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楚兵初現(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五章 楚兵初現(一)

懷口是金堂大鎮,位於沱江右岸。

距離懷口不遠,一座千年古塔佇立在沱江左岸的小山頂上,與對岸的雲頂石城遙遙相對。斑駁灰黑的塔身,突兀在絢爛的天際線上,彷彿一座永恆的豐碑,訴說著他曾經見證的英勇與不屈(注一)。

軍隊要向東進發,所以直接在左岸古塔下的碼頭登陸。而護商隊的將領們,則在邱瑞光的堅持下,在右岸的鎮邊碼頭登陸了。

夕陽斜照,船隻緩緩靠岸。碼頭上縉紳排列,鑼鼓喧天。邱大管事站立船頭,春風拂面,信心滿滿:“姚玉麟是個聰明人。我們的事成了!”

第二天,護商隊早早吃了飯,開始整隊集合。

這次第三營出動,沒有騎兵配合。騎兵在四川的丘陵多山地帶,主要作用是偵查、通訊與追擊,正面衝擊的機會不多。沒有騎兵,於是賀仇寇親自帶著他的護兵和三營旗手,作為三營的騎兵先遣隊出發了。大隊人馬則在隆隆戰鼓聲中,沿著田間大路向東開去。敵情不明,輜重營不是戰鬥部隊,暫時奉命留守懷口鎮。

……

潼川州原為潼川府,在洪武年降格為四川布政司之潼川直隸州。州城原為郪(QI)縣(今三臺縣),降州後省倚郭入州。

潼川州下轄射洪、中江、鹽亭、遂寧、蓬溪、安嶽、樂至共一州七縣。廣元、順慶(今南充市)和成都這三座城市的連線,構成了一個以成都為頂點的直角三角形。潼川州的轄境,便覆蓋了直角三角形的中心地帶,並橫跨成都至順慶的直角邊。

由於潼川州境內密佈丘陵和小山,灌溉條件不好,所以州內大多數縣城都集中在經綿州而下的涪江兩岸(州城、射洪、遂寧三縣)及其主要支流上(中江、鹽亭、蓬溪三縣)。

護商隊要從陸路到達順慶,必須從潼川州轄境中央鑽過去,並且橫渡涪江,因此駐防於此的楚軍賈登聯部早晚都要見面。如何確定護商隊與賈登聯以及沿途各地官府官兵的關係,完成朱平槿“扎釘子,樹形象”的任務,壓在了羅景雲這位年僅十五歲的少年肩上。

在松林山,朱平槿曾經就如何處理這些關係與羅景雲和陳有福長談過。朱平槿的基本思路上用原話叫做“統一戰線”。即:只要是打流賊土暴子的友軍,都是護商隊可以團結的物件;只要是承認大明王朝為正朔的各級官府、士紳、百姓,都是護商隊可以依靠的物件。

但朱平槿又特別強調,在“統一戰線”中,一定要把握住“獨立自主”的原則,防止友軍的分化和叛變,防止官府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讓護商隊為其火中取栗。一切行動,要以王府、護商隊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最大化為行動指南。

經過這大半年的摔打鍛鍊,羅景雲已經迅速由世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初具領導能力的政工幹部。雖然他拼命吸收朱平槿思想的精華,但是姐夫的講話,仍然超過了他的認知水平。後來他細細咀嚼姐夫的話,將其濃縮為兩句話,並得到了他姐夫摸腦袋揪耳朵的待遇。

這兩句話是:“漢賊不兩立”與“聽宣不聽調”。

……

為了在與楚軍的鬥爭中,準確把握“統一戰線”和“獨立自主”原則,昨晚北上剿賊先遣支隊軍政委員會在懷口鎮召開全體會議。

會上,羅景雲請賀仇寇這個官軍老行伍將他瞭解的官軍和楚軍情況做了介紹。

大明朝軍制的基礎,是各地建的衛所。衛所兵是世襲軍籍,有事出征,徵調成營;事畢回籍,各營解散。可因為衛所兵不好用,戰鬥力低,所以從萬曆初年張居正當朝時,朝廷就開始大規模的募兵。這些募兵沒有衛所軍籍,單獨成營,最後形成了獨立的營兵制。

到天啟、崇禎年間,各地戰事不斷,朝廷的軍制全部亂套了。從表面看,戰場上主要是各營在打仗,地方上主要是衛所在守土。但各營中除了募兵,也有衛所的補充軍士;衛所除了世襲的軍士,也有軍官自己募的私兵。

因為私兵裝備好,待遇高,所以官軍作戰的主力,既不是募兵,也不是軍士,而是各級將領的私人家丁。這些家丁才是官軍精銳,將領也只會關注家丁傷亡。只要家丁損失不大,那麼營兵衛所損失再大也無妨。普通的小兵田裡多得很,只管去抓來就行。

賀仇寇自己,便是一個從農民到家丁的例子。

他年輕時只是個普通農民,因為戰亂被抓進了利州衛,變成了衛所軍。利州衛抽軍入營,他便進了四川總兵的正兵營。因為在營中頗能打架,被賀將爺看上了,又招為家丁。這就是民變軍,軍變兵,兵又變家丁的例子。仗打完了,兵解散了,有軍籍或者賜了世襲軍職的將領和兵,依舊回到都司衛所。可是賀仇寇是家丁,沒有軍籍。所以賀老爺一死,賀仇寇就變成了普通百姓。

賀仇寇還道,崇禎年後仗越打越多,越來越多的衛所軍因為抽兵變成了營兵。

將領一般也有兩個職務,一是營兵職務,總、副、參、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哨長;一是傳統的衛所軍職,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總、百總等等。營兵職務前一般會帶個任職地名,但那只是為了確定軍籍,沒有實際意義。仗打久了,掛在某個地方的總兵、副將、參將就一大堆。

如奢安之亂起,大量的楚軍奉旨入川入黔作戰。到後來,已經有營頭十幾個。闖賊和獻賊入川,朝廷為了方便戰場指揮,又搞了個掛印將軍或總統、總鎮之類的將官來當頭,但實際上各營仍是各不相屬,最後都由文官來指揮。

文官手無束縛雞之力,如何來指揮和控制軍隊?

一是大義名分,二是錢糧軍械。各級將領根據職務高低,手下的兵都有定額,朝廷按定額發餉。

有些將領為了吃空額,手下的兵會大大少於兵額,比如京營的總兵們。上陣打仗怎麼辦?臨時去抓唄!

有些將領為了擴大實力,手下的兵又會大大多於兵額,比如楚軍的將領們。士卒吃飯怎麼辦?到處去搶唄!

楚軍在川將領中,達州守將莫崇文的營職是龍安參將,保寧府守將張奏凱是毛峪鎮(注二)副總兵,至於這個賈登聯是什麼營職,賀仇寇猜測是潼川參將,領的是援兵營。

援兵營兵額三千。但賀仇寇提醒與會者,按照楚軍的一貫作風,賈登聯的實際兵力一定會大大超標,至少有五千人,甚至有一萬人,否則他不會跑這麼遠來搶糧。楚軍客地作戰,軍紀極差,搶掠和殺民冒功之事極為常見。楚軍大帥左良玉就是這德行,楚軍將領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左良玉還會搶。

賀仇寇的詳細介紹,讓與會者摸清了賈登聯部的底細。在隨後商量出的應對計劃中,雖有不同意見,賈登聯仍被認為是“可以被團結的統戰物件”。護商隊要儘快向楚軍展示強大的軍力,徹底打消楚軍西來掠糧的想法,同時爭取與賈登聯談判,讓他放開防區,讓護商隊透過。

此外,根據列席會議的邱瑞光的建議,先遣支隊軍政委員會決定儘快向世子報奏報,請求抽調部分軍隊,完成金堂縣護莊大隊的充實。

金堂王莊原來太小,金堂縣護莊大隊實際上是個空殼,兵力僅有一名專職小隊長帶的兩個不脫產的班。現在懷口鎮一下收了三四萬畝土地,而且還要將此地建設為重要的物資中轉基地,面對賈登聯數千甚至上萬兵力的威脅,兩個班顯然是不夠的。

起草奏疏的工作本應由不上戰場的李用敬來完成,北進先遣支隊軍政委員會和金堂王莊聯名上奏。但經劉文鬱主動申請,這項文字工作交給了他。

……

踏著清晨的露水,第三營踏上西去的道路。沿途的景象與富饒的川西平原大相徑庭。

在川中丘陵地區,很難見到連續成片的稻田。田地東一小塊西一小塊,被大大小小的山包分隔開。稻子喜水,一生都離不開水,所以稻田多聚在丘陵的低窪處。在丘陵的高處,旱田並不多,多的是森林和灌木,還有裸露的岩石、黃土和荒草。房屋稀疏的小村獨戶,零落於稻田不遠處的山坡邊緣,可見這些地方的人口密度遠遠不如川西地區。見到軍隊開來,百姓轉眼間就消失在山包背後,再也看不見了。

路況很差,影響了步兵的行軍速度。

這條路是順慶府到省城的大道。因為年久失修,路面嚴重破損,到處遍佈坑窪和石頭。經過多年的碾壓,大道路基嚴重下沉。在有些地方,路面比兩邊土坎低了一兩尺。可以想象,一旦下雨,雨水將順溝而下,在低處形成水窪,路基就會變成一條積水的爛泥溝。步兵經過,尚且影響不大。但輜重營的車輛經過,一定會遭遇許多困難。

羅景雲騎在馬上,默默將所見所聞記在心頭,準備到了晚上就寫進自己的日記中。趕到新政壩,有了空閒,再將這些日記中的記述彙集整理,作為向姐夫奏報的素材。

時近中午,部隊經過了七八個小村子,走出去了起碼二十裡。

應該很快有命令傳來,讓部隊休息吃飯。羅景雲直起身來抬頭望去,前頭的隊伍即將登上一座小山丘。可這時,他突然發現營長陳有福不在視野中。

“營長呢?”羅景雲詢問給他牽馬的小護兵譚進,“有什麼情況?”

“營長好像到前頭去了!沒聽到前面有情況!監軍,你讓我沿途做記錄,我都記下了!”小護兵拍拍自己肩上斜跨的書包,很得意地說。

“你做得對!你總不能永遠給我牽馬當護兵吧?你姐在我姐那裡,就幹得不錯嘛……”

羅景雲正在與他的小護兵說話,前頭傳來一陣馬蹄聲。羅景雲認得那騎手,是陳有福的傳令兵。

“營長呢?”羅景雲問。

“營長在前頭!讓監軍趕快過去!官軍旗幟在前頭三裡外,好像有百餘騎兵!”

賀仇寇出發前,陳有福和羅景雲親自與他約好,遇見官軍就點燃煙花火炮,向後方示警。可是明明沒有聽見煙花火炮,難道他襲擊被俘了?羅景雲未及多想,立即扔下小護兵拍馬往前。

這時,行軍佇列好像撞上了一堵牆,驟然停止下來。

又一名傳令兵徒步從前面丘頂上衝下來,他邊跑邊向見著的所有軍官傳達營長陳有福的命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各連按作戰預案向前展開,火器連排在大路中央。

戰鼓咚咚咚敲響起來,各連的軍官都站出來招呼士兵:

“有敵情,準備戰鬥!”。

注一:雲頂石城,南宋末抗擊元軍的山城堡壘之一。守軍全部壯烈殉國。

注二:毛峪鎮,今通江縣毛峪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