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北上先遣(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四章 北上先遣(二)

姚玉麟等懷口鄉紳怕楚軍來搶糧,想透過投獻取得王府的保護。邱瑞光人老成精,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趁火打劫的機會。

他的想法是,乾脆摟草打兔子,一步到位,要姚玉麟等答應兩個條件:

一是全面執行世子五五減租,即所有收成按王府一成、地主四成、佃戶五成來分配;

二是地主分得的四成糧食,有三成要按市價出售給王府。

第二個條件不是蜀王府的政策,而是邱瑞光的獨創。

每年秋收之後,地主和農民都要透過出售糧食來換取稅銀。大量糧食上市,糧價自然大幅度下降。在秋收時低價收購糧食,在春荒時高價出售糧食,利用時間差來獲取鉅額差價,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邱家就是做糧食生意起家的,對此那是輕車熟路。

然而壓低糧食收購成本,實現套利,只是明面上的小利。強制收購投獻地主的糧食,既可增加王府的糧食儲備,又可使剛剛發行的銀鈔強制流通於市場,這具有雙重的戰略意義。

這些好處,聰明的羅景雲腦光一閃便全部想到了。他鼓掌笑讚道:“邱叔厲害!未卦先知也!昨日東門校閱,世子跟我說,最近瀘州那邊田多人少,準備運幾萬流民過去墾荒。既要運人過去,哪兩樣東西不能少?一是糧不能少。一人三石糧,幾萬人便是數十萬石。保證他們吃到明年夏收,這需要多少?邱叔,你一個金堂王莊的租子根本不夠哩!”

“金堂王莊雖不是縣莊,幾千流民還養得活!只是本莊還要供應大軍糧草,這租子肯定不夠。漢州陶先聖那裡也要就近調些糧。他一州三縣都靠著水,放船到瀘州方便得很嘛!”邱大管事笑眯眯地,絲毫不見愁意。

羅景雲這小猴精頓時便知道了邱瑞光的想法。他是想升官呢!

按說各縣理論上都是大莊。可因為金堂縣莊子小,土地少,所以才設了直轄於王府的中莊。若是懷口鄉紳的投獻買賣談成了,升設大莊也是應有之題。只是在這裡,羅景雲僅為過路客。不涉及軍隊的事情,他才不會幫忙遞話呢!

羅景雲彷彿沒有聽見邱大管事的話,卻豎起第二根指頭:

“二是船不能少!到瀘州有長江、沱江兩條水路。走岷江再轉長江,距離太遠。船還要放空回來,不划算。過金堂經沱江直到瀘州,乃是最便捷的。如今流民多從川北而來。坐船來的,就讓他們別下船,一直到瀘州;若是走陸路從西邊來的,那就讓他們在金堂上船,直接運到瀘州。所以我建議給姚玉麟加一條:他的船隊繼續由王府使用!我們也不白用他的,給他銀子便是!”

這小機靈鬼!邱大管事笑呵呵的,難怪小小年紀就能替世子看住這麼多軍隊!

金堂成為大軍北上和流民南下的中轉站,重要性必然陡然上升,這是在替我找理由升格呢!

……

羅景雲與邱瑞光的對話,被魏幹和李用敬聽在耳中。將姚玉麟拿下,對輜重營更為有利。

輜重營的主要任務,便是為陳有福的北進先遣支隊提供源源不斷的軍需補給。一旦離開成都府,就要尋找合適的地點建立一條穩固的兵站線。

按照世子的說法,這不是一項短期任務,而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瀘州那邊的事魏幹和李用敬並不清楚,既然世子說了,想必那邊一定有大事發生。金堂縣是個水路陸路交叉的碼頭,在此設立兵站,可以同時支援西邊和南邊兩頭的行動。最起碼也能將兵站線的起點,由成都府推進到金堂縣,這就省了八十裡路和兩天的時間。

輜重營的兩位主官略一商量,便說了在金堂縣設立兵站的想法。這個想法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援。只是李用敬有些擔心,附加了三個條件,若是姚玉麟等鄉紳不幹什麼辦?

“賈登聯能幫他收穀子,我們這裡這麼上千號人,不也能幫他收?”邱瑞光這位地主笑得春光燦爛。他拍拍胸脯,嘿嘿一笑:“賈登聯鐵了心不走,我們正好藉著理由在他莊上多吃幾天。就算我們走了,也得讓他把看家護院的工錢結清了!我們不是那個護商隊嗎?”

“看家護院,那便是護宅隊!”一直說話不多的賀仇寇突然笑道。

“就按邱叔說得辦!部隊抓緊時間出發!”羅景雲拍了板。

無論是身份還是級別,羅景雲都有最後拍板的資格。除了監軍一職,他還是北上剿賊先遣支隊軍政委員會的負責人。

……

金堂碼頭這一段江面寬闊,水流緩慢,兩岸十分平坦,有利於船隻搶灘靠岸,人員上下很方便。但是裝著沉重補給物資的雞公車和大車就不行了。

為了方便車輛上下船隻,每條船大致按照十幾個人搭兩輛車的標準進行裝載。大船多裝一輛,小船少裝一輛。人多力氣大,車子直接上不去就靠碼頭裝載;泊位不夠就搭設跳板,甚至是人力卸貨裝載。

亂哄哄鬧騰了一兩多時辰,全體人員車輛物質總算上了船。邱瑞光要與姚玉麟等懷口士紳談判,也帶著那一千兩銀子的賄賂上了羅景雲的船。

船篷頂上一面三角紅旗升了起來。

“開船嘍!”

首船上的船老大拖長聲音吆喝著,藉助江上的風,把自己的命令向船隊傳達。他大幅度傾斜著身體,腳蹬船幫,將身體重量牢牢壓在長長的竹篙上,朝反方向傳遞力量。船頭一點點移動,慢慢地向中流駛去。

“開船嘍!坐穩嘍!”各條船上的船老大接連吆喝起來,聲音在江面上此起彼伏。

這時,一匹快馬飛快地從遠方奔來。

看長袍大袖的裝扮,那人像是個年輕的書生。他一邊用馬鞭猛抽馬匹,一邊放聲高喊:

“等一等!世子令旨!”

……

首船是賀仇寇。他不知從哪裡得知一個說法,叫做副職便是先鋒,於是堅持坐了首船。

羅景雲、陳有福和李用敬都在船隊的中間,各自乘了一條船,斷後的是魏幹。

羅景雲站在船頭上,一邊拆信,一邊客氣地讓那個送信的書生坐下休息。

剛讀了幾行,他便輕輕笑起來。姐夫真是有意思,比強橫的姐姐有趣多了!那書生看著比自己還年輕幾歲的羅公子發笑,以為哪裡出了問題,連忙站起來詢問。

“原來是文鬱兄!劉巡按的公子,真是失敬失敬!文鬱兄肯到護商隊來,那是求之不得,哪裡還有什麼問題?只是……”

“只是什麼?”劉文鬱急著問。

“文鬱兄既入我護商隊,便要按我護商隊的規矩辦。軍法無情,小弟忝為監軍,正是那執行軍法之人。文鬱兄現在可要想好,到時莫讓小弟為難。”

劉文鬱從懷裡摸出一紙文書道:“這是本人的生死狀,按了手印。還有父親大人與廖撫的簽名畫押!”

“兄臺果真想好了?”

“本人已經想好了!入了護商隊,便是投筆從戎!以身許國!”

“兄臺當真不後悔?”

“絕對不後悔!”

“那好!”羅景雲道,“根據世子令旨,你必須對著前面護商隊的軍旗宣誓……請舉起你的右手,握緊拳頭,跟著本監軍念!”

護商隊的軍旗插在前面陳有福的船上,從羅景雲這條船望過去,隱隱約約。

藉著江風,羅景雲抖開信紙念道:“我自願加入護商隊,擁護‘護國安民、天下太平’的宗旨,遵守護商隊的紀律,履行護商隊員的義務……為富強之嶄新大明而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大明犧牲一切,永不背叛!”“我宣誓!背叛變王八!”

“從現在起,你就是一名光榮的護商隊員了!同志!”

……

兩岸青山飛逝,一條大江奔湧。

“軍爺公子坐好嘍!”

大船進入一段湍流區,船頭開始上下起伏起來,船身也開始搖晃搖晃。船身飛快地向一條狹窄的峽谷豁口衝去,船隨浪奔,船頭斜指。從船上人的角度看去,木船像是墜入山崖,去撞擊大山一般。

“啊!”

劉文鬱趴在甲板上,手抓舷板,尖聲驚叫起來。

船老大嫻熟地用竹篙調整著行船方向,抽空提醒劉文鬱:

“公子閉眼!莫看江水,越看眼越花!要看,也要看遠處!”

劉文鬱依言閉眼,果真一會兒便不慌了。

過了峽谷,進入一段平流。那船老大一邊注意著船身走向,一邊問劉文鬱:“公子,聽你的口音,好像不是川人?”

“我是陝西鳳翔府人士。”

那船老大眼睛閃出一絲寒芒:“想不到你是秦人!難怪這口音有點不對哩!”

“秦人咋的啦?”話剛出口,劉文鬱的嘴被羅景雲的手給捂住了。

“他是官宦人家,祖上是秦人!他從小便在京師長大,從來沒有回過秦地!大叔,你家遭了流賊?”

“可不是!老子一雙兒女,都被秦賊殺了!老子看到秦人,就想用這竹篙捅死他!”船老大轉過頭來,眼睛迸出淚來,“去年底,老子被獻賊抓去開船,本想著他們也是苦哈哈的窮苦人出身,興許他們看在同是窮苦人份上,還能賞下點銀子什麼的……”

船老大的話戛然而止。或許他會用一生的時間為自己的行為懊悔。

羅景雲安慰道:“闖賊和獻賊都該殺!只要是禍害老百姓的,管他什麼出身,都是壞蛋!我們這些兵就是去殺土暴子的!可富人裡也有好人,窮人裡也有壞人,秦人也有好人啊。如四川的八府巡按劉之勃劉大人,聽說最是清廉愛民了!”

“呸!清廉!哪個官不說自己清廉,結果有誰清廉了?八府巡按,還真當自己是黑臉包公了?”

“大叔,”羅景雲不管劉文鬱難看的臉色,只管與船老大說笑,“你敢當著我們這些官兵罵官府,就不怕我們殺了你的頭?”

“你們?不會!”船老大使勁搖搖頭,“上次我從嘉定州下到瀘州,順路拉的也是你們這樣的紅甲兵。他們對我可好哩,飯管飽,銀子管夠,走時那個譚頭領還送了兩隻菸捲給我。後來我才知道,你們這些紅甲兵根本不是官兵,而是世子的家丁。那世子是誰啊,那是觀音菩薩座前的散財童子,正兒八經的菩薩轉世!可惜啊,我也沒有地,要不然也投到王府莊上去種莊稼了。”

“你沒地,可你有操船的手藝啊!要是船老大肯舍了這份生意,我可以介紹你到護商隊。當了我們一樣的紅甲兵,你就可以為你的兒女報仇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那感情好啊,不知頭領叫什麼,我好去報個名頭!”

船在波浪白沫中穿行,船頭扭來扭去,可是每到危險的時候,這船身又有如神助般的拐正了。船身顛簸幾下,從浪花裡穿出來,繼續迎接下一個波浪。

“我們金堂也有一個小三峽。這裡是有名的鱉靈峽(注一),又叫葫蘆口,口寬只有三十多丈!”船老大手握竹篙,驕傲地站立於船頭,“出了葫蘆口,便是明月峽和九龍峽。明月峽在前頭雲頂山下、九龍峽在九龍灘。小三峽一出,那懷口鎮就快到了。”

注一:金堂峽的峽口現在已經被T NT炸開拓寬。下一次82年規模的大洪水時,金堂縣或許不會淹到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