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六章 蜀國長子(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六章 蜀國長子(四)

世子禮遇老人王嘉,使臺下那些忐忑不安的人暫時穩住了心神。

鄭安民終於有了安靜的環境,可以把朱平槿佈置給他的宣講任務完成。講完之後,鄭安民也學著朱平槿的模樣,態度謙遜地詢問臺下的人有什麼不明白的,他可以請尹將軍和四川機器局的常務副局長楊能現場解答。

不出預料,尹家麟負責的軍事部分遭到了冷遇。詢問最多的問題集中在兩塊,一個是四川機器局的招工條件和薪水;二個還是那五畝土地。

既然機器局如此火爆,臺下前排就坐的楊能自然先上臺。

左護衛世襲千戶兼四川機器局的常務副局長楊能一上臺,立即成為全場焦點。他要同時接聽五個問題,並回答其中三個問題。現場亂哄哄的,提問聲此起彼伏。他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急得連腦門上都生出了汗水。

“楊副總!”世子不滿的聲音從他身後傳出,“具體的東西你可在以後寫個招工簡章,張貼出來。現在你先把四川機器局的發展藍圖給衛裡將士講一講!”

啥叫藍圖,楊能不明白。但他作為生意人,立即就明白了世子的用意。楊能壓壓雙手,讓衛裡的老少爺們安靜下來,然後開始開始講述四川機器局這段時間的成績和將來的遠景。

……

四川機器局的主要投資人不是蜀王府,而是匯通錢莊。正式開業時間與匯通錢莊同日,但籌建時間則早於匯通錢莊。

身為四川機器局的股東、局長兼總工程師,喻汝楨的工作重心放在新產品研發上,很少參與具體的經營管理,經營重擔全部壓在了楊能這位職業經理人的頭上。

四川機器局成立之日,楊能將他的小客棧改成了四川機器局辦公樓,掛了個牌子便開始營業。他代表四川機器局與蜀王府籤訂協議,購買了一套打穀機和離心風車的設計。又與火器局簽訂長期合同,解決了軸承的供應。

為了儘快實現盈利最大化,楊能按照朱平槿的建議,在第一套打穀機和離心風機試制成功之後立即凍結了設計,然後以標準件訂貨模式向成都各家木匠作坊招標。機器局則在成都北門外找了個大院子進行規模化組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能並不發愁銷量,反倒發愁產量。

劉之勃隨世子到崇義莊調研後,向撫臺和藩司盛讚這套機器的神通。按臺大人都說好,撫臺大人與藩司參政大人自然也說好。於是撫按二臺與四川藩司非常罕見地聯合發文,向四川各府州縣正式推薦打穀機和離心風機。不多久,訂單就像雪片一樣向四川機器局飛來,有意銷售的商家更是擠破了頭。

王莊首批訂貨便超過六百臺,加上各地訂貨超過一千臺。按照現有產能,這些訂單足夠四川機器局幹上一整年。如果再有新產品推出,那麼機器局的小攤子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楊能現在一心想做的,就是招人,尤其是木匠和鐵匠,然後找個大些的場地,建個大些的組裝廠房,迅速擴大產量。

企業急劇擴張,最大的障礙是缺錢。但四川機器局最不缺的便是錢。

四川機器局原始資本金僅有匯通錢莊五萬兩銀子,但其資本結構設定可以支撐它迅速擴張。

四川機器局的股本結構是開放式的,不設上限。一期股本募集結束,又可接著進行第二期募集。也就是說,只要機器局有資金需求,想入股的人都可以來投錢。很快,幾家郡王府進來了,然後嗅覺靈敏的文武官員們也進來了。只是這回領頭的不是四川最高軍政長官巡撫廖大亨,而是一向清介如水的按臺劉大人。劉大人為了支援四川百姓的民生,一咬牙拿出了整整十兩銀子的股本!

可惜劉大人搞投資實在是外行。他不知道投資可以匿名,於是派了他非常信任的守門官老肖頭親自前來,老肖頭受劉大人重託,不敢絲毫閃失,在股東名冊上留下了劉大人的真實姓名以及聯系地址:劉之勃和四川按臺衙門。

按臺大人不在乎自己聲名,楊能何必為其保密?復興報財經專刊立即就此刊發專題文章。文章帶有典型的標題黨風格:他投資收益十倍,卻是四川第一廉官!

專題引發了社會熱議,在官員群體中更是引起轟動。官員、士紳、商家,及普通市民蜂擁而至,撲向那道敞開的金色之門。

機器局收錢的場面之熱烈,不亞於匯通錢莊開業。機器局為了應付如此之多的投資者,從匯通錢莊借了賬房,從蜀王府借了太監,從青聯會借了書生,成立了投資部門,專門負責收錢。街面流傳言之鑿鑿:投資機器局,十倍是起步,百倍不稀奇!

股本結構的開放並不意味著控制權的開放,但這些熱情的投資者根本不可能看見在官府備案的機器局章程:原始股東匯通錢莊,不僅固定享受機器局百分之十的純利,而且擁有機器局股東會和董事會百分之五十一的投票權。新來的股東,只能按照股本比例對剩下的九成利潤分紅,每半年一次,根本資格沒有對機器局指手畫腳。

……

回到安置政策宣講現場。

“護商隊不要的我都要!”

楊能紅潤的臉泛著激奮的亮光,叉著腰對臺下的人們大聲吼道:

“女人要!老人也要!只要能幹活的人都要!本官不敢說有多少要多少,但年底前招千人沒問題!木匠鐵匠有手藝的本官最喜歡!臨時過來打工的本官也歡迎!世子已經準了,只等播種完夏糧,機器局便在東門外建個大廠房,專門生產各式機器。嘿!那些機器你們沒見過……”

一老漢終於擠到了臺下,正待說話,卻被楊能止住:

“孫麻子,別開口!你的心思我知曉,不就是你莊上伍孫兩姓的小子嗎?大的可以來,先試用半年,看你能不能幹活!但本官先說清,小孩不能要!世子說,以後送小孩去衛裡子弟學校讀書!嘿,孫麻子,你那老大真能幹!東西賣得好,還順手把人家黃花閨女拐跑了……”

孫麻子的老大因為老爹的反對,沒有如願當上護商隊,於是進了機器局當銷售。他到崇義莊做產品演示,被楊大爺的閨女揚大妹看上了。楊大爺本人對這樁婚姻沒意見,只是他老婆堅決反對。

他老婆剛剛脫貧,這回不是嫌孫家窮,而是嫌孫家是軍戶,怕將來子子孫孫都是軍籍,脫不了軍皮。

兩個熱戀中的年輕人熬不住相思之苦,便在某夜私奔了。楊大爺的老婆帶著幾十名崇義莊的後生浩浩蕩蕩殺到機器局門口,讓孫家老大把女兒交出來。最後還是楊能親自出面來擺平:

先預支了孫家老大一年的薪水做彩禮,又預支了一年的薪水辦婚禮。

當然,楊能用錢擺平事情,也是有前提的:穀子都下種了,大家看著辦唄!

……

除了機器局,可供分流的地方還很多。先前成立的肥皂局,新近成立的順風鏢局和四川道路局都要人。

順風鏢局和四川道路局的設立皆由魏幹和李用敬一份奏摺引發。

輜重營把物資押運到順慶府,魏幹和李用敬立即上奏朱平槿。他們認為,把輜重營單純用於物資的遠端運輸是浪費,因為養一個兵比用一個民夫成本高得多。從成都府往保寧府運輸,運輸線長達千里,沒有兵站更不行。

兩人用例項證明自己的觀點。輜重營行進途中,在順慶某地遇到暴雨,道路泥濘難行,只好到臨近寺廟避雨。誰知陰雨綿綿,一連五天,路上積水深達兩尺。輜重營吃光了隨行乾糧,只好動用了車上的物資。所以他們建議,從成都府到順慶府建一條比較好走的石頭路,連線涪江和嘉陵江兩處碼頭,然後以一天的腳程沿途設立兵站。兵站可為過往部隊和運輸隊提供食宿,並能起到物資中轉站和軍事據點的作用。

設立兵站的建議被朱平槿駁回了。

專門的後勤部隊,價值在於支援沒有王莊依託的長途遠距作戰。在朱平槿的設想中,兵站等後勤軍務都應依託川內的王莊來進行。王莊本身就是個軍民合一的組織,承擔路過軍隊的後勤任務,如此可以極大地降低成本。單獨設立兵站,會在功能上重複,帶來冗官和冗員。

王莊不僅承擔軍隊後勤,而且還承擔情報收集和信件傳遞。劉名升打了兩次報告,要求在一些地方單獨設立情報站,都被朱平槿駁了回去。並非劉名升報告離譜,而是朱平槿要求他壓縮壓縮再壓縮、精簡精簡再精簡!

兵站的事情沒有批,並不意味著朱平槿沒有任何動作。

朱平槿接到魏幹和李用敬的奏摺後,第一時間找到老婆要求成立鏢局和道路局。她老婆很痛快地同意了,並且親自為鏢局起了一個很大氣很響亮很熟悉的名字。在讓程翔鳳下文時,朱平槿悄悄將名字的後兩字改了,重新使用了鏢局這個大明朝喜聞樂見約定俗成的行業名稱。

道路局由成都後衛指揮何豬頭牽頭籌建,而順風鏢局鏢局的老底子則是楊能那個不死不活的小鏢局。領頭總鏢頭換成了在仁壽立下大功的老鏢頭呂三。

朱平槿給呂三的任務,除了在民用市場上競爭廝殺,做大做強,還要承擔人員物資押運。必要之時,護商隊主力部隊也可換穿鏢局衣服,遂行特種任務。順風鏢局成立後接的第一個大單,便是向瀘州押運數萬人員,以及他們的農具、口糧、種子和牲畜。李崇文急件奏報,瀘州和納溪一州一縣,至少有四十萬畝耕地正荒著!

……

聽到有很多大有前途的行業可供選擇,待遇隨行就市,起碼比在土裡刨食強些,左護衛的參會人員逐漸少了喧譁和噪音,開始私下比較起幾個局的優劣來。只有那崔成儒領著幾人,不依不饒要求分地。

這時朱平槿站了起來。他先宣佈,只要加入護商隊,家屬願意種田,軍官也可以分地。如果種不了,王府可以根據本人申請收回土地或代佃,本人不得擅自轉佃分佃。

家人夢寐以求的土地就這麼到手了?崔成儒笑逐顏開。見著世子向他招手,崔成儒立即跑到臺下。這時,他聽見世子輕聲道:

“獻賊年前破了瀘州,屠了全城。如今瀘州荒田甚多,人口甚少。王府正從金堂、簡州兩個渡口,把成都府和潼川州的各處流民 運往瀘州。嘉定和雅州護商隊的家屬,王競也在船運瀘州。”

崔成儒不明白為什麼世子會親自給他透露軍機,可接下來世子的話把他驚呆了:

“崔百戶,你們幾家可在金堂縣上船。你持本世子手令,到達瀘州後即刻向譚思貴營長報到,接受訓練。你們這幾家丁口多,到了瀘州,按人頭分田,人人有份,連你也有!水田一人五畝,旱田還可多些。崔百戶,瀘州軍器齊備。東門麗春院那兩隻爛火銃就不要帶去了。交回衛中,重新打造!”