刻間便要土崩瓦解?”

見世子神色不豫,孫洪知道世子誤解,連忙便解釋:

“非也!土地投獻,乃是世子神來之筆,豈可輕言廢之?以臣在嘉定州收的那六萬於畝耕地為例,僅一成投獻費,一歲即達一萬兩千到一萬四千石,足可養精兵兩千。以此推之,王府擁良田萬頃,則可養強軍十萬。此乃平定天下之資,豈能拱手相讓!臣之本意,乃是那些士紳,世子既不能一概殺之,何不撫之,為我所用?”

“如何撫之士紳,為我所用?本世子魯鈍,孫先生不妨明言!”

世子再三要求孫洪把話說出來,孫洪咬咬牙,終於把心中所想傾囊道出:

“臣觀漢光武,撥亂反正之主也!重名教、興儒學、申氣節、定尊卑,重現漢官威儀,秩序儼然,天下由此歸心;讓士紳、釋奴婢、省刑法,輕徭薄役,天下由此同利。有此二者,天下定矣!方今天下,大亂之象已現。遼東韃子,屢屢叩關。京畿一帶,抄掠殆盡;中原流賊,屢敗官軍,戕害藩王!又有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朝廷惶惶,束手無策,唯知加餉一途;將嬌兵惰,屢戰屢敗,唯知抄掠擾民一事!

臣以為,燕藩一脈氣數盡矣!

我蜀地者,雖偏安西南一隅,已然禍亂叢生。闖賊、獻賊、土賊、匪寇、亂民,各個乘勢迭起,屢剿不絕。此誠我蜀藩生死存亡之時也!世子負蜀府三百年賢名,天資聰穎,英武果決,善待將士,優恤百姓。外有土司交好,內有百姓歸心。府庫充盈,兵精糧足,此誠我蜀藩大有為之時也!”

又一個明確提出要朱平槿謀反上位的人!

這是第幾個了?

朱平槿暗想,賀有義算一個,鄭安民算半個,這又添孫洪一個,總共兩個半了。

等到自己舉旗那一天,到底能有多少人上表勸進?

注一:羅國獻,樂山人。明史記載,羅國獻後任雲南巡按,死在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